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政績錄一(興利)

  • 侯官縣鄉土志
  • 鄭祖庚
  • 2765字
  • 2015-12-20 13:44:51

興 利按閩,侯兩邑,共治一城,而閩為首縣。凡大僚政續(1)與本境無關系,先詳閩縣志者,本志不再贅,以下去害聽訟仿此。

嚴 高 太康三年領晉安守,寬惠得民。時初置郡,治閩越故城。四年,高以城狹,議改筑。詢于郭璞,璞曰:“冶山之南,越王山麓有小阜,是宜城。后八百年當大興。”遂城其處,謂之子城。又浚東、西兩湖,溉田數萬畝,鑿迎仙館,在今府署東,起大航橋,后名到任橋。連澳橋以通舟楫,民到于今稱之。

陳 鑄 字師回,興化人。康定初,知南雄。秩滿,求通判福州,以便養親。蔡襄表鑄之孝,為人子勸。福州自景祐建學,弦誦尚稀,鑄贊其守,延師增廩以教之。學者靡然向風,一時人文稱極盛。

蔡 襄 字君謨,仙游人。天圣進士。慶歷間知福州。始復古五塘以溉田,民受其益。王氏據閩時,丁口賦甚重,襄奏減其半。尋丁外艱去。嘉祐初,再知福州。疏附城湖浦。周希孟、陳烈、陳襄、鄭穆諸先生,皆延禮之,專以經學課士。閩俗治親喪,往往奉釋道,召賓客。富者傾中人之產,貧者稱貸,至不能償。襄禁之。又諗知巫覡主病毒蠱殺人之害,皆嚴加禁絕,俗為之變。自虞士恭興學以來,李、常繼之,陳師回又繼之,至襄勉以實學,而閩士逐成有用之才矣。后拜端明殿學士,卒年五十有六。

樊 紀 嘉祐三年知懷安縣。時郡守蔡襄欲復東湖不可得,乃從樂游橋在府冶東北隅。開沿城外,抵湯門、琴亭、湖心。至北嶺下去思橋北,出浦尾船場,散入港北、小浦、中浦、石泉、安國以北。紀作橋十三,曰濕堘、曰堘北、曰小浦、曰中浦、曰湖心、曰琴亭、曰越塘、曰龍腰、曰后溪、曰桑畬、曰嶺下、曰范溪、曰瀨溪。東湖既湮,賴此港浦橋梁,導東北諸水以達于東門也。又北嶺達于宦溪。其山磴路,北通連江沿岸以濟,高一千八百步。紀募治,奠高為夷,正曲為直,凹者凸,陷者續,迄今七百年賴之。

吳 評 字正詞,崇安人。景祐元年進士。治平間來知懷安。自云頂山,開羊腸溪十余里入城,民利之。官至中大夫,致仕,累贈開國侯。

程師孟 字公辟,吳中人。中進士甲科。熙寧元年知福州。初,郡守章岷奏請修筑子城,會岷遷海州,議者以費多役廣,不果。師孟至,謂轉運使,曰:“第得錢二千萬緡,半歲可成。”乃以二年四月始事,拓舊城西南隅廣之,周九百五十丈。又浚河隍,治橋梁,建學舍,治行弁東南。為政簡而嚴,發奸摘伏如神。以光祿大大致仕。卒年七十六。

柯 述 字仲常,泉州南安人。嘉祐四年進士。元祐、元符中兩知福州。舊無貢院,每大比,即廟學為試院。先圣釋奠反移他所。述擇州治東南公廨及廢地為院,構地百二十區,士林稱便。福州之有貢院自述始。去后,人懷其德,祀之學宮。

程 邁 徽州黟縣人。建炎四年,以朝散大夫出知福州。時建寇猖獗,福州戒嚴,上表乞師。詔參政孟庾、少師韓世忠與邁討平之。郡人各立生祠,更名武備堂曰止戈,以旌其功。虎節門內舊有大井七,歲久多湮,邁浚之,七井即七星井,其六在宣政街內,其一在還珠門外,今湮其二,名五福井。民獲其利。后紹興中,再知州事。

趙汝愚 字子直,宋宗室。乾道間擢進士第一。淳熙九年,出知福州。仁厚愷悌,廉潔自持。城西舊有湖,溉田數萬畝,豪猾堙以為田,無所潴,遇潦則低田淪為巨浸。汝愚復行開浚,至今今(2)民食其利。紹熙初,以敷文閣學士,再知州事。尋擢知樞密院事。少負大志,每曰:“丈夫得汗青一幅,始不愧此生。”其歷相光、寧兩朝,扶危定傾,大節鼎鼎,殆無愧斯言。卒贈太師,謚忠定。

程鉅夫 本名文海,以字行,建昌人。至正中,為福建廉訪使,興學明教,尤留心于恤民察吏,吏民畏而愛之。

胡 節 龍游人。成化七年知懷安,以德化民。邑有不孝子,節召至,懇懇勸諭。卒感泣改行。睱召屬吏,講律令,百廢具舉。整理學校,獎進士類。為政公謹廉勤,民愛之。逾年以憂去。

