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4章

  • 宮女卷
  • 佚名
  • 3300字
  • 2015-12-20 16:15:12

攻下元都北京后,朱元璋的部下搜羅來元宮中大批的珍寶玩物,運到應天府,晉獻給明太祖。明太祖想自己從一個不名一文的窮小子開始,十多年時間就成了富擁天下的皇帝,眼下又擁有如此眾多的寶物,自是喜不勝收,忙叫來馬皇后一同玩賞。誰知馬皇后見了,卻不屑一顧地說:“元朝就是因為有了這些而不能保住國家,陛下不是自有寶物,要這些做什么呢?”明太祖聞言一怔,喃喃道:“朕知皇后說的是以賢士為寶物啊!”馬皇后見皇夫醒悟,忙拜賀道:“陛下有此寶物可得天下,臣妾恭賀陛下!妾與陛下起于貧賤,今貴為帝后,最怕生出驕縱奢侈,危亡起于細微,愿陛下以賢士為寶物!”此后,性情自負而多疑的明太祖,之所以在打下江山后還能任用賢臣,不能不說與馬皇后的勸導有關。

馬皇后不但勸皇夫以賢德治國,自己也以賢德勤治后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倡導后宮嬪妃節儉仁慈的風尚。馬皇后喜讀古代史書,也常用古訓來教導別人,她認為宋代多賢后,因此命女史官摘錄她們的言行家法,用來傳示后宮眾嬪妃,有人感慨道:“宋代的皇后也太過于仁厚了!”馬皇后正色道:“過于仁厚,不比刻薄好么?”眾人無話可說。

明太祖的衣履飲食,馬皇后都親自料理省視,而她自己則布衣淡食,極其儉樸,衣服穿破了也舍不得丟棄,常要補好再穿,雖然位居極貴,但她決不忘記貧賤時和戰爭年代養成的好習慣。對妃嬪宮人的子女,她卻一點也不小器,都派給了豐厚的生活待遇;對宮中下人她也關心備致,常送些衣物食品,以示體恤;每逢文武官員夫人入朝,她都不忘了送些禮品,并與她們寒喧交談,就象對待家人。這樣一來,宮廷內外的人對馬皇后都十分尊敬。明太祖也盛贊她道:“賢后可與當年唐太宗的長孫皇后相比,毫不遜色!”馬皇后回答說:“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不忘同貧賤的妾身,愿也勿忘同艱難的群臣。妾只求無愧于心,哪里敢與賢德的長孫皇后相比呀!”她不但自己謙和崇賢,而且時時不忘提醒大功告成的皇夫,真不愧為一個津心佐夫治國的好皇后。

馬皇后深知忠臣賢士對朝廷的重要性,因而十分注意以一個女性的細心來關心他們。每日早朝議事,若事情較多就常常要延續至晌午,這時奏事官吏按慣例就在殿廷上用午餐。一天,馬皇后命宦官取來奏事官吏午餐的菜肴品嘗,她覺得味道欠佳,隨即向明太祖建議:“人主奉宜薄,而養賢宜厚,否則怎能籠絡賢德之士!”明太祖深以為然,就下令管理膳食的光祿寺卿改善官員們工作午餐的品質。雖是一樁小事,卻使官員們十分感激馬皇后對他們的重視和關心,當然也就更加盡力于朝廷。

一次,明太祖巡視太學回官后,馬皇后關切地問:“太學有多少生徒?”太祖說有數千。馬皇后又問道:“人才可謂眾多,可他們有朝延供給食用,而他們的妻子兒女誰來供養呢?”大學生是朝廷培養的一批有才之士,他們在太學中學習期間,一應生活用度均由朝廷供給,但沒有另外的俸銀,他們的家人由誰供養,這問題過去倒是沒有哪個朝廷顧及過。經由馬皇后一提起,也引起了明太祖的重視,于是詔令特設“紅板倉”,貯積糧食,賜給文學生家屬,太學生從此無后顧之憂,一心治學,成為日后的棟梁之材。

馬皇后不但有賢德,而且有才能,她廣讀經史,學問淵博,太祖所有的札記,都由她親自執筆記下。每當太祖有所感慨和言論,她都仔細地記錄下來,無論事態如何復雜,均能排布得條理分明,毫無疏漏之處。

明太祖為了報答馬皇后的美德與佐治之功,數次提議賜予皇后族人以高官厚祿,馬皇后總是堅決謝絕,她說:“外戚干政,易亂朝綱,官職恩賜外家,實非遵法!”因此,明代外戚雖然也享受高爵厚賜,但一般不授以高職,嚴禁干預政事,這規矩就是馬皇后訂下來的。

鑒于漢、唐兩代的禍亂,多由宦官參政而引起,善于以史為鏡的馬皇后特別在這方面給明太祖出了主意。因此,明朝廷嚴格規定,內臣不得兼任外臣文武官職,不得著外臣冠服,不得與外廷諸司有文書往來,并在宮門前豎下鐵牌,上寫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如此一來,杜絕了宦官亂政之弊。

明太祖朱元璋起于貧賤,生世坎坷,因而,表面上雖然睿智英明,豁達神武,但骨子里卻藏著猜忌和苛刻。幸而身旁有一個仁慈寬厚的馬皇后,常常遇事勸諫,減少了不少刑戮,挽救了無數的無辜受疑者,赦免大學士宋謙就是一個典型。

