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清高宗實錄選輯一(14)

是月,閩浙總督楊廷璋條奏『清厘臺屬邊界,酌定章程:一、臺郡彰化縣沿山番界,年來侵墾漸近內地,生番逸出為害。今據該鎮、道勘明,于車路旱溝之外,各有溪溝、水圳及外山山根,堪以久遠劃界。其與溪圳不相接處,挑挖深溝,堆筑土牛為界。至淡防廳一帶,從前原定火焰山等界,僅于生番出沒之隘口立石為表,余亦未經劃清。今酌量地處險要,即以山溪為界;其無山溪處,亦一律挑溝堆土,以分界限。一、彰邑各處越墾田園,新、舊界內共二十處;或社番自行開墾、或彲給民人開墾納租,番民均屬相安。若安設官莊,則地盡歸官,番民失業;自應遵照乾隆十一年之例,還番耕管。以各社通事、土目為管事,以各墾戶為佃人,分別納租;仍令各通事、土目將經收每年租粟及完納課銀各數目,造冊查核。一、淡水、彰化二屬劃定新界之外,其田園、埔地盡皆退為荒埔,還番管業,不許漢人彲墾。至如淡水廳所屬之拳頭母山等處逼近生番,時出擾害,業經佃逃田荒;應征粟米,均應按數豁除。其未墾埔田,飭令各業佃勒限三年,開墾升科。一、淡、彰二處沿邊要隘,向派番丁把守。今定界之后,新屬沿邊共應設隘寮十處,派撥熟番二百一十七名;淡水一帶共應設隘寮一十八處,派撥熟番七百二十名,加謹防守。其番丁口糧,彰屬即于該社番租粟內撥給;淡屬向無租粟,查各社番曠埔現在未墾者尚多,應令查出稟墾,以資隘丁口糧。仍令該管巡檢同附近汛弁,于定界各處嚴密巡查』。得旨:『覽奏俱悉』。

——以上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十九。

九月初五日(丙午),閩浙總督楊廷璋奏:『查臺灣北路左營石榴班汛之林圯埔地方,內通水沙連番社,中隔大溪、外達觸口。從前因內地偏僻,行人稀少;是以祗于石榴班設汛防守,該地未經議建汛防。近日人煙稠密,商賈往來不絕;奸匪因之潛匿,搶竊時聞。應請將林圯埔地方添設塘汛,即于石榴班汛內撥兵十名、鹽水港汛內撥把總一員駐札巡防』。下部議行。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二十。

冬十月十一日(壬午),以福建按察使史奕昂為廣東布政使、廣西蒼梧道富明安為福建按察使。

十五日(丙戌),兵部議覆:『閩浙總督楊廷璋奏稱「臺灣北路左營林圯埔地方偏僻,請添設塘汛;于鹽水港汛內撥外委一員駐札、于石榴班汛內撥兵十名,估建營房」。應如所請』。從之。

——以上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二十二。

十一月十八日(戊午),豁除福建鳳山、連江二縣乾隆二十四年分被水沖塌地畝額賦。

是月,福建巡撫吳士功奏:『臺灣府屬承審命、盜案件,向例限十個月完結;臣前奏于命案酌減兩月、搶竊等案酌減三月,經部議準在案。但命、盜案件既經減定限期,則承緝、承追、承查、承變、承修、承造及盜案疏防等事,俱未便仍照向例扣限。查承審命案既減兩月,則凡初參承緝與承追、承變等案請一例減兩月,限八月完結;承審搶竊雜案既減三月,則盜案越獄疏防及承查、承修、承造等案請一例減三月,限七月完結』。得旨:『好』。

——以上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二十五。

十二月,調任福建金門鎮總兵游金輅奏請陛見。得旨:『今用汝為臺灣總兵,即宜速赴新任。此最要地,一切勉之』。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二十七。

乾隆二十六年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一七六一)春正月十七日(丁巳),以福建臺灣鎮總兵甘國寶為福建水師提督,調福建金門鎮總兵游金輅為臺灣鎮總兵;以福建澎湖協水師副將談秀為金門鎮總兵。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二十九。

二月十五日(乙酉),兵部議準:『閩浙總督楊廷璋奏稱臺灣、澎湖二處參、游、都、守等官,自改例二年報滿,調回內地;各員以報滿甚易,未免希心速代,于營務難望整飭。請照鎮、協大員及文職之例,仍定為三年俸滿保題,調回內地候升』。從之。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三十。

夏四月十二日(辛巳),以廣西按察使曹繩柱、福建按察使富明安對調。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三十四。

五月十二日(庚戌),吏部議覆:『閩浙總督楊廷璋等奏:「臺灣府屬鳳山縣之阿里港在縣治東北五十里,南距萬丹二十余里、北通臺邑之羅漢門、東接傀儡山,逼近生番;且該地流民聚處,搶竊頻聞。又,諸羅縣之斗六門與彰化縣虎尾溪接壤,毗連石龜溪等四十三莊;向多游匪出沒,離縣窵遠:均需設立專員。查鳳山縣縣丞駐札萬丹,民淳事簡;請移阿里港。又,臺灣縣所屬之新港司巡檢駐札郡城,盤查海口小船出入,并無巡防地方之責;請移駐諸羅縣之斗六門,管轄石龜溪等四十三莊。其查驗船只事,責成臺灣府經歷兼管。至阿里港、斗六門應建衙署,現有萬丹、新港舊署盡足估變酌移,毋庸動項」。均應如所請』。從之。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三十六。

