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2章

菩薩所集偈品首

尊者優婆夷。謨以水道步。尋往作尺蠖行。乃至入有想三昧。更不復見緣能因緣滅有想無想。彼問世尊曰

我獨流無量  不依不能度

與我說其緣  所依度彼岸

我獨流無量者。獨一者謂不二。無緣生死流不能得度。復作是說。不能度此有想無想。復作是說。一無明流不能得度。與我說其緣者。普眼遍彼緣無眼。度生死流。此謂有想無想度無明流

觀不用念定  依彼而度流

云何斷欲愛  愛盡于彼觀

觀不用念定者。起無漏不用定。無常苦空無我。作如是觀念者。專精其神足住止處所。是謂休息。復作是說。觀不用定時觀涅槃休息。如是汝度流。于彼而滅愛。猶如彼愛先盡。問三界諸愛染著于欲。復作是說。住愛而使盡。亦當使求盡。復作是說。彼愛未盡諸纏著住。非以外道而滅。去離非論。彼聽善論愛數數使退。以是故世尊使告離非論愛盡。于彼觀者彼于涅槃有墮想。彼自守持。于是世尊說不涅槃休息。一切欲無愛。依不用定。寂寂想解脫最勝。住彼而不起。一切欲無愛者。于三界欲盡。欲界結永盡。以賢圣道盡愛。依不用寂定者。不依不用定三昧周有想無想及余三。若依涅槃想。解脫最勝者。想解脫有想無想。若住涅槃休息者。彼住不起于彼退。亦無所起。世尊說曰

彼住而不起  無數劫凈眼

于彼兩解脫  識誓知所傳

彼住而不起無數劫凈眼者。答曰。亦當久住于彼兩解脫。于彼般涅槃。識誓知所傳。我于彼退轉。亦復不生。不于生入而入誓

猶火風所吹  沒滅不可數

仁能名色脫  沒滅不可數

猶火風所吹沒滅不可數者。如彼火不于空中滅。亦不可稱數。若往東方西方。能仁名色脫者。名四無色陰色身身。彼俱曰名色

沒冥必還明  若沒如今無

作有常之想  凈眼與我說

沒冥必還明。問云何為明。猶如日明照。若沒如今無者。若有常若斷滅。還處入凈聚。凈眼與我說與我布現。尊無所不知

沒滅不可數  愿說所無者

散離一切愛  亦散一切義

沒滅不可數者。有限之法彼則無也。愿說所無者。諸愛盡者諸愛限數。彼無有此愛諸陰。由行生者諸陰限數。彼無此陰。散離一切愛者。亦散一切義。三界愛盡

二問釋種子  凈眼不授決

乃至三大仙  授決我欲聞

二問釋種子凈眼不授決。彼爾時作二問。云何觀世間。亦不見死生。世尊不與授決。何以故。欲教訓之。彼亦聞三語而授決。于中作是說。乃至三大仙授決我欲聞

今世及后世  梵天上諸天

見亦無所知  瞿曇者德至

今世者是人世。后世謂惡趣。梵天者謂梵迦夷天。諸天者謂欲界天。見亦無所知者云何見。瞿曇普德至者。世尊聲振四方。如是世諦一切智。猶如轉法輪。說聲聞乃至梵天

若欲如是見  義論之所歸

云何觀世間  而不見死生

若欲如是見者。如是成就妙智。世間及天梵天而不知見。義論之所歸者。欲聞受決之所歸。云何觀世間而不見死生者。云何觀六入。不生余境界

觀世皆悉空  愚王亦專念

以能拔我見  如是越生處

觀世皆悉空亦自見愚王。爾時世尊為說空常。專不移動念者。不念邪事游意止中。我見者。是愚身見而滅之。如是度死處。亦不生閻浮境界。尊者拔蘇盧作是說。聞斷滅有常。爾時世尊不與授決。彼亦聞第三句跡而授決。于中作是說。二問釋種子。今世后世者是欲界天。梵天者梵迦夷天。及天者及余色界天。見亦不知者。住中跡中而不知。如是越所見者。成就如此妙智。世及天者不能解知。如此中亦斷滅有常。觀世斷滅有常。而不見死生。云何除斷滅有常。而住中跡越生死岸。觀世皆悉空者。自還所覺。若斷滅有常。彼觀皆悉空。住其邊際。如是觀六入。則能越生死岸

