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十五周年再版序言(1)
- 阿特拉斯聳聳肩(套裝共2冊)
- (美)安·蘭德
- 2963字
- 2015-12-18 18:29:02
安·蘭德認為藝術是一種“藝術家依照自己純粹的哲學價值觀而對現實的再創造”。因此,就其本質來說,小說(就像雕塑或交響樂一樣)不需要也不允許有解釋性的前言。它本身疏離評論,自成一體,召喚讀者走入、感知和回應。
安·蘭德歷來不會同意在她的書前加上說教性(或者贊美)的序言,而我也無意拂逆她的愿望。作為替代,我想為她做個鋪墊,使你了解她在準備寫作《阿特拉斯聳聳肩》(Atlas Shrugged )時的一些想法。
在寫小說之前,安·蘭德就主題、情節和角色做了大量的筆記。她的筆記不是為別人,而是嚴格地為了自己——使她有清晰的理解。同《阿特拉斯聳聳肩》相關的筆記,便是她內心與行動的有力說明:探索中的自信,阻力下的執著。盡管未加整理,依然珠璣閃亮。這些筆記同樣是那些不朽的藝術作品一步步誕生的絕妙記錄。
適當的時候,安·蘭德的所有作品都將出版。在為《阿特拉斯聳聳肩》面世三十五周年所出的版本中,我選擇了她的四篇有代表性的筆記,作為額外的禮物呈給她的書迷。請允許我提醒第一次閱讀此書的讀者們,筆記中的內容披露了書中的情節。在了解故事之前就讀筆記,會使欣賞這部小說的樂趣大減。
據我回憶,《阿特拉斯聳聳肩》是直到1956年在蘭德女士丈夫的建議下才成為小說的名字。貫穿整個寫作階段的題目是《罷工》(The Strike )。
蘭德女士最早為《罷工》做的筆記日期是1945年1月1日,大約在《源泉》(Fountainhead )出版一年之后。不過,她當時自然是在想如何使眼前這部小說與后者區分開來。
主題:當主要的推動者們罷工后,這個世界發生了什么。
這意味著——一個失去動力的世界。表達:什么,怎樣,為什么。具體的步驟和事件——從人的角度,他們的情緒、動力、心理和行為——接著,從人展開,從歷史、社會和世界的角度。
主題要求:展現出誰是推動者的主體,他們為什么及如何起作用。誰是他們的敵人,為什么。仇視和奴役推動者的人們背后的動機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妨礙著他們,以及原因。
《源泉》完整地包含了上面最后這一段,洛克(Roark)和托黑(Toohey)對上述這些問題作了完整說明。因此,這不是《罷工》的直接主題——但卻是主題的一部分,必須記住并且再次重申(盡管很扼要),以使主題清晰完整。
首先要決定的問題是重點放在誰身上——推動者,還是這個世界的寄生者。答案是:這個世界,故事主要展現的必須是一幅整體的畫面。
就這一點來講,《罷工》與《源泉》相比,更具有“社會”意味。《源泉》是有關人們靈魂中的“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它揭示了創造者和寄生者的本質和作用,主要圍繞著洛克和托黑——表現出他們是什么。余下的角色是自我與他人關系這個主題的演變——是洛克和托黑這兩個極端的不同比例的混合體。故事主要關心的是角色,是人物本身——是他們的本性。他們彼此的關系——也就是社會和人、人和人的關系——是次要的,是洛克對抗托黑的一個無可避免的直接后果,但它不是主題。
現在,關系必須是主題。因此,人物成為次要。就是說,人物只是用來理清關系。在《源泉》里,我讓洛克推動這個世界,吉丁(Keatings)靠他生存并因而恨他,而托黑們則有意出來毀滅他。但是,主題是洛克,而不是洛克與世界的關系。而現在,主題將會是關系。
換句話講,我必須用實在的、具體的方式表明這個世界是被創造者推動的,確切地說明寄生者如何依賴創造者生存。這兩者都是在精神的層面——而且(最特別的是)也是在實實在在的具體事件中(專注于具體而實在的事件,但要時刻記住它們是如何從精神上開始的)。
然而,為了達到這個故事的目的,我不以表現寄生者如何在日常的現實中剝削推動者來開始,也不去刻畫一個正常的世界(它只出現在必要的回憶、倒敘或事件本身的暗示中)。我是以假想推動者們罷工的預設做開始。這是小說實際的心臟和中樞。在此,要小心地留意一種差別:我并不是開始贊揚推動者們(那是《源泉》)。我在一開始,是在表現出這個世界多么迫切地需要推動者們,又是多么刻薄地對待他們。我用一種假想的情況來表現——當世界失去了他們。
