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本紀六(2)

秋七月壬辰朔,裁直隸山東河南總督。壬寅,詔復大學士蘇納海、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原官,并予謚。

八月甲申,以索額圖為大學士,明珠為左都御史。

九月甲午,京師地震有聲。丁未,以勒貝為滿洲都統,塞白理為浙江提督,畢力克圖為蒙古都統。

冬十月甲子,上幸南苑,詔行在勿得借用民物。盧溝橋成,上為文勒之石。

十一月己亥,先是山西陜西總督莫洛、陜西巡撫白清額均坐鰲拜黨罷。至是,西安百姓叩閽稱其清廉,乞還任。詔特許之。壬子,太和殿、乾清宮成,上御太和殿受賀,入居乾清宮。

十二月己卯,顯親王福壽薨。丁亥,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江南、河南、山西、陜西、湖廣等省四十五州縣災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九年庚戌春正月丙申,予宋儒程顥、程頤后裔五經博士。丁酉,饗太廟。辛丑,祈穣于上帝,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配饗。起遏必隆公爵,宿衛內廷。己酉,詔明藩田賦視民田輸納。壬子,上幸南苑。

二月癸酉,以金光祖為廣東廣西總督,馬雄鎮為廣西巡撫。癸未,詔尚陽堡、寧古塔流徙人犯,值十月至正月俱停發。

三月辛酉,賜蔡啟僾等二百九十二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己丑,以蔡毓榮為四川湖廣總督。己亥,上幸南苑。

五月丙辰朔,加上孝康章皇后尊謚,升祔太廟,頒發恩詔,訪隱逸,賜高年,赦殊死以下。丙子,纂修會典。

六月丙戌朔,以席卜臣為蒙古都統。丁酉,以故顯親王福壽子丹臻襲爵。己酉,命大學士會刑部錄囚。

秋七月丁巳,以王輔臣為陜西提督。丁巳,奉祀孝康章皇后于奉先殿。

八月戊子,祭社稷壇。詔都察院糾察陪祀王大臣班行不肅者。乙未,復內閣,復翰林院。丁酉,上奉太皇太后、皇太后有事于孝陵。壬子,車駕還宮。

九月庚申,以簡親王濟度子喇布襲爵。

冬十月庚巳,頒圣諭十六條。甲午,改內三院,復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大學士。丁酉,諭禮部舉經筵。

十一月癸酉,以艾元徵為左都御史。壬午,以中和殿大學士魏裔介兼禮部尚書。

十二月癸卯,以莫洛為刑部尚書。辛亥,祫祭太廟。

是歲,免河南、湖廣、江南、福建、廣東、云南等省二百五十三州縣衛災賦有差。朝鮮入貢。

十年辛亥春正月丁卯,蒙古蘇尼特部、四子部大雪饑寒,遣官賑之。癸酉,封世祖第五子常寧為恭親王。庚辰,大學士魏裔介罷。以曹申吉為貴州巡撫。

二月丁酉,以馮溥為大學士,以梁清標為刑部尚書。乙巳,召宗人覺羅年七十以上趙班等四人入見,賜朝服銀幣。戊申,命編纂孝經衍義。庚戌,以尼雅翰為滿洲都統。

三月壬子朔,誥誡年幼諸王讀書習騎射,勿恃貴縱恣。癸丑,置日講官。庚午,以無雨風霾,下詔修省。

夏四月乙酉,命纂修太祖、太宗圣訓。詔宗人閒散及幼孤者,量予養贍,著為令。丙戌,詔清理庶獄,減矜疑一等。辛卯,始開日講。壬辰,上詣天壇禱雨。甲午,雨。

五月庚申,理藩院尚書喀蘭圖乞休,加太子太保,以內大臣奉朝請。癸酉,上幸南苑。

六月丁亥,以靳輔為安徽巡撫。甲午,金星晝見。是月,靖南王耿繼茂卒,子精忠襲封,仍鎮福建。

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丁未,上御經筵。戊申,以王之鼎為江南提督。

九月庚戌,上以寰宇一統,告成于二陵。辛亥,上奉太皇太后、皇太后啟鑾。蒙古科爾沁、喀喇沁、土默特、敖漢諸部王、貝勒、公朝行在。丁卯,謁福陵、昭陵。戊辰,祭福陵,行告成禮。庚午,祭昭陵,行告成禮。辛未,上幸盛京,御清寧宮,賜百官宴,八十以上召前賜酒。大賚奉天、寧古塔甲士及于傷廢老病者白金,民間高年亦如之。曲赦死罪減一等,軍流以下釋之。山海關外蹕路所經,勿出今年明年租賦。遣官祭諸王諸大臣墓。壬申,上自盛京東巡。

