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告者最終之上訴也,謂預審及公判宣告有違律乖規(guī)者,乃求破毀厘正,茍別有矯正之道,不許輒為上告。大抵行于終審裁判者為多,其始審不為控訴及終審闕席裁判不行翻控者,并失上告之權(quán)。
檢察官及被告人向預審或公判宣告如左項條件得為上告:一,違背法律,不受回避申請者。二,違背裁判所結(jié)構(gòu)規(guī)則者。三,所行宣告以所管為非管,或以非管為所管,及移轉(zhuǎn)于裁判所乃為非管者。四,違法律而用不得用之規(guī)則者,或有違法律雖當堂駁辯不肯認許者。謂如合令被告人發(fā)言而不令發(fā)言,直行裁判,違第三百條所之類。五,違背法律而受理公訴或不受理者。六,于法律所定條件不商之檢察官者。若如第百二十八條、第百七十六條、第/三條、第九十四條、第二百二十條、第二百七十三條、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三百二條所定,凡稱以其職權(quán)者不在此限。七,于裁判所不判決人所請求事件,謂可理則理之,不可理則卻之,凡有所請求者不容不受。又非合以職權(quán)應得判決之事而判決未曾請求事件者。謂違不告不理之本旨。八,不公行裁判宣告及案關(guān)禁止傍聽而不公行推問及辯論者。謂應禁傍聽而不禁傍聽,又不公行推問辯論,及雖為傍聽禁止而不公行裁判者,亦同如第二百六十四條所是也。九,所宣告不列事實及律條與有所齟齬者。謂如第二百二十八條及第三百四條所云之類。十,有擬律錯誤者。謂將輕罪科重罪,及擅為輕重加減之類。十一,有越權(quán)處分者。第四十條,謂以恐嚇詐偽誘致成招或勒制被告人身體之類。已行免訴及無罪宣告,就令有違庇護被告人規(guī)則,不得為上告。其犯所有誤所管者亦同。第四百十一條,謂行免訴無罪宣告,既利被告人,則不用辯護人,雖為違規(guī),然無害于被告人。若犯處搜查罪情易為預審,尤有紛擾,與犯質(zhì)身位之誤所管者大不相同,所以有此特例也。民事原告、被告人及干連人得向私訴預審或公判宣告依第四百十條所定條件而為上告。第四百十二條。上告對手人不分何時,迄于大審院判決日,均得為附帶上告。大審院檢事長亦得為附帶上告。第四百十三條。上告以三日為期限,但預審自宣告狀解付日起算,公判自宣告Lt起算。第四百十四條,謂預審不面為宣告,故與公判算法有殊。有向預審或公判宣告而為上告者,除拘留、保釋、責付、釋放及放免外均停止施行。第四十五條,謂死者不可復生,損者不可復補,無論宣刑,即于預審亦不得施行。將為上告者要將其申請狀納于原審裁判所書記局,以上告期限甚短,而申請本院往往使訴訟人愆期失權(quán),故令之直請于原審裁判所,以歸簡易。上告申請狀要自申請時限二十四時內(nèi)書記送達于對手人。第四百十六條。上告申請人要自申請時限五日內(nèi)將其上告詞狀納于原審裁判所,書記局書記要自收受詞狀時限二十四時內(nèi)送達于對手人。第四百十七條。對手人要自接受上告詞狀時限五日內(nèi)將答辯書納于原審裁判所。書記局書記要自收受其答辯書,時限二十四時內(nèi)送達于上告申請人。第四百十八條。檢察官所納上告詞狀及答辯書,要各造二通,一通納之大審院,一通付之對手人。訴訟關(guān)系人向私訴裁判宣告納上告詞狀及答辯書亦同。第四百十九條。書記于經(jīng)過前數(shù)條所定期限之后,要速將訴訟及上告文書納于該管裁判所檢察官。檢察官要將其文書限五日內(nèi)納大審院檢事長,且將意見附記。檢事長要向院長請求將上告事件登載于刑事局檔簿。第四百二十條。上告申請人及對手人得用代言人。本條所謂上告及對手人,專據(jù)被告人、民事原告人及干連人而言,而檢察官不與焉。蓋檢察官不分上告、對手,一有上告,檢事長代述其趣旨及為答辯,固無用代言人之理。若上告各人,多不慣詞訟者,恐多費閑辯徒曠時日,故令自撰代言人出院,是為大審院要則。