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七年六月,無為疫。十年十一月,棗陽大疫。十二年五月,蒙陰大疫。十三年春,泰山大疫,曲阜大疫。夏,膠州大疫,東昌大疫,福山大疫。秋,東平大疫。十四年五月,青浦大疫,武進大疫。七月,永豐、溧水疫。二十一年春,湖州大疫,蘇州大疫,婁縣大疫,崇明大疫,武進大疫,泰州大疫。夏,通州大疫。十一月,鳳陽大疫。二十二年四月,桐鄉大疫。七月,陵川大疫。二十五年春,平定大疫。六月,嘉善大疫。冬,靖遠大疫。三十二年八月,嘉善大疫。三十五年閏五月,蘭州大疫。四十年春,武強大疫。四十八年六月,瑞安大疫。五十年冬,青浦大疫。五十一年春,泰州大疫,通州大疫,合肥大疫,贛榆大疫,武進大疫,蘇州大疫。夏,日照大疫;范縣大疫;莘縣大疫;莒州大疫,死者不可計數;昌樂疫;東光大疫。五十五年三月,鎮番大疫。八月,云夢大疫。五十七年九月,黃梅大疫。五十八年冬,嘉善大疫。六十年十二月,瑞安大疫。
嘉慶二年六月,寧波大疫。三年五月,臨邑大疫。五年五月,宣平大疫。十年二月,東光大疫。三月,永嘉大疫。十六年七月,永昌大疫。十九年閏二月,枝江大疫。二十年春,泰州疫。四月,東阿疫,東平疫。七月,宣州疫,武城大疫。二十一年,內丘大疫。二十三年十一月,諸城大疫。二十四年五月,恩施大疫。二十五年七月,桐鄉大疫,太平大疫,青浦大疫。八月,樂清大疫,永嘉大瘟疫流行。冬,嘉興大疫。
道光元年三月,任丘大疫。六月,冠縣大疫;武城大疫;范縣大疫;鉅野疫;登州府屬大疫,死者無算。七月,東光大疫,元氏大疫;新樂大疫;通州大疫;濟南大疫,死者無算;東阿、武定大疫;滕縣大疫;濟寧州大疫。八月,樂亭大疫;青縣時疫大作,至八月始止,死者不可勝計;清苑、定州瘟疫流行,病斃無數;灤州大疫;元氏、內丘、唐山、蠡縣大疫;望都大疫;臨榆疫;南宮、曲陽、武強大疫;平鄉大疫。九月,日照大疫,沂水大疫。二年夏,無極、南樂大疫,臨榆大疫,永嘉疫。七月,宜城大疫,安定大疫。三年春,泰州大疫。秋,臨榆大疫。四年,平谷、南樂、清苑大疫。六年冬,霑化疫。七年冬,武城疫。十一年秋,永嘉瘟。十二年三月,武昌大疫,咸寧大疫,潛江大疫。四月,蓬萊疫。五月,黃陂、漢陽大疫;宜都大疫;石首大疫,死者無算;崇陽大疫;監利疫;松滋大疫。八月,應城大疫,黃梅大疫,公安大疫。十三年春,諸城大疫。四月,乘縣大疫。五月,宜城大疫,永嘉大疫,日照大疫,定海廳大疫。十四年六月,宣平大疫,高淳大疫。十五年七月,范縣大疫。十六年夏,青州疫,海陽大疫,即墨大疫。十九年九月,云夢大疫。二十二年正月,高淳大疫。夏,武昌大疫,蘄州大疫。二十三年七月,麻城大疫,定南廳大疫。八月,常山大疫。二十七年秋,永嘉大疫。二十八年春,永嘉大疫。二十九年五月,麗水大疫。
咸豐五年六月,清水大疫。六年五月,咸寧大疫。十一年春,即墨大疫。六月,黃縣大疫。
同治元年正月,常山大疫。四月,望都、蠡縣大疫。六月,江陵大疫,東平大疫,日照大疫,靜海大疫。秋,清苑大疫;灤州大疫;寧津大疫;曲陽、東光大疫;臨榆、撫寧大疫;莘縣大疫;臨朐大疫;登州府屬大疫,死者無算。二年六月,皋蘭大疫,江山大疫。八月,藍田大疫,三原大疫。三年夏,應山大疫,江山大疫,崇仁大疫。秋,公安大疫。五年五月,永昌大疫。六年二月,黃縣大疫。七月,曹縣大疫。九月,通州疫,泰安大疫。八年六月,寧遠、秦州大疫。七月,麻城大疫。九年秋,麻城大疫。冬,無極大疫。十年五月,孝義廳疫。六月,麻城大疫。十一年夏,新城大疫,武昌縣大疫。
順治六年六月,太平啟山縣山鳴如雷,移時乃止。十月,階州山鳴。九年九月,武強天鼓鳴。
