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 南疆繹史
  • 溫睿臨
  • 2919字
  • 2015-12-21 12:21:51

紀略四

永明王(上)

右粵中紀略第四。

○嗟夫!粵中之立國也,僅矣。崎嶇黔、粵之間,與蠻獠雜處,鎗攘竄越,幾不暖席;然猶支撐傾側歷十五年。其始也,瞿、嚴綢繆于內,何、堵捍御于外,陳、張之徒義旗云舉,輯忠貞營數十萬之眾,分疆駐守;然后金、王反正于江右,成棟投戈于粵左,李、王、楊、沐經營滇、蜀,骎骎乎畫江、漢而守之,似可有為矣。然進寸退尺,朝得夕失,倉卒不能稱有樹立。蓋大命有歸,強陽余閏,固天之所不能庇者也。自瞿、何致命而后文吏偷安,武將驕暴;倚寇盜為長城,托絕域以寄命。蝥賊內訌,忠良屠戮,而遺燼以息。「詩」曰:「人之云亡,邦國殄瘁」;豈不諒哉!

紀略四

永明王(上)

。永明王(上)

永明王諱由榔,神宗之孫、桂恭王常瀛少子也。常瀛,李貴妃出;萬歷二十九年封。天啟七年,恭王就國衡州。衡在江、湖之表,地僻遠。崇禎九年,封由榔為永明王。十六年張獻忠陷衡州,王由永州入粵西,為賊執,系道州。征蠻將軍楊國威遣部將焦璉率兵至,攀城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璉乃負王以趨,渡河始得免。

乙酉南都覆,囗東在籍尚書陳子壯將奉恭王監國,會閩中好王立,遂寢議。是年,恭王薨于蒼梧,遂葬焉。長子安仁王由僾襲封,旋病卒。

丙戌春,閩中遣司禮太監龐天壽封王為桂王,居肇慶府。

秋九月,大清兵下汀州。唐王聿鍵就執;粵中總督丁魁楚、巡撫瞿式耜、巡按御史王化澄與舊臣呂大器、李永茂、晏日曙、湯來賀、董天閎、朱治囗〈忄間〉、周鼎瀚、朱容藩、方以智、林佳鼎、程源等議所立,乃共推永明王。昔者,唐王嘗語群臣曰:「永明神宗嫡孫,統系最正。朕無子,后當屬諸」!時桂大妃王氏曰:「諸臣何患于無君。吾兒仁柔,非撥亂才,愿更擇可者」!魁楚等請之堅,遂以冬十月十一日(壬午)監國肇慶,祭告天地宗廟。以魁楚為東閣大學士兼戎政尚書、大器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式耜大學士兼吏部右侍郎,攝尚書事。永茂請終制。化澄以下皆進秩有差。

壬辰,湖廣督師大學士何騰蛟、巡撫兵部右侍郎堵胤錫等上表勸進,優詔答之。司禮監太監王坤至自汀州,知唐王已殂;群臣請即位。

是月,大清兵破贛州。魁楚聞報,與太監王坤倉卒奉王奔梧州。

福王舊輔蘇觀生,粵人也;嘗貽書魁楚欲預擁戴功,遣陳邦彥來勸進。魁楚與觀生素不協,拒之。觀生乃自南韶還師,適唐王弟聿囗〈金粵〉浮海至廣州;十一月癸卯朔,觀生與布政使顧元鏡、總兵林察等擁聿囗〈金粵〉入廣州城自立,偽號紹武。招海上鄭、石、馬、徐四姓盜,授總兵官;以與肇慶相拒。

甲寅,王還肇慶。先是,王出奔時,式耜等力爭之不得。至是,定議迎還,于庚申即位,稱號永歷。追尊皇考曰端皇帝,尊繼母太妃王氏為皇〔太〕后、生母馬氏為皇太妃。冊妃王氏為皇后。上隆武尊號曰思文皇帝。大赦,封太后弟王國璽武靖伯、皇后父王略長洲伯、太妃侄馬九功鎮遠伯。

使給事中彭耀宣諭廣州,觀生殺之。乃以兵部侍郎林佳鼎總督兵事,御觀生于三水。佳鼎故粵中監司,與林察同姓相善。察使群盜詐降,佳鼎信之;十二月甲戌,乘勝追至三山口,亂作,全師皆覆。佳鼎同僉事夏四敷赴水死,肇慶大震。

復以王化澄為兵部侍郎,代佳鼎督師。尚書呂大器辭官入蜀,即以化澄行尚書事。李永茂為大學士;未幾,亦罷去。

時大清遣巡撫佟養甲、總兵李成棟提兵由福建直趨惠、潮,俱下之。望日丁亥,潛師襲廣州,執聿囗〈金粵〉。觀生自縊,祭酒梁朝鐘、太仆寺卿霍子衡等死之;余皆降。聿囗〈金粵〉與周、益、遼等二十四王俱及于難。

報至肇慶,式耜請守峽口;太監王坤不從。乃以朱治囗〈忄間〉為兩廣總督,守肇慶;奉王復走梧州。

是月,大兵取四川,張獻忠伏誅。

大清順治四年(丁亥)春正月癸卯朔,永明王在梧州,稱永歷元年。李成棟分兵徇南韶,自率勁卒抵肇慶,朱治囗〈忄間〉走之。城破,王由梧州走平樂。丁魁楚走岑溪、王化澄走潯州,皆棄王去;從者惟瞿式耜、吳貞毓、吳炳等。李成棟別遣將下高、廉、雷三府。