受重罪刑宣告而為上告,或檢察官以為合該重罪刑而為上告,茍不自選代言人,要以院長職權(quán)就該院所屬代言人內(nèi)選充。第四百二十一條。院長要就刑事局判事中命專任判事一名,專任判事要檢閱一切文書,造報告狀,謂大審院既不須審查事情,推問證人,又不須原、被告對辯,特案上告及答辯趣旨判決擬律之當否耳,故令專任判事精密審核。但不須附記其意見。第四二十二條。上告人及對手人詣專任判事納報告狀,又得經(jīng)由大審院書記局納辯明狀,以闡發(fā)其意見。謂上告為終極上訴,故許之再三申說以盡情實。若專任判事既收報告狀之后,所納辯明狀要附于該狀。第四百二十三條,因辯明狀直納書記局,未經(jīng)判事觀覽故也。書記要于開廷之先三日,將其時日報知上告及對手人、代言人。第四百二十四條。開廷日要專任判事在公廷朗讀其報告狀,檢事長及代言人要各辯明其意見。謂檢事官為上告人,則檢事長代之,若受處刑宣告者則代言人辯明之。于私訴上告,要檢事長最后陳其意見。第四百二十五條。上告人及對手人不用代言人者可直行判決。第四百二十六條,謂用代言人與否聽其自便,但應用而不用者為自棄其權(quán)利,故仍為對審判決。若大審院以上告為無理,要行棄卻宣告。第四百二十七條。若大審院以上告為有理,要將原定預審及公判之宣告直破毀之,將其事件移轉(zhuǎn)他裁判所。但如后數(shù)條所開載者不在此限。第四百二十八條。因擬律錯誤及違背法律,而受理公訴與不受理公訴而破毀原判宣告者,不須移其事件,要于本院直行裁判宣告。第四百二十九條,謂如因?qū)⒎缸锛皥D免罪而故殺人者合處死刑,誤依刑法第二九十四條處之無期徒刑,又將公訴消滅者誤受理之,將未經(jīng)大赦者誤為經(jīng)赦而不受理之類。預審或公判次序雖有違規(guī)則而無害于人者,不須移其事件,僅要破毀其次序。第四百三十條,謂如預審處分雖闕書記對同,于被告乃無所害,及被告人臨公判雖應有回避而不為申請,乃裁判官自行回避之類。有向預審及公判宣告內(nèi)之一類為上告而不關(guān)他類者,于大審院要破毀其上告所陳之件,照依法律行分別裁判宣告,及將其事件移轉(zhuǎn)于他裁判所。第四百三十一條,謂一事而有數(shù)類宣告,中有服而愿遵者,有不服而上告者,其愿遵者毋庸議,其上告者要分別裁判。于大審院破毀原判宣告,直行裁判宣告者,要令原裁判所及他裁筍所施行。第四百三十二條,謂被告人雖至上告,尚勒住于原裁判所,則令該所施行宣告為便宜。然原判若系重罪裁判所,則或有先上告判決而閉廳者,故令他裁判所施行亦為不妨。于大審院將破毀事件移轉(zhuǎn)他裁判所,要移于接近原裁判所之同等裁判所,但其事件專系私訴者,要移之民事裁判所。第四百三十三條,謂公訴裁判既定,則要償事件不得與刑事相干預。經(jīng)大審院≠決,所弓用法律當認為確定。謂裁判所受其所交事件,于法律上不得更其判決。受大審院移交之裁判所,其所裁判宣告仍得照常規(guī)更為上告。第四百三十四條。法不當罰而受處刑宣告,或法不應重罰而受失入之重刑宣告,于期限內(nèi)不上訴,算為裁判確定者。大審院檢事長得因司法卿之命及以其職權(quán),無論何時為非常上告。有非常上告要破毀原裁判宣告,由大審院直行裁判宣告。第四百三十五條。如左項檢事長及其余訴訟關(guān)系人得向大審院裁判宣告哀訴于該院:至大審院為上告終極之路,于此而認為非理,則控訴更無門可入,只得仍就大審院上訴耳,故日哀訴。一,大審院不照行前條所定式則者。二,受訴訟關(guān)系人所申請條件不為判決者。三,同一裁判宣告彼此有相齟齬者。第四9三十六條。將為哀訴者要自裁判宣告日限三日間申請,書記局書記要自收受申請書時限三日間解送于對手人,對手人限三日內(nèi)納其答辯書,大審院要照上告常規(guī)判決哀訴。第四三十七條,,大審院裁判宣告自宣告三日間又有哀訴者,將其判決停止施行。第四百三十八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