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并序

  • 盂蘭盆經疏
  • 佚名
  • 2921字
  • 2015-12-21 11:48:01

始于混沌。塞乎天地。通人神。貫貴賤。儒釋皆宗之。其唯孝道矣。應孝子之懇誠。救二親之苦厄。酬昊天恩德。其唯盂蘭盆之教焉。宗密罪釁早年喪親。每履雪霜之悲。永懷風樹之恨。竊以終身墳壟。卒世蒸嘗。雖展孝思不資神道。遂搜索圣賢之教。虔求追薦之方。得此法門。實是妙行。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養三尊。宗密依之修崇。已歷多載。兼講其誥。用是未聞今因歸鄉。依日開設道俗耆艾。悲喜遵行。異口同音。請制新疏。心在松柏。豈慢鄉閭。式允來情。發揮要道。

稽首三界主。大孝釋迦尊。累劫報親恩。積因成正覺。將永錫眾類。應請演斯經。欲使背恩人。咸能酬罔極。我今所贊述。愿眾圣冥加。自他存歿親。離苦常安樂。

將解此經。先開四段。一教起所因。二藏乘所攝。三辨定宗旨。四正解經文。初中復四。一酬宿因故。二酬今請故。三彰孝道故。四示勝田故 初教起所因(四) 初酬宿因者。悉達太子。不紹王位。舍親去國。本為修行得道報父母恩。然菩薩用心。不務專己。故開盂蘭法會。以福自他二親。此經所興。本意如此。二酬今請者。謂大目犍連因心之孝。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故。出家修行。神通第一。觀見亡母。墮餓鬼中。自救不能。白佛求法。佛示盆供。救母倒懸。繇愛其親。施及一切故。為道俗弟子。請佛留此法門。酬目連所請。即是說經之繇致也。三彰孝道者。復有其二。一通明孝為二教之宗本。二別明二教行孝之同異。初通明中。且明儒教。以孝為本者。謂始自天子。至于士人。家國相傳。皆立宗廟。雖五孝之用。則別而不行之。源不殊故。開宗明義。章中標為至德要道。道德以之為體。教法繇是而生。何有君子。而不務本。既為天經地義。須令企及俯從。雖論禮壞樂崩終訶衣錦食稻。甚哉孝之大也。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次釋教以孝為本者。然一切佛。皆有真化二身。釋迦化身說。隨機權教。舍那真身說。究竟實教。教者。經律也。經詮理智。律詮戒行。戒雖萬行。以孝為宗。故我盧舍那佛。最初成正覺時。便說華嚴大經。菩薩大戒。又經標云。爾時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正覺已。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又。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涅槃亦云。奇哉父母。生育我等。受大苦惱。滿足十月。懷抱我身。既生之后。推干就濕除去不凈。大小便利。乳哺長養。將護我身。以是義故。應當報恩。隨順供養。上通明二教以孝為本竟。次別明二教行孝之同異者。于中初明其異。后顯其同。初謂生前侍養異。后謂歿后追思異。侍養異者。儒宗則慎護發膚。揚名后代。故樂春不出。曾子開衾。釋教則祝發壞衣。法資現世。故優陀通信。凈藏回邪。是謂為善不同。同歸乎孝。歿后異者。復有三異。一居喪異。儒則棺槨宅兆安墓留形。釋則念誦追齋薦其去識。二齋忌異。儒則內齋。外定想其聲容。釋則設供講經資其業報。三終身異。儒則四時殺命。春夏秋冬。釋則三節放生施戒盆會。良繇真宗。未至周孔。且使系心今知禮有所歸。不應猶執權教。且福之大者。莫大于施。生是釋梵之本因。類天地之大德。今殺彼祭此。豈近仁心。是若可忍。孰不可忍。雖云祈福。實是立仇。自徇虛名。殃于神道。問父母生于余趣。則可改祭為齋。如墮鬼中。寧無饗祀。答黍稷非馨。蘋蘩可薦。應知禴祭。勝于殺牛。況鬼神等差。豈皆受饗。上明異竟。次顯其同者。復有其二。初明存歿同。后明罪福同今初約紀孝行章中五句之文以辨其同。即攝于生前歿后也。一居則致其敬者。儒則別于犬馬。釋則舉身七多。二養則致其樂者。儒則怡聲下氣溫清定省等故。有扇床溫席之流。釋則節量信毀分減衣缽等故。有割肉充饑之類。三病則致其憂者。儒中如文帝先嘗湯藥。武王不脫冠帶。釋中如太子以肉為藥。高僧以身而擔。四喪則致其哀者。儒有武丁不言。子皋泣血。釋有目連大叫調御舁棺。五祭則致其嚴者。儒有薦筍之流。釋有餉飯之類。但以至教未來難弘報應。故先且立于祭法。令敬事于神靈。神靈則父母之識性。足顯祖考之常存。既形滅而神不滅。豈厚形而薄神乎。余如前辨。上來存歿同竟。次辨罪福同。罪同者。儒則條越五刑。犯當五摘而恩赦不該。釋則名標七逆。戒黜七遮而阿鼻定入。福同者。儒則旌于門閭上天之報。釋則瑩于戒德凈土之因。上來總彰孝道竟。第四示勝田者。喻如世間人。欲得倉廩中五谷豐盈歲歲不乏者。必須取谷麥種子。以牛犁耕于田地而種之。不種則竭盡也。法中亦爾。以悲心敬心孝心為種子。以衣食財帛身命為牛犁。以貧病三寶父母為田地。有佛弟子。欲得藏識中百福莊嚴生生無盡者。須運悲敬孝心。將衣食財帛身命。給濟敬養于貧病三寶父母。名為種福。不種即貧窮無福慧。入生死險道。謂種福之田名為福田。如種谷之田名谷田也。然種子有精新干焦。田有肥濃確瘦。如悲敬孝心有懇切閑縵。貧有淺深。病有輕重。佛有真化。化有住世入滅。法有大小。教有權實。僧有持毀。父母有現生七世。一一配肥瘦之田。昭然可見。今盂蘭供會具三種肥田。故云勝也。謂佛歡喜日。供養自恣凈戒大德。敬田勝也。報父母恩。恩田勝也。父母在厄難中。悲田勝也。為欲示此勝田故。說此經也。二藏乘所攝。第二藏乘所攝者。藏謂三藏。乘謂五乘。三藏者。一修多羅。此云契經。契者契理契機。經者。佛地論云。貫攝為義。謂貫穿所應知義。攝持所化生故。此教于三學中詮于定學。二毗奈耶。此云調伏。調謂調練三業。伏謂制伏過非。此教詮于戒學。三阿毗達磨。此云對法。法謂涅槃四諦。對謂對向對觀。其能對者。即是妙慧。此教詮于慧學。然經是化教。開誘化導也。律是制教。制約行業也。論則推征。解釋經律之意也。今此盂蘭盆據其名題。即化教攝。屬于經藏。據其義意亦制教攝。屬于律藏。五乘者。乘以運載為名。五謂人天聲聞緣覺菩薩。此五力有大小。載有遠近。一人乘。謂三歸五戒。運載眾生越于三涂生于人道。其猶小艇才過溪澗。二天乘。謂上品十善。及四禪八定。運載眾生越于四洲達于上界。猶如小船越小江河三聲聞乘。謂四諦法門。四緣覺乘。謂十二因緣法門。皆能運載眾生越于三界。到有余無余涅槃。成阿羅漢及辟支佛。皆如大船越大江河。五菩薩乘。謂悲智六度法門。運載眾生總超三界三乘之境。至無上菩提大般涅槃之彼岸。如乘舶過海也。今此經者。謂是人天乘所攝。在小乘藏中。三辨定宗旨。三辨定宗旨者。此經以孝順設供。拔苦報恩為宗。今以二門分別。一釋行相。二配句數。初者為目連。本為孝誠欲酬恩德。力所未及故先出家。是以始得六通。便觀三界見其亡母生餓鬼中。雖餉香飯旋成猛火。悲號投佛。佛教設于盆供。拔冥途身脫一劫苦。不辜生育大報劬勞。細詳經旨備斯四義。二配句數者。有四四句。一孝順兩字。自有四句。一孝而非順。如三牲之養等。二順而非孝。如病索禁忌之食而即供。欲行非為之事而不諫等。三亦孝亦順。謂有隱無犯。三諫而隨順色。觀志三年無改。四非孝非順。如水中葬父之類。二以孝順設供。相對復為四句。一孝順非設供。如董黯王祥等。二設供非孝順。為己求福而修齋等。三俱是。即盂蘭盆會。四俱非。謂逆而慳也。三以孝順對拔苦。亦為四句。一孝順非拔苦。謂董永等。二拔苦非孝順。謂救他人之苦。三俱是。即蘭盆會。四俱非。謂逆小之人也。四以孝順對報恩亦為四句。一孝順非報恩。護發膚不驕危非法不言等。二報恩非孝順。扶輪報一餐修行報施主等。三俱是。盂蘭盆會也。四俱非。謂辜恩逆人。今修此一門。即圓四行所得功德何可校量。實繇境勝心強徹于神理故也。