癸亥,王由平樂抵桂林,欲幸楚。遣使湖南慰勞督師定興侯何騰蛟等,并趣其兵入衛。

乙丑,梧州破,廣西巡撫曹曄降。兵科給事中陳邦彥起兵于高明、兵部右侍郎張家玉起兵于東莞。征四川吏部尚書文安之、云南吏部侍郎王錫袞入閣,道阻不至;乃以翰林學士方以智為東閣大學士,同式耜入閣辦事。未幾,以智為僧去,錫袞尋為沙定洲所殺。以周堪賡、郭都賢、劉遠生等為六卿,丁時魁、金堡等為給事中。

當是時,獻忠部將孫可望等由蜀至黔,轉入云南。丁魁楚入岑溪,輜重累多,舳艫相屬;為大兵追及,薙發以降。李成棟與有隙,錄其家數百人殺之;魁楚乞一子,成棟笑曰:「汝身且莫保,尚求活人耶」?至藤江,并殺之。平樂亦不守。桂林聞報,大恐;會武岡鎮將劉承胤以兵至全州,王坤請赴之。

二月丙戌,王如全州。瞿式耜極陳桂林形勢,請留;不聽。因日請留守,與城存亡,許之;進文淵閣大學士兼吏、兵二部尚書督師,賜劍便宜從事,以總兵新興伯焦璉兵隸麾下。封劉承胤安國公;陳邦傅思恩侯,守昭平。錦衣指揮馬吉翔、郭承昊、嚴云從等皆為伯;御史毛壽登爭之。吉翔怒,激承胤脅王杖壽登并劉湘客、吳德藻、萬六吉于牙門外,承胤又為申救得免,皆奪職。以禮部尚書吳炳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辦事。承胤以五千人援桂林,挾王歸武岡州。

三月癸亥,王至武岡,改曰奉天府;以岷王府為行宮。大清兵攻桂林,與焦璉連戰城下,退屯昆陽。

封式耜臨桂伯、璉新興伯。

是時,長沙、常德俱失。何騰蛟與郝永忠等退保衡州。張先璧走寶慶,堵胤錫走永定衛。忠貞營李赤心等攻荊州不克,潰入歸、巫兩江間,馬進忠、王有才等遁五溪山中。先,承胤所遣桂林援兵在城與焦兵主客不和,擊傷璉,大掠而去;式耜檄誅首惡二十余人,劾承胤馭兵無狀。武岡遠在寶慶西,惟依承胤為重,政事皆取決焉;承胤遂專恣益甚。

夏六月庚午朔,何騰蛟朝行在;王慰勞再三,賜金幣,以趙印選、胡一青兵隸之。承胤前在湖南以騰蛟薦,受節制;騰蛟以藤溪之捷,請加永忠援剿左將軍、先璧右將軍,承胤怒。至是,以長沙不守,奏解騰蛟兵柄。王乃密召騰蛟入,將以圖承胤也;先璧劾承胤專擅,騰蛟翻和解之。

大學士陳子壯起兵九江鎮,與張家玉等破東莞、高明諸縣。

秋七月甲辰,進圍廣州,不克。命騰蛟督諸鎮兵守衡州;未至,衡州已破,永忠等南走。騰蛟退保永州。湖南巡撫章曠徇永安,卒于軍。

八月己巳朔,以戶部侍郎嚴起恒為東閣大學士。

壬午,大清兵破寶慶,直趨奉天城外;劉承胤拒戰敗績,舉城降。參將謝復榮戰死。馬吉翔等奉王及兩宮斬關出,夜走靖州。出古泥,總兵官侯性、司禮太監龐天壽將兵入衛,以舟來迎;由信道縣入蠻境,達柳州。會天雨,宮眷、內豎狼籍泥淖中,饑餓無人色;性供帳儲備。王喜,封性商邱伯,以天壽掌司禮監印。大學士吳炳扈世子以行,中道被執,死之。

九月,王在柳州;式耜請回桂林。我兵李成棟破清遠,兵科給事中陳邦彥被執,不屈見殺。

冬十月,土司單鳴珂與守道龍文明挾仇相攻,陷柳州;文明走,鳴珂大掠城中,矢及王舟。

丁丑,王南走象州。

兵部尚書張家玉兵敗,死之。

時大清兵已定湖南,西入黎平,永州亦破;郝永忠、盧鼎等俱還桂林。何騰蛟與嚴起恒、劉湘客隨至,與留守瞿式耜議分地給諸將,俾各自為守。式耜督焦璉兵已先復陽朔及平樂府,陳邦傅亦由濱州復潯州,合兵復梧州,粵西全省稍定。

十一月丁酉朔,王回桂林,式耜與起恒、化澄并入直,騰蛟督師出全州。王坤、龐天壽掌司禮監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旌德县| 金寨县| 县级市| 和顺县| 漾濞| 许昌市| 永仁县| 崇文区| 获嘉县| 三穗县| 子长县| 迁安市| 黎城县| 瑞昌市| 东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建始县| 中山市| 平顶山市| 连州市| 金乡县| 凌海市| 白朗县| 潍坊市| 伊金霍洛旗| 新和县| 平顶山市| 徐汇区| 炎陵县| 大悟县| 天峨县| 贡山| 苗栗县| 全椒县| 河北省| 施秉县| 保靖县| 平潭县| 莎车县| 登封市| 象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