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9章 烏桓鮮卑列傳(16)

  • 后漢書
  • 范曄
  • 4975字
  • 2015-12-20 17:33:51

熹平二年六月,雒陽民訛言虎賁寺東壁中有黃人,形容須眉良是,觀者數(shù)萬,省內(nèi)悉出,道路斷絕。到中平元年二月,張角兄弟起兵冀州,自號(hào)黃天。三十六萬,四面出和,將帥星布,吏士外屬,因其疲餧,牽而勝之。

光和元年五月壬午,何人白衣欲入德陽門,辭“我梁伯夏,教我上殿為天子”。中黃門桓賢等呼門吏仆射,欲收縛何人。吏未到,須臾還走,求索不得,不知姓名。時(shí),蔡邕以成帝時(shí)男子王褒絳衣入宮,上前殿非常室,曰“天帝令我居此”,后王莽篡位。今此與成帝時(shí)相似而有異,被服不同,又未入云龍門而覺,稱梁伯夏,皆輕于言。以往況今,將有狂狡之人,欲為王氏之謀,其事不成。其后張角稱黃天作亂,竟破壞。

二年,雒陽上西門外女子生兒,兩頭,異肩共胸,俱前向,以為不祥,墮地棄之。自此之后,朝廷靪亂,政在私門,上下無別,二頭之象。后董卓戮太后,被以不孝之名,放廢天子,后復(fù)害之。漢元以來,禍莫逾此。

四年,魏郡男子張博送鐵盧詣太官,博上書室殿山居屋后宮禁,落屋歡呼。上收縛考問,辭“忽不自覺知。”

中平元年六月壬申,雒陽男子劉倉居上西門外,妻生男,兩頭共身。

靈帝時(shí),江夏黃氏之母,浴而化為黿,入于深淵,其后時(shí)出見。初浴簪一銀釵,及見,猶在其首。

獻(xiàn)帝初平中,長(zhǎng)沙有人姓桓氏,死,棺斂月余,其母聞棺中聲,發(fā)之,遂生。占曰:“至陰為陽,下人為上。”其后曹公由庶士起。

建安四年二月,武陵充縣女子李娥,年六十余,物故,以其家杉木槥斂,瘞于城外數(shù)里上。已十四日,有行聞其冢中有聲,便語其家。家往視聞聲,便發(fā)出,遂活。

七年,越巂有男化為女子。時(shí),周群上言,哀帝時(shí)亦有此異,將有易代之事。至二十五年,獻(xiàn)帝封于山陽。

建安中,女子生男,兩頭共身。

安帝元初六年夏四月,會(huì)稽大疫。

延光四年冬,京都大疫。

桓帝元嘉元年正月,京都大疫。二月,九江、廬江大疫。

延熹四年正月,大疫。

靈帝建寧四年三月,大疫。

熹平二年正月,大疫。

光和二年春,大疫。

五年二月,大疫。

中平二年正月,大疫。

獻(xiàn)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

靈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氣墮北宮溫明殿東庭中,黑如車蓋,起奮訊,身五色,有頭,體長(zhǎng)十余丈,形貌似龍。上問蔡邕,對(duì)曰:所謂天投蝩者也。不見足尾,不得稱龍。《易龍》曰:‘蝩之比無德,以色親也。’《潛潭巴》曰:‘虹出,后妃陰脅王者。’又曰:‘五色迭至,照于宮殿,有兵革之事。’《演孔圖》曰:‘天子外苦兵,威內(nèi)奪,臣無忠,則天投蝩。’變不空生,占不空言。”先是,立皇后何氏。皇后每齋,常謁祖廟,輒有變異,不得謁。中平元年,黃巾賊張角等立三十六方,起兵燒郡國,山東七州,處處應(yīng)角。遣兵外討角等,內(nèi)使皇后二兄為大將統(tǒng)兵。其年,宮車晏駕,皇后攝政,二兄秉權(quán)。譴讓帝母永樂后,令自殺。陰呼并州牧董卓,欲共誅中官。中官逆殺大將軍進(jìn),兵相攻討,京都戰(zhàn)者塞道。皇太后母子遂為太尉卓等所廢黜,皆死。天下之?dāng)。扰d于宮省,外延海內(nèi)。二三十歲,其殃禍起自何氏。