十六日(甲寅),諭:『據楊廷璋奏「請將浙江玉環營水師參將陳啟燦升補福建臺灣水師副將」一折,兵部議覆本內既稱隔省升用,有礙成例;應無庸議矣。及閱夾單通列外海水師人員內,原有陳啟燦之名。陳啟燦既得入夾單請用,則非必不應用之人可知。而該部辦理此案,意在守例,事乃矛盾;并不將緣由詳悉聲明,甚屬非是!即吏部向來于文職人員議準、議駁,亦不無拘泥成例、事涉兩歧之處。嗣后遇有此等奏請題調人員實系人地相宜者,即應準情酌理,畫一定議,毋得遇事膠執!即云守例,亦應聲明兩請。陳啟燦已照該督所請,準其升補臺灣水師副將。仍將此諭令吏、兵二部知之』。

二十日(戊午),諭:『……〔福建巡撫〕吳士功,著革職』。

又諭曰:『定長著補授福建巡撫。……定長未到之前,其巡撫印務著楊廷璋暫行兼署』。

——以上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三十七。

秋七月二十九日(乙丑),兵部等部議準:『閩浙總督楊廷璋疏稱福建澎湖水師左營戰船往臺灣運載兵米,出洋飄沒,應免賠補;飄沒兵程廷宏等二十二名,照例給與祭葬銀』。從之。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四十一。

冬十月二十六日(辛卯),戶部等部議覆:『閩浙總督楊廷璋奏:「臺民搬眷期滿,酌定防范各條:一、船主、澳甲治罪宜嚴也。查偷渡出洋,由廈門大擔口正路者,多船主、舵工頂冒水手,招無照之人私往;其由青、浯、檳榔等嶼小路者,系客頭先于海澄、龍溪等縣招集小船,由石瑪潛出廈門搭載大船。請嗣后遇拏獲攬載船只,將各船戶照客頭包攬過臺例,為首者發邊衛充軍,為從者杖一百、徒三年;并究原保澳甲及開張歇寓者,一體枷杖。一、失察偷渡處分宜定也。查臺屬淡水廳及臺、鳳、諸、彰四縣所轄各小港,均進臺快捷方式。嗣后如獲犯,即究出入口岸,將失察之該管文武員弁照議處本籍地方官例,核數查參。一、獲犯賞例宜優也。原議在洋獲犯十人以上,賞銀二兩。嗣后請加為四兩;每十名以上,照數遞加。若尚未出洋,別汛兵目、澳甲盤獲者,減半賞」。均應如所奏辦理。其現在過臺戶口,該督即飭地方官編入保甲,安插管束;仍將期滿停搬緣由曉示,禁絕私渡』。從之。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四十七。

十一月初六日(庚子),緩福建淡防廳屬拳頭母山乾隆十九、二十、二十一等年未完應征供粟二千五百石有奇。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四十八。

是月,閩浙總督楊廷璋奏:『水師戰艦緊要,全在舵工得人。現就各營甄別,擇能駕駛趕繒大船、熟諳沙線礁路、屢往澎臺無誤者列優等,增給戰糧一分;外委缺出,準考拔。如僅能駕艍囗〈舟古〉小船、年力稍壯者列次等,照例給餉炊;仍不時吊驗,如奮勉向上,拔優等給糧。其年力衰老、駕駛生疏者,分別汰革,降副舵學習,不給舵炊。并請嗣后舵工年逾六十概汰,不準戀充』。得旨:『甚是』。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四十九。

乾隆二十七年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一七六二)春二月,護理福建巡撫印務布政使德福奏:『閩省修造戰船,自交營日始,三年小修、再三年大修;再屆三年,雖限應拆造,如驗系尚堪修理,仍止準再大修一次:與山東現辦情形略同。惟屆小修、大修之船,向止扣滿三年,該營即駕交廠員照例估報,從無呈請緩修者。請嗣后凡遇應修之期,由各鎮、協、營查驗,如完好船只,不得扣年交廠;應飭該營再行駕駛一年,限滿另驗。如混行交廠及廠員扶同請修,參處』。得旨:『如所議行』。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五十五。

