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夏,齊侯將納公,命無受魯貨。申豐從女賈,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適齊師。謂子猶之人高齮:“能貨子猶,為高氏后,粟五千庾。”高齮以錦示子猶,子猶欲之。齮曰:“魯人買之,百兩一布,以道之不通,先入幣財。”子猶受之,言于齊侯曰:“群臣不盡力于魯君者,非不能事君也。然據有異焉。宋元公為魯君如晉,卒于曲棘。叔孫昭子求納其君,無疾而死。不知天之棄魯耶,抑魯君有罪于鬼神,故及此也?君若待于曲棘,使群臣從魯君以卜焉。若可,師有濟也。君而繼之,茲無敵矣。若其無成,君無辱焉。”齊侯從之,使公子鉏帥師從公。成大夫公孫朝謂平子曰:“有都以衛國也,請我受師。”許之。請納質,弗許,曰:“信女,足矣。”告于齊師曰:“孟氏,魯之敝室也。用成已甚,弗能忍也,請息肩于齊。”齊師圍成。成人伐齊師之飲馬于淄者,曰:“將以厭眾。”魯成備而后告曰:“不勝眾。”師及齊師戰于炊鼻。齊子淵捷從泄聲子,射之,中楯瓦。繇朐汰辀,匕入者三寸。聲子射其馬,斬鞅,殪。改駕,人以為鬷戾也而助之。子車曰:“齊人也。”將擊子車,子車射之,殪。其御曰:“又之。”子車曰:“眾可懼也,而不可怒也。”子囊帶從野泄,叱之。泄曰:“軍無私怒,報乃私也,將亢子。”又叱之,亦叱之。冉豎射陳武子,中手,失弓而罵。以告平子,曰:“有君子白皙,鬒須眉,甚口。”平子曰:“必子強也,無乃亢諸?”對曰:“謂之君子,何敢亢之?”林雍羞為顏鳴右,下。苑何忌取其耳,顏鳴去之。苑子之御曰:“視下顧。”苑子刜林雍,斷其足。{輕金}而乘于他車以歸,顏鳴三入齊師,呼曰:“林雍乘!”
(昭公十十七年)秋,會于扈,令戍周,且謀納公也。宋、衛皆利納公,固請之。范獻子取貨于季孫,謂司城子梁與北宮貞子曰:“季孫未知其罪,而君伐之,請囚,請亡,于是乎不獲。君又弗克,而自出也。夫豈無備而能出君乎?季氏之復,天救之也。休公徒之怒,而啟叔孫氏之心。不然,豈其伐人而說甲執冰以游?叔孫氏懼禍之濫,而自同于季氏,天之道也。魯君守齊,三年而無成。季氏甚得其民,淮夷與之,有十年之備,有齊、楚之援,有天之贊,有民之助,有堅守之心,有列國之權,而弗敢宣也,事君如在國。故鞅以為難。二子皆圖國者也,而欲納魯君,鞅之愿也,請從二子以圍魯。無成,死之。”二子懼,皆辭。乃辭小國,而以難復。
孟懿子、陽虎伐鄆。鄆人將戰,子家子曰:“天命不慆久矣。使君亡者,必此眾也。天既禍之,而自福也,不亦難乎?猶有鬼神,此必敗也。烏呼!為無望也夫,其死于此乎!”公使子家子如晉,公徒敗于且知。
冬,公如齊,齊侯請饗之。子家子曰:“朝夕立于其朝,又何饗焉?其飲酒也。”乃飲酒,使宰獻,而請安。子仲之子曰重,為齊侯夫人,曰:“請使重見。”子家子乃以君出。
十二月,晉籍秦致諸侯之戍于周,魯人辭以難。
(昭公)二十八年春,公如晉,將如乾侯。子家子曰:“有求于人,而即其安,人孰矜之?其造于竟。”弗聽。使請逆于晉。晉人曰:“天禍魯國,君淹恤在外。君亦不使一個辱在寡人,而即安于甥舅,其亦使逆君?”使公復于竟而后逆之。
(昭公)二十九年春,公至自乾侯,處于鄆。齊侯使高張來唁公,稱主君。子家子曰:“齊卑君矣,君只辱焉。”公如乾侯。
平子每歲賈馬,具從者之衣屨,而歸之于乾侯。公執歸馬者,賣之,乃不歸馬。衛侯來獻其乘馬曰啟服,塹而死,公將為之櫝。子家子曰:“從者病矣,請以食之。”乃以幃裹之。
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于齊侯,遂入羔裘。齊侯喜,與之陽谷。公衍、公為之生也,其母偕出。公衍先生,公為之母曰:“相與偕出,請相與偕告。”三日,公為生,其母先以告,公為為兄。公私喜于陽谷而思于魯,曰:“務人為此禍也。且后生而為兄,其誣也久矣。”乃黜之,而以公衍為大子。
(昭公)三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言不能外內也。
晉侯將以師納公。范獻子曰:“若召季孫而不來,則信不臣矣。然后伐之,若何?”晉人召季孫,獻子使私焉,曰:“子必來,我受其無咎。”季孫意如會晉荀躒于適歷。荀躒曰:“寡君使躒謂吾子:‘何故出君?有君不事,周有常刑,子其圖之!’”季孫練冠麻衣跣行,伏而對曰:“事君,臣之所不得也,敢逃刑命?君若以臣為有罪,請囚于費,以待君之察也,亦唯君。若以先臣之故,不絕季氏,而賜之死。若弗殺弗亡,君之惠也,死且不朽。若得從君而歸,則固臣之愿也。敢有異心?”
