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欲篇第二
經曰: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血溢泄,陰陽和,故能有子。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倉公云:男子精盛以思室,女子血盛以懷妊。
密齋云:男女配匹,所以廣胤嗣,續綱常也。厥系匪輕。求子之方,不可不講。夫男子以精為主,女子以血為主,陰精溢瀉而不竭,陰血時下而不愆,陰陽交暢,精血合凝,胚胎結而生育蕃矣。不然,陽衰不能下應乎陰,陰虧不能上從乎陽,陰陽抵牾,精血乖離,是以無子。昧者曾不知此,乃拂自然之理,謬為求息之術,方且推生克于五行,蘄補養于藥石,以偽勝真,以人奪天,雖有子孕而不育,育而不壽者眾矣。
《褚氏遺書》云:男子二八而陽精溢,女子二七而陰血滋,陽精陰血,皆飲食五味之實秀也。男子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陰以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小便道澀而為淋。女子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妄行,雖合而難子。
師云:古人男子三十而后娶,女子二十而后嫁。正如褚氏之論,恐傷其精血也。故求子之道,男子貴清心寡欲以養其精,女子貴平心定意以養其血,何也?蓋男子之形樂者,氣必盈;志樂者,神必蕩。不知安調則神易散,不知全形則盈易虧,其精常不足,不能至于溢而泄也。此男子所以貴清心寡欲養其精也。女子之性,偏急而難容,情媚悅而易感,難容則多怒而氣逆,易感則多交而瀝枯。氣逆不行,血少不榮,則月事不以時也。此女子所以貴平心定氣養其血也。
抑又論之,孟子曰:養心莫善于寡欲。寡欲者,尤男子之至要也。蓋腎藏精,肝之脈,環于陰器而出其挺末。心不妄動則精常溢泄,肝實而陽道奮發矣。茍心慕少艾,縱欲無度則精竭,精竭則少而不多。精竭于內則陽衰于外,痿而不舉,舉而不堅,堅而不久。隱曲且不得,況欲輸其精乎?是則腎肝俱損,不惟無子,而且有難狀之疾矣。
《要略》曰: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桂枝 芍藥 生姜各二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龍骨 牡蠣各三兩 水七升,煮取三升。
密齋云:此方乃固澀之劑,非鎮心安神之藥也。蓋神者,精氣之主也。神以御氣,氣以攝精,故人寤則神棲于心,寐則神棲于腎。心腎,神之舍也。晝之所為,夜之所夢,男子夢交而精泄,女子夢交而精出,是皆不知清心寡欲之道者也。斯人也,神不守舍,從欲而動,晝有所感,夜夢隨之,心不攝念,腎不攝精,久而不已,遂成虛損。或有神氣萎靡,念慮猖狂,風邪乘其虛,鬼氣干其正,與妖魅交通者,是又難狀之疾也(詳見上卷)。辟邪丹宜,鎮神鎮精丹主之:人參一兩 茯神一兩 遠志甘草水煮,去心,一兩 柏子仁一兩 酸棗仁去殼,一兩 石菖蒲一兩 白龍骨煅 牡蠣煅,各二兩半 辰砂水飛,五錢,留一錢為衣以上共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棗湯下。
丹溪曰: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陽氣為氣,地之陰氣為血,故氣常有余,血常不足。何以言之?男子十六而精通,女子十四而經行。是有形之后,猶有待于乳哺。水谷之養,陰氣始成,而可與陽氣為配,以能成人。而為人父母,古今必待三十、二十而后嫁娶,可見陰氣之難于成。而古人之善于保養,則伸陽于腎,有補無泄,正是此意。又按《禮記》注曰:惟五十然后養陰者,有以加。《內經》曰:人年至四十,陰氣自半,而起居衰矣。又曰:男子六十四而精絕,女子四十九而經斷。夫以陰氣之成,止供給得三十年之用,已先病矣。人之情欲無涯,此難成易敗之陰氣,若之何而可以縱欲也。
或曰:人在氣交之中,今欲順陰陽之理,而為攝養之法,如之何則可?曰: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臟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屬于心。心,君火也,為物所感則易于動,心動則相火翕然而隨,雖不交會亦暗流而滲漏矣。所以圣賢只教人收心養性,其旨深矣。天地以五行更迭衰旺而成四時,人之五臟六腑亦應之而衰旺。四月屬巳,五月屬午,為火太旺,火為肺金之夫,火旺則金衰。六月屬未,為土火旺,土為水之夫,土旺則水衰。況腎水嘗借肺金為母,以輔助其不足。故《內經》諄諄然資其化源也。
