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鶴賦
奧矣!最上一乘,乃無作而亦無為。還丹七返,因有動而方有靜。
注:道分三乘:初乘、中乘、上乘也。到最上一乘,無所作為。從三關逆返,至撲地聲離胎,再返至元年之初,此時聲臭俱泯,廓然太虛。一旦露出干元面目,釋氏謂之得證實相,于以見初中之必有作為也。還丹者,丹本我之故物。還者,自外而還于內,從彼而還于我,去而復返,失而復得之辭也。七乃火之成數,陽動極而靜,陰靜極而動,動靜相推,互為其根。煉丹之道,就極靜中,尋覓動機。邵子所謂一動一靜之間,天地人之至妙至妙者也。
上德以道全其形,斯純干之未破;下德以術延其命,乃撅坎之已成。
注:《道德經》曰;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仙訓曰:形以道全,命以術延,必先有接命之術,乃能得有道,以全其形也。純干未破,是全體未漏之童身。倘遇圣師,不須用筑基接命之功,直從十月做起。然此曠劫難有之事,過此或耗精一次,便是有漏之身。撅坎已成者,必須行百日煉精化氣之功,然后十月三年也。
是以用陰陽之道,即依世法而修。出世之法,效男女之生,必發天機而作泄天之機。
注:《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無根樹》曰:離了陰陽道不全。斯道必匹配陰陽,交接水火。世人見入山住靜,不婚不宦,便謂此是修道。豈知道在人間,不在山內。佛云:我于五濁惡世修行,而得大道。夫修道欲以出世也。豈知出世之法,即在此世法中求之。所謂世法者,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日用平常之事也。人道生男育女,修丹者效之。三豐祖曰:順生人,逆生丹。只一句兒,超了千千萬,再休題清靜無為枯坐間。天機者,天根也。必發天根,乃可透泄此天機也。
方其性命以雙修,須仗法財而兩用。
注: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全。始也以性而修命,終焉以命而全性。始徹終,只是完全此性命二字,必要雙修,不可單行。祖不云乎只修性,不修命,恰似烏金飾頑磬;只修命,不修性,恰似鑒容無寶鏡。又曰: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圣。蕭了真曰:性命雙修是的傳,冥冥杳杳又玄玄。世人只解孤修靜坐,不悟雙修妙理,離了陰陽,背卻造化,斷無成就。若欲行雙修之事,全仗法財相濟。法財者,法中之財。兩用者,兩得其用也。起手必需,所以有方其須仗之語。
先結同心為輔佐,次覓巨室以良圖。
注:鐘離祖曰:財不難兮侶卻難。《參同契》曰:兩七聚,輔翼人。瑩蟾子曰:輔弼同聲不可無,三人同志謹相扶。天來子曰:要修丹,須結友,同志三人互相守。若無同志一般人,大藥難成金汞走。《金丹節要》曰:須擇同門三友,輔弼相依。薛道光曰:三人同志謹防危。《鼎器歌》曰:須用同心三個人。千經萬典,皆曰三人,從未有一人獨行者。覓巨室以良圖,謂欲圖此事,必依巨室,常言金丹出富豪。石杏林仙翁授薛紫賢曰:可往通都大邑依有力者為之。《節要》謂:必依富勢一家,以為內助外護。張紫陽得馬都運而后事就,薛道光得張環衛而后丹成。先結同心,次覓機緣,漸次而求,非歷年歲,未可驟得也。
然欲希至道,須密叩玄關。
注:世人欲希圖此至真之道,其理精微,其法秘密,不容易聞知,有至玄至妙之機關,當密叩于師,而密印于心也。
擇善地慎事之機密,置丹房器皿之相當。
注:善地者,福地也,慎事者,敬慎其事,機密而不敢露也。丹陽祖曰:擇侶擇財求福地。上陽子曰:得侶得財多外護,做仙何必到深山。有此善地,然后置造丹房,一切器皿動用之物,必須相當。相當者,對待也。
安爐立鼎譬內外,兩個乾坤,煉己筑基,固彼我一身邦國。
注:法財侶地,缺一難成。四者俱全,然后安爐立鼎。鼎器法天象地,因而有干爐坤鼎之喻,有內鼎外鼎之稱。《天仙正理》曰:凡言外鼎者,指丹田之形言也;凡言內鼎者,指丹田中之氣言也。乾坤而曰兩個,兩個而分內外。祖有云:兩重天地,四個陰陽是也。鼎器既備,然后行煉己筑基之功。己不煉,則基不可筑;筑基不成,是煉己無功也。古訓曰:修仙有程,煉己無限。《金丹節要》曰:采藥容易,煉己最難。務令性靈神融,心灰意定。《天仙正理》曰:能合一,則基成;不能合一,則基不可成。古人每以邦國喻人之一身,心為君,氣為臣,精為民。精全氣足,謂之國富民安。《悟真篇》曰;民安國富方求戰,戰罷方能見圣人。民安國富,筑基已成也。一身而分彼我,鼎爐有不內外乎
