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襲公,名德成,字達生,至圣七十七代孫。年才十四齡,已如成人,局度端凝,言動中禮,不愧圣門宗子。惟聲音短濁,美中不足,或當發育時期生理變態亦未可?定公為七十六代襲衍圣公,令貽遺腹子,生數歲,母夫人及庶母相繼逝。有二姊,一出閣,一巳字。無同胞伯叔,父母故,由堂伯母任保育兼代主家政,府事則由孔庭耆老協同處理之。
考孔庭繼襲,雖例定世嫡,顧自八代謙(后名斌,《史記》作慎,字子順,相魏封文信君)以長子鮒(一名鮒甲,字子魚,或稱子鮒,亦稱孔甲)嗣。
宋公之系:漢成帝綏和元年正月,詔求殷后,得鮒。裔孫吉封為殷紹嘉侯。三月進爵,為公地百里,國于沛。平帝元始二年,更封為宋公。吉薨,子何齊嗣;何齊薨,子安嗣;至圣至安十六代矣。
光武帝建武五年,改封為殷紹嘉公;十三年,復封為宋公,安薨,無嗣,罷封。謙三子;鮒,騰,樹。長子之后承殷統,中子之后奉至圣祀,以血統論至圣,至安大宗已斷矣。又考漢書《王莽傳》,云:“更封殷后宋公孔弘為章昭侯。”與闕里家譜所載復不合。九代騰,謙之中子。
漢高帝十二年,過魯以太牢祀孔子,封騰為奉祀君。由騰傳至二十代完。襲封褒亭侯,薨,無子。魏文帝以其弟贊之子羨紹封,是謙以中子之后奉至圣祀之統又斷。二十二代震,襲封宗圣侯。晉武帝泰始三年冬十二月攺封奉圣亭侯。至二十六代鮮。
宋文帝元嘉十九年襲封奉圣亭侯,旋改封崇圣侯。查晉武帝泰始三年至宋文帝元嘉十九年,相距一百七十六年,所傳秪有四世。
考《晉書孝武本紀》載:“太元十一年秋八月庚午,封孔靖之為奉圣亭侯。”又《宋書》載:“晉明帝太寧三年,詔給奉圣亭侯孔亭四時祀孔,祭直如泰始故事。亭五代孫繼之博塞無度,替慢不祀。”宋文帝元嘉八年,有司奏奪爵。至十九年,又授孔隱之兄子熙,先謀逆,又失爵。二十八年,更以孔惠云為奉圣侯,后有重疾,復失爵。孝武大明二年,又以孔邁為奉圣侯,邁薨,子荼嗣,有罪失爵。此東晉至劉宋繼襲之次序也。《國史》撰述必有考征,斷非毫無證據者,按闕里譜內并無靖之、亭、繼之、隱之、惠、云、邁、荼諸人之系。元嘉十九年,封奉圣亭侯者,正史所載孔隱之也,闕里譜內所載孔鮮也。事同一年,名則迥異,則當時世次紀載已經參差,或以大宗無人,遂取旁支代襲,后因鼎祚屢移,子孫不嗣,家乘失傳,殆由于此。
至三十二代嗣悊英,悊又因中原土斷,南北分宗時代,封爵襲次,紀載均失其實。
四十六代圣佑: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東封泰山,遠幸曲阜,謁林廟,改曲阜為仙源縣,授圣佑為奉禮郎,年才十一。天禧五年,襲文宣公,年三十五。薨,無嗣,以從弟宗愿襲。
四十七代若蒙,宗愿長子。神宗熙寧元年二月,襲封衍圣公。哲宗元佑元年,攺封奉圣公。元符元年,坐事廢,以弟若虛襲。徽宗崇寧中薨,仍以若蒙長子端友紹封。
四十八代端友,崇寧三年,襲封衍圣公。高宗南遷,建炎二年,赴揚州陪位,不克歸,遂寓于三衢,薨,無子,以弟端操之幼子玠嗣。玠薨,以從父子璠嗣。璠薨,復以玠子搢嗣。搢薨,又以璠子拯搃嗣。拯薨,子文遠嗣。文遠薨,子萬春嗣。然此為南宋光、寧二宗時,襲封所謂南宗也。
當時尚又搃子元措金章宗明昌二年襲封衍圣公。哀宗天興二年,授光祿大夫。時元伐金,汴京失守。元太宗命遠東平仍襲封主祀事,薨,無子,以弟元纮之孫湞嗣,此所謂北宗也。
五十四代思晦復以疏遠入嗣。六十一代宏緒薨,更以其弟宏泰嗣。六十四代尚賢薨,無子,以從弟子衍植嗣。六十五代以下皆衍植裔,是孔庭大宗,斷而繼者屢矣。
據孔繼汾闕里文獻敘考云:“宋室南渡,魯入金源,居者行者,各守王官,南絕北斬,冢嗣弗傳。”又云:“大宗不嗣,器必有歸勉。勉,文肅宗黨所推,雖例傳世嫡,因亂因絕,已久非大宗一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