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臺灣孝節錄(1)

孝子楊土,臺北廳擺接堡加蚋仔莊人朱九貓子,楊春木養為嗣。土侍養父母,恪慎克孝,髫齓所罕覯,鄰人莫不奇賞。春木發疽于腳,年久成凞,爛肉化膿,疼痛徹骨,苦悶不能忍。一夜臥榻,顧其妻曰:「赤十字社某醫言:凡瘡瘍雖頑,剜去爛肉,可以根治,不惟以生肉補填,亦無效。噫奈何」!夫妻相擁而泣。土竊聞,以為吾自幼受恩,義不可忘,即請刲己股肉。春木不許,且教以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之義。土不從其命,敢請。遂使醫師刲其股以補父肉,乃痊。遠近相傳,孝感所致云。大嵙崁區長贈黃金徽章為紀念,時年十四。大正四年(民國四年)五月,內田民政長官引見淤臺北廳,厚貺賞恤。越十二月二日,安東總督閣下特賜金三十圓,授與褒狀云。

孝女廖嬌,臺北廳文山堡安坑莊人廖戇豬次女。父戇豬,母李氏(字景),祖母蔡氏(字和),三人并盲,一姊(字暗)喑啞不為用。且雖有二弟,長七歲,次三歲,尚須撫養。然門無戚屬,急援不可求。嬌煢然孤立,乃傭于農家,風雨辛苦未嘗懈。一家六口,全賴其力。嗚呼!此兒雖假欲不孝,天不許之,矧于其至孝者乎!父老相看,惻然流涕。把菜一笠,誰敢奪攘。年僅十三,殊為可憫矣。大正四年(民國四年)五月,內田民政長官引見于臺北廳,厚貺賞恤。越十二月二日,特賜褒狀云。

孝子蔡文德,臺北廳八里坌堡菁埔莊人蔡店子。三歲喪父,母蘇氏(字滿)撫育最苦。文德及稍長,追想劬勞不淺,孝心頗篤。年甫十六,傭為樹林口警察官吏派出所官仆,俸錢悉以奉母,迄今不渝。大正四年(民國四年)五月,內田民政長官引見于臺北廳,厚貺賞恤云。時年二十二。

節婦鄭氏(字鴦),臺北廳文山堡景尾街人。年十八,配劉朝英,夫婦相得也。事舅姑極誠敬,居處嚴肅,進退閑禮,勤儉克治家。二十五歲喪偶,因撤簪珥而守節,固持長齋念佛。孀居幾三十年,冰操無玷,闔境以為婦女龜鑒云。大正四年(民國四年)五月,內田民政長官引見于臺北廳,厚貺賞恤。越十二月二日,特賜褒狀。時年五十四。

節婦高氏(字好),臺北廳文山堡景尾街人劉文理妻,與節婦鄭氏為嬸侄輩。二十八歲喪夫,義不再婚。善事舅姑,勤儉守家。氏今三十四歲,節操愈高,世稱劉家雙貞云。大正四年(民國四年)五月,內田民政長官引見于臺北廳,厚貺賞恤云。

義仆高忠,臺北廳興直堡新莊人。弱冠,為邑中富豪林明德家仆。晴耕雨舂,勤勞不倦。天性廉直,頗重信義。世人咸稱林家賢宰,明德亦厚遇之。年五十九,迄今不迎妻,以身致主家。大正四年(民國四年)五月,內田民政長官引見于臺北廳,厚貺賞恤云。

節婦呂氏(字阿練),宜蘭廳羅東街人。幼養游有珍家,溫順克孝。年十六,許婚其嫡阿生。未幾,阿生罹疾,氏自侍湯藥,日夜不懈。及歿,立撤簪珥。人或勸贅婿,則固辭不應。此時翁姑俱老,氏獨經紀貧家,艱苦備嘗。后翁姑相踵病臥,氏承歡奉養,靡不到。闔境咸賞其貞孝。蓬首六十余年,撫育遺兒,克積家產,實可謂閨中英雄。大正四年(民國四年)十二月二日,特賜欽定綠綬褒章。時年九十三。

節婦石氏(字節),宜蘭人林開凞妻。年十六于歸,溫恭貞淑,琴瑟克諧。二十七歲喪偶,長齋念佛,矢志守節。孝事老姑,愛撫遺孤,孀居四十余年。夙夜勵精,克興家。邑中莫不嘆賞其清操云。大正四年(民國四年)十二月,特授褒狀。時年七十。

節婦林氏(字玉),桃園鎮桃園街人。年十九,嫁簡銘盤。二十六歲喪偶,遺孤有二,長四歲,次二歲。家尚有老翁媼及夫兄弟兒女十余人,生計維危。人憫其艱苦,竊以再醮試問。氏曰:「婦人從一而終,吾惟知從一之義耳」。峻拒不應。金石其志,以處艱難,但以興家守祀為己任。維持夫遺業,辛苦經營,雖須眉丈夫尚且瞠若后。遂使兄弟兒女各得其所安,內外咸稱貞賢。后七年分家,氏僅受五、六百圓,今積至二千余圓云。大正四年(民國四年)五月,內田民政長官臨廳引見,厚貺賞恤。越十二月二日,特授欽定綠綬褒章。時年七十一。

