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 清實錄宣統朝政紀
- 佚名
- 4743字
- 2015-12-17 14:20:03
宣統元年。己酉。秋七月。戊申朔。時享太廟。遣豫親王懋林恭代行禮。現月
諭軍機大臣等、電寄陳夔龍等、電奏悉。著該督等咨商柯逢時、龐鴻書、體察情形。妥籌辦理。電寄
郵傳部奏、展筑張綏鐵路。據工程司勘稱。由張家口起。抵歸化城。計分四蝱滟戔。現擬由張家口取道大同。北折邊墻。出得勝口。達豐鎮。接北蝱滟戔西段。再由歸化至河口、即托克托城為枝蝱滟戔。邊地早寒。每歲施工。祇六個月。約計八年。方能完竣。估需銀一千七百五十六萬余兩。擬請援京張成案。就京奉余利項下。分起提撥。不敷之款。即由京張路利撥用。現京張指日竣工。便可專營此路。即飭令京張路局人員。一手經理。暫時定名張綏。毋庸另行設局。以節糜費。從之。摺包
又奏、派員與日本南滿洲鐵道會社委員。議訂吉長新奉鐵路借款合同。計磋商迄六閱月。會議至數十次。始克定議。當擬訂吉長鐵路借款細目合同十二條。新奉鐵路借款十二條。大致吉長借款。以二十五年為期。新奉借款。以十八年為期。當將合同草稿。咨送外務部度支部查核。旋準覆稱。均屬妥協。即派原議委員。會同簽押。并咨行外務部。照會日本使臣查照。從之。摺
包
農工商部奏、順直官紳。請撥京城各門外土城及香山后山一帶官荒。興辦林業。從之。摺包
東三省總督錫良等奏、吉林行省公署。設立行政會議所。分設正副議員。以現任司道。及旗務蒙務處總理。充正議員。以嫻習法政。當于經驗之人。充副議員。下所司知之。摺包
又奏、吉省遵章應設高等巡警學堂。即以前經奏設之巡警學堂改設。就原有之完全科學員。改為高等班學生。按照部定課目教授。原有之肬閑易科學生。仍應附設。即改稱為教練所。以廣造就。并通飭各府廳州縣。分設教練所。下部知之。摺包
湖廣總督陳夔龍等奏、酌裁湘省綠營將備。計常德、寶慶、永順、等協副將三缺。岳州、澧州、臨武、桂陽、宜章、等參將五缺。撫標右營、提標右營、永州鎮標左營、武岡營等游擊四缺。提標后營、沅州協中軍、靖州協中軍、等都司三缺。撫標右營中軍、提標左營中軍、綏甯營中軍、辰州城守營、嶺東營等守備五缺。其各營兵丁。仍照章分年裁汰。至于巡哨彈壓。安輯地方。仍責成現存各營。悉心經理。被裁人員。擬援照鄂省裁缺辦法。酌量敘補。如并無差委。得仍留廉俸三年。以示體恤。下部知之。摺包
吉林巡撫陳昭常奏請陛見。得旨、卿其盡心職守。不必來見。摺包
以骫法營私。革吉林知縣張麟閣等職。摺包
己酉。東三省總督錫良等奏、吉林幅員遼闊。密邇強鄰。設官守土。尤宜首重邊防。此次奏請添改道府廳州縣各缺。大小共計二十余處。本系統籌全局而言。自應分別緩急。次第籌辦。臣等一再考察。除寶清、舒蘭、阿城、勃利、饒河、一州四縣。已經于原奏聲明暫行緩設外。其余添改各缺。約可分為三等。一升改之缺。如五常府、雙城府、賓州府、綏芬府、延吉府、臨江府、伊通直隸州、榆樹直隸廳、皆以舊缺升改。地方開辟已久。一切具有規模。自應依照原奏。即行揀員請補。一分設之缺。如琿春廳撫民同知、東甯廳撫民通判、和龍縣、穆棱縣、富錦縣等缺。或以佐缺升改。或由舊治分防。民多寄居。未臻富庶。事皆草創。尚費經營。擬先派員試署。俟有成績。再行奏請實授。一新設之缺。如綏遠州、汪清縣、額穆縣、樺川縣等缺。類皆荒僻之區。田廬城郭。胥待綢繆。度地居民。尚需時日。擬先派委員前往設治。俟一二年后。地方繁盛。再行體察情形。分別補署。其臨湖一缺。居民寥。設治頗覺不便。擬暫從緩設。另于密山府屬呢嗎口地方。設一分防同知。以資鎮攝。其最關緊要者。為東南路東北路兩道缺。查東南路道一缺。原奏駐于琿春。所轄區域。南起延吉。東北迄綏芬。沿邊綿長二千余里。與韓俄犬牙交錯。日后開埠。且須兼理關稅。東北路道一缺。原奏駐于三姓。即今依蘭府治。沿江而下。與俄國東海濱省。實相毗連。且兼依蘭臨江等處關稅事宜。均系邊疆要缺。自應即速遴員試署。以重職守。如所請行。摺包