天女眾所圍  亦親近妖魅

彼園名愚惑  云何獲安處

天女眾所圍。彼修行人。聞三十三天天女眾所圍者。以天音樂亦親近妖魅。三十三天在街巷頭。門閾左右園果浴池。四天王有諸女鬼。顏色弊惡聲響粗獷。喜恐怖人。彼園名愚惑者。雜園果甚樂無極。天五樂自娛園能惑人。云何獲安處者。云何得出要

彼道名曰等  彼方名不恐

事亦名無聲  覺法名具足

彼道名曰等者。無曀亦不曲。彼方名不恐者。涅槃名曰方。于彼無生病老死之恐。事亦名無聲者。止觀是名事。無有結著故曰無聲若。賢圣無漏三昧。覺法之具足者。覺出要與共相應

慚亦不有緣  念者將從人

智慧能御車  等見先導前

慚亦不有緣者。慚諸結穢惡。彼猶如船車。如是緣慚而起道意。不復思惟。念者將從人。猶如車以虎皮覆上。若豹皮纏恐不得其便不可親近。若怨家盜賊不得其便。如是念。將從不得親近諸惡行。智慧能御車者。猶如侍車人如好車。如是道智慧最。是道猶如御車者。知道非道猶如御車者。侍車而行應進則進。如是智慧欲退時。便起勇猛意。意若熾盛便使休息。猶如御車者。知進便進。如是智慧思惟方便。等見先導前者。等見先在前而修行道。世尊亦說。等見生等志。復作是說。如彼賢圣人。八種道本亦說故曰慚。亦是彼緣行學增上戒。念者將從人也。學增上心說智慧御車也。等見先導前者。復作是說。彼車是其處眾行具足慚。是其緣者有三種。道等語業等命。念者將從人等念也。智慧能御車者。等志等方便也。等見先導前者。即等見也。復作是說。諸止觀是食者。如本車所說。慚亦是緣者。戒是其食。念將從人者。止是其食。智慧能御車者。觀是其食

諸有如此乘  眾萌男女類

彼乘如此車  往至無住方

諸有如此乘眾萌男女類者。彼已修行道。以乘往至無住方。彼已修行道。未至涅槃。便使至涅槃也

五斷五已滅  修行五上者

五數比丘過  是謂已度流

五斷者。五蓋也。五已滅者。五下分結也。修行五上者是五根也。五數比丘過者。已越五上分結。是謂度流者。已度生死流也。復作是說。五斷者。五邪見也。五已滅是五身結也。修行五上者。五禪種。五數比丘過者。已度彼欲數。如所說著欲是謂欲數。是謂度流者。已度欲流。復作是說。五斷者。五趣中結也。已滅五者。是五道也。修行五上者。五解脫入也。五數比丘過者。即越彼五趣。是謂度流者。度生死流也。復作是說。五斷者。五心縛也。已滅五者。心五穢也。修行五上者。五念結也。五數比丘過者。已度心五縛也。是謂是度流者。度生死流也

五覺及眠寐  五眠寐及覺

有五受塵垢  五是清凈行

五覺及眠寐者。五邪見睡眠五根興寐。五睡眠及覺者。五根睡眠五邪見覺寐。有五受塵垢者。五見也。是五清凈行者。五根也。如是五身結力結念處所。下分中禪數。上分中解脫。入阿那含凡夫人

