小柴胡湯
柴胡 黃芩 人參 甘草 生姜 半夏 大棗胸中煩而不嘔。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收?。去半夏。加人參。栝蔞。腹痛。去黃芩。加芍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黃芩。加茯苓。不渴。外有微熱。去人參。加桂枝。溫覆取微汗。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主往來寒熱。胸脅若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身有微熱。又曰。有柴胡癥者。但見一癥不可汗。不可下。但當以小柴胡湯和解而已。夫邪既內傳。則變不可測。須迎而奪之。故以柴胡里。則氣必上逆。故以半夏散逆氣。生姜輔柴胡以和表。甘棗輔黃芩以和里。
邪氣自表。未斂雖聚。而氣未逆。邪氣欲漸實也。去人參者??制渲鸁?。去半夏者。以無逆氣。加栝蔞實者。專除煩熱耳。 渴為津枯。半夏性燥。故去之。人參甘潤。栝蔞苦堅。可以生津而止渴。
氣不通暢。血不和調。則為腹痛。黃芩能滯氣。故去之。芍藥能和營。故加之。 痞則氣滿。甘能滿中故去大棗。硬則形堅。故加牡蠣。 悸而小便不利停水之候也去黃芩之苦堅助水。
加茯苓之淡滲行水。 不渴者。里自和。故去人參。微熱者。表未解。故加桂枝。 咳為氣逆。故去參棗之補。肺欲收。酸收逆氣者 。五味之能也。干姜辛溫快氣。固主散寒。亦司火逆。故仲景不分寒熱。每治咳癥。必用此二物也。
俗醫治傷寒。不分陰陽虛實。概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加清熱消導之藥。以為常法。蓋喜其禁捧腹矣。夫小柴胡為少陽經。半表半里。和解之劑。茍未至此經。謂之引邪入室。既過此經。謂之守株待兔。倘太陽之表熱。及陽明之標熱。豈此湯所能治乎。若夫陰寒假熱。足冷脈沉者。投以此湯。立致危殆矣。嗟乎。人命至重。冥報難逃。后之學人須詳審經癥。有是疾。則用是方。萬勿蹈此陋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