庚戌。諭軍機大臣等、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菩陀峪定東陵金券內寶爿滟木上供奉之玉佛、玉壽星、鑲嵌珠寶壺盞。著載瀛等即行請至隆恩殿東曖閣供奉。又此次內務府送去金塔二座。一并供奉在東暖閣內玉佛兩旁。所有應用供案。著該管大臣敬謹豫備。現月
監察御史胡思敬奏、學堂新章。行之數年。有十弊六害。請畢陳之。大學八分科。而中學占科。不及外洋藝業十分之一。且又本末精粗。淆亂顛倒。是有心撕滅數千年禮教綱常。后雖倡言存古。悔之何及。此一弊也。科舉之失。失在束書不觀。而惟鄉會墨是求。學堂之失。失在東書不觀。而惟講義是求。科舉行之數千年。始為后世詬病。學堂甫辟初基。人人已言腐敗。此二弊也。師嚴而后道尊。今之教習。或一人兼四五差。輾轉奔馳。有同市道。學生既不認教習為師。或且鬨堂以困之。教習亦設計籠絡以求全。在外洋或不以為嫌。施之中國國學。何辱如之。此三弊也。古人之才。未嘗不可效馳驅。至謂三代以來之政教。不足以治今日之民。必學西文。讀西書。然后可窺西人之秘奧。而伍廷芳學西文最早。為美國法律專家。及為侍郎。不能閱刑曹之稿。嚴復譯孟德斯鳩法意。發明民權自由。實已中毒于民。今學堂定章。乃令中學以上。皆以洋文為主謀。曠少年之時日。錮子弟之聰明。此四弊也。古人劬學。有起于樵牧者。有為人傭春者。今事事務為侈觀。學生初入學堂。見宮室之美。器物之精。先已蕩其心志。又朋儕血乣多。互相夸耀。甚至爭津貼而結伴尋仇。爭殽饌而噴飯大言滟句。此五弊也。學堂一切規制章程。以外人為法。洋服洋言。與之俱化。其初不知有中國之學。其繼且忘其為中國之民。此六弊也。學堂之文憑。重于公侯之告身。黠者百計購得。覬求調用。但憑一畢業生之名。上者予以京卿。下者予以部屬。奔競夤緣之路寬。而士林廉恥埽地盡矣。此七弊也。海內老師宿儒。凋喪殆盡。惟無數社會青年。甫受畢業之憑。便擁皋比之席。道聽途說。安從詰其所授之分。此八弊也。教習屢易。各掉弄筆舌以詡其長。而學生之聰明亂矣。學生屢遷。各計較獎勵輕重以定去留。無不請獎之學堂。即無不畢業之學生。而朝廷鼓舞之法窮矣。此九弊也。人莫不愛子弟。聞新政懸格招才。而不策勵以勉其至者。非人情也。今奪之慈父嚴師之手。而托諸不關痛癢之人。縱技藝薄有所成。而習染之性情先壞。此十弊也。十弊既滋。六害因之。一曰壓抑寒畯之害。自古人才。起于寒門者。十常七八。今學堂一味夸張。則竊人之進取已絕。計內地一學生費。至少需二三百金。必家具萬金之產。始足拚孤注之一擲。下此更何望焉。二曰攪亂仕途之害。執學商之人。與以翰林。而令其修史。執學農學醫之人。與以部屬。而令其治文書。理案牘。執學工學理化之人。與以州縣官。而令其臨民。雖三尺童子。知其不可。無足辯也。然即取通習各國語言文字者。歸之外務部。而遂能辦交涉乎。取農工商學及法政財政畢業者。歸之農工商部及法部度支部。其遂能興實業。斷大獄。通國計乎。而徒聚此無數攻金攻木攻皮設色刮摩搏埴之徒。布列左右。一朝有變。其將誰與國存耶。三曰騷擾閭閻之害。近時捐派繁重。托之學務者為多。奸黨百計侵漁。欺壓良善。往往激而生變。當大學堂初興。歲費二十余萬。是時有學生三百余人。計七八百金養一學生。而使農者不安于田。工者商者不安于市。誰為畫此策者。當交啞然失笑矣。四曰摧殘士類之害。乾隆極盛時。一縣應童子試者。約二三千人。庚子和戎以后。四民皆亂。儒業尤衰。貧者限于物力。富者亦畏避風潮。鄉井蕭條。弦誦將絕。才難之嘆。自古已然。不于士乎求之。而專重外洋專門實業。以為人才在是。不愈求而愈遠歟。五曰增長逆焰之害。近聞東洋留學生。黨派甚多。各省皆有領袖。潛相句引。煽動四方。以洪秀全楊秀清為英雄。以張汶祥徐錫麟為義烈。托之文字詩歌。極口贊揚。內地學生。遙相唱和。不設計禁阻。而反提倡民權。罔民而陷。獨何心乎。六曰推廣漏卮之害。學堂所需者模范標本器具。以及圖籍操衣等類。無一不從海舶而來。聘一洋教習。歲破五六千金。送一出洋學生。歲破七八百金。自學務大興。祇日本一國。每歲吸我膏血。不下數千萬金。在廷諸臣。日日侈富強。乃釀成此極貧極弱之證。其何說以解此。以上所陳。激于一時孤憤。不免言之過當。請飭部臣改籌辦法。以維大局而安士心。下學部知之。現月
