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 靈樞識
  • 佚名
  • 2717字
  • 2015-12-22 16:26:10

其直者絡于膝內輔骨 張云。絡、當作結。此自內踝直上結于膝內。輔骨。陰陵泉之次。簡案、有直者必有支者。疑脫之。

循陰股結于髀 張云。股之內側曰陰股。結于髀。箕門之次也。

下引臍兩脅痛。 甲乙下作上。是。

孟秋痹 張云。孟秋當作仲秋。此與下文足少陰條謬誤。當迭更之。蓋足太陰之經。應八月之氣也。

志云。孟當作仲。酉者八月。主左足之太陰。故為仲秋之痹。

起于小指之下(止)結于內輔之下 甲乙下下有入足心三字。張云。起小指之下。邪趨足心。又邪趨內側上然谷。并足太陰、商丘之次。走內踝之下。結于跟踵之間。與太陽之筋合。由踵內側上行結于內輔骨。

下陰谷之次。

主癇螈及痙 張云。癇、癲癇也。螈、牽急也。痙、堅強反張。尤甚于螈者也。足少陰為天一之經。

真陰受傷。故為此病。

在外者(止)不能仰 張云。在外者與太陽之筋合。故不能俯。在內者循脊內挾膂上至項。故不能仰。

陽病者即在外者也。陰病者即在內者也。余伯榮云。足少陰之筋與足太陽之筋。上合于頸項。此臟腑陰陽之氣交也。病在外在陽者。病太陽之氣。故腰反折不能俯。在內在陰者。病少陰之氣。故不能仰。如傷寒病。在太陽則有反折之痙強。在少陰則蜷臥矣。簡案、小兒癇病。有內釣外釣之別。亦此理也。

熨引飲藥 張云。熨引所以舒筋。飲藥所以養血。

所紐 所、諸本作折。是也。當改。張云。折紐者。

即轉筋之甚。發日數。病日甚者。陰虧之極也。故當死不治。志云。紐折者癇 強痙也。如紐發頻數而甚者。

死不治。

仲秋痹 張云。仲秋誤也。當作孟秋。蓋足少陰為生陰之經。應七月之氣也。志云。仲當作孟。申者七月之生陰也。主左足之少陰。故為孟秋之痹。

足厥陰之筋(止)結于內踝之前 張云。大趾上三毛際大敦次也。行跗上。與足太陰之筋并行。結于內踝前中封之次。

結于陰器 張云。陰器者。合太陰、厥陰、陽明、少陰之筋。以及沖、任、督之脈。皆聚于此。故曰宗筋。厥陰屬肝。肝主筋。故絡諸筋而一之。以成健運之用。

治在行水清陰氣 甲乙。氣、作器。張云。清理也。此言當以藥治之。在通行水臟而調陰氣。蓋水則肝之母也。志云。厥陰之木。氣本于水。故治在行水。以清厥陰之氣。

季秋痹 張云。足厥陰者。陰盡之經也。故應九月之氣。志云。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陰。

手太陽之筋(止)應小指之上 張云。手小指之上外側。少澤穴也。上行結于手腕外側。腕骨、陽谷之次。

上循臂內側。結于肘下銳骨之后。小海之次。但于肘尖下兩骨罅中。以指捺其筋。則 麻應于小指之上。是其驗也。

后走腋后廉 甲乙作從腋走后廉。上繞 外廉。

走太陽之前 甲乙作出足太陽之筋前。張云。自腋下與足太陽之筋合走腋后廉。上繞肩胛。行肩外 。

肩中 。循頸中天窗之分。出走太陽經筋。自缺盆出者之前。同上結于耳后完骨之次也。簡案、張注為足太陽。

乃與甲乙符矣。馬為手太陽。誤。

痛應耳(止)乃得視 甲乙。得、作能。馬云。其頸痛應耳中鳴而痛。其頸痛。又引于頷而痛。且其痛時。目瞑良久。

乃得開視。

筋 頸 甲乙作筋痿頸腫。諸本亦作頸腫。但張本作 。簡案、 腫同。足腫也。后世為腫脹之腫。非。張云。筋 頸腫。即鼠瘰之屬。

復而銳之 張云。刺而腫不退者復刺之。當用銳針。即 針也。

本支者(止)以痛為輸 甲乙無此四十一字。與下節手少陽之筋文重。當從甲乙刪之。

仲夏痹 張云。手太陽之經。應五月之氣也。

手少陽之筋(止)結于腕上循臂 上、張本作中。云小指次指之端。無名指關沖之次也。上結于手腕之陽池。循臂外關。支溝之次。馬志。腕字下句。上、上聲。

曲牙 沈氏釋骨云。齒左右勢轉微曲者曰曲牙。簡案、氣穴論云。曲牙二穴。謂地倉穴。

上乘頷結于角 張云。頷、當作額。蓋此筋自耳前行目外 。與三陽交會。上出兩額之左右。以結于額之上角也。

季夏痹 張云。手少陽之經。應六月之氣也。

手陽明之筋(止)結于腕 張云。大指次指之端。食指尖商陽之次也。歷合谷。結于腕上陽溪之次。

上左角絡頭下右頷 張云。此直者。自頸出手太陽天窗、天容之前。行耳前上額左角絡頭。以下右頷。此舉左而言。則右在其中。亦如經脈之左之右。右之左也。故右行者。亦上額右角。交絡于頭下左頷。

