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龍沙紀略
- 方式濟
- 2468字
- 2015-12-23 10:41:13
經(jīng)制
卜魁將軍、副都統(tǒng)各一員,統(tǒng)八旗。旗各協(xié)領一、佐領五、防御一,驍騎校五。火器營參領一員,值訓練。八旗量撥官佐之,無定制。先鋒營佐領二,選于八旗,非特設也。墨爾根副都統(tǒng)一員,八旗共協(xié)領四,防御二,旗各佐領二,驍騎校二。惟鑲藍旗,佐領驍騎校各一,無火器營,而先鋒營如卜魁制。艾渾副都統(tǒng)一員,協(xié)領與墨爾根同。旗各防御一,佐領三,驍騎校三,火器營統(tǒng)于卜魁。
參領訓練,如卜魁制,先鋒亦然。
卜魁兵二千有四十,滿洲、漢軍暨索倫達呼里、巴爾虎充之。艾渾兵一千二百,無巴爾虎。余同。墨爾根兵九百,皆索倫達呼里人。三城佐領,滿洲二十有九,又灰鴉拉別部籍入滿洲者佐領三,索倫十有一,達呼里二十有八,巴爾虎四,漢軍六,計八十一員,分轄其眾。歲于九月大閱。
卜魁戶口二萬有二十七,墨爾根五千七百三十八,艾渾一萬三千有二十四。
漢軍、達呼里、巴爾虎兵役以及站丁黥奴皆與焉。商賈往來無定,亦立冊以稽。
三鎮(zhèn)二十驛,各千總一,筆帖式一,丁三十名,馬三十匹,牛二十頭。管驛官二,各司十驛,一駐卜魁,一駐墨爾根。土人稱為站官。
卜魁水師營總管一,四品官二,五品官一,六品官二,四品五品六品者,猶之佐領防御驍騎校也,皆漢軍為之。艾渾官制同,而統(tǒng)于卜魁。總管、水手,皆流入充役。卜魁三百一十九,艾渾四百二十七。流人漸多,或老懦者,則輸費正役,曰幫丁。水手食兵餉之半,故一正子一幫。
戰(zhàn)艦百隸黑龍江者六,隸諾尼江者四,篷槳貯水師營庫。八月,將軍、副都統(tǒng)率水師,揚旗鳴鉦鼓,使風于中流,凡三日。
戰(zhàn)艦五年大修,十年拆造。就材吉林,故吉林又名船廠。凡幾案瓿罌之屬,皆附船致之卜魁、艾渾諸城。卜魁、艾渾官莊各二十,墨爾根官莊十一。莊,二十夫。夫,輸谷十石(準制斛三十石)、草五百束,歲歉則計分以減。今貯倉者,卜魁積十二萬石,墨爾根、艾渾各三萬石。卜魁初立城,值歲饑,將軍沙納海盡發(fā)倉谷以賑,并撥附采珠船以濟。布塔哈烏喇引罪入奏,議于來歲屯種還倉,請敕蒙古助牛力。上允其請,溫語褒之。邊人至今感述其事。
索倫本名索莪羅地,產(chǎn)貂。以捕貂為役,居地詳方,隅分八圍,共四千九十余人。就用其人,為佐領六十九員轄之,更設烏和里大、依里奇大統(tǒng)焉。烏和里大猶總尉也,依里奇大為副,皆八旗人。其在城之索倫兵七十余人,則初設鎮(zhèn)時收入。八旗者,不在八圍之內,亦不應捕貂役。
達呼里索倫屬,俗誤打狐貍,語音與蒙古稍異,間雜漢語。當是元代軍民府之遺索倫達呼里諸部。涵沐圣化,貢身朝廊。近頗以材武自表,見有為近侍者,邊人榮之。
三城兵籍,達呼里居數(shù)之半(卜魁:滿洲兵五百八十一,漢軍二百二十,漢軍二百二十,索倫七十四,巴爾虎二百四十,達呼里九百二十五;艾渾、滿洲兵五百八十,漢軍一百二十,索倫與達呼里共五百;墨爾根:索倫與達呼里共九百)。
巴爾虎者,喀爾喀中之一部也。居地詳方隅。其戊此者,闌入俄羅斯境。大軍征俄羅斯來歸,遂編入旗。今充兵者,二百四十人,即以其人為佐領。
