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小夫人金錢贈年少(1)
- 警世通言
- (明)馮夢龍
- 2784字
- 2015-12-20 13:52:13
誰言今古事難窮?大抵榮枯總是空。算得生前隨分過,爭如云外指溟鴻。暗添雪色眉根白,旋落花光臉上紅。惆悵凄涼兩回首,暮林蕭索起悲風。這八句詩,乃西川成都府華陽縣王處厚,年紀將及六旬,把鏡照面,見須發有幾根白的,有感而作。世上之物,少則有壯,壯則有老,古之常理,人人都免不得的。原來諸物都是先白后黑,惟有髭須卻是先黑后白。又有戴花劉使君,對鏡中見這頭發斑白,曾作《醉亭樓》詞:“平生性格,隨分好些春色,沉醉戀花陌。雖然年老心未老,滿頭花壓巾帽側。鬢如霜,須似雪,自嗟惻!
幾個相知勸我染,幾個相知勸我摘。染摘有何益!當初怕作短命鬼,如今已過中年客。且留些,妝晚景,盡教白。”如今說東京汴州開封府界,有個員外,年逾六旬,須發皤然。只因不伏老,兀自貪色,蕩散了一個家計,幾乎做了失鄉之鬼。這員外姓甚名誰?卻做甚么事來?正是:塵隨車馬何年盡?事系人心早晚休。
話說東京汴州開封府界身子里,一個開線鋪的員外張士廉,年過六旬,媽媽死后,孑然一身,并無兒女。家有十萬資財,用兩個主管營運。張員外忽一日拍胸長嘆,對二人說:“我許大年紀,無兒無女,要十萬家財何用?”二人曰:“員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絕了香火。”員外甚喜,差人隨即喚張媒李媒前來。這兩個媒人端的是開言成匹配,舉口合姻緣;醫世上鳳只鸞孤,管宇宙單眠獨宿。傳言玉女,用機關把臂拖來;侍案金童,下說詞攔腰抱住。調唆織女害相思,引得嫦娥離月殿。員外道:“我因無子,相煩你二人說親。”張媒口中不道,心下思量道:“大伯子許多年紀,如今說親,說甚么人是得?教我怎地應他?”則見李媒把張媒推一推,便道:“容易。”臨行,又叫住了道:“我有三句話。”只因說出這三句話來,教員外:青云有路,番為苦楚之人;白骨無墳,化作失鄉之鬼。媒人道:“不知員外意下何如?”張員外道:“有三件事,說與你兩人。第一件,要一個人材出眾,好模好樣的;第二件,要門戶相當;第三件,我家下有十萬貫家財,須著個有十萬貫房奩的親來對付我。”兩個媒人,肚里暗笑,口中胡亂答應道:“這三件事都容易。”當下相辭員外自去。
張媒在路上與李媒商議道:“若說得這頭親事成,也有百十貫錢撰。只是員外說的話太不著人,有那三件事的他不去嫁個年少郎君,卻肯隨你這老頭子?偏你這幾根白胡須是沙糖拌的?”李媒道:“我有一頭到也湊巧,人材出眾,門戶相當。”張媒道:“是誰家?”李媒云:“是王招宣府里出來的小夫人。王招宣初娶時,十分寵幸,后來只為一句話破綻些,失了主人之心,情愿白白里把與人,只要個有門風的便肯。隨身房計少也有幾萬貫,只怕年紀忒小些。”張媒道:“不愁小的忒小,還嫌老的忒老,這頭親張員外怕不中意?只是雌兒心下必然不美。如今對雌兒說,把張家年紀瞞過了一二十年,兩邊就差不多了。”李媒道:“明日是個和合日,我同你先到張宅講定財禮,隨到王招宣府一說便成。”是晚各歸無話。次日,二媒納會了,雙雙的到張員外宅里說:“昨日員外分付的三件事,老媳尋得一頭親,難得恁般湊巧!第一件,人材十分足色;第二件,是王招宣府里出來,有名聲的;第三件,十萬貫房奩。則怕員外嫌他年小。”張員外問道:“卻幾歲?”張媒應道:“小如員外三四十歲。”張員外滿臉堆笑道:“全仗作成則個!”
