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宗孝安皇帝諱祜,肅宗孫也。父清河孝王慶,母左姬。帝自在邸第,數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盤于床第之間。年十歲,好學《史書》,和帝稱之,數見禁中。
延平元年,慶始就國,鄧太后特詔留帝清河邸。
八月,殤帝崩,太后與兄車騎將軍鄧騭定策禁中。其夜,使騭持節,以王青蓋車迎帝,齋于殿中。皇太后御崇德殿,百官皆吉服,群臣陪位,引拜帝為長安侯。皇太后詔曰:“先帝圣德淑茂,早棄天下。朕奉皇帝,夙夜瞻仰日月,冀望成就。豈意卒然顛沛,天年不遂,悲痛斷心。朕惟平原王素被痼疾,念宗廟之重,思繼嗣之統,唯長安侯祜質性忠孝,小心翼翼,能通《詩》、《論》,篤學樂古,仁惠愛下。年已十三,有成人之志。親德系后,莫宜于祜。《禮》‘昆弟之子猶己子’;《春秋》之義,為人后者為之子,不以父命辭王父命。其以祜為孝和皇帝嗣,奉承祖宗,案禮儀奏。”又作策命曰:“惟延平元年秋八月癸丑,皇太后曰:咨長安侯祜:孝和皇帝懿德巍巍,光于四海;大行皇帝不永天年。朕惟侯孝章帝世嫡皇孫,謙恭慈順,在孺而勤,宜奉郊廟,承統大業。今以侯嗣孝和皇帝后。其審君漢國,允執其中。‘一人有慶,萬民賴之。’皇帝其勉之哉!”讀策畢,太尉奉上璽綬,即皇帝位,年十三。太后猶臨朝。
九月庚子,謁高廟。辛丑,謁光武廟。六州大水。己未,遣謁者分行虛實,舉災害,賑乏絕。丙寅,葬孝殤皇帝于庚陵。乙亥,隕石于陳留。
西域諸國叛,攻都護任尚,遣副校尉梁慬救尚,擊破之。
冬十月,四州大水,雨雹。詔以宿麥不下,賑賜貧人。
十二月甲子,清河王薨,使司空持節吊祭,車騎將軍鄧騭護喪事。乙酉,罷魚龍曼延百戲。
永初元年春正月癸酉朔,大赦天下。蜀郡徼外羌內屬。戊寅,分犍為南部為屬國都尉。稟司隸、兗、豫、徐、冀、并州貧民。
二月丙午,以廣成游獵地及被災郡國公田假與貧民。丁卯,分清河國封帝弟常保為廣川王。庚午,司徒梁鮪薨。
三月癸酉,日有食之,詔公卿內外眾官、郡國守、相,舉賢良方正、有道術之士,明政術、達古今、能直言極諫者,各一人。己卯,永昌徼外僬僥種夷貢獻內屬。甲申,葬清河孝王,贈龍旗、虎賁。
夏五月甲戌,長樂衛尉魯恭為司徒。丁丑,詔封北海王睦孫壽光侯普為北海王。九真徼外夜郎蠻夷舉上內屬。
六月戊申,爵皇太后母陰氏為新野君。丁巳,河東地陷。壬戌,罷西域都護。
先零種羌叛,斷隴道,大為寇掠,遣車騎將軍鄧騭、征西校尉任尚討之。丁卯,赦除諸羌相連結謀叛逆者罪。
秋九月庚午,詔三公明申舊令,禁奢侈,無作浮巧之物,殫財厚葬。是日,太尉徐防免。辛未,司空尹勤免。癸酉,調楊州五郡租米,贍給東郡、濟陰、陳留、梁國、下邳、山陽。丁丑,詔曰:“自今長吏被考竟未報,自非父母喪,無故輒去職者,劇縣十歲、平縣五歲以上,乃得次用。”壬午,詔太仆、少府減黃門鼓吹,以補羽林士;廄馬非乘輿常所御者,皆減半食;諸所造作,非供宗廟園陵之用,皆且止。丙戌,詔死罪以下及亡命贖,各有差。庚寅,太傅張禹為太尉,太常周章為司空。
冬十月,倭國遣使奉獻。辛酉,新城山泉水大出。
十一月丁亥,司空周章密謀廢立,策免,自殺。戊子,敕司隸校尉、冀、并二州刺史:“民訛言相驚,棄捐舊居,老弱相攜,窮困道路。其各敕所部長吏,躬親曉喻。若欲歸本郡,在所為封長檄;不欲,勿強。”
十二月乙卯,潁川太守張敏為司空。
是歲,郡國十八地震;四十一雨水,或山水暴至;二十八大風,雨雹。
二年春正月,稟河南、下邳、東萊、河內貧民。
車騎將軍鄧騭為種羌所敗于冀西。
二月乙丑,遣光祿大夫樊準、呂倉分行冀、兗二州,稟貸流民。
夏四月甲寅,漢陽城中火,燒殺三千五百七十人。
五月,旱。丙寅,皇太后幸洛陽寺及若廬獄,錄囚徒,賜河南尹、廷尉、卿及官屬以下各有差,即日降雨。
六月,京師及郡國四十大水,大風,雨雹。