冬十月辛巳,駐蹕愛新。召寧古塔將軍巴海,諭以新附瓦爾喀、虎爾哈宜善撫之。己丑,上回蹕盛京,再賜老人金。辛卯,謁福陵、昭陵。命文武官較射。命來朝外藩較射。壬辰,上奉太皇太后、皇太后回鑾。

十一月庚戌,還京。壬申,以明珠為兵部尚書。

十二月丙午,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江南、江西、浙江、山東、河南、陜西、湖廣等省三百二州縣衛災賦逋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十一年壬子春正月辛未,上奉太皇太后幸赤城湯泉,過八達嶺,親扶慈輦,步行下山。

二月戊寅,奉太皇太后至湯泉。辛卯,上回京。丙申,親耕耤田。丁酉,朝日于東郊。戊戌,上詣赤城。

三月戊辰,上奉太皇太后還宮。

夏四月乙巳,命侍衛吳丹、學士郭廷祚巡視河工。

五月乙丑,世祖實錄成。丙寅,上出德勝門觀麥。

六月庚寅,命更定賦役全書。

秋七月己酉,論征緬甸、云南、貴州功,予何建忠等一百二十七人世職。丙辰,上觀禾。御史孟雄飛疏言孫可望窮蹙來歸,濫膺王封。及伊身死,已襲二次。今孫徵淳死,宜令降襲。詔降襲慕義公。

閏七月,復封尚善為貝勒。丁亥,詔治獄勿用嚴刑輕斃人命,違者罪之。

八月壬子,上幸南苑行圍。癸丑,詔曰:“帝王致治,在維持風化,辨別等威。比來官員服用奢僣,競相效尤。其議禁之。”庚申,上御經筵。壬戌,上奉太皇太后幸遵化湯泉。甲子,閱薊州官兵較射。丁卯,上謁孝陵。

九月丁丑,閱遵化兵、三屯營兵。

冬十月甲辰,上奉太皇太后還宮。壬子,命范承謨為福建總督。

十一月辛丑,上幸南苑,建行宮。

十二月丁未,裕親王福全、莊親王博果鐸、惠郡王博翁果諾、溫郡王孟峨疏辭議政。允之。戊午,上召講官諭曰:“有人請令言官風聞言事。朕思切中事理之言,患其不多。若借端生事,傾陷擾亂,深足害政。與民休息,道在不擾。虛耗元氣,則民生蹙矣。”己未,康親王杰書、安親王岳樂疏辭議政。不許。庚午,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江南、浙江、山東、山西、河南、湖廣等省一百四十一州縣衛災賦有差。朝鮮入貢。

十二年癸丑春正月庚寅,上幸南苑,大閱。

二月辛亥,以吳正治為左都御史。壬子,上御經筵,命講官日直。戊辰,賜八旗官學翻譯大學衍義。

三月丁丑,上視麥。壬午,平南王尚可喜請老,許之;請以其子之信嗣封鎮粵,不許,令其撤藩還駐遼東。癸巳,賜韓萯等一百六十六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丁巳,遣官封暹羅國王。

五月壬申,學士傅達禮等請以夏至輟講。上曰:“學問之道,宜無間斷。其勿輟。”

六月壬寅,起張朝珍為湖廣巡撫,李之芳為浙江總督。丁未,上御瀛臺,召群臣觀荷賜宴。乙卯,禁八旗以奴仆殉葬。

秋七月庚午,平西王吳三桂疏請撤藩。許之。丙子,嗣靖南王耿精忠疏請撤藩。許之。壬午,命重修太宗實錄。

八月丁未,試漢科道官于保和殿,不稱職者罷。壬子,遣侍郎折爾肯、學士傅達禮往云南,尚書梁清標往廣東,侍郎陳一炳往福建,經理撤藩。丁巳,諭禮部:“祭祀大典,必儀文詳備,乃可昭格。其稽古典禮酌議以聞。”

