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志三十(6)
- 清史稿
- 趙爾巽 柯劭忞
- 3752字
- 2015-12-17 14:14:29
琿春廳:省東南千二百里。明,琿春衛。后屬瓦爾喀部。清初,南荒圍場。光緒七年,始弛禁設墾局。宣統元年,改副都統,置同知廳,隸東南路道。廣二百五十里,袤三百馀里。北極高四十三度,京師偏東十四度三十分。東:分水嶺長嶺子。西北:圖們江自汪清、朝鮮緣界,合乾密江,至紅旗河口,即琿春河。出東北土門嶺,屈南,逕太平川,左合官道,右六道、五道諸溝。又西,左合夾心子、胡盧別、瓦岡寨、大小紅旗河,右四、三、頭、二道、車擔溝。逕城南,右合二道、罕通河來會。又南,逕黑頂子,合圈河,出境入海。舊設站二:北密江,中阻大盤嶺,恒假道朝鮮鍾城達慶源;東路三道溝、哈達門、二道河并達俄。界碑:南“土”,東“薩”、“啦”、“帕”字,凡四。商埠,光緒三十二年中日約開。
敦化縣:疲,難。省東南四百七十里。古挹婁國。明,建州左衛。后屬窩集部之赫席赫路。清始祖居鄂多哩城,即此。初為額穆赫索羅堧地。光緒八年建新城置,隸吉林。宣統元年,改隸東南路道。西南:牡丹嶺。牡丹江出東北,左會小牡丹江,右合四、三、二、大荒溝。又東北,左合黃泥、大石頭河,逕城東。又北,左合小石頭、雷風氣河,入額穆。東大沙、西北斄趠河并從之。舊設站二:自額穆通溝西南八十里至城;又東八十里滴媟嘴達寧古塔。官商路三:西半截河出新開道達樺甸;西南逾牡丹嶺達濛江;東黃土腰子達延吉。
穆棱縣:省東偏北千里。明,木倫河衛。清初穆棱路。光緒二十八年,置穆棱河分防知事,屬綏芬廳。宣統元年,改隸東南路道。穆棱窩集,鎮南。穆棱河出嶺北,屈折東北,左合泉水、大小石頭,偽臉河,右廟溝,逕城南。又東北,左合柳毛河、坎椽子、扣河溝,右太平、朝陽川。馬橋河出四頂子山,合狐貍密河。又北,左合膻羊磖子河、雷風氣、百草溝。右上亮子河,出鐵鍬背,逕下管入密山。官商路三:西泰東站入寧安;東北下城子逾青溝嶺達密山;一東渡細鱗逾鐵路至東寧。東清鐵路,磨刀石、臺馬溝、美嶺、馬橋河、太平嶺站五。
額穆縣:省東三百八十里。明,斡朵里、禿屯河二衛。后屬窩集部之鄂謨和蘇魯路。清始祖所居俄漠惠,即此。舊曰額穆赫索羅。乾隆三年,置佐領。宣統三年,改隸東南路道。西:嵩領。蘭陵河出其北,曰黃泥河,會大石頭河,緣五常界入。西南:松花江自樺甸入,左合拉發及嘎雅河,折西北入吉林。南:牡丹江自敦化入,右合大沙河,左朱爾德河,納河注入,屈東,左合馬鹿溝、都林、塔拉泡,右朝陽、大小空心木河,入寧安。舊設站六:西拉法,距吉林額赫穆站八十里;又東六十五里退摶;八十里伊壽松;又四十里至城,即額穆赫索羅站;又東八十里塔拉達寧安;一東南八十里通溝達敦化。
汪清縣:省東南千二十三里。明,阿布達哩衛。清初庫雅拉部鈕呼特居之,為世管佐領。宣統二年置,隸東南路道。北:老松嶺。南:圖們江自和龍入,二道嘎雅河自嶺西合樺安溝,緣延吉界,合藥水河,至摩天嶺仍入。左合大小汪清溝,逕城東,又南復緣延吉界注之,入琿春。東北:荒溝嶺。大綏芬河出東北,左合大石頭、老母豬河、太平溝,入東寧。舊設站三:東哈順,北至延吉瑚珠嶺站六十里;又南四十五里德通;西北逾高麗嶺至牛什哈嶺為分站。官商路二:南逾吉清嶺至延吉;東北歷綏芬甸子入東寧。商埠,百草溝,宣統元年中日間島協約開。