夏五月二十一日(甲寅),諭曰:『楊廷璋等前奏「臺灣換班兵丁經過詔安縣,有人訛傳官兵根究陳作、賴石各舊案,居民驚疑遷避一事;當即傳旨,令該督、撫飭緝首先倡言之犯,以儆刁惡,不得多有株連。乃查辦日久,首犯未獲。朕復慮地方有司張皇其事,必致累及無辜;是以詳悉傳諭,令其毋庸嚴切根究,轉滋紛擾。今據該督將知縣馮禾、游擊章奏功僅請交部議處,此則狃于尋常定例;未知此案要犯稽延漏網,皆該縣等實有以致之也。地方有此等不法之徒首造謠言,初發時有司果能迅速查拏,自可得其端緒;乃因循玩誤,致狡犯蹤跡日遠日迷,讞牘不能速結。而伊等又止以承緝遲延,輕罣吏議;豈足示懲!馮禾、章奏功俱著革職,仍令該督等將伊等平日居官何如?出具考語,送部引見。其道員楊景素、知府蔣允焄駐札伊邇,為伊等專轄大員;并不一面具稟、一面董率所屬,即行嚴緝,咎亦難逭。著交部嚴加議處』。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六十一。

閏五月癸亥朔,調福州將軍舍圖肯為盛京將軍、廣州將軍福增格為福州將軍。

十五日(丁丑),以翰林院侍讀學士秦大士為福建鄉試正考官、御史毛輝祖為副考官。

——以上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六十二。

二十二日(甲申),諭軍機大臣等:『據楊廷璋等奏「臺灣淡水營兵丁鄭峨等藐法聚眾,擒毆同知衙役;現嚴飭該鎮、道逐一究明,押解赴省,從復位擬」等因。臺灣為海外重地,在營兵丁乃敢抗官挾制、聚眾擒毆,大干法紀!且衙役十三人俱各毆有重傷,則其肆行逞兇,必不止鄭峨等五人;應逐一根究,毋使漏網。并即在于本處地方正法示眾,俾愚頑知所懲戒;若于省城結案,則該處之人逖聽風聞,究不如目擊警心者之更為悚惕也。該犯鄭峨等若業經解赴省城,自不便遠隔重洋,復行解往;如尚未經起解,該督、提等即遴委大員前往,會同該鎮、道嚴行究審,根究黨惡,從重分別定擬,在于臺灣地方正法梟示。此等兇徒即多處數人,情法亦所允當。嗣后設遇此等案件,俱即于犯案處所審明辦理,不必遠行提解。著將此傳諭楊廷璋等知之』。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六十三。

六月初十日(辛丑),諭軍機大臣等:『今日游金輅奏報臺灣雨水情形一折,于兵丁鄭峨等聚眾毆役之事,竟無一語提及;朕以為或該總兵具折在前,而兵丁等生事在后。及檢查楊廷璋奏折,稱系五月初一日據臺灣鎮總兵游金輅等咨稟,則游金輅封發奏折時,此案久經發覺矣。總兵膺專閫之寄,遇地方有事,即應據實奏聞。況管轄兵丁,尤其專責;而臺灣一鎮孤懸海外,更與內地不同。今游金輅于此等事件僅以咨稟督、提了事,而于奏牘中竟不復置一詞,是全不知節鎮大員職掌所系;若以兵丁滋事恐于考成有礙,不敢直陳,則識見尤為鄙陋矣!至于雨水情形,不過地方大員隨時陳奏之事;游金輅乃專以此斤斤入告,遂謂可以塞責耶?游金輅著傳旨嚴行申飭』。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六十四。

秋九月初三日(壬戌),諭曰:『各省學政,現屆差滿。………福建學政,著紀昀去』。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七十。

乾隆二十八年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一七六三)春三月十六日(癸酉),閩浙總督楊廷璋奏:『臺灣孤懸海外,奏準內地代捐收榖運貯;現在額數已全,應請停』。下部知之。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八十三。

夏四月初八日(乙未),福建巡撫定長疏報侯官、古田、屏南、永福、南安、浦城、霞浦、福安、漳平、龍巖、福清、莆田、同安、南靖、寧德、惠安、長汀、鳳山、彰化、淡防等二十廳州縣乾隆二十六年分勸墾田地、山園七十五頃二十八畝有奇,鳳山縣勸墾官莊田園二甲九分有奇』。

豁除福建南安、建安、鳳山等三縣水沖田園地三十四畝有奇、淡防廳無征田園三百十九甲有奇額賦。

——以上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八十四。

五月十五日(辛未),以福建按察使曹繩柱為廣東布政使、湖南驛鹽長寶道淑寶為福建按察使。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八十六。

二十四日(庚辰),曹繩柱著補授福建布政使。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八十七。

秋八月二十八日(壬子),以福建按察使淑寶為甘肅布政使、福建糧驛道朱珪為福建按察使。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百九十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岗市| 汤阴县| 和顺县| 托里县| 高邑县| 万荣县| 通化县| 保德县| 阿勒泰市| 买车| 上蔡县| 沾化县| 高邮市| 渭源县| 嵊泗县| 泾阳县| 溧阳市| 读书| 龙口市| 苗栗县| 炎陵县| 抚顺市| 普宁市| 台南县| 南通市| 凤凰县| 洛隆县| 伊春市| 拉孜县| 阿坝县| 冀州市| 东辽县| 许昌县| 桐柏县| 廉江市| 武鸣县| 夹江县| 曲松县| 遵义县| 湟中县| 锦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