秋七月戊辰,詔曰:“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據璇機玉衡,以齊七政。朕以不德,遵奉大業,而陰陽差越,變異并見,萬民饑流,羌貊叛戾。夙夜克己,憂心京京。間令公卿郡國舉賢良方正,遠求博選,開不諱之路,冀得至謀,以鑒不逮,而所對皆循尚浮言,無卓爾異聞。其百僚及郡國吏人,有道術明習災異陰陽之度璇機之數者,各使指變以聞。二千石長吏明以詔書,博衍幽隱,朕將親覽,待以不次,冀獲嘉謀,以承天誡。”
閏月辛丑,廣川王常保薨,無子,國除。癸未,蜀郡徼外羌舉土內屬。
九月庚子,詔王國官屬墨綬下至郎、謁者,其經明任博士,居鄉里有廉清孝順之稱、才任理人者,國相歲移名,與計偕上尚書,公府通調,令得外補。
冬十月庚寅,稟濟陰、山陽、玄菟貧民。征西校尉任尚與先零羌戰于平襄,尚軍敗績。
十一月辛酉,拜鄧騭為大將軍,征還京師,留任尚屯隴右。先零羌滇零稱天子于北地,遂寇三輔,東犯趙、魏,南入益州,殺漢中太守董炳。
十二月辛卯,稟東郡、巨鹿、廣陽、安定、定襄、沛國貧民。
廣漢塞外參狼羌降,分廣漢北部為屬國都尉。
是歲,郡國十二地震。
三年春正月庚子,皇帝加元服。大赦天下。賜王、主、貴人、公、卿以下金帛各有差;男子為父后,及三老、考悌、力田爵,人二級,流民欲占者人一級。遣騎都尉任仁討先零羌,不利,羌遂破沒臨洮。高句驪遣使貢獻。
三月,京師大饑,民相食。壬辰,公卿詣闕謝。詔曰:“朕以幼沖,奉承鴻業,不能宣流風化,而感逆陰陽,至令百姓饑荒,更相啖食。永懷悼嘆,若墜淵水。咎在朕躬,非群司之責,而過自貶引,重朝廷之不德。其務思變復,以助不逮。”癸巳,詔以鴻池假與貧民。壬寅,司徒魯恭免。
夏四月丙寅,大鴻臚九江夏勤為司徒。
三公以國用不足,奏令吏人入錢谷,得為關內侯、虎賁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緹騎、營士各有差。己巳,詔上林、廣成苑可墾辟者,賦與貧民。甲申,清河王虎威薨。
五月丙申,封樂安王寵子延平為清河王。丁酉,沛王正薨。癸丑,京師大風。
六月,烏桓寇代郡、上谷、涿郡。
秋七月,海賊張伯路等寇略緣海九郡,遣侍御史龐雄督州、郡兵討破之。庚子,詔長吏案行在所,皆令種宿麥蔬食,務盡地力,其貧者給種餉。
九月,雁門烏桓及鮮卑叛,敗五原郡兵于高渠谷。
冬十月,南單于叛,圍中郎將耿種于美稷。
十一月,遣行車騎將軍何熙討之。
十二月辛酉,郡國九地震。乙亥,有星孛于天苑。
是歲,京師及郡國四十一雨水雹。并、涼二州大饑,人相食。
四年春正月元日,會,徹樂,不陳充庭車。辛卯,詔以三輔比遭寇亂,人庶流冗,除三年逋租、過更、口算、芻稿;稟上郡貧民各有差。
海賊張伯路復與勃海、平原劇賊劉文河、周文光等攻厭次,殺縣令,遣御史中丞王宗督青州刺史法雄討破之。度遼將軍梁慬、遼東太守耿夔討破南單于於屬國故城。丙午,詔減百官及州、郡、縣奉各有差。
二月丁巳,稟九江貧民。南匈奴寇常山。乙丑,初置長安、雍二營都尉官。乙亥,詔自建初以來,諸祅言它過坐徙邊者,各歸本郡;其沒入官為奴婢者,免為庶人。
詔謁者劉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
三月,南單于降。先零羌寇褒中,漢中太守鄭勤戰歿。徙金城郡都襄武。戊子,杜陵園火。癸巳,郡國九地震。
夏四月,六州蝗。丁丑,大赦天下。
秋七月乙酉,三郡大水。己卯,騎都尉任仁下獄死。
九月甲申,益州郡地震。
冬十月甲戌,新野君陰氏薨,使司空持節護喪事。大將軍鄧騭罷。
五年春正月庚辰朔,日有食之。丙戌,郡國十地震。
己丑,太尉張禹免。甲申,光祿勛李脩為太尉。
二月丁卯,詔省減郡國貢獻太官口食,先零羌寇河東,遂至河內。
三月,詔隴西徙襄武,安定徙美陽,北地徙池陽,上郡徙衙。夫馀夷犯塞,殺傷吏人。
閏月丁酉,赦涼州河西四郡。
戊戌,詔曰:
