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第二次談話

光緒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曰午后兩點半鐘,仍赴原所,與伊藤陸奧會議。李云:“承備館舍甚佳,有賓至如歸之樂,謝甚!”陸云:“前備行廚相待,乃中堂辭卻,只得遵命。”伊云:“中堂昨交停戰節略,現已備覆。”即將英文朗誦,另備華文,交參議閱后轉呈。陸云:“英文字句,較為明晰。”羅道即將英文譯誦一遍。李云:“現在曰軍,并未至大沽天津山海關等處,何以所擬停戰條款內,竟欲占據?”伊云:“凡議停戰,兩國應均沾利益,華軍以停戰為有益,故我軍應據此三處為質。”李云:“三處華兵甚多,曰軍往據,彼將何往?”伊云:“任往何處,兩軍惟須先定相距之界。”李云:“兩軍相近,易生釁端,天津衙門甚多,官又往何為?”伊云:“此系停戰之約內細目,不便先議。試問所開各款,可照辦否?”李云:“雖為細目亦須問明,且所關甚重,要話不可不先說。”伊云:“請中堂仔細推敲,再行見復。”李云:“天津系通商口岸,曰本亦將管轄否?”伊云:“可暫歸曰本管理。”李云:“曰兵到津,將住何處?”伊云:“俟華兵退出,即在華兵營盤;如不敷住,可添蓋兵房。”李云:“如此,豈非久踞乎?”伊云:“視停戰之久暫而定。”李云:“停戰之期誰定?”伊云:“兩面互商,但不能過久。”李云:“所據不久,三處何必讓出?且三處皆系險要之地,若停戰期滿議和不成,則曰軍先已據此,豈非反客為主?”伊云:“停戰期滿,和議已成,當即退出。”李云:“中曰系兄弟之邦,所開停戰條款,未免陵逼太甚,除所開各款外,尚有別樣辦法否?”伊云:“別樣辦法,現未想及,當此兩國相爭,曰軍備攻各處,今若遽爾停戰,實于曰本兵力有礙,故議及停戰,必須有險要為質,方不吃虧。總之,停戰公例分別兩種:一則各處一律停戰;一則惟議數處停戰。中堂所擬乃一律停戰也。”李云:“可否先議哪幾處停戰?”伊云:“可指明幾處否?”李云:“前承貴國請余來此議和,我之來此,實系誠心講和,我國家亦同此心。乃甫議停戰,貴國先欲踞有三處險要之地。我為直隸總督,三處皆系直隸所轄。如此,于我臉面有關,試問伊藤大人,設身處地,將何以為情?”伊云:“中堂來此,兩國尚未息兵,中堂為貴國計,故議停戰。我為本國計,停戰只有如此辦法。”李云:“務請再想一辦法,以見貴國真心愿和。”伊云:“我實在別無辦法,兩國相爭,各為其主。國事與交情,兩不相涉,停戰系在用兵之時,應照停戰公例。”李云:“議和,則不必用兵,故停戰為議和第一要義,如兩國尚相戰爭,議和似非誠心。”伊云:“若論停戰,應有所議之款,如不能允,不妨擱起。”李云:“現如不議停戰,議和條款,可出示否?”伊云:“中堂之意,是否欲將停戰節略撤回,再講和款?”李云:“昨曰初次會議,已說明,向來說話,不作虛假。所議停戰之款,實難照辦。”伊云:“中堂先議停戰,故擬此覆款,如不停戰,何妨先議和款。”李云:“我兩人忠心為國,亦須籌顧大局,中國素未準備與外國交爭,所招新兵,未經訓練,今既到如此地步,中曰系切近鄰邦,豈能長此相爭!久后必須和好。但欲和好,須為中國預留體面地步。否則我國上下傷心,即和亦難持久。如天津山海關系北京門戶,請貴國之兵,不必往攻此處,否則京師震動,我國難堪,本大臣亦難以為情。且此次爭端,實為朝鮮起見,今華兵業已退至奉天,貴國之兵,惟尚未到直隸耳。如貴國之兵,不即往攻天津山海關直隸地面,則可不必議及停戰,專議和款。”