志第十八 五行六

日蝕 日抱 日赤無光 日黃珥 日中黑 虹貫日 月蝕非其月

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甲子朔,日有蝕之,在危八度。《日蝕說》曰:“日者,太陽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虧,有陰所乘,故蝕。蝕者,陽不克也。”其候雜說,《漢書·五行志》著之必矣。儒說諸侯專權(quán),則其應(yīng)多在日所宿之國。諸象附從,則多為王者事。人君改修其德,則咎害除。是時(shí),世祖初興,天下賊亂未除。虛、危,齊也。賊張步擁兵據(jù)齊,上遣伏隆諭步,許降。旋復(fù)叛稱王,至五年中乃破。三年五月乙卯晦,日有蝕之,在柳十四度。柳,河南也。時(shí),世祖在雒陽,赤眉降賊樊崇謀作亂,其七月發(fā)覺,皆伏誅。六年九月丙寅晦,日有蝕之。史官不見,郡以聞。在尾八度。七年三月癸亥晦,日有蝕之,在畢五度。畢為邊兵。秋,隗囂反,侵安定。冬,盧芳所置朔方、云中太守各舉郡降。

十六年三月辛丑晦,日有獨(dú)之,在昴七度。昂為獄事。時(shí)諸郡太守坐度田不實(shí),世祖怒,殺十余人,然后深悔之。十七年二月乙未晦,日有蝕之,在胃九度。胃為廩倉。時(shí)諸郡新坐租之后,天下憂怖,以谷為言,故示象。或曰:胃,供養(yǎng)之官也。其十月,廢郭皇后,詔曰“不可以奉供養(yǎng)”。

二十二年五月乙未晦,日有蝕之,在柳七度,京都宿也。柳為上倉,祭祀谷也,近輿鬼,輿鬼為宗廟。十九年中,有司奏請(qǐng)立近帝四廟以祭之,有詔“廟處所未定,且就高廟袷祭之。”至此三年,遂不立廟。有簡(jiǎn)墮心,奉祖宗之道有闕,故示象也。二十五年三月戊申晦,日有蝕之,在畢十五度。畢為邊兵。其冬十月,以武豨蠻夷為寇害,伏波將軍馬援將兵擊之。二十九年二月丁巳朔,日有蝕之,在東壁五度。東壁為文章,一名娵訾之口。先是皇子諸王各招來文章談?wù)f之士,去年中,有人上奏:“諸王所招待者,或真?zhèn)坞s,受刑罰者子孫,宜可分別。”于是上怒,詔捕諸王客,皆被以苛法,死者甚多。世祖不早為明設(shè)刑禁,一時(shí)治之過差,故天示象。世祖于是改悔,遣使悉理侵枉也。

三十一年五月癸酉晦,日有蝕之,在柳五度,京都宿也。自二十一年示象至此十年,后二年,宮車晏駕。

中元元年十一月甲子晦,日有蝕之,在斗二十度。斗為廟,主爵祿。儒說十一月甲子,時(shí)王日也,又為星紀(jì),主爵祿,其占重。

明帝永平三年八月壬申晦,日有蝕之,在氐二度。氐為宿宮。是時(shí)明帝作北宮。八年十月壬寅晦,日有蝕之,既,在斗十一度。斗,吳也。廣陵于天文屬吳。后二年,廣陵王荊坐謀反自殺。

十三年十月甲辰晦,日有蝕之,在尾十七度。十六年五月戊午晦,日有蝕之,在柳十五度。儒說五月戊午,猶十一月甲子也,又宿在京都,其占重。后二歲,宮車晏駕。十八年十一月甲辰晦,日有蝕之,在斗二十一度。是時(shí),明帝既崩,馬太后制爵祿,故陽不勝。

章帝建初五年二月庚辰朔,日有蝕之,在東壁八度。例在前建武二十九年。是時(shí),群臣爭(zhēng)經(jīng),多相非毀者。六年六月辛未晦,日有蝕之,在翼六度。翼主遠(yuǎn)客。冬,東平王蒼等來朝,明年正月,蒼薨。

章和元年八月乙未晦,日有蝕之。史官不見,佗官以聞。日在氐四度。

和帝永元二年二月壬午,日有蝕之。史官不見,涿郡以聞。日在奎八度。四年六月戊戌朔,日有蝕之,在七星二度,主衣裳。又曰行近軒轅,在左角,為太后族。是月十九日,上免太后兄弟竇憲等官,遣就國,選嚴(yán)能相,于國蹙迫自殺。七年四月辛亥朔,日有蝕之,在嘴觿,為葆旅,主收斂。儒說葆旅宮中之象,收斂貪妒之象。是歲鄧貴人始人。明年三月,陰皇后立,鄧貴人有寵,陰后妒忌之,后遂坐廢。一曰是將入?yún)ⅲ瑓ⅰ⒎閿刎住C髂昶咴拢津T校尉馮柱捕斬匈奴溫禺犢王烏居戰(zhàn)。