奔走不樂中  養新新縛著

猶奔冥燈火  見聞一所作

奔走不樂中者。已斷解脫奔有常不樂斷滅。復離斷滅有常不樂有常。養新新縛著者。謂所生見增益諸縛。猶奔冥燈火者。猶如缽勝伽蟲(飛蛾)。油燈休息想非舍離墮。作如是邪見有休息想。作舍離想墮。見聞一所作者。見凈有凈緣。聞凈有凈緣。如是一切諸見。復作是說。奔走不樂中者。不樂五欲中不樂一欲。養新新縛著者。欲愛縛墮。見聞一所作者。住五欲中。復作是說。奔走不樂中者。不樂欲界奔走色無色界中。余亦如是。如奔所趣如今所覺。或作是說。亦復此事不樂奔結。走解脫牢固。向新解脫牢固

老覆蓋世間  為死所圍繞

眾生患愛病  法住于世間

老覆蓋世間者。所覆不得解脫。為死所圍繞者。亦不得走避。如所說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間

無有地方所  脫止不受死

眾生患愛病者。愛縛所纏不能度三界。法住于世間者。住世八法。十善行跡。或善或不善。復作是說。住十二因緣。或作是說。為苦所害。使住道也。或作是說。住于七法。或作是說。其事云何住世間

偈頌緣為事  文字為甘味

依名而有偈  造者偈之身

偈頌緣為事者。意欲便造偈敷演諷誦。文字為甘味者。分有文字次第分間布行。依名而有偈者。依名造作猶如十句偈。造者偈之身。造偈頌為首

以六興起世  六已成就業

六造世間法  有六受苦惱

以六興起世者。六愛身也。六已成就業者。六病身也。六造世間法者。造內六入也。有六受苦惱者。外六入也復作是說。以六興起世者。六愛身也。六已成就業者。外六入也。六造世間法者。造六塵也有六受苦惱者。六痛身也

四方非四方  上下最勝界

不聞不覺知  說法使我寤

四方非四方上下最勝界者。當言結聲響。不聞不覺知者。集聚之相故。曰無所無不知。說法使我寤者。說道審諦出要之業。世尊知根說法之義。使我時得寤

本盡不造新  于有無愛著

種盡法不生  涅槃猶燈滅

本盡不造新者。過去貪欲盡。更不造新者。未來貪欲盡也。于有無愛著者。現在貪欲盡也。種盡者。識種及所生有種盡也。法不生者。彼識處不生除去行垢。涅槃猶燈滅者。不起便涅槃。猶如燈滅者。不可限量。住至東方若后南方。如是阿羅漢般涅槃不可限量。復作是說。本盡者。過去結滅。不造新者。未來垢盡。于有無愛著者。現在垢盡。種盡者此垢。種盡不生法者。更不受住。涅槃者。[火*霍]然無垢。猶燈滅者。不為造有所縛。復作是說。本盡者。過去行盡所可受報者也。不造新者。新垢不造。于有無愛著者。行有余。復作是說。本盡者。因盡也。不造新者。于彼因無有果實。于無愛著者。于彼有余。復作是說。本盡者。六入盡及本行空。不造新者。不造新行。余亦如是

此王車朽敗  身亦如是朽

真法不朽敗  于己而平均

此王車朽敗者。王波斯匿車在。深朽故無有光色。身亦如是朽者。如是身在隱匿處。為老病所逼無有光顏。真法不朽敗者。亦不羸弱。何以故。于己平均。平均法何者是。道諦是也。諸佛說法是平均法

道為八等妙  圣諦有四句

無欲法為上  與二足作眼

道為八等妙者。一切諸道賢圣八道為上。圣諦有四句者。一切諸諦賢圣諦為上。一切諸法涅槃息為妙。與二足作眼者。一切眾生佛最為圣。一切悉知。問猶如實有涅槃道。何以故雙出二事。于尊因陀摩羅沙門名作是說。求為道出要為涅槃。不空為諦義。毗舒佉作是說。猶如智于境界回轉。道亦如是。猶如智有境界。如是諦涅槃。猶如斷結。猶如智有境界。諦亦如是也

