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 般若燈論
  • 佚名
  • 4769字
  • 2015-12-23 15:49:46

釋曰。名色聚集因名為身。緣于自身起染污見。是名身見。貪等三種與此義同。如觀如來品中偈說。非陰不離陰。陰中無如來。如來中無陰。非如來有陰。諸煩惱亦如。五種中無煩惱者。能起苦故名為煩惱。染者非煩惱。今為遮不異義故。若染者即煩惱。能燒所燒同得一過。亦不異煩惱有染者。此義已如先遮。復次若異煩惱得有染者。則離煩惱獨有染者過。是故異體不成。染者中亦無煩惱。煩惱中亦無染者。亦非染者有煩惱。如是五種求煩惱無體。以煩惱無體故。則無能成立法。是汝譬喻有過。如論偈說。

愛非愛顛倒本無有自體

以何等為緣而能起煩惱

釋曰。如我法中愛非愛顛倒本來無體。以是故。第一義中煩惱非是從緣起法。無能成立法故。是汝立義之過。復次有自部人言。色等六物能起顛倒。云何無耶。彼謂無者。其義不爾。故論偈言。

色聲香味觸及法為六種

愛非愛為緣于物起分別

釋曰。此謂緣六種物能起諸煩惱。此中說驗。第一義中有愛非愛顛倒為緣能起貪嗔癡等。第一義中物有體故。若言無者。非六物體。譬如生盲者眼識。又貪嗔等能起顛倒分別。如我所說。因有力故。有諸顛倒。以是因緣譬喻無過。論者言。汝語非也。皆是虛妄。如論偈說。

色聲香味觸及法體六種

如乾闥婆城如焰亦如夢

釋曰。如是等自體皆無自體。勢分亦無。乃至世諦誹謗之過亦無。無何過耶。以無此物故。云何如乾闥婆城。以時處等眾人共見故。是名如乾闥婆城。云何如焰。譬如愚者。見熱時焰。謂言是水。逐之不已。徒自疲勞。竟無所得。如是一切諸法自體皆空。著法凡夫亦復如是。故言如焰。云何如夢。有時有所思念因果體及一切法無自體故。是名如夢。若色中有者。如論偈說。

若愛若非愛何處當可得

猶如幻化人亦如鏡中像

釋曰。第一義中愛非愛皆不可得。何以故。第一義中色像等自體空故。云何如幻化人。于不實境界顯現相似故。云何如像。不待人工而能起現。與形相似故。以是因緣。汝上出因立義等不成。何以故。第一義中物體不成故。亦違汝義。如論偈說。

若不因彼愛則無有不愛

因愛有不愛是故無有愛

無不愛待愛無愛待不愛

若以愛為緣施設有不愛

釋曰。愛無自體。其義如是。以是故。不應有不愛。不愛無體故。愛不待不愛而言有愛者。是亦不然。如論偈說。

無有可愛者何處當起貪

不愛若無體何處當起嗔

釋曰。彼二無體故癡亦無體。是故如所說過。今還在汝。修多羅人言。第一義中有如是愛非愛顛倒。如佛經所說。若經中說者。當知是有譬如說無我定是無我。今經中現有此語。所謂無常計常。無我計我。無樂計樂。不凈計凈。是名顛倒。以是義故。第一義中有如是愛非愛顛倒。論者言于世諦中有愛非愛顛倒。非第一義中有。是故我說無過。如論偈說。

于第一義中畢竟無顛倒

如來終不說是我無我等

釋曰。第一義中亦不說我無我故。汝譬喻及出因無體。復次若修多羅人意言。第一義中不欲得有顛倒。何以故。顛倒者有二種。一者隨順生死。二者隨順涅槃。云何名隨順生死。所謂無常常倒。無我我倒。無樂樂倒。無凈凈倒。云何名隨順涅槃。所謂于空執空。于無常執無常。有如是等故名顛倒。若欲得無分別智者。當斷此二種顛倒。為是智障故。自部人言。若于無常之物起無常見是顛倒者。其義不然。論者言。顛倒者是何義耶。自部人言。實是無常。謂是常者可名顛倒。論者言。是說不善。其過如論偈說。

無常謂常者名為顛倒執

無常亦是執空何故非執

釋曰。謂彼智所緣顛倒境界故。此言即是顛倒義。譬如人言。離三界欲已。何故不名解脫。如此之言即是解脫。自部人言。汝今復說無常亦空。云何不是第一義耶論者言。無起故。此無起義。道理如先已遮。譬如涅槃無起亦無無常。復次此無常體能起常分別智。若言是顛倒執常覺。所緣境界則無有體。是故如前偈說。無常亦是執空何故非倒者即是顛倒。何以故。有分別故。譬如常執者。此中立驗。第一義中色無常者。即是顛倒。是分別故。譬如執色為常。自部人言。智分別者。言諸行空。其智非一向顛倒。論者言。亦是顛倒。我說無過。自部人言。若如是者。此空智非是得解脫因。是倒故。譬如內入是苦樂等智之境界。論者言。汝立義中是何義耶。自部人言。緣眼空智非是得解脫因耶。論者言。若爾者反成我義。云何成我義。以無分別智得解脫故。若言眼空。眼空之智是有分別故。且置是語。今還為汝說我本宗。如執無常為常。即是顛倒。無我為我。無樂為樂。不凈為凈。亦如是說。有自部人立義分別言。有如是執。以有能執所執故。然其起執凡有三種。而不是無。論者言。汝義不然。如論偈說。