話休絮煩,當下兩邊俱說允了。少不得行財納禮,奠雁已畢,花燭成親,次早參拜家堂。張員外穿紫羅衫,新頭巾,新靴新襪。這小夫人著乾紅銷金大袖團花霞帔,銷金蓋頭,生得:新月籠眉,春桃拂臉。意態幽花殊麗,肌膚嫩玉生光。說不盡萬種妖嬈,畫不出千般艷冶。何須楚峽云飛過,便是蓬萊殿里人!張員外從上至下看過,暗暗地喝采。小夫人揭起蓋頭,看見員外須眉皓白,暗暗地叫苦。花燭夜過了,張員外心下喜歡,小夫人心下不樂。
過了月馀,只見一人相揖道:“今日是員外生辰,小道送疏在此。”原來員外但遇初一月半,本命生辰,須有道疏。那時小夫人開疏看時,撲簌簌兩行淚下,見這員外年已六十,埋怨兩個媒人將我誤了。看那張員外時,這幾日又添了四五件在身上:腰便添疼,眼便添淚,耳便添聾,鼻便添涕。
一日,員外對小夫人道:“出外薄干,夫人耐靜。”小夫人只得應道:“員外早去早歸。”說了,員外自出去。小夫人自思量:“我恁地一個人,許多房奩,卻嫁一個白須老兒!”好不生惱,身邊立著從嫁道:“夫人今日何不門首看街消遣?”小夫人聽說,便同養娘到外邊來看。這張員外門首,是胭脂絨線鋪,兩壁裝著廚柜,當中一個紫絹沿邊簾子。養娘放下簾鉤,垂下簾子,門前兩個主管,一個李慶,五十來歲;一個張勝,年紀三十來歲。二人見放下簾子,問道:“為甚么?”養娘道:“夫人出來看街。”兩個主管躬身在簾子前參見。小夫人在簾子底下啟一點朱唇,露兩行碎玉,說不得數句言語,教張勝惹場煩惱:遠如沙漠,何殊沒底滄溟;重若丘山,難比無窮泰華。
小夫人先叫李主管問道:“在員外宅里多少年了?”李主管道:“李慶在此三十馀年。”夫人道:“員外尋常照管你也不曾?”李主管道:“一飲一啄,皆出員外。”卻問張主管,張主管道:“張勝從先父在員外宅里二十馀年,張勝隨著先父便趨事員外,如今也有十馀年。”小夫人問道:“員外曾管顧你么?”張勝道:“舉家衣食,皆出員外所賜。”小夫人道:“主管少待。”小夫人折身進去不多時,遞些物與李主管,把袖包手來接,躬身謝了。小夫人卻叫張主管道:“終不成與了他不與你?這物件雖不直錢,也有好處。”張主管也依李主管接取,躬身謝了。小夫人又看了一回,自入去。兩個主管,各自出門前支持買賣。原來李主管得的是十文銀錢,張主管得的卻是十文金錢。當時張主管也不知道李主管得的是銀錢,李主管也不知張主管得的是金錢。當日天色已晚,但見:野煙四合,宿鳥歸林,佳人秉燭歸房,路上行人投店。漁父負魚歸竹徑,牧童騎犢返孤村。當日晚算了帳目,把文簿呈張員外,今日賣幾文,買幾文,人上欠幾文,都僉押了。
原來兩個主管,各輪一日在鋪中當直,其日卻好正輪著張主管值宿,門外面一間小房,點著一盞燈。張主管閑坐半晌,安排歇宿,忽聽得有人來敲門。張主管聽得,問道:“是誰?”應道:“你快開門,卻說與你!”張主管開了房門,那人蹌將入來,閃身已在燈光背后。張主管看時,是個婦人。張主管吃了一驚,慌忙道:“小娘子,你這早晚來有甚事?”那婦人應道:“我不是私來,早間與你物事的教我來。”張主管道:“小夫人與我十文金錢,想是教你來討還?”那婦人道:“你不理會得,李主管得的是銀錢。如今小夫人又教把一件物來與你。”只見那婦人背上取下一包衣裝,打開來看道:“這幾件把與你穿的,又有幾件婦女的衣服把與你娘。”只見婦女留下衣服,作別出門,復回身道:“還有一件要緊的倒忘了。”又向衣服里取出一錠五十兩大銀,撇了自去。當夜張勝無故得了許多東西,不明不白,一夜不曾睡著。明日早起來,張主管開了店門,依舊做買賣。等得李主管到了,將鋪面交割與他,張勝自歸到家中,拿出衣服銀子與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