姜 寶 字維善,丹陽人。嘉靖末督學閩中。待士嚴而有恩,建崇正書院。拔郡邑高等生,課業其中。文化大起。緇流萬靈妖言瞽眾,愚民縱妻妾入聽經室,捕之,杖幾死,遁去。時以崇正學、辟異教、挽頹風為已任。官至禮部尚書,太子太保。

徐中行 字子興,長興人。嘉靖進士。授刑部郎。萬歷初,為福建兵備副使。尋轉督糧參政。猾胥蠹倉者,廉得,置諸理。進按察使,民稱不冤。城西湖濱隙地為豪右所占,水利湮塞。下令復之,損(3)俸創閣筑堤,閩人祀之西湖傍。

董子行 字明卿,嵊縣人。萬歷間授侯官令。出輒問民桑麻稼穡,長幼疾苦,煦煦如家人父子。嘗奉詔丈田,汰浮米無算。縣西有石門峽,江水為患,建議填塞。尋征為御史,事寢。后令周兆圣竟其役,歲獲有秋。

國 朝

吳興祚 字伯成,籍遼東,其先浙江人。康熙十五年,隨大師平閩,后授禮(4)建按察使。十七年,擢巡撫。時海氛尚熾,總督姚啟圣銳意削平,興祚力為贊畫,遂蕆厥功。洪山橋當萬安江口,水門四十余,沖急流者七。屢修屢壞,興祚召工重修,行旅稱便。

汪 薇 字思白,號棣園,歙縣人。康熙乙丑進士。三十六年,任福建督學道。以崇實學,端士習為首務。考校公明,斷絕請托,題文場楹帖,曰:“爾無文字當安命,我有兒孫要讀書。”稱為名言。構棘院近地,以辟號舍。毀坊刻淫詞以正人心。凡有關風俗教化者,無不毅然為之。秩滿去,肖像祀于道山。

李斯義 字質君,長山人。康熙戊辰進士,四十四年,巡撫福建。閩地人文日盛,每科應試,多至萬人。乃拓貢院,增號舍千余楹,葺共學書院以課士。檄行州縣,各立義學,教貧士之無師者。復嚴溺女之禁,創育嬰堂,收養遺孩。檄行八郡,全活甚眾。

潘思榘 字潔方,陽湖人。雍正甲辰進士。選庶吉士。乾隆十三年,任福建巡撫。為政以籌民食、亟賑恤、興水利、繕城垣為先務。省會食繁米少,仰藉延建轉輸。春夏之交,青黃不接,價輒翔涌。思榘力籌常平積貯,民賴以濟。福州西湖,晉嚴高所鑿,廣二十余里,建閘儲水,溉田數萬頃。宋、明以來湖日縮,存十之三。思榘因旱集工開湮塞,筑堤千三百余丈,繕閘二道。葺湖心開化寺,遍植桃柳于堤。鰲峰書院者,前撫張伯行所建。思榘時入講堂督課,口講指畫,娓娓不倦。成《鰲峰講義》若干卷,多先儒所未發,贖黃道周《經解》板庋院中。閩之文學界燦然日章,思榘蓋有力焉。著《周易淺釋》、《天玉初箋》、《青囊佩觿》、《地學要旨》諸書,飭修《福州府志》,親裁定,以勞卒于官。謚敏惠。入祀京師賢良祠,并閩、浙兩省。

王凱泰 字補帆,寶應人。同治末來撫閩。閩俗崇祀瘟神,祠廟遍地,香火不絕。每屆夏令,各里社均斂錢,舁神出迎。舉國若狂,而市井惡少復假名生事,魚肉良懦。凱泰至,首禁革之。又念士不通經,無之致用。乃創致用書院,專課經學。由是士皆治經。他善政甚多,嘖嘖人口。后卒,官謚文勤。建專祠烏石山致用堂旁祀之。嘗于講堂樹梅十三本,公暇蒞堂督課。剪薯葉充蔬,院長林歐齋名以“中丞菜”,傳為韻事。

校 注

(1)原文作“政續”,“續”字誤,應為“績”。

(2)原文作“今今”。“今”疑“衍”一字。

(3)原文作“損俸”,“損”字誤,應為“捐”。

(4)原文作“后授禮建按察使”,“禮”字誤,當為“福”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山县| 南昌市| 邵武市| 岚皋县| 玉屏| 浠水县| 浦北县| 昌图县| 夏津县| 定安县| 宝丰县| 治县。| 泌阳县| 台山市| 海盐县| 鸡西市| 若羌县| 易门县| 福清市| 增城市| 关岭| 景东| 建瓯市| 冕宁县| 遵化市| 老河口市| 阿拉善左旗| 三河市| 巴马| 吉安市| 靖安县| 霍山县| 阿拉善盟| 九江县| 临泉县| 万年县| 敦化市| 即墨市| 绩溪县| 礼泉县| 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