朕以不德,奉郊廟,承大業,不能興和降善,為人祈福。災異蜂起,寇賊縱橫,夷狄猾夏,戎事不息,百姓匱乏,疲于征發。重以蝗蟲滋生,害及成麥,秋稼方收,甚可悼也。朕以不明,統理失中,亦未獲忠良以毗闕政。傳曰:“顛而不扶,危而不持,則將焉用彼相矣。”公卿大夫將何以匡救,濟斯艱厄,承天誡哉?蓋為政之本,莫若得人,褒賢顯善,圣制所先。“濟濟多士,文王以寧”。思得忠良正直之臣,以輔不逮。其令三公、特進、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諸侯相舉賢良方正、不道術、達于政化、能直言極諫之士各一人,及至孝與眾卓異者,并遣詣公車,朕將親覽焉。
六月甲辰,樂成王巡薨。
秋七月己巳,詔三公、特進、九卿、校尉,舉列將子孫明曉戰陳任將帥者。
九月,漢陽人杜琦、王信叛,與先零諸種羌攻陷上邽城。
十二月,漢陽太守趙博遣額刺殺杜琦。
是歲,九州蝗,郡國八雨水。
六年春正月庚申,詔越巂置長利、高望、始昌三苑,又令益州郡置萬歲苑,犍為置漢平苑。
三月,十州蝗。
夏四月乙丑,司空張敏罷。己卯,太常劉愷為司空。
五月,旱。丙寅,詔令中二千石下至黃綬,一切復秩還贖,賜爵各有差。戊辰,皇太后幸雒陽寺,錄囚徒,理冤獄。
六月壬辰,豫章、員豨、原山崩。辛巳,大赦天下。遣侍御史唐喜討漢陽賊王信,破斬之。
冬十一月辛丑,護烏桓校尉吳祉下獄死。
是歲,先零羌滇零死,子零昌復襲偽號。
七年春正月庚戌,皇太后率大臣命婦謁宗廟。
二月丙午,郡國十八地震。
夏四月乙未,平原王勝薨。丙申晦,日有食之。
五月庚子,京師大雩。
秋,護羌校尉侯霸、騎都尉馬賢破先零羌。
八月丙寅,京師大風,蝗蟲飛過洛陽。詔賜民爵。郡國被蝗傷稼十五以上,勿收今年田租;不滿者,以實除之。
九月,調零陵、桂陽、豫章、會稽租米,賑給南陽、廣陵、下邳、彭城、山陽、廬江、九江饑民;又調濱水縣谷輸敖倉。
元初元年春正月甲子,改元元初。賜民爵,人二級,孝悌、力田人三級,爵過公乘,得移與子若同產、同產子,民脫無名數及流民欲占者人一級;鰥、寡、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者谷,人三斛;貞婦帛,人一匹。
二月己卯,日南地坼。
三月癸酉,日有食之。
夏四月丁酉,大赦天下。
京師及郡國五旱、蝗。詔三公、特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舉敦厚質直者,各一人。
五月,先零羌寇雍城。
六月丁巳,河東地陷。
秋七月,蜀郡夷寇蠶陵,殺縣令。
九月乙丑,太尉李脩罷。先零羌寇武都、漢中,絕隴道。辛未,大司農山陽司馬苞為太尉。
冬十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先零羌敗涼州刺史皮陽于狄道。乙卯,詔除三輔三歲田租、更賦、口算。
十一月。是歲,郡國十五地震。
二年春正月,詔稟三輔及并、涼六郡流冗貧人。蜀郡青衣道夷奉獻內屬。修理西門豹所分漳水為支渠,以溉民田。
二月戊戌,遣中謁者收葬京師客死無家屬及棺槨朽敗者,皆為設祭;其有家屬,尤貧無以葬者,賜錢人五千。辛酉,詔三輔、河內、河東、上黨、趙國、太原各修理舊渠,通利水道,以溉公私田疇。
三月癸亥,京師大風。
先零羌寇益州,遣中郎將尹就討之。
夏四月丙午,立貴人閻氏為皇后。
五月,京師旱,河南及郡國十九蝗。甲戌,詔曰:“朝廷不明,庶事失中,災異不息,憂心悼懼。被蝗以來,七年于茲,而州、郡隱匿,裁言頃畝。今群飛蔽天,為害廣遠,所言所見,寧相副邪?三司之職,內外是監,即不奏聞,又無舉正。天災至重,欺罔罪大。今方盛夏,且復假貸,以觀厥后。其務消救災眚,安輯黎元。”
六月丙戌,太尉司馬苞薨。
洛陽新城地裂。
秋七月辛巳,太仆太山馬英為太尉。
八月,遼東鮮卑圍無慮縣。
九月,又攻夫犁營,殺縣令。壬午晦,日有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