賞道員錢錫寶頭等侍<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作為駐藏參贊。現月
辛亥。諭內閣、大學士張之洞因病續假。朝廷實深廑念。著再賞假二十日。安心調理。假滿即行銷假。照常入直。現月
以駐韓總領事館各員期滿出力。予分省縣丞于希璟等升敘加銜有差。摺包
以年滿回國。賞義國前署使臣牟納格寶星。摺包
壬子。諭軍機大臣等、甘大璋奏、條陳財政一摺。著度支部知道。
籌辦海軍大臣載洵等奏、擬訂海軍人員官階職任。請照陸軍奏定三等九級新官名目品位。自正都統至協軍校。皆冠以海軍字樣。以示區別而專任使。從之。摺包
癸丑。諭軍機大臣等、吉林巡撫陳昭常奏、懇將五常廳等九學合考。添設拔額等語。著禮部議奏。尋奏、遵查該省存部學冊。五常、雙城、賓州、延吉、伊通、農安、敦化、磐石、長壽、各廳州縣共九學。在學生員名數。與原奏無異。并核與歷次新添拔額成案相符。擬如所請。五常廳等九學準其合設拔額一名。倍取一名。共取二名。從之。二十五官報
法部奏、慮囚大典。民命攸關。是以臣部每年核辦秋審。凡各省命盜等案。應入情實緩決人犯。向由該督撫詳敘后尾。先期具奏。并一面造冊報部核定。分起具題。所以重人命。慎刑章也。歷年以來。不特內地各行省敬謹遵辦。即邊遠如科布多庫倫等處。亦均漸次舉行。獨新疆一省。狃于變通新章。迄未規復舊制。查該省自建設行省。至今垂三十年。州縣林立。回非昔比。乃不惟秋審未能實行。且于應行具奏之案。亦率予就地正法。殊不足以示矜疑而昭慎重。擬請嗣后新疆省辦理強盜案件。應照本年四月政務處議準解勘新章。除實系土匪馬賊。會匪游勇。嘯聚藪澤。抗拒官兵。形同叛逆者。暫準就地正法外。其余尋常盜案。應一律照章解勘。歸入秋審核辦。從之。初十日官報
東三省總督錫良等奏、浚治遼河。工程浩大。礙難同時并舉。應先從雙臺子河堤入手。為浚治全河之權輿。擬于雙臺子河口筑一滾水堤。添筑片滟臿門。隨時啟閉。以資宣洩。如所請行。摺包
福州將軍樸壽等奏、旗營操賞一項。查呈冊內用款。固屬因公。而名實多有不符。不敢依限率銷。縱其來已久。亦應分別晰查更正。擬請準與寬限。逐款查明。隨時奏明辦理。其余旗營用款。應行整齊畫一者。亦當一律清查。以重財政。得旨、甚是。如所請行。摺包
甲寅。湖南巡撫岑春蓂奏、長沙省城。自光緒三十年開辟商埠以來。地方日臻繁盛。商賈輻輳。帆舶絡繹。夾岸數十里。無一灣環泊舟之所。每遇暴風。無處駛避。危險情形。歲時屢見。亟思設法補救。咨訪紳民。查悉城北有碧浪湖。廣約二三十頃。周約四五里。外與湘江祇隔一堤。下與瀏河閑以一蝱滟戔。港汊甚為淺窄。若一律疏浚寬深。俾湘江上下游至省之船。遇風得以穩泊。其由瀏口入江者。亦得轉棹河內。化險為夷。于商民大有裨益。當飭署長沙縣知縣沈瀛。查勘妥籌辦理。購買民田。估計工程等項用費。業經在籍道員朱昌琳、認捐鉅款。其余不敷之項。由官籌措。于三十四年九月開工。至十二月一律告竣。勘驗各工。均屬如式。支用工費。亦極核實。他日于行棧商埠。貨物轉運交通。大有裨益。下部知之。摺包
以報效鉅款。協助要工。予湖南在籍道員朱昌琳以三品京堂候補。摺包
乙卯。諭內閣、資政院奏續擬院章。并將前奏各章改訂。開單呈覽一摺。朕詳加披覽。該院自職掌以下八章。與現訂咨議局章程實相表里。即為將來上下議院法之始基。所擬尚屬周妥。著京外各衙門一體遵行。其各項細則章程。仍著迅速籌擬。奏請宣布。現月
附錄改訂資政院院章兩章暨續訂八章第一章總綱第一條資政院欽遵諭旨。以取法公論。豫立上下議院基礎為宗旨。第二條資政院總裁二人。總理全院事務。以王公大臣著有勛勞。通達治體者。由特旨肬閑充。第三條資政院副總裁二人。佐理全院事務。以三品以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