覺粗亦覺細  意盛慢所畏

此非智所覺  意或奔諸趣

覺粗者不善也。覺細善有漏受諸有也。復作是說。覺粗者見諦所斷。覺細者思惟所斷。復作是說。覺粗者與欲界相應。覺細者與色界相應。復作是說。覺粗覺欲也。覺細者覺智也。意盛慢所畏者。自意所生意流馳意。流馳與相應覺知。如是與無明智彼有覺也。各各馳走展轉覺知心意常亂

如是意覺知  無惱威儀念

在心意熾盛  無余諸佛滅

如是意覺知者。等住覺知漸為方便。無惱威儀念者。威儀者亦不覺。念者專其念。心不移動住者。如念無異。熾盛者。無余之所滅。佛能永滅。問疑無有疑身絕欲使。彼亦是佛耶。答曰。諸佛是法。親近諸佛于此契經。復次諸界佛所滅。聲聞不能滅諸界。復作是說。無余諸佛境界滅

天遠地無邊  大海亦無際

日月降光處  及其滅處所

有實無實法  是謂四極遠

天遠地無邊者。偈廣說。乃至滅處方遠俱越。有實無實法者。是四極遠自極遠此法道。無實法是垢。復作是說。有實法十善。無實法十不善法。復作是說。實法是涅槃。無實法是生死。復作是說。實法是諦。無實法是諸見。復作是說。實法是七法。無實法是七非法。復作是說。實法諸佛之要。敷演法教。無法不闡等法印法教也。彼于是不久自然之理

優婆尼摩王  既覺寤馳走

偈緣世滅盡  生老道二遠

偈揵度第二品竟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偈品首

盡形壽愚癡  親近諸智者

彼不識了法  猶杓不別味

盡形壽愚癡。愚癡者。謂之無此力勢。知善語惡語義。彼盡形壽親近諸知識。亦不解了法。智在須臾間。親近諸智。彼能識了法。猶舌盡別味。智在須臾間。親近諸智者。智者謂之諸陰善持善入善。又此力勢成諸器教。愚癡者。謂之無此力勢。不能解十二因緣。智者謂之有此力勢說十二因緣。愚癡者不成圣諦之器。智者謂之數四。四演諦故。曰智在須臾間親近諸智者

彼于死不死  住者亦不住

于窮亦好施  此法非無義

彼于死不死者。于嫉妒中于妒死而死。好施者于妒著不死。以智慧命為活。住者亦不住。猶如逐商人失道。為惡狩盜賊所害。猶不失道人。不為惡獸盜賊所害。此最是施。于貧能施者。彼愍孤窮。此久遠常法。或作是說。于彼死不死者。慳嫉于惡趣中死。好施者生天上儲糧在前。猶如商人糧食乏少便遭困厄。于少能施者。此法是孤窮。是為孤窮之法

本樂得存命  此瞿曇弟子

保命自知短  無常求所施

坐具亦無常  覺知世無常

命知足易滿  本盡苦原本

本樂得存命者。爾時諸天為諸懈惓比丘。說佛語本樂得存命。知足易滿易養。禪樂三昧善居止。無常求所施者。亦不留遺余。以乞求為命。坐具無常者。在樹下空處。游戲其中意不專一處。知世無常者。本盡苦原本。知六入無常度生死流。復作是說。本樂得存命者。此瞿曇弟子。本以智慧為命無常求所施。坐具亦無常者。以無常想乞求。復以無常想處彼坐具。覺世無常本盡苦原本者。修無愿解脫。覺無所造而般涅槃

以何智慧知  慧必不有難

以何智慧知  是謂名為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岗巴县| 上犹县| 临沧市| 迁安市| 南乐县| 年辖:市辖区| 赤峰市| 衡山县| 鲁甸县| 金湖县| 临武县| 南安市| 古蔺县| 阳新县| 根河市| 延吉市| 阳朔县| 宾川县| 抚远县| 河西区| 浙江省| 克拉玛依市| 麻栗坡县| 东阳市| 中超| 桐柏县| 宝应县| 武宣县| 灌阳县| 四川省| 晋中市| 南川市| 鹤壁市| 沙雅县| 永城市| 天全县| 江山市| 旺苍县| 新绛县| 板桥市| 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