宋謙是元末明初的著明文人學士,明代開國時的許多典章制度、禮樂刑政文典都是出自他的手筆,被明太祖尊稱為“開國文臣之首”。他曾經輔佐明太祖十九年,于洪武十年,也就是他六十八歲時告者還鄉,回到青蘿山中隱居。

三年以后,朝中大臣胡惟庸因圖謀不軌被誅,宋謙的孫子宋慎因與胡惟庸關系密切而受株連被殺,宋謙因曾經教授胡惟庸經書也遭到明太祖的懷疑,七十二歲高齡的他被逮捕押到京城,命在旦夕。馬皇后聞訊后,向太祖進言道:“宋先生曾經講學宮中,一字為師,終身不移。民家為子延師,尚以禮全終始,何況天子呢?況且他隱居青蘿山中,還能有什么施展?”太祖自負地說:“這個你不知道,此老兒不甘寂寞,雖隱居青蘿山,但四方前去求教者絡繹不絕,受業者遍及天下,倘有異志,如何得了!”他拒絕了馬皇后的說情,馬皇后沉默不語。

第二天,馬皇后侍奉太祖午膳,擺出的全是素食,不見酒肉,太祖問是何故,馬皇后垂淚答稱:“妾為宋先生作福事啊!”明太祖不由得側然心動,于是赦令宋廉不死,而流放茂州。

馬皇后的仁慈不但保護了重臣,同時也蔭及了平民百姓。吳興有一巨富叫沈萬三,據說他家有一個奇妙的“聚寶盆”,能呼金喚銀,因而家中金銀堆積如山,沈萬三性情豪爽浮躁,很喜歡顯示自家的財力。在明朝開國之初修筑京城城墻時,他主動要求替朝廷分擔一半的工程,因當時朝廷財力不足,就批準了他的請求。誰知,沈萬三仗著財物富足,又調用方便,竟然比朝廷組織的工程還先完成,使得明太祖深感臉上無光。

明太祖正想找借口懲治一下沈萬三的時候,好大喜功的沈萬三又申請犒勞皇家軍隊,明太祖聞言大怒,叱道:“何等匹夫,意想犒賞天子之軍,居心不正,實為亂民,誅!”

馬皇后卻認為,雖然沈萬三性過狂妄,但不至于獲死罪,于是進諫道:“妾聞國法是用來誅殺不守法的人,并不是用來懲罰國君不賞識的人。沈萬三雖然狂妄,卻未犯法,不當誅之。”明太祖覺得言語有理,也就沒有誅殺沈萬三,只是利用他的財力,派他去戍守云南邊區。

據說浦江有一個鄭謙,家族和睦,十代同堂,名傳道還,當地人都稱他家是“義門”,郡守也表彰他們家族的融洽和樂,賜予一塊“天下第一家”的匾額。明祖聽說此事后,頗感興趣,特意把鄭謙召到京城相見,問他家中人口共有多少,鄭謙回答說:“一千有余。”明太祖贊嘆說:“一千多人同居共食,同心合力,世所罕有,確實是天下第一家啊!”于是賜給了他豐厚的禮品讓他回去。

馬皇后在屏后聽了他們的對話,心有不安,連忙傳話給明太祖:“陛下當初一人舉事,尚得天下;鄭謙家千余人,倘若舉事,不是太容易了嗎!”明太祖不免為之一驚,急命中官再召鄭謙,問他道:“你治理家族,也有什么方法可循么?”鄭謙回答說;“沒有別的,只是不聽妻子的話罷了。”明太祖聽了釋然一笑,不再追究,安心地放他回家了。這一次,明太祖雖然沒有完全接受馬皇后的意見,卻又恰恰表現出他對馬里后的重視,他認為自己之所以成功,離不開妻子的輔佐,既然鄭謙從不聽從妻子的話,便認定他成不了大氣候。

洪武十五年八月,歷盡磨難,也殫盡心力的馬皇后染上了重病,試治無效后,她堅持不肯再服藥,明太祖苦苦勸求,她則說:“生死有命,我病已不治,服藥何用!”躺在病榻上,她念念不忘地反復叮囑皇夫:“愿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宜賢,臣民得所!”然后,又把諸位王子公主叫到身邊來,囑咐說:“生長富貴之中,當知蠶桑耕作之不易,當為天地惜物,且為生民惜福!”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然不忘以她的賢德影響著她的丈夫和子女,為著國家躁心不已。不久,馬皇后憤然長逝,享年五十一歲,匆匆走完了她從孤女到母儀天下的滄桑一生。

明太祖失去了同甘共苦的結發妻子,也失去了他得力的助手,悲痛之情,無以言表。為了永遠追念可敬可愛的馬皇后,明太祖竟然決定不再立后。后宮宮人也十分感念馬皇后的賢德,特地作了一首歌來紀念這位賢淑仁慈的皇后,歌詞是這樣的:

我后圣慈,化行家邦;

撫我育我,懷德難忘。

懷德難忘,于萬斯年;

毖彼泉下,悠悠蒼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岸区| 和平县| 青州市| 巴彦县| 雅安市| 买车| 鸡泽县| 庆安县| 乌海市| 二连浩特市| 电白县| 大足县| 连州市| 漳州市| 伊金霍洛旗| 宣恩县| 清新县| 扶余县| 咸阳市| 宜阳县| 同德县| 宜州市| 淮阳县| 陇西县| 上高县| 榆社县| 龙山县| 三亚市| 新巴尔虎左旗| 增城市| 弋阳县| 金川县| 游戏| 资源县| 平泉县| 鄢陵县| 峨眉山市| 偃师市| 城市| 河北省|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