緊關對境忘情,憑銳氣之勇猛;大抵煨爐鑄劍,借金水之柔剛。
注:下手行工,緊要關頭,在于對境忘情。對境而不染于境,斯真能淡于人情,忘乎物我。當其下手之際,萬念皆空,一心歸命,全憑此剛銳勇猛之氣,庶乎有濟。《金丹節要》謂:勇猛易就,怠惰難成。玉液煉己之樞,金水鑄劍之要,乃天地之靈根,陰陽之骨骸,得其淬利光茫,始可飛靈走圣。時當三五,神峰利爽,剛柔應節。祖云:一口飛靈劍兩角,還丹卻在峰頭落。煨爐者,溫溫行火也。
若運用,若抽添,遇險而須當沐浴;若鼓琴,若敲竹,逢爭而便宜守雌。
注:天關在手,地軸由心,樞紐陰陽,斡旋造化,運乾坤闔辟之機,行日月交并之法,抽鉛添汞,簾帷光透,鉛鼎溫溫,龍虎會于鵲橋。斯時大有危險,當退火停符,行沐浴之工。沐浴者,洗心退藏之謂也。《金丹真傳》曰:竹要敲,琴要鼓。《一枝花》曰:俺向花叢中,敲竹鼓琴心似水。《節要》曰:先敲竹以提死,次鼓琴以和音。《悟真》曰:敲竹喚龜吞紫芝,鼓琴招鳳飲刀圭。敲竹以虛其心,鼓琴以實其腹。經曰:水善下而不爭,是真能守雌者矣。老子曰:未嘗先人,而嘗隨人。《悟真》曰:勸君臨陣休輕敵。又曰:饒他為主我為賓。只此便是不爭,對面的干兌,倒轉的夫妻,得唱隨之義矣。
百日功靈,曲直而能應物。一年功熟,追攝而已由心。
注:《玉皇心印經》曰:回風混合,百日功靈。《金丹節要》曰:功成百日,妙奪周天,能曲能直,應物而靈。一年者,大慨而言之,即十月加卯酉也。薛道光曰:一年沐浴防危險,十月調和須謹節。《采金歌》曰:十月功夫要勤咽。到此胎成果熟,追攝由心。所謂三百日火,一十月胎,其神離身,忽去忽來,除死錄,證仙階,只待調神出殼。行三年乳哺、九年面壁之功矣。
能盜彼殺中之生氣,以點我陽里之陰精。
注:道者,盜機也。于極陰中盜取至陽,故《陰符經》曰: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斯道水火同宮,生殺互用。生氣即在此殺氣之中求之。上陽子謂:有殺人刀子,活人手段。《悟真篇》曰:若能轉此生殺機,反掌之間災變福。又曰:若會殺機明反復,始知害里卻生恩。三才相盜,竊天地之機,而長生不死。夫我乃陽里之陰精。《悟真》謂:陽里陰精質不剛,獨修一物轉羸誑。必須得彼殺中生氣以點之。故曰:但得坎精點離穴,純干便可攝飛瓊。盜彼點我,如此明白,人何不細思乎
玉液金液,一了性而一了命;二候四候,半在坎而半在離。
注:玉液了性,金液了命。《金丹節要》曰:玉液還丹更妙玄,全憑金液煉凡鉛。又因鑄劍成栽接,贏得長春壽萬年。又曰:金丹大道,全在神交。玉液玄機,別無妙術。一時六候,前二候得藥,后四候溫養。所謂二候采牟尼,四候別神功。半坎半離,非將六候分配坎離。蓋離虛坎實,離為陽中陰,坎為陰中陽。故曰:取將坎位中心實,點化離宮腹內陰。
始也將無人有,已見龍居虎位;終焉流戊就己,始知虎會龍宮。
注:《參同契》曰:有無互相入,上有神德居。無者性也,有者命也。將無入有,起初入手之功,以性修而命也。性為青龍,命為白虎,探虎穴,拔虎須,尋虎酥酪,虎穴龍眠矣。己為陽土,戊為陰土,二土成圭。《鶴林》曰:流戊作媒將就己,金來歸性賀新郎。白虎,水中金也;青龍,火中木也。木火同宮,金水為侶。二物中含四象,交會玄宮,而丹結矣。
要知藥物之老嫩,在辨水源之清濁。
注:采藥真工,端在分別老嫩。《天仙正理》曰:真工不明,雖采之而無藥可采。藥氣未至于純陽,雖知采之,而藥不為之采。蓋嫩則氣未足,老則氣已散,皆不成丹。夫所謂水源者,天一之生,貴于清潔,不貴污濁,而亦由于一心之靜定。古歌曰:意定神閑水源清,意亂神昏水源濁。辨之常審,行之要精,不容絲毫盲昧。
煉己待時者,務待陽生于赤縣;遇急臨爐者,必須癸動于神州。
注:《泌園春》曰:七返還丹,在人先須煉己等時。正一陽初動,此其時矣。待時者,候其時之來也。赤縣,猶云赤水。赤水玄珠,依時可得。蓋臨爐對境,必候真時。遇急者,令到即行,時不可失。癸動者,癸生之候。《悟真》謂“鉛遇癸生須急采”是也。《采金歌》曰:知癸生,曉癸現,三十時辰兩日半。陽生赤縣,癸動神州。求爐置鼎者,可不知乎