十二年秋七月辛亥朔,日有蝕之,在翼八度,荊州宿也。明年冬,南郡蠻夷反,為寇。十五年四月甲子晦,日有蝕之,在東井二十二度。東井,主酒食之宿也。婦人之職,無非無儀,酒食是議。去年冬,鄧皇后立,有丈夫之性,與知外事,故天示象。是年水,雨傷稼。

安帝永初元年三月二日癸酉,日有蝕之,在胃二度。胃主稟倉。是時(shí),鄧太后專政,去年大水傷稼,倉稟為虛。五年正月庚辰朔,日有蝕之,在虛八度。正月,王者統(tǒng)事之正日也。虛,空名也。是時(shí)鄧太后攝政,安帝不得行事,俱不得其正,若王者位虛,故于正月陽不克,示象也。于是陰預(yù)乘陽,故夷狄并為寇害,西邊諸郡皆至虛空。七年四月丙申晦,日有蝕之,在東井一度。

元初元年十月戊子朔,日有蝕之,在尾十度。尾為后宮。繼嗣之宮也。是時(shí)上甚幸閻貴人,將立,故示不善,將為繼嗣禍也。明年四月,遂立為后。后遂與江京、耿寶等共讒太子,廢之。二年九月壬午晦,日有蝕之,在心四度。心為王者,明久失位也。三年三月二日辛亥,日有蝕之,在婁五度。史官不見,遼東以聞。四年二月乙已朔,日有蝕之,在奎九度。史官不見,七郡以聞。奎主武庫兵。其月十八日壬戌,武庫火,燒兵器也。五年八月丙申朔,日有蝕之,在翼十八度。史官不見,張掖以聞。六年十二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幾盡,地如昏狀。在須女十一度,女主惡之。后二歲三月,鄧太后崩。

永寧元年七月乙酉朔,日有蝕之,在張十五度。史官不見,酒泉以聞。

延光三年九月庚申晦,日有食之,在氐十五度。氐為宿宮。宮,中宮也。時(shí)上聽中常侍江京、樊豐及阿母王圣等讒言,廢皇太子。四年三月戊午朔,日有蝕之,在胃十二度。隴西、酒泉、朔方各以狀上,史官不覺。

順帝永建二年七月甲戌朔,日有蝕之,在翼九度。

陽嘉四年閏月丁亥朔,日有蝕之,在角五度。史官不見,零陵以聞。

永和三年十二月戊戌朔,日有獨(dú)之,在須女十一度。史官不見,會(huì)稽以聞。明年,中常侍張逵等謀譖皇后父梁商欲作亂,推考,逵等伏誅也。五年五月己丑晦,日有蝕之,在東井三十三度。東井,三輔宿。又近輿鬼,輿鬼為宗廟。其秋,西羌為寇,至三輔陵園。六年九月辛亥晦,日有蝕之,在尾十一度。尾主后宮,繼嗣之宮也。以為繼嗣不興之象。

桓帝建和元年正月辛亥朔,日有蝕之,在營室三度。史官不見,郡國以聞。是時(shí)梁太后攝政。三年四月丁卯晦,日有蝕之,在東井二十三度。例在永元十五年。東井主法,梁太后又聽兄冀枉殺公卿,犯天法也。明年,太后崩。

元嘉二年七月二日庚辰,日有蝕之,在翼四度。史官不見,廣陵以聞。翼主倡樂。時(shí)上好樂過。

永興二年九月丁卯朔,日有蝕之,在角五度。角,鄭宿也。十一月,泰山盜賊群起,劫殺長(zhǎng)吏。泰山于天文屬鄭。

永壽三年閏月庚辰晦,日有蝕之,在七星二度。史官不見,郡國以聞,例在永元四年。后二歲,梁皇后崩,翼兄弟被誅。

延熹元年五月甲戌晦,日有蝕之,在柳七度,京都宿也。八年正月丙甲晦,日有蝕之,在營室十三度。營室之中,女主象也。其二月癸亥,鄧皇后坐酗,上送暴室,令自殺,家屬被誅。呂太后崩時(shí)亦然。九年正月辛卯朔,日有蝕之,在營室三度。史官不見,郡國以聞。谷永以為三朝尊者惡之。其明年,宮車晏駕。