節婦徐氏(字友妹),新竹廳苗栗一堡嘉盛莊人徐發古女。少適胡門,志操貞淑,伉儷甚篤。十四歲喪偶,矢志守節,善事舅姑。人或勸改嫁,不從。晝助耰鋤,夜織屨韈;以維家計。雖積勞生疾,不自恤也。養一子迎婦,不數年,相尋病亡,遺孫三人,系累頓加,而志氣不少渝。至歲六十,翁姑尋歿,葬祭如禮。凄風苦雨四十年,日與孤孫形影相吊,閑者莫不隕淚。明治三十七年(光緒三十年),獎授綠綬褒章。四十一年(光緒三十四年),閑院官臨臺,經苗栗驛,特延見氏,賜款恩恤。大正四年(民國四年)五月,內田民政長官引見于廳,厚貺賞恤。時年七十四。

節婦黃氏(字細妹),新竹廳竹北一堡水磜仔莊人黃萬生女。少適朱維清,事姑至孝,夫妻和諧。生一子。翌年,維清病,氏侍湯藥,目不交睫、衣不解帶者半歲。夫歿時,年二十五。家舊有田園數畝,種蔬鬻市,或縫鞋韈得賃,以充養親撫兒之資。逢人勸改適,即謂玷家門、辱舅姑,吾不忍也,固辭不應。一鄉咸稱節婦。嘗大旱,鄉俗謂節婦吁于天則雨,于是鄉人請氏禱慈天宮,未幾膏雨忽到云。北埔公學校聘為裁縫教師。大正三年(民國三年)以病辭。為子迎婦,一家雍和無間言。家產今積至三千圓。大正四年(民國四年)五月,內田民政長官引見于廳,厚貺賞恤。越十二月二日,特授褒狀。時年五十二。

義仆詹萬城,新竹廳竹北一堡樹杞林街人詹正川子。家無儋石之儲,以力作餬口。生母魏氏去世,繼母張氏生二子。萬城事親至孝、遇弟友愛,天性惇篤,不待教而頗知大義。稍長,傭于彭芳蘭之家。家舊通婚,然不敢以戚屬自居,與他僮仆無異,勞役不少懈。事主忠勤,處財廉潔。如此者三十年。本島改隸之時,日軍已到桃園,人民皆避難,芳蘭亦攜家遠走。諸僮仆思家,靡不奔歸,獨萬城護主而往。次日,間道回主家,嚴守維謹。時盜賊猖狂,而主家無秋毫損失,皆萬城之力也。二子皆營商估,異母弟一早世,一別戶。大正四年(民國四年)五月,內田民政長官延見于廳,厚加賞賚。越十二月二日,特授褒狀。時年五十七。

篤行家姜振干,新竹廳北埔莊富戶也。現為廳參事。資性敦篤,急公好義。所捐公款:義兵艦隊二千圓,恤兵費千圓,愛國婦人會、武德會、赤十字社等約千余圓,北埔事變善后費約一千六百圓,澎湖救荒費五百圓,新竹廳水災救助費二千圓,其它修造祠廟、學校、道路、橋梁、喜舍茶藥衣食棺材等項,從明治三十一年(光緒二十四年)至大正三年(民國三年)間,大小六十八回,金額已達二萬七千余圓云。大正四年(民國四年)五月,內田民政長官引見,嘉賞其善行。時年三十。

孝子蕭傳,臺中廳武西堡同安宅莊湳墘人蕭任子。幼喪父,家貧,母鄭氏(字快)頗艱撫育。七歲,僅賣荖葉而助家,夜問溫涼而侍母。鄭氏性嗜酒,力微不能自給以為恨。傳見母積勞成疾,憂悶不措,因愿以曲糵慰之。遂請母許,傭于諸家,凡九年,所得悉奉母。于是老母亦時買微醺云。年二十,始廢傭役,自贌耕數畝,辛苦經營以興家,旁盡孝養。迄今四十五年,生計頗裕。邑里咸稱純孝以相敬云。大正四年(民國四年)五月,內田民政長官引見,厚貺賞恤。越十二月二日,特賜欽定綠綬褒章。時年六十一。

節婦陳氏(字旦),臺中廳彰化街南門人顏火妻。十五歲于歸,未期年而火死。實家稍富,氏亦頗有容色。父母憐其年少而寡居,每歸寧,竊勸改適。氏固辭曰:「毋請以為念,百年瞬息,未亡人只待盡耳。兒不敢苦也」。人皆以其守節為難,然撤簪珥、廢脂粉,矢志金石,但期育螟蛉而興家。暮夜相戒,勤儉自省,冰操五十余年,不曾被人指目。家估綢布,生計富裕,兒孫繞膝云。大正四年(民國四年)五月,內田民政長官引見賞恤,時年六十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恭城| 通州市| 墨玉县| 泸水县| 安溪县| 乌审旗| 区。| 扶余县| 宁蒗| 遵化市| 武清区| 蒙山县| 沙坪坝区| 修文县| 班玛县| 都昌县| 扎鲁特旗| 仁寿县| 巴彦淖尔市| 安化县| 建平县| 石嘴山市| 土默特左旗| 文化| 军事| 黄石市| 资源县| 古交市| 濮阳市| 揭阳市| 泉州市| 洪江市| 堆龙德庆县| 安阳县| 兴义市| 浮山县| 云和县| 平乐县| 东安县| 台安县| 呈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