和龍縣:省東南八百里。明,賡金河衛地。光緒十一年,吉、韓通商,和龍峪與光霽峪西步江互市。二十八年,置分防經歷,屬延吉。宣統二年,改隸東南路道。西:秫秸嶺。迤東北雞冠磖子,又北窩集嶺,其東三、二道溝并入延吉。西南:圖們江自奉天安圖入,合紅旗河外六、五、四道溝,逕東景德,至汗王習射臺。又北逕光霽峪入汪清。官商路二:一北至延吉;一南至火狐貍溝,渡江達朝鮮會寧。又西北由窩集嶺出長白北麓,沿古洞、富爾河,歷樺甸、磐石,達奉天海龍,俗呼盤道,清初為通衢。后別為圍場,禁塞。光緒中復通。
依蘭府:繁,疲,難。省東北千四十里。東北路道駐。即三姓副都統城。古肅慎國地。明,和屯衛。清初稱依蘭喀喇。光緒三十一年改置,隸東北路道。東:大德依亨山、阿爾布善。東南:察庫嶺。西北:松花江自方正入。西南牡丹江自寧安緣界,又北緣方正界,合阿什明達、烏斯渾、伯利,逕城西注之。東:倭肯河自樺川入,合奇塔、庫倫、連珠岡、大小八浪,納七八虎力,又西北合蘇木,至城東來會。舊設站九:西妙嘎山,又西鄂爾國木索,崇古爾庫、富拉渾、佛斯恒,并江北岸,約二百八十馀里;南太平莊、烏斯渾、小巴彥蘇、蓮花泡接寧安。官商路三:西珠淇河達方正;東阿穆達樺川;東南土龍山達密山。有護江關。
臨江府:繁,疲,難。省東北二千里。金,黑水靺韍部。清初黑哲喀喇人所居,即藄發黑斤。曰拉哈蘇蘇。光緒初,始由三姓副都統編戶入旗,分三佐領。三十二年,置臨江州。宣統元年升,隸東北路道。廣四百三十里,袤四百馀里。北極高四十六度二十分。京師偏東十三度二十分。東:街津山、小白。南:西太平。西南:葛蘭棒子。西:烏爾古力。松花江自富錦入,左會黑龍江,曰黑河口,為混同江。又東合街津河,出向陽山,入綏遠。南:饒力河自密山緣界,合依瓦魯河,又東緣饒河界,大七里星河入之。西南:倭肯河,西入樺川。官商路四:西圖斯科達富錦;東睦鄰鎮達綏遠;東南寒蔥山達饒河;又由二道岡西歷駝腰子,亦達富錦。
密山府:省東北千三百里。渤海湖州地。明,木倫河衛及松阿察河堧地。清初瓦爾喀部人所居,隸寧古塔副都統。光緒三十四年置。蜂蜜山南十馀里,脈與西南黃窩集接,互三百里。隸東北路道。西南:穆棱河自其縣入。右合小穆棱、滴道哈達嶺水,左下亮子,逕城西。又東北,左合大穆棱河,其北七虎林河,其東南阿松察河,出興凱湖,東北緣界,并入虎林。北:饒力河,東緣臨江界入饒河。官商路六:西大柞木臺達穆棱;東楊木岡達虎林;西北太平砬子達依蘭;北達臨江;南至快當別;東南龍王廟達俄。界碑:興凱湖東“亦”字、西“喀”字,又西“拉”字、“瑪”字。
虎林廳:省東北千九百里。宣統元年,置呢嗎口廳。二年更名。署西南關帝廟榜題“嘉慶己巳重修”,則漢民足跡早至。隸東北路道。西:七虎林山。西南:半拉窩集、蘇爾德。西北:安巴倭克里。北:那丹哈達拉嶺。南:烏蘇里江自俄東海濱省緣界,納松阿察及小黑河,又北納大小穆棱河,逕城東。又北納七虎林河,合阿布沁、小大木克、獨木、外七里星河,入饒河。官商路三:南至大穆棱河,西歷索倫營達密山;南歷倒木溝至龍王廟;一城北下水撈達饒河。惟烏蘇里時溢,沿江哈湯多,足礙行旅。又由廳治至渡江,溯呢嗎,即至烏蘇里鐵路伊曼站。