康熙元年七月七日,夜聞有聲。二年四月二十三日,萊陽有聲如海嘯,自南起,至子時方息。四年正月初九日,西山鳴,永嘉山鳴,瑞安山鳴。七年八月,泰山鳴。九年夏,黃巖天鼓鳴。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未時,棗強、同官中有聲如雷,起自西北。二十四年五月,樂昌有聲如雷,自西南之東北。四十七年七月,霑化無云而雷。五十年十月十一日,玉屏南山有聲如鳴鼓。五十六年七月,合肥縣城墻夜哭三次。六十年十一月十九日午刻,遵化有聲自西南來,其聲如雷。
雍正七年九月,嘉平無云而雷者三。十二年正月初三,武定有聲如雷,自東北至西南,移時乃止。
乾隆六年八月,宜昌峰山有聲如牛鳴,聲聞數十里,數十晝夜不息,自止。十年五月,寧津無云而雷。十一年四月,分水南慈山夜半石鳴,逾日乃止。十二年正月十三日,解州無云而雷。十二月乙酉,肥城仁貴山有聲如雷,移時乃止。十七年二月,忻城夜中有聲如雷,移時乃止。十八年五月,池州東南山鳴。二十一年八月,秦州邽山鳴。二十三年三月,東萊清嶺鳴聲如殷雷。
嘉慶元年二月,榮成有聲如雷,自西北向東南。十年三月三日,袁州空中有聲。
道光二十年九月,星子五老峰有聲如雷。二十六年八月,平湖四城鳴如鳥啾啾不已。
咸豐元年六月,浮梁城隍廟有哭號聲。八月二十八日,隨州有聲如雷。三年七月,元氏天鼓鳴,自東北至西南,數日始止。十年二月,臨朐逢山石鼓鳴。
同治元年正月初二日,三原東鄉夜聞兵馬聲。六月,狄道州鳳凰山鳴聲如雷,數日不息。四年四月,通渭、泰安有聲鳴如鼓。六年夏,江山江郎山鳴。二年六月十四日,漳縣有巨聲三作,聲聞數十里。
光緒二十二年四月戊子,南樂無云而雷。二十三年五月,南樂無云而雷。
順治五年六月,貴池隕石。十年四月,瀘州星隕化為石,大如斗。
康熙十三年五月,寧遠墜二星,化為紅石。十五年五月,青浦星隕,墜地有聲,居民掘之,見一黑石,按之尚熱,重九十斤,擊碎,刀摩之,火光四射。二十年正月二十日,海豐有星隕化為石,其形三角,重九斤。二十四年正月初六,饒平星隕黃岡五丈港,聲聞數十里,化為石,其大如斗,其色外青內白。
雍正八年八月,府谷星隕,入土四尺,掘之得一黑石。
乾隆三十五年三月,樂安空中有光如炬,掘地得一石,鐵色,大如斗,叩之有聲,欲舁之,不語則舉,語則雖大力不能舉。四十年八月,鉅囗縣屬吳家集隕星一,化為黑石。四十七年八月,滕縣星隕忠三保楊氏院中,化為石,色青白,重約百斤,孔數百,大容拳,小容粟。五十八年四月,分宜隕石于田,巨聲如雷,黑色。
嘉慶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長星落,有聲如雷,土人視其隕處成一坑,掘之,得一石,長二尺馀,闊尺馀,形方而角圓,擊碎之,中分五色。
咸豐十一年七月三十日,光化隕星三,化為石。
同治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漳縣馬成龍川有巨聲三作,聞數十里,空中墜石三塊,高可四尺五寸。十月,羅田隕石,觸地而碎。
光緒二十年正月二十二日,皋蘭隕星如火球,土人識其處,掘之,得一鐵卵。
順治十一年二月初九日,香山河水如血,次日復故;崖州東荔枝塘水赤如血,旬日乃已。十二年,萬泉井水黑。十三年,江州泉水忽赤如血。十四年三月,畢節雙井出紅水,龍潭出黑水。十五年四月,潮陽江水變色黑而濁。十八年八月,通州河水黑如墨。
康熙十五年九月,渭水赤。三十二年,襄陵水赤,半月始復。
雍正二年七月,桐鄉海水入內河,味如漟。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歙縣西鄉池塘、井泉之水沸起如立,移時乃平。
道光元年六月,曹縣城中坑水赤。