為你推薦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龍族Ⅱ:悼亡者之瞳(修訂版)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六年前的暴雨之夜,楚子航第一次誤入龍的國度——尼伯龍根,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六年后的夏天,龍王還未蘇醒,就已經對世界發出了沉雄的呼喚:“誰來殺我?”這一年,群龍蘇醒,災難接踵而至,那個宿命中的日子即將到來。卡塞爾學院最優秀的學員們,被輸送到世界各地,最高級別的預警已經發出。有時候,你留著命,就是等著把它豁出去的那一天。而在那個古銅色的輪盤上,路明非的生命刻度只剩下1/2。

江南 5.9萬讀過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劉慈欣 213萬讀過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鉚釘 6.5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尔| 乌拉特后旗| 景德镇市| 新丰县| 无极县| 溧水县| 芦山县| 夹江县| 沂源县| 定兴县| 太仓市| 新丰县| 西充县| 乌鲁木齐县| 瑞金市| 文成县| 安庆市| 灌南县| 汽车| 安龙县| 汝阳县| 凌源市| 佛坪县| 新乡县| 吴堡县| 应城市| 南康市| 波密县| 沾化县| 康马县| 易门县| 永昌县| 定襄县| 天柱县| 麻栗坡县| 通辽市| 盘山县| 巩义市| 兴化市| 丰镇市| 康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