執具起執者及所執境界

一切寂滅相是故無有執

釋曰。執有三種。謂具起及境界等。執具者。是能執總緣物體智。起執者。謂所執心。或妄置。或非撥等。又須執者。謂起執人所執境界者。謂所計常樂我凈等境界。此之三法皆自體空。如我所說道理。欲令開解執具等一切皆寂滅相。是故無執。而彼執者。以有有之言令物解者。無有譬喻。以是故。如論偈說。

執性無有故邪正等亦無

誰今是顛倒誰是非顛倒

釋曰。第一義中誰是顛倒。誰是非顛倒。菩薩摩訶薩住無分別智。不行一切分別。無正無邪。無顛倒無不顛倒。復次若人言定有顛倒。有具足顛倒者故。譬如有蓋則有持蓋者。凡夫有顛倒亦如是。由有顛倒者。是故有顛倒。論者言。是義不然。如上偈說。執性無有故。邪正等亦無。此二道理先已令開解故。有起者亦不成如是如是。顛倒及顛倒者亦不成故。如上偈說。誰是顛倒誰非顛倒。此言謂無顛倒。無顛倒故顛倒者亦無。復次若有顛倒即有非顛倒。以是故。汝因義不成。第一義中譬喻無體。亦違汝義。復次世間人言。與顛倒合者名顛倒人。此之顛倒。為與已起倒者有合耶。為與未起倒者有合耶。為與起倒時有合耶。今答此三種與顛倒合者。是皆不然。如論偈說。

已起者無合未起亦無合

離已未倒者有合時不然

釋曰。此謂已有倒者。更與倒合。則為無用。何以故。倒者空故。譬如余不倒者。若言有倒與時合者。此有俱過。離倒不倒與時合者不然。作是觀時悉皆不然。若言有者。汝今當答。此之顛倒與誰合耶。是故無有與倒合者。以是義故。汝得如先所說過。復次如第一義中一切諸體皆無自性。說此道理已令開解。以是故。如論偈說。

無起未起者云何有顛倒

諸倒悉無生何處起顛倒

釋曰。此謂偈意顯無生故無有顛倒。汝出因等。皆是有過。如論偈說。

常樂我凈等而言實有者

彼常樂我凈翻則為顛倒

釋曰。此謂第一義中有常我等。應知亦是顛倒。如論偈說。

我及常樂等若當是無者

無我苦不凈而應是可得

釋曰。此謂無我等自體能除我等倒。以有相待故。無我等亦不成無。無我故何處有我。是顛倒見故。譬如無人。終不于杌起人想顛倒。如是因等其過難免。以是觀察常無常等顛倒及不顛倒。無有因故。無因者。如論偈說。

以彼無因故則無明行滅

乃至生老死是等同皆滅

釋曰。此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及老死等。由無顛倒因故證得無自體息諸煩惱。其義得成。諸說有自體者。是諸煩惱。為有實體。為無實體。今何所問。如論偈說。

若人諸煩惱有一自實體

云何能斷除誰能斷有體

釋曰。此謂有自體者。不可壞故。若諸煩惱無實如兔角者。亦如此偈說過。云何不能斷。謂無者。不可舍故。如虛空華不可舍。無自體故。如馬體無。不可令舍此無。復次若作是意。謂有實煩惱。圣道起時能斷故。謂此說無過者。此實煩惱似何等相。對治道起而能斷耶。汝之立義難令物解。以是故起有實體無實體煩惱分別。而能斷此分別者不然。是中立驗。第一義中煩惱無。自體是斷故。譬如幻作女人雖是幻化而諸凡夫起染欲心。后知非實染心自舍。煩惱無實亦復如是。此中已說外人所成立驗有過。顯我自成立驗無過。令解顛倒無自體故。是品義意。以是故。此下引經顯成。如金光明女經中偈說。言語非是色。一切處無有。畢竟無有故。煩惱亦如是。如語無實體。不住于內外。煩惱體無實。亦不住內外。佛告舍利弗。若解染污即如實義。無一染污顛倒可得。眾生起染。若無實者。即是顛倒。若彼顛倒是無實者。于中無真實相故。舍利弗。如是解者說為清凈。以煩惱無實體故。如來成正覺時。所說煩惱。非是色。非是無色。非受想行識。非無受想行識。非非識。非非無識。不可見故。不可取故。解者無所斷除。證時亦無所得。不以證。不以得。無證無得。無相無為。但假名字。猶如幻化。于諸法不動相非取非不取。如影如響。離相離念。無生無滅。