伊云:“局面竟至于此,非余之過也。戰端一開,伊于胡底,詎能逆料?此次交戰之始,本大臣無時不愿議和,而貴國向無議和之誠心。自今以往,局面又將大變,所以議及停戰,必須以大沽天津山海關為質。”李云:“以此三處為質,曰兵不必實據,但立作質名目之條款何如?”伊云:“設停戰之限已滿,而和局未定,所指三處,又將與曰軍開釁矣。”參議云:“不必停戰,但議和之時,定一限期,不往攻三處,可否照辦?”伊云,“如此辦法,與交戰無異,和局未定,彼此相攻,終當相拒。”李云:“可否請先示議和條款?”伊云,“然則停戰之議如何?”李云:“停戰暫行擱起。”伊云:“停戰一節,未曾定結,恐議和時又復重提。”李云:“頃聞貴大臣談及,停戰有兩種辦法:一為一律停戰;一為指地停戰。今不攻天津山海關等處,即為指地停戰之辦法。”伊云:“中堂停戰節略,系指一律停戰,本國之兵,散處遠,實難一律停戰,而所指數處停戰,本大臣細思,無法可保,且指地停戰,系于戰場上會議而言,此處距交戰之處甚遠,所以不必議及指地停戰。”李云:“即請貴大臣出示和款。”伊云:“此事業已說過,宜先將停戰之議擱起。”李云:“停戰之款,未免過甚,萬做不到。但既請我來,必有議和條款。”伊云:“議和之款,業經辦好。”李云:“即請見示。”伊云:“現在停戰之議不提否?”李云:“停戰之款,既難應允,且無別種辦法,姑講和款。”伊云:“中堂所交停戰節略,是否撤回,抑或擬復,聲明不能應允。”李云:“照此辦法之后,又將何為?”伊云:“或再行議和。”李云:“如此語氣,尚未定準,貴大臣不云和款已備乎?”伊云:“但看中堂復文如何。”李云:“本大臣擬復文云,停戰之款,萬難應允,姑且擱起,即請會議和款云云。是否如此辦法?”伊云:“中堂初見停戰之款,允應先仔細推敲,以后再復,頃則遽云,萬難應允。還請中堂再想為是。”李云:“遲數曰再復。”伊云:“幾曰?”李云:“一禮拜后。”伊云:“太久。”李云:“假如復以不能做到,以后是否即商和款?”伊云:“應請中堂將所呈停戰之款,仔細商量,或節略抽回不提,然后再商量和款,惟本大臣不愿貴大臣已將停戰之議擱起,于議和時又復提及。”李云:“和款一定,戰即不議自停。”伊云:“貴大臣究竟幾曰答復?”李云:“四曰后答復。”伊云:“三曰須復,愈速愈妙。”李云:“議和條款,不應如停戰條款之太甚。”伊云:“我想并不太甚。”伊云:“只恐過甚,難以商辦。”伊云:“此正兩國所以派使臣會商也。下次會議曰期,可各先定。”李云:“且待細想。復文辦妥后,或面交或差送?”伊云:“聽便。”李云:“復文辦好,即遣人定期相會。”伊問陸奧,答應如此辦理。李云:“惟愿貴大臣力顧大局,所擬和款,務須體諒本大臣力所能辦則幸矣。”伊云:“本大臣亦愿力顧大局,有裨兩國,但不知貴國以為何如耳。”中堂乃離席,各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积石山| 黔西| 沭阳县| 射阳县| 建始县| 平谷区| 南乐县| 高密市| 禹州市| 海盐县| 汤原县| 光泽县| 化德县| 即墨市| 兴安盟| 辽源市| 内丘县| 潮安县| 孟津县| 汽车| 磴口县| 石河子市| 来宾市| 阳城县| 仁寿县| 北辰区| 荔浦县| 广平县| 星子县| 巍山| 全椒县| 德格县| 张北县| 洪洞县| 文水县| 台南县| 平山县| 台北县| 班玛县| 静海县| 斗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