三城軍器之散在兵者,以時修補新,舊相授受。火器貯官庫,操練時出之。
卜魁官馬千、牛千、羊萬,歲計其孳息,均賞三城軍卒。墨爾根、艾渾各遣人來,應打草役,皆腰長鐮,著樺皮冠。
五月,三城各遣大弁,率百人巡邊。至鄂爾姑納河,河以西俄羅斯地,察視東岸沙草,有無牧痕,防侵界也。往返各五六十日。卜魁,往者渡諾尼江,指西北過特爾姑爾峰、興安嶺涉希尼客河開,拉里依木等河,草路彌漫無轍跡,辨方而行,刳大樹皮以識歸路。墨爾根,往者亦渡諾尼江,西北過興安嶺,盤旋層嶂中,其路徑為易識。艾渾,往者從黑龍江溯舟北上,折而西,過雅克薩城故墟。
至界碑,路多蜢如蜂,其長徑寸,天無風或雨后更熾,行人嘗虛廬帳以納蜢。而宿于外,帚十數(shù)齊下,人始得餐,螫馬牛流血,身股盡赤。馬軼覓深草,間見蜢高如邱,知其必斃棄不顧矣。囊饣侯糧于樹,歸時取食之,近頗為捕生者所竊,乃埋而識之。渡河伐樹為筏,馬馮水以過。俄羅斯居有城屋,以板為瓦,廊廡隆起層疊,望之如西洋圖畫。耕以馬,不以牛。牛千百為群,放于野。欲食牛,則射而仆之,曳以歸邊。卒攜一縑,值三四金者,易二馬。煙草三四斤,易一牛。
秋盡,俄羅斯來互市,或百人,或六七十人。一官統(tǒng)之,宿江之酉。官居氈幕,植二旗于門,衣冠皆織為之。禿袖方領,冠高尺許,頂方而約其下,行坐有兵卒監(jiān)之。所攜馬牛、皮毛、玻璃、佩刀之類,易縑布、煙草、姜椒、糖饣易諸物以去。俄羅斯來文二函,一彼國字,一蒙古字,貴官與商賈名悉載。康熙丙申歲來文稱,察罕汗一千七百一十六年,蓋溯自有城郭人民始也。署銜具先代官職于前,重世祿也。將軍以其文達兵部理藩院。
出爾罕者,兵車之會也,地在卜魁城北十余里。定制:于草青時,各蒙古部落及虞人,胥來通市,商賈移肆以往。艾渾、墨爾根、屠沽亦皆載道,輪蹄絡繹,皮幣山積,牛馬蔽野。集初立,劃沙為界。各部落人,駐其北,商賈官卒游人駐其南。中設兵禁,將軍選貢貂后,始聽交通,凡二十余日。
貂產(chǎn)索倫之東北,捕貂以犬,非犬則不得貂。虞者往還,嘗自減其食以飼犬。
犬前驅停嗅深草間,即貂穴也,伏伺噙之。或驚竄樹末,則人犬皆息,以待其下。
犬惜其毛,不傷以齒。貂亦不復動,納于囊,徐俟其死。人歲輸一于官,各私識毛色,匯佐領處。五月,將軍至墟場,選以貢,凡三等,官給價有差。不入等者,聽鬻。
紅呼里索倫屬,俗誤紅狐貍。應捕貂役,隸八圍之內。鄂倫春,與俄羅斯接壤,隸籍者五百六十五人,十佐領轄之。輸貂如索倫制。
混同、諾尼諸江,汊產(chǎn)珠。布塔哈烏喇,歲有打珠船來,采以貢。有珠之河水,冷而急。以大船夾葳瓠,植篙透底,數(shù)人持之。泅者負袋,緣篙而下,得蚌滿袋,貯葳瓠中。官督剖之,未成珠者,仍棄于水。私采之禁,等于參(葳瓠,獨木舟名)。
打鷹,流人役也。人歲輸二鷹,以海青、秋黃為最。貢無定數(shù),多不逾二十,常倍備之,以防道斃。艾渾、墨爾根各三十,架送卜魁將軍匯選之。
江冰始獵,參領以下獵雉,將軍獵野彘,于通鏗河備貢數(shù)。通鏗,蒙古地,先期移文告之。
正月雪后,黃羊乃大集。水師營率水手步獵之,梃擊輒中。
筑城不以土,視隰地草土糾結者掘之,尺度如墼,曰垡塊,厚數(shù)垡。高不盈丈,圮則按地分旗,飭兵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