綏遠州:省東北二千五百里。清初使犬部額真喀喇人居之,隸三姓副都統,曰伊力嘎。宣統元年置,隸東北路道。北極高四十度四十九分。京師偏西四度四十八分。西南:秦得力山、額圖、昂古喀蘭、太平。南:完達、科勒木蘇拉立喀蘭。北:混同江自臨江入,合二吉利、秦得力、沃泥河、濃江。南:烏蘇里江自饒河入。右畢拉音畢爾竇,屈東北,右東海濱省,分二支來會,折西北亦入之。官商路三:西秦皇、魚通,西小白山,并達臨江;東南窩集口達饒河。烏蘇里下口西岸有“耶”字界碑。
方正縣:繁,疲,難。省東北九百二十里。清初呼爾哈部人居之,隸三姓副都統。光緒三十二年置大通,隸依蘭,治江北崇古爾庫站。宣統元年,徙治江南方正泡,割濱州長壽東境益之,更名,隸東北路道。西:萬寶山。東:雙鳳、鳥槍頂子。南:東老龍爪溝嶺。北:松花江自賓州入,納螞蜒及柳樹、黃泥河,逕城北,合二古力、德墨里、大小羅拉蜜。又東北,納珠淇河,入依蘭。東南:牡丹江自寧安緣界,合大小營門石,四、五、三道諸河從之。官商路三:西新安入賓州;東達溝達依蘭,舊阻哈湯,近通利;西南黃泥河入長壽。船埠:德墨里屯。
樺川縣:省東北千三百十八里。清初黑哲喀喇人居之,隸三姓副都統。宣統二年置,治佳木斯。三年,徙悅來鎮,隸東北路道。西:格布蘇嶺、猴石山。南:巴虎。東:馬庫力。南:筆架、哈達密。東南:倭肯河,自臨江緣界,及七八虎力河入依蘭,注松花江。西北合音達木、小鈴鐺麥河,入富錦。東南:柳樹河從之。官商路三:西蘇蘇屯達依蘭;東汶登岡,東南寶山鎮,并達富錦。船埠:佳木斯屯,瀕江。
富錦縣:省東北千八百里。清初黑哲喀喇人本部,曰富克錦。光緒七年置協領。三十三年置巡司,隸臨江州。宣統元年改隸東北路道。南:對錦山、別拉音、四方臺。西南:雙崖。東:烏爾古力。北:松花江自樺川入,納柳樹、哈達密河,入臨江。西南七星砬子,大七里星河出東北,緣界合砭石河,逕對面城屯,流分復合。官商路四:西霍悅路達樺川;東古必紥拉達臨江;東南歷臨江二龍山鎮達饒河;南懷德鎮達密山。
饒河縣:省東北二千百四十里。明,尼瑪河堧地。后為窩集部之諾羅路。清初瓦爾喀部人居之,隸寧古塔副都統。宣統元年置,隸東北路道。南:佛力山、大頂。西:小菜根。西南:雙呀堪達。東:東老營盤。東南:烏蘇里江自虎林入,合外七里星、大小別拉、大帶、小安河,北至斯莫勒山。西南:饒河自密山緣臨江界,合大索倫、蛤螞羐、寶清、獾子、里七里星、大佳氣河,入逕城北,又東,右合小佳氣、蛤螞河,逕饒力葛山來會。又東北,入綏遠。官商路二:東沿烏蘇里,分達綏遠、虎林;西沿饒力,分達臨江、密山。
◎附志
寶清州:宣統元年擬置于饒河西境寶清河西。
勃利州:宣統元年擬置于依蘭東南倭肯河上游,即古勃利州地。
臨湖縣:宣統元年擬置于密山東,南臨興凱湖,有小興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