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間,軍餉支絀,大開捐例。無論何人,俱可報捐。捐數足備,某省某缺,幾可指名而得。引見時,但得同鄉官印結,便可領憑到任。
蓋捐官例,某省人必得某省京官保認,出印結,方許就職。而印結銀數多寡與章程,各省亦不同。京官窮苦,俸不足養一人,皆恃此為津貼。各省皆立有印結局,捐者既多,的實根柢,每不及深究。
江忠烈撫皖,城為賊據,以廬州為行省,賊往攻屢敗,遂擇黨中最狡者一人,曰胡元偉,挾重資入京,指名捐廬州府知府,或云指省分發安慶。后以賄賂上司,求得署廬州府事。
當捐時,厚遺同鄉官,為之延譽,無一知其為賊黨者,忠烈更不知也。履任謁見忠烈,舉止合度,議論風生。謂今日守城,應如何布置,皆中機宜。忠烈喜甚,謂得此人輔助,城可保矣。
孰知某夜與賊暗約,大開城放賊入。及忠烈覺時,已不支矣。遂罵賊而死。賊屠城,官軍無一脫者。
越日,賊忽假仁假義,以掩其跡。仿司馬昭討成濟之計,殺胡以徇于軍曰:“此乃不忠不義,以城叛降者,如有效尤,以此為例。”真賊心賊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