若觀見龍在田,須猛烹而極煅;忽聞虎嘯出窟,可倒轉而逆施。
注:《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此干之九二爻,正好抽添,須當猛烹極煅。非若初九潛龍之太嫩,及九三成質,不堪采取也。《悟真篇》曰:西山白虎正猖狂,東海青龍不可當。兩手捉來令死斗,化成一塊紫金霜。《金丹四百字》曰:龍從東海來,虎向西山起。兩獸戰一場,化作天地髓。顛倒陰陽,逆施造化,吹巽風,鼓橐龠,自太玄關,逆流至天谷穴,金精貫頂,銀流滔天,泥丸風生;絳宮月明,鵲橋瑞香,甘露下降,百脈歸元,九關徹底,所謂“乾坤交媾罷,一點落黃庭”。
所謂火逼金行出坤爐,故名七返;金因火煉歸干鼎,號曰九還。
注:金即藥也。《參同契》曰: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指南》曰;火逼金行,顛倒自然。《唱道真盲》謂;人知火克金,而不知金實愛火。金未出礦離爐,非猛火逼之,無由上升。所以曰:七返,朱砂反本;九還,金液還原。七乃火數,九乃金數。出坤爐,歸干鼎,一施一受,而為返還。一性一情,而為運用,謂之取坎填離,謂之還精補腦,謂之點離穴,謂之復還干健體,皆此之義。
還者,干所失而復得之物;返者,我已去而復來之真。
注:先天之乾坤,變而為后天之坎離,是干之中爻,有所失也。今者取得坎位中心實,點化離宮腹內陰,干之所失,今復還干,我即干也。自先天混洞之始,失落而去,今者得返我所故有,豈非去而復來乎
殊不知,順則生人生物,逆者成成仙佛。
注:“殊不知”三字,猶言甚易知也。老子曰;吾道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夫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人為萬物之靈,而與萬物并育。故人物合稱。欲知生仙生佛之理,初不異于生人生物之理,只爭順逆耳。順則生凡,逆則成圣,此古訓也。陀陽真人《入火鏡》曰:順則人,逆則丹。得此理,便成仙。《無根樹》曰: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一筆勾》曰:若知你生身的根由,才曉得造化在手。張紫陽曰:五行順兮,常道有生有滅;五行逆兮,丹鼎常靈常存。《靈寶畢法》曰:人受凡父母精血之初,溟滓混沌而無形。精血既安,一月為胞,二月成胎,三月生魂,四月定魄,五月分五臟,六月開六腑,七月明七竅,八月具八景,九月相足,十月氣全,脫胎而生。還丹之道,大率類此。方其受靈父圣母妙氣之初,必九和十合,而金氣始來,亦溟滓混沌,洞靈寥廓,無色無淵之可倚,無形無影之可依,元氣鎮安,五行敷落,彌羅周回,冥然凝合。泛嘯朗營,復元歸空,攝聚郁輔,含孕懷真,生五臟,理五氣,合百神,結胎嬰,號曰陽神。
雖分彼我,實非閨丹御女之術;若執一己,豈達鵬鳥圖南之機。
注:上文能盜彼殺中之生氣,以點我陽里之陰精,已分明彼我矣。茲復申言之。雖分彼我,實屬正大光明,并非卑污曖昧。試看天地間,何者非對待之數乎有天便有地,有日便有月,有陰便有陽,有男便有女,有我便有彼。則凡寒暑晝夜,清濁動靜,剛柔夫婦,牝牡雌雄,有獨而不配者乎失其理矣。祖師慈悲度世,恐人錯認此理,猜為閨丹食穢,御女采戰,此地獄妄人,不知彼我之事者也。故申言曰:雖有彼我之分,實非此等之事。《莊子》曰: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萬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大不知其幾千萬里也。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溟。以鯤鵬喻道之大,化而為鳥,化氣而騰也。自北而南,由彼至我也。我為離,為南方朱雀,中含木液青龍;彼為坎,為北方玄武,中含金精白虎。祖師垂慈,恐人死執著心腎,在一己身中摸索,便不解莊周圖南之文義也。《一筆勾》曰:只說是命在我身里頭,誰曉得一己無有。此個妙術,此個機關,原有彼我之分,不是一己之事。
坎中一點黑鉛,號曰先天,非同類而終不能得;離里七般朱汞,無真種而片刻難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