九月戊辰,禮部尚書龔鼎孳乞休。允之。乙亥,京師地震,詔修省。

冬十月壬寅,以王之鼎為京口將軍。己酉,上幸南苑行圍。

十一月丁卯,故明宗室朱議潀以蓄發論死。得旨免死入旗,給與妻室房地。庚午,詔民間墾荒田畝,以十年起科。

十二月壬子,以姚文然為左都御史。吳三桂反,殺云南巡撫朱國治,貴州提督李本深、巡撫曹申吉俱降賊,總督甘文焜死之。丙辰,反問至,命前鋒統領碩岱率禁旅守荊州。丁巳,召梁清標、陳一炳還,停撤二藩。命加孫延齡撫蠻將軍,線國安為都統,鎮廣西。命西安將軍瓦爾喀進守四川。京師民楊起隆偽稱朱三太子,圖起事。事發覺,起隆逸去。捕誅其黨。詔奸民作亂已平,勿株連,民勿驚避。己未,命順承郡王勒爾錦為寧南靖寇大將軍,討吳三桂。執三桂子額駙吳應熊下之獄。庚申,命副都統馬哈達帥師駐兗州,擴爾坤駐太原,備調遣。辛酉,命直省巡撫仍管軍務。壬戌,詔削吳三桂爵,宣示中外。命都統赫業為安西將軍,會瓦爾喀守漢中。以倭內為奉天將軍。吳三桂陷辰州。甲子,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山東、安徽、浙江、湖廣等省二十六州縣衛災賦有差。朝鮮、安南入貢。

十三年甲寅春正月乙亥,勒爾錦師行。庚辰,吳三桂陷沅州。丁亥,偏沅巡撫盧震棄長沙遁。己丑,以提督佟國瑤守鄖陽。總兵吳之茂以四川叛,巡撫羅森、提督鄭蛟麟降之。命總兵徐治都還守夷陵。庚寅,封世祖第七子隆禧為純親王。以席卜臣為鎮西將軍,守西安。

二月乙未朔,太皇太后頒內帑犒軍。丁酉,欽天監新造儀象成。壬寅,賊犯澧州,守卒以城叛,提督桑峨退荊州,陷常德。命鎮南將軍尼雅翰率師守武昌。癸丑,上御經筵。以趙賴為貴州提督。甲寅,吳三桂陷長沙,副將黃正卿叛應之,旁陷衡州。命都統覺羅朱滿守岳州,未至,岳州失。辛酉,命刑部尚書莫洛加大學士銜,經略陜西。孫延齡以廣西叛,殺都統王永年,執巡撫馬雄鎮幽之。

三月乙丑,命整飭驛站,每四百里置一筆帖式,接遞軍報,探發塘報。命左都御史多諾等軍前督餉。戊辰,吳三桂將犯夷陵,勒爾錦遣兵擊敗之。庚午,以額駙華善為安南將軍,鎮京口。庚辰,耿精忠反,執福建總督范承謨幽之,巡撫劉秉政降賊。癸未,鄖陽副將洪福叛,提督佟國瑤擊敗之。壬辰,襄陽總兵楊來嘉以穣城叛。命希爾根為定南將軍,尚書哈爾哈齊副之。命舒恕、桑遏、根特、席布率師赴江西。甲午,西安將軍瓦爾喀克陽平關。

夏四月癸卯,調西安副都統德業立守襄陽。丁未,吳三桂子應熊、孫世霖伏誅。初,三桂倉卒起兵,而名義不揚,中悔。至澧州,頗前卻。至是,方食聞報,驚曰:“上少年乃能是耶?事決矣!”推食而起。詔削孫延齡職。以阿密達為揚威將軍,駐江寧,賴塔為平南將軍,赴杭州。甲寅,潮州總兵劉進忠以城叛。戊午,以根特為平寇將軍,赴廣西討孫延齡。河北總兵蔡祿謀叛,命阿密達襲誅之。辛酉,詔削耿精忠爵。癸亥,詔以分調禁旅遣將分防情形寄示平南王尚可喜。

五月丙寅,皇子胤礽生,皇后赫舍里氏崩。戊寅,安西將軍赫業等敗吳之茂于劄閣堡,復朝天關。壬午,浙江平陽兵變,執總兵蔡朝佐,應耿精忠將曾養性,圍瑞安。命賴塔進兵討之。壬辰,副都統德業立敗洪福于武當。