以合于太陽少陽之筋。簡案、繆刺論。邪客于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皆會于耳中。上絡左角。又虛里之動。獨應于左。則經筋之有偏于左者。不可言無也。張注難憑。

孟夏痹 張云。手陽明為兩陽合明之經。故應四月之氣。

手太陰之筋(止)結于魚后 甲乙。魚下有際字。張云。手大指上少商之次也。魚后、魚際也。

散貫賁合賁 下抵季脅 甲乙。合賁、作合脅。季脅、作季肋。是。張云。散貫于胃上口賁門之分。

與手厥陰之筋合。下行抵季脅。與足少陽厥陰之筋合也。按、四十四難。七沖門者。胃為賁門。楊玄操云。賁者、膈也。胃氣之所出。胃出谷氣。以傳于肺。肺在膈上。故胃為賁門。詳此則經絡之行于三焦。臟腑之列于五內。其脈絡相貫之處、在上焦則聯于咽喉。中焦則聯于賁膈。下焦則聯于二陰。舍此三處。無所連屬矣。

息賁 馬云。本經邪氣臟腑病形篇。有肺脈滑甚為息賁。

仲冬痹 張云。手太陰之經。應十一月之氣也。

手心主之筋(止)結于肘內廉 張云。中指端中沖之次也。循指入掌中。至掌后大陵之次。并手太陰之筋。上結于肘中廉、曲澤之次。

上臂陰(止)挾脅 張云。上臂陰天泉之次。由曲腋間并太陰之筋。結于腋下。當天池之次。下行前后。布散挾脅。聯于手太陰足少陽之筋。

結于臂 張云。臂、當作賁。蓋此支并太陰之筋。入散胸中。故同結于賁也。志云。臂當作賁。賁葉臂。散于胸中。結于賁門。故成息奔也。

支轉筋 甲乙。筋、下有痛手心主四字。

孟冬痹 張云。手厥陰以兩陰交盡之經。故應十月之氣。

手少陰之筋(止)結肘內廉 張云。小指內側。少沖次也。

結于銳骨、神門次也。肘內廉。少海次也。

循臂 張云。臂字亦當作賁。蓋心主少陰之筋。皆與太陰合于賁而下行也。樓氏云。臂、當作胸。

心承伏梁 下為肘網 張云。承、承于下也。伏梁堅伏之積也。網、如羅網之牽急也。手少陰之筋。

起于小指內側。結于銳骨上結肘內廉。上入腋挾乳里。結于胸中。下系于臍。故在內則為內急。為伏梁。在外則為肘網。及當其所過之處。則為轉筋等病。

經筋之病(止)無用燔針 張云。此以下皆結上文經筋為病而總言之也。馬云。寒急有陰陽之分。背為陽。陽急則反折。腹為陰。陰急則俯不伸。故制為 刺者。正為寒也。( 刺即燔針)簡案、張以陽急陰急為足太陽少陰。非。

名曰季冬痹 樓氏以此五字。移前段唾血膿者死不治下。張同。云手少陰之經。應十二月之氣也。

此節舊在后無用燔針之下。蓋誤次也。今移正于此。

足之陽明(止)皆如上方也 甲乙。 、作僻。馬云。 、僻同。口僻之義。此申言胃與小腸二經之筋。其有病當治法如前也。足之陽明胃經。手之太陽小腸經。其筋若急。則口與目皆為 。其目 亦急。不能猝然視物。治之者。用燔針以劫刺之。以知病為刺數。以痛處為輸穴。故曰治法如右方也。前俱詳言。而又申言之。叮嚀之意也。簡案、志以上方為右 之方。誤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胜县| 肇州县| 沽源县| 凌云县| 敦煌市| 陕西省| 黔西| 互助| 长阳| 昭觉县| 同仁县| 潞西市| 重庆市| 元阳县| 广饶县| 屏南县| 临猗县| 大余县| 义乌市| 本溪| 永安市| 汉源县| 中阳县| 寿宁县| 湘潭市| 宝山区| 贵德县| 临海市| 大关县| 松溪县| 南澳县| 丰台区| 高陵县| 措美县| 岐山县| 梧州市| 大荔县| 巴塘县| 红原县| 深水埗区| 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