夏四月,季孫從知伯如乾侯。子家子曰:“君與之歸。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公曰:“諾。”眾曰:“在一言矣,君必逐之。”荀躒以晉侯之命唁公,且曰:“寡君使躒以君命討于意如,意如不敢逃死,君其入也!”公曰:“君惠顧先君之好,施及亡人,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則不能夫人。己所能見夫人者,有如河!”荀躒掩耳而走,曰:“寡君其罪之恐,敢與知魯國之難?臣請復于寡君。”退而謂季孫:“君怒未怠,子姑歸祭。”子家子曰:“君以一乘入于魯師,季孫必與君歸。”公欲從之,眾從者脅公,不得歸。
(昭公)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言不能外內,又不能用其人也。
十二月,公疾,遍賜大夫,大夫不受。賜子家子雙琥,一環,一璧,輕服,受之。大夫皆受其賜。己未,公薨。子家子反賜于府人,曰:“吾不敢逆君命也。”大夫皆反其賜。書曰:“公薨于乾侯。”言失其所也。
趙簡子問于史墨曰:“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諸侯與之,君死于外,而莫之或罪也。”對曰:“物生有兩,有三,有五,有陪貳。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體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諸侯有卿,皆有貳也。天生季氏,以貳魯侯,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魯君世從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雖死于外,其誰矜之?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故《詩》曰:‘高岸為谷,深谷為陵。’三后之姓,于今為庶,王所知也。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壯》,天之道也。昔成季友,桓之季也,文姜之愛子也,始震而卜。卜人謁之,曰:‘生有嘉聞,其名曰友,為公室輔。’及生,如卜人之言,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名之。既而有大功于魯,受費以為上卿。至于文子、武子,世增其業,不廢舊績。魯文公薨,而東門遂殺適立庶,魯君于是乎失國,政在季氏,于此君也,四公矣。民不知君,何以得國?是以為君,慎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定公元年)夏,叔孫成子逆公之喪于乾侯。季孫曰:“子家子亟言于我,未嘗不中吾志也。吾欲與之從政,子必止之,且聽命焉。”子家子不見叔孫,易幾而哭。叔孫請見子家子,子家子辭,曰:“羈未得見,而從君以出。君不命而薨,羈不敢見。”叔孫使告之曰:“公衍、公為實使群臣不得事君。若公子宋主社稷,則群臣之愿也。凡從君出而可以入者,將唯子是聽。子家氏未有后,季孫愿與子從政,此皆季孫之愿也,使不敢以告。”對曰:“若立君,則有卿士、大夫與守龜在,羈弗敢知。若從君者,則貌而出者,入可也;寇而出者,行可也。若羈也,則君知其出也,而未知其入也,羈將逃也。”
喪及壞隤,公子宋先入,從公者皆自壞隤反。
六月癸亥,公之喪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季孫使役如闞,公氏將溝焉。榮駕鵝曰:“生不能事,死又離之,以自旌也。縱子忍之,后必或恥之。”乃止。季孫問于榮駕鵝曰:“吾欲為君謚,使子孫知之。”對曰:“生弗能事,死又惡之,以自信也。將焉用之?”乃止。
秋七月癸巳,葬昭公于墓道南。孔子之為司寇也,溝而合諸墓。
昭公出,故季平子禱于煬公。九月,立煬宮。
左傳-吳楚柏舉之戰
(定公四年)沈人不會于召陵,晉人使蔡伐之。夏,蔡滅沈。
秋,楚為沈故,圍蔡。伍員為吳行人以謀楚。楚之殺郤宛也,伯氏之族出。伯州犁之孫嚭為吳大宰以謀楚。楚自昭王即位,無歲不有吳師。蔡侯因之,以其子乾與其大夫之子為質于吳。
冬,蔡侯、吳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左司馬戌謂子常曰:“子沿漢而與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毀其舟,還塞大隧、直轅、冥厄,子濟漢而伐之,我自后擊之,必大敗之。”既謀而行。武城黑謂子常曰:“吳用木也,我用革也,不可久也。不如速戰。”史皇謂子常:“楚人惡子而好司馬,若司馬毀吳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獨克吳也。子必速戰,不然不免。”乃濟漢而陳,自小別至于大別。三戰,子常知不可,欲奔。史皇曰:“安求其事,難而逃之,將何所入?子必死之,初罪必盡說。”
十一月庚午,二師陳于柏舉。闔廬之弟夫概王,晨請于闔廬曰:“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后大師繼之,必克。”弗許。夫概王曰:“所謂‘臣義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謂也。今日我死,楚可入也。”以其屬五千,先擊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之。子常奔鄭。史皇以其乘廣死。吳從楚師,及清發,將擊之。夫王曰:“困獸猶斗,況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敗我。若使先濟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斗心矣。半濟而后可擊也。”從之。又敗之。楚人為食,吳人及之,奔。食而從之,敗諸雍澨,五戰及郢。
己卯,楚子取其妹季羋畀我以出,涉睢。針尹固與王同舟,王使執燧象以奔吳師。
庚辰,吳入郢,以班處宮。子山處令尹之宮,夫王欲攻之,懼而去之,夫王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