釋觀圣諦品第二十四

釋曰。今此品者。亦為遮空所對治。令解四圣諦無自體義故說。

自部人言。若謂圣諦空無自體。是義不爾。故論偈言。

若一切法空無起亦無滅

說圣諦無體汝得如是過

釋曰。如彼所說道理。令物信解者。是事不然。空故如虛空華。以是故。彼招此過。起滅無體故。即無苦諦體。苦諦無體故。能起集諦。亦無體。集諦無體故滅諦亦無體。滅諦無體故向苦滅道。以正見為首。道諦所修即為無體。如上偈說。彼得此過。以是故。諸有怖畏生死眾生。于四諦境界勤行精進。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此等皆無。云何無耶。故論偈言。

若知及若斷修證作業等

圣諦無體故是皆不可得

釋曰。四圣諦者。謂能作圣人相續體故。名為圣諦。又復諦者。謂真實義。若說無者。是義不然。故論偈言。

圣諦無體故四果亦無有

以果無體故住果者亦無

釋曰。此謂身見疑戒取等眾過為薪。圣諦為火。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等。見圣諦火能燒煩惱。住果者。謂得須陀洹道。須陀洹果。又名不為他緣和合故。所有天魔不能破壞。又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和合故名僧。是僧名為無上福田。彼若無者。其義不爾。故論偈言。

若無有僧寶則無有八人

圣諦若無體亦無有法寶

釋曰。若無僧寶不應有四道四果差別。復次無僧寶故。亦無法寶。法寶無故。亦無佛寶。故論偈言。

若無法僧者云何有佛寶

若三寶皆空則破一切有

釋曰。佛者謂自覺圣諦。復能覺他。故名為佛。云何為寶。謂難得故。如經偈言。應解我已解。應修我已修。應斷我已斷。由是故稱佛。此謂于一切法有自體中得平等覺是故名佛。如修多羅中偈言。于無體法中。覺了盡無余。諸法平等覺。是故名為佛。此謂諸佛所覺境界。若言無體者不然。如上偈說。若三寶皆空則破一切有。是義有過。故論偈言。

若因果體空法非法亦空

世間言說等如是悉皆破

釋曰。此謂作是說者。而不欲得有過。此過云何免耶。若不立空而有起滅諸體有自體者彼得無過。是中作驗。諸體有自體有起滅故。若言諸體無自體者。不應見有起滅譬如空華。論者言。汝所引者義皆不然。如論偈說。

汝今自不解空及于空義

能滅諸戲論而欲破空耶

釋曰。空者能滅一切執著戲論。是故名空。空義者謂緣空之智。名為空義。汝今欲得破壞真實相者。如人運拳以打虛空。徒自疲極終無所損。汝若作是言。如上偈說。若一切法空。無起亦無滅。汝作如是說者。亦徒疲勞不解中意。何以故。如論偈說。

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

一謂世俗諦二謂第一義

釋曰。世諦者謂世間言說。如說色等起住滅相。如說提婆達多去來。毗師奴蜜多羅吃食。須摩達多坐禪。梵摩達多解脫。如是等謂世間言說。名為世諦。是等不說名第一義。第一義者云何。謂是第一而有義故。名第一義。又是最上無分別智真實義故。名第一義。真實者。無他緣等為相。若住真實所緣境界無分別。智者名第一義。為遮彼起等隨順。所說無起等及聞思修慧。皆是第一義。慧者云何。是第一義。能為第一遮作不顛倒方便因緣故。是故復名第一義也。如論偈說。

若人不能解二諦差別相

即不解真實甚深佛法義

釋曰。此謂若人不解二諦差別。不錯亂境界相者。不正思惟。多者此人不解甚深佛法。而起有體無體執覺。深者云何。難涉渡。佛者如先已解。法者為令天人證得甘露法故。行者于如是等甚深境界。應知應斷應證應修。復次說不顛倒教者名甘露法。是人于第一甚深無分別智道理不解故。雖行不顛倒住真法境界。而于無起無滅法體說眾生。于非境界起境界見。作如是說者。不解中論道理。而言世諦中起滅等法。一切皆無。作是分別者。其過亦如上偈說。若一切法空無起亦無滅。有如是分別者。不解諸佛如來隨順世諦。說有持戒修定生住滅等諸法體。無智之人謂第一義中亦有是事。作是虛妄分別者。墮在諸有曠野之中。無有出期。

自部人言。若以第一義諦得解脫者。不應宣說二諦。論者言。以是事故。如論偈說。

若不依世諦不得第一義

不依第一義終不得涅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政和县| 香格里拉县| 房产| 涡阳县| 乌拉特后旗| 神木县| 清丰县| 芷江| 邵阳市| 临朐县| 资阳市| 顺昌县| 阳谷县| 南皮县| 凤山市| 肥乡县| 辽中县| 临颍县| 漾濞| 齐齐哈尔市| 都昌县| 云浮市| 饶阳县| 兴化市| 牙克石市| 万载县| 周至县| 河津市| 同德县| 神池县| 临猗县| 黄龙县| 蛟河市| 阳泉市| 大新县| 班玛县| 普陀区| 丹寨县| 晋城| 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