古人以夏月必獨宿而淡滋味,兢兢業業于愛護保養金水二臟,正嫌火土之旺耳。《內經》又曰:藏精者,春不病溫。十月屬亥,十一月屬子,火氣潛伏閉藏,以養其本然之真,而為來春升陽發生之本。若于此不恣欲以自戕,至春升之際,根本壯實,氣不輕浮,焉有溫熱之病?夫夏月秋土之旺,冬月火氣之伏,此論一年之虛耳。若上弦前、下弦后,月廓空,亦為一月之虛。大風大霧,虹霓飛雹,暴寒暴熱,日月薄蝕,憂愁忿怒,驚恐悲哀,醉飽勞倦,謀慮勤勤,又皆為一日之虛。若病患初退,瘡痍正作,尤不止一日之虛。今人多有春末夏初患頭痛腳軟,食少體弱。仲景論春夏劇,秋冬差而脈弦大者,正世俗所謂注夏病是也。若犯四者之虛,似難免此。夫當壯年,便有老態,仰事俯育,一切隳廢,興言至此,深可驚嘆。古人謂不可晃欲,使心不亂。夫以溫柔之感于體,聲音之感于耳,顏色之感于目,馨香之感于鼻,誰是鐵心漢不為動擾?善養生者,于此五個月出居于外,茍值一月之虛,一月之虛亦宜暫遠帷幕,各自珍重,保全天和,庶可以滋助化源,水得所養,陰無虧欠,與陽相平。然后陽得所附而無損越之變,遂成天地相交之泰,何病之可言?
按丹溪此論四者之虛,尤求子者之當謹也。
密齋云:男精女血,難成而易敗。如此,夫以易敗之陰,從以無窮之欲,敗而又敗,故男不待八八、女不待七七而早衰矣。嘗見男子近女一宿數度,初則精,次則清水,其后則是血,敗之甚矣!女子之血謂之七損,上為乳汁,下為月經,交合浸淫之水與夫漏濁、崩中、帶下之物,皆身中之血也。加以生育之多,豈不敗而又敗哉?此求子之道,男子當益其精,女子當益其血,節之以禮,交之以時,不可縱也。
《色欲箴》云:
惟人之生,與天地參,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配為夫婦,生育攸寄。
血氣方剛,惟其時矣。
成之以禮,接之以時。
父子之親,其要在茲。
眷被昧者,徇情縱欲。
惟恐不及,濟以燥毒。
氣陽血陰,人身之神,
陰平陽秘,我體長春。
血氣幾何,而不自惜,
我之所生,翻為我賊。
女之耽兮,其欲實多,
閨房之肅,門庭之和。
士之耽兮,其家自廢,
既喪厥德,此身亦瘁。
遠彼帷薄,放心乃收。
飲食甘美,身安病瘳。
密齋作箴曰:不孝之大,罪在無子。配匹之際,以續宗祀。時操井臼,常待衽席。尤物移人,勿被所迷。茍或貪戀,縱欲惟危。匪嗣之求,為身之厲,火盛水衰,形槁色弊,膏盲既入,箕簍何襲?覆宗殞命,悔之無及。
茭山云:形者,精神之舍宇也。氣血者,精神之父母也。所以男子養其氣以輸其精,積精以全其神。人身賴以此為根蒂,蓋欲恬澹怡養。古云毋耗我氣,無勞我神,毋傷我血,毋搖我精,可以為守精神者矣。今人但知養其外,不知養其內。養其外者,養其口體也,但知以酒肉為滋補,以佚欲為舒情,絕不知守精神育子之法,似乎經云以酒為漿,以妄為常者矣。是故多病無子,或生而多夭。古人養其內者,養其心腎也。不妄作勞,年躋百歲,故病少多壽也。今世無子者,多娶幼妾,或寒經而不調,或沸騰而多病,所以未成先傷,未結先壞,精血愈耗,神氣愈怯,故無子,或生而多夭也。且人身精神有限,安得用度無窮?須當修省積精,以養天真;寡欲情而益眉壽。如此則惜精愛身,有子有壽,其妙何如耶?
《左傳》晉平有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是謂近女色,疾如蠱,非鬼非食,或以喪志,良臣將死,天命不佑。公曰:女不可近乎?對曰:節之。淫生六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災,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濕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陰物而晦,時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今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按醫和所謂不節不時,不能寡欲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