永康元年五月壬子晦,日有蝕之,在輿鬼一度。儒說壬子淳水日,而陽不克,將有水害。其八月,六州大水,勃海海溢。

靈帝建寧元年五月丁未朔,日有蝕之。冬十月甲辰晦,日有蝕之。二年十月戊戌晦,日有蝕之。右扶風(fēng)以聞。三年三月丙寅晦,日有蝕之。梁相以聞。四年三月辛酉朔,日有蝕之。

熹平二年十二月癸酉晦,日有蝕之,在虛二度。是時(shí)中常侍曹節(jié)、王甫等專權(quán)。六年十月癸丑朔,日有蝕之。趙相以聞。

光和元年二月辛亥朔,日有蝕之。十月丙子晦,日有蝕之,在箕四度。箕為后宮口舌。是月,上聽讒廢宋皇后。二年四月甲戌朔,日有蝕之。四年九月庚寅朔,日有蝕之,在角六度。

中平三年五月壬辰晦,日有蝕之。六年四月丙午朔,日有蝕之。其月浹辰,宮車晏駕。

獻(xiàn)帝初平四年正月甲寅朔,日有蝕之,在營室四度。是時(shí),李傕、郭汜專政。

興平元年六月乙巳晦,日有蝕之。

建安五年九月庚午朔,日有蝕之。六年二月丁卯朔,日有蝕之。

十三年十月癸未朔,日有蝕之,在尾十二度。十五年二月乙巳朔,日有蝕之。十七年六月庚寅晦,日有蝕之。

二十一年五月己亥朔,日有蝕之。二十四年二月壬子晦,日有蝕之。

凡漢中興十二世,百九十六年,日蝕七十二:朔三十二,晦三十七,月二日三。

光武建武七年四月丙寅,日有暈抱,白虹貫暈,在畢八度。畢為邊兵。秋,隗囂反,侵安定。

靈帝時(shí),日數(shù)出東方,正赤如血,無光,高二丈余乃有景。且入西方,去地二丈,亦如之。其占曰,事天不謹(jǐn),則日月赤。是時(shí),月出入去地二三丈,皆赤如血者數(shù)矣。

光和四年二月己巳,黃氣抱日,黃白珥在其表。

中平四年三月丙申,黑氣大如瓜,在日中。五年正月,日色赤黃,中有黑氣如飛鵲,數(shù)月乃銷。

六年二月乙未,白虹貫日。

獻(xiàn)帝初平元年二月壬辰,白虹貫日。

桓帝永壽三年十二月壬戌,月蝕非其月。

延熹八年正月辛巳,月蝕非其月。

贊曰:皇極惟建,五事克端。罰咎入沴,逆亂浸干。火下水騰,木弱金酸。妖豈或妄,氣炎以觀。

志第十九 郡國一

司隸

河南 河內(nèi) 河?xùn)| 弘農(nóng) 京兆 馮翊 扶風(fēng)

《漢書·地理志》記天下郡縣本末及山川奇異、風(fēng)俗所由,至矣。今但錄中興以來郡縣改異及《春秋》、三史會(huì)同征伐地名,以為《郡國志》。凡《前志》有縣名今所不載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前無今有者,后所置也。凡縣名先書者,郡所治也。

河南尹(秦三川郡,高帝更名。世祖都雒陽,建武十五年改曰河南尹。)二十一城,永和五年戶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口百一萬八百二十七。

〖雒陽〗周時(shí)號(hào)成周。有狄泉,在城中。有唐聚。有上程聚。有士鄉(xiāng)聚。有褚氏聚。有榮锜澗。有前亭。有圉鄉(xiāng)。有大解城。

〖河南〗周公時(shí)所城雒邑也,春秋時(shí)謂之王城。東城門名鼎門,北城門名乾祭。又有甘城,有蒯鄉(xiāng)。

〖梁〗故國,伯翳后。有霍陽山。有注城。

〖熒陽〗有鴻溝水。有廣武城。有虢亭,虢叔國。有隴城。有薄亭。有敖亭。有熒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罗县| 东台市| 阜康市| 阜南县| 莫力| 平武县| 遵义市| 大厂| 贵定县| 滁州市| 阿合奇县| 景谷| 桓台县| 政和县| 黔南| 大埔县| 如皋市| 于田县| 轮台县| 聂拉木县| 郧西县| 阿拉善左旗| 大厂| 开阳县| 云霄县| 绵竹市| 赣州市| 横山县| 潮安县| 霍邱县| 犍为县| 北川| 上杭县| 陆丰市| 都匀市| 宾川县| 芷江| 灌云县| 民县| 驻马店市|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