咸豐三年七月,應城堰水無故由南趨北,涌起如山,南北水二道中凹見底,移時始合;安陸水斗。四年十一月,蘄水水涌,躍高數尺;青浦水無故自涌。五年六月,云夢池水自溢,高尺許,頃復故。十一月初五,宜昌堰水,無風水自涌起尺許。
光緒四年五月十二日,孝感塘水忽沸起,高二尺許,逾時始定;黃岡水自涌;云夢塘自溢,久之始定。
宣統元年六月,隴水赤三日。
順治元年八月,東陽大水,邢臺大水。二年四月,萬載大水,淹沒田禾;東安大水。七月,嵊縣大水,邢臺大水,棗強大水,真定滹沱河溢,雞澤大水,單陽大水。三年二月,阜陽大水,亳州大水。五月,兗州大水,漂沒廬舍,沂州、蒙滇大水。七月,高平大水,臨淄大水。四年四月,萬載大水。六月,平樂、蕭縣、銅山、望江、無為、阜陽、亳州大水。七月,瑞安、曲阜、沂水、樂安、汶上、昌樂、安丘大水。八月,高州、高郵大水,寧陽汶水溢。五年春,五河、平原、汶上大水。五月,平樂、永安、密云、獻縣、新河、柏鄉、霸州大水;白河堤決。六月,武強、平鄉、南和、永年、棗強、密云、晉州、宿松大水;建德蛟起大水。七月,潁上、亳州、太平、常山大水。六年四月,九江、漢陽、鍾祥大水。五月十八日,阜陽淮河漲,平地水深丈許,壞民舍無算。七月,鹽城、文安、真定、順德、廣平、大名、河間大水。七年正月,漢陽九真山蛟發水。五月,齊河河決,長清河決,荊隆口平地水深丈馀,村落漂沒殆盡,黃河決;剡城、日照大水。六月,蒼梧、遂昌、臺州、湖州、興安、安康大水。秋,東阿大水,淹沒六十七村;東明、荊隆口決,河溢,陸地行舟;茌平、昌邑瀐水決,漂沒田禾;石城、膠州、恩縣、堂邑、武定府屬大水。十月,仙居大水,城北隅塌,壞田廬無數,民多溺死;撫寧、欒城大水。八年正月,石埭、蘇州大水;景州河決。四月初七日,潛山蛟出千百條,江暴漲,壞民居無算;望江大雷雨。五月,旌德大雨,蛟發水,平地水深丈馀,溺死人畜無算。八月,烏程、瑞安、高淳、鎮洋大水傷禾。十月,廣宗、南樂、玉田、邢臺、寧河、南和大水。九年二月,東流大潦,湖水出,江涌高丈馀。三月,齊東黃河決。五月,臨清、平定、樂平、壽陽、武定、商河、樂陵大水,村落多淹沒。六月,樂平、岳陽、平陽、榮河、壽光、昌樂、安丘、高苑大水。七月,蒙陰、秦州、隴西、烏程、鍾祥、開平大水害禾稼。八月,普寧、桐鄉大水。
十年四月,石首、枝江大水;松滋堤潰。五月,沁水、壽陽、興安大水;欽州海水溢。六月乙卯,蘇州大風雨,海溢,平地水深丈馀,人多溺死;安定、白河雷雨暴至,水高數丈,漂沒居民;陽穣大水,田禾淹沒,民舍多圮,陸地行舟;文登大雨三日,海嘯,河水逆行,漂沒廬舍,沖壓田地二百五十馀頃。七月,鎮洋、蕭縣、嘉興大水。八月,莘縣、臨清大水。十一年三月,武昌縣雷山寺蛟起,水平地深丈許;沔陽堤潰大水。五月,興寧、龍川大水。六月,茌平黃河決,村墟漂沒。十二年正月,鹽城海溢,人民溺死無算。四月,石埭、嘉興、鍾祥、潛江大水。六月,漳水溢,平地水深丈許,陸地行舟。十三年五月,武強、湖州大水,興寧大水,陸地行舟。六月,萬載、萍鄉、寧都大水。十月,平湖、烏程、天臺大水。十四年六月,太平、石埭、銅陵大水。秋,望都、高要、安丘大水。十五年三月,臺州、臨海大水。夏,歸州、峽江、宜昌、松滋、武昌、黃州、漢陽、安陸、公安、嵊縣大水;宜城漢水溢,浮沒民田;當陽水決城堤,浮沒田廬人畜無算;荊門州大水,漂沒禾稼房舍甚多。秋,蘇州、五河、石埭、舒城、婺源大水,城市行舟;鍾祥大水;天門漢堤決;潛江大水。十六年四月,湖州、信宜大水。五月,衢州、江山、常山、江陵大水。六月,江夏、漢川、沔陽大水。十一月,仙居、通州、延川大水。十二月,望都、獻縣大水。十八年五月,龍川、峽江、萬載大水。六月,河源、平樂、蒼梧、武強大水。八月,淳安、慶元、南昌各府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