六月丙午,命貝勒尚善為安遠靖寇大將軍,率師赴岳州,貝子準達赴荊州。庚戌,總兵祖弘勛以溫州叛。金華副將牟大寅敗耿精忠將于常山。壬子,命將軍喇哈達守杭州。乙卯,命康親王杰書為奉命大將軍赴浙江,貝勒洞鄂為定西大將軍赴四川。浙江溫州、黃巖、太平諸營相繼叛。命喇哈達守臺、寧。

七月辛未,以郎廷佐為福建總督,段應舉為提督。癸酉,賴塔敗耿精忠將于金華。是時精忠遣其大將馬九玉、曾養性犯浙江,白顯忠犯江西,所至土匪蜂應,江西尤甚。南瑞總兵楊富應賊,董衛國誅之。丁亥,貝勒察尼大戰賊將吳應麒于岳州七里山,敗之。

八月壬寅,平寇將軍根特卒于軍,以哈爾哈齊代之。海澄公黃梧卒,子芳度襲爵,守漳州。乙巳,金光祖報孫延齡陷梧州,督兵復之。丙午,上幸南苑。

九月壬戌,上御經筵,命每日進講如常。耿精忠將以土寇陷清豨、徽州,江寧將軍額楚、統領巴爾堪擊走之,連戰入江西,復樂平等縣。命碩塔等駐安慶。辛未,麻城土寇鄒君升等作亂,知府于成龍討平之。命簡親王喇布為揚威大將軍,率師赴江西,侍衛坤為振武將軍副之。廣西提督馬雄叛,命安親王岳樂為定遠平寇大將軍,率師赴廣東,宗室瓦山、覺羅畫特副之。

冬十月壬辰,喇布師行。丙申,岳樂師行。壬寅,上奉太皇太后幸南苑。辛亥,還宮。

十一月庚申朔,莫洛報吳之茂兵入朝天關,饟路中阻,洞鄂退守西安。命移西安軍守漢中,河南軍守西安。

十二月庚寅朔,杰書大敗曾養性于衢州,又敗之于臺州。王輔臣叛,經略莫洛死之。上議親征。王大臣以京師根本重地,太皇太后年高,力諫乃止。徵盛京兵、蒙古兵分詣軍前。丁未,命尚可喜節制廣東軍事。戊午,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江南、山東、河南、陜西等省七十八州縣災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十四年乙卯春正月辛酉,尚可喜報賊犯連州,官兵擊敗之。戊辰,晉封尚可喜平南親王,命其子之孝佩大將軍印討賊。

二月癸巳,下詔切責貝勒洞鄂退縮失機,飭令速定平涼、秦州以通棧道。乙巳,康親王杰書遣兵復處州,進復仙居。王輔臣陷蘭州。西寧總兵王進寶大戰于新城,圍蘭州。洞鄂復隴州關山關。

三月己未朔,叛將楊來嘉犯南漳,總兵劉成龍擊走之。戊辰,饒州賊犯祁門,巡檢張行健被執不屈,死之。丁丑,命張勇為靖逆將軍,會總兵孫思克等討王輔臣。賊陷定邊城,命提督陳福駐寧夏討賊。丁亥,蒙古布爾尼反,命信郡王鄂紥為撫遠大將軍,大學士圖海為副將軍,討平之。戊子,以熊賜履為大學士。

夏四月己丑,以勒德洪為戶部尚書。署護軍統領郎肅等剿耿寇于五桂寨,斬級二萬,復馀干。乙未,封張勇靖逆侯,王進寶一等男。戊戌,以左都督許貞鎮撫州、建昌、廣信。戊申,王輔臣遣兵援秦州,官兵迎擊敗之。辛亥,上諭:“侍臣進講,朕乃覆講,互相討論,庶有發明。”癸丑,王進寶復臨洮,孫思克復靖遠。戊午,紹興知府許弘勛招撫降眾五萬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庆市| 浙江省| 应用必备| 万全县| 色达县| 罗江县| 冷水江市| 高阳县| 诸城市| 湟中县| 和龙市| 乌鲁木齐市| 衡阳市| 军事| 开化县| 稻城县| 上林县| 三河市| 景宁| 肥城市| 宁明县| 巫山县| 锦屏县| 芦山县| 巴里| 象州县| 松溪县| 永修县| 武夷山市| 东港市| 清河县| 黄大仙区| 广水市| 黑龙江省| 马公市| 屏山县| 沛县| 疏附县| 阳江市| 齐齐哈尔市| 山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