在《源泉》里,除了暗示,我沒有表現世界多么迫切地需要洛克。我的確展現出了這個世界如何,以及為什么惡毒地對待他。我主要表現的是他,這是洛克的故事。和主要的推動者們的關系才必定是這個世界的故事(幾乎就是——講述軀體和心靈之間關系的故事——一個貧血而亡的軀體)。
我不直接表現主要的推動者們在做什么——那只是通過暗示來表現。我表現的是當他們不做這一切時會發生什么(通過這一點,你看到他們工作時的情景,他們的環境和角色。這是構建故事的重要指導)。
為了完成小說,安·蘭德必須完全了解主要的推動者們為什么會接受寄生者寄生在他們身上——為什么創造者從來沒有罷工——他們當中的人,甚至是最優秀的人,犯了什么錯誤使他們被束縛在最底層。部分原因通過達格妮·塔格特(Dagny Taggart)——一個向罷工者宣戰的鐵路公司的女繼承人,戲劇性地體現出來。下面這一段描述了她的心理,記于1946年4月18日:
她的錯誤——以及造成她拒絕加入罷工的原因——是過分樂觀和過分自信(特別是后者)。
過分樂觀在于她把人們想得太好了,她并不真正了解他們,而且十分慷慨。
過分自信在于她覺得自己能夠比任何人做得更多。她覺得可以獨自撐起鐵路(或整個世界),可以僅憑一己之力,讓人們做她希望的、需要的,以及正確的事;她不強迫他們,當然更不用奴役和發號施令,而是通過自己旺盛的精力。她做給他們看,教育和說服他們,她太能干了,他們一定會被她感染的(這還是對他們的理性、對理智的萬能所抱的信心。錯在哪里呢?理性不是天生的,拒絕理性的人同樣無法被理性征服。別指望他們,隨他們便好了)。
達格妮在思考這兩點時犯了嚴重的(但可以原諒和理解的)錯誤,這是個人主義者和創造者們常犯的錯誤。這錯誤始自他們最善良的天性和原本正確的準則,只是這個準則被錯誤地運用了……錯誤在于:由于創造者相信仁慈的宇宙和依此建立的機能,他們發自心底的樂觀并沒什么不對。只是,把這種樂觀擴展到其他某些人就錯了。首先,這沒有必要。創造者的生活和本性并不要求他如此,他的生活并不依賴別人。其次,人是有自由意志的生命,因此,每個人都可能善良或邪惡,想成為哪一類人完全、并且只取決于他自己(通過他的邏輯)。這樣的決定只影響他自己,而不是(并且不能、也不應該是)其他人所主要關心的。
因此,創造者固然必須崇拜人(指人自我的最高境界和天性中的自我崇尚),但他絕對不能犯那種認為必須崇拜人類(作為一個集體)的錯誤。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有著完全(巨大而相反的)不同的后果。
人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實現和滿足……無論創造者只有一個、幾個還是很多,這都無關緊要。人數與此無關。自己也好,和幾個志同道合者一起也好,他們都屬于人類,都是對人的本質的正確認識,對達到最極致、最純粹、最高境界的人的證明(行為依照與生俱來的理性存在)。
一個人、許多人,甚至身邊所有的人都缺乏人類的理想,這對創造者來說,都不要緊,就讓他自己恪守理想吧。這才是他所需要的對于人類的“樂觀”。但是,做到這一點異常艱難和復雜——達格妮自然而然地一直錯誤地希望人們更好(或者變得更好,或者她會教他們變得更好,再或者,其實是她渴望他們變得更好)——并且被這種希望束縛在了這個現實之中。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奪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遲來的周先生
青梅竹馬到相看兩厭,簡橙從周聿風的肋骨變成一塊雞肋骨,成了他故事里的蛇蝎美人,惡毒女配。后來兩人解除婚約,所有人等著看她笑話,她轉身嫁給前未婚夫的小叔,那個高不可攀,無人敢染指的矜貴男人。簡橙救過周庭宴一次,求過他兩次。第一次周聿風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挽留,第二次她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恢復自由身。周庭宴說事不過三,救命之恩只能滿足她三個愿望,于是第三次…簡橙:“小叔,你缺老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