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1章

  • 俱舍論疏
  • 法寶
  • 4180字
  • 2015-12-16 17:45:54

論。未離欲者至不修世俗。明未來修。他心智通四根本故 若未離欲不修他心。唯修法.類.又四諦智 若已離欲加他心智。不修盡無生。是無學故。不修俗智非想治故。正理論云。先已離欲入圣道者。何緣見道中不修他心智。以他心智游觀德攝。依容預道方有修義。見道位中為觀諦理。加行極速故不能修。無間道中義亦同此。今第十六道類智時容預道收故。修此智(已上論文) 已上明住果修。后向之中斷有三例。一斷欲界惑。二斷上七地。三斷非想。就三例中。斷一一惑復有四道。謂加行無間解脫勝進。此等諸位行得二修。有同有異。然同類者于一處明。由此前后故有差別

論。斷欲修斷至隨應現修。明三例行修別也 斷欲修斷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此斷欲界惑故不用四類智。及他心盡無生智。斷通漏無漏道故。所以有俗智。即是總有六智。謂四諦智.法智.俗智 第九解脫道行修。亦同六智。以未來修別故不于此明 斷上七地。用類智故四類智也。滅.道法智能斷上故兼二法智。非有頂故兼俗智也 問何故欲界無間解脫道同處以明。斷上七地別處明也 答斷欲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未來修。同俱不修他心故。所以同處以明。斷上七地無間解脫。同行修四.類.二法.及世俗智總七智。以未來修別所以別明。無間道中不修他心。諸解脫道修他心故。所以如前

論。斷欲加行至隨應現修。斷欲界惑無間解脫不用類智。加行勝進義即無違。故于此中加四類也

論。此上未來至加他心智。明上三例未來修也。未離欲故無間道故不修他心。盡無生未得故。法.類互修者。由因力相資故修。下準此釋 斷有頂地加他心智。明有頂也。所以前八解脫與無間行修是同。不同明者。以未來修別。八解脫道修他心智無間不修。第九解脫或九或十。所以別明。除世俗者。有頂治故。加他心者。解脫道故

論。斷有頂地至苦.集滅.道六。無間道故不修他心。有頂治故不修世俗

論。斷欲修斷至隨應現修。明欲等行修。文中有四 斷欲修斷第九解脫。第一例也 斷上七地諸解脫道。第二例也 斷欲修斷第九勝進斷上八地諸加行道。第三例也。此亦行修是同故同明也 斷上七地有頂八品諸勝進道。第四例也。先修他心容現前故加他心智 此上四例行修不同。如應可解

論。此上未來至四諦他心。明得修同此上四例未來皆修八智。除盡.無生。是有學故 正理論云。四類不能斷欲界染。苦.集二法非上對治。何緣起彼治。此智未來修。若許兼彼非對治者。離有頂染等。應兼修世俗 此難非理。唯同對治于未來修非所許故。謂亦許有相屬故修。如見道中修世俗智。或由因力相資故修。如斷欲時兼修四類斷上染位修苦.集法。若斷欲染不修類智。斷上不修苦.集二法。則漸次得不還果者。應無容起類智現前。阿羅漢應無起苦.集法智。先所得者皆已舍故。先未得者非所修故。由約種類。若先已得為同類因力。引等流智生。此智由先彼智引故。于彼智類彼能為因。故此智生因力資彼。雖非同治亦未來修 準上論文。修見道邊俗智名相屬修。然名同觀亦不違理。斷九地染加行.勝進。皆修俗智未見辨處。且即詳此相望雖非是同類因。亦有力用互相引故。由此與無漏智互相修也

論。次辨離染得無學位。已下一行頌。第三明無學也

論曰至無生智故。釋無生智等。盡智初心唯緣有頂四蘊。所以行修唯苦.集.類.及盡智。名雖有四。定三同體。苦.集不定。類.盡決定同一念故

論。次辨余位修智多少。已下三行頌。第四明練根等余位修也

論曰至不修他心。明有學練根。無間道五性非一故言諸也。是有學故無盡.無生。似見道故無世俗智。無間道故不修他心。所以唯六

論。諸解脫道至謂加他心。明解脫道。四法.類智修同前。解脫道中非是斷障。已離欲者修他心智。亦同前說

論。有余師言至亦修世俗。述異說也

論。諸加行道至謂加他心。明加行道。行修與無間同。未離.離欲兩位。未來加世俗智。見道加行有世俗故。故修七.八

論。諸勝進道至未來亦八。明勝進道。未離.離欲行修。未來同修七.八

論。無學練根至如治有頂故。明無學也。無間道故不修他心。行修故不修盡也

論。五前八至他心及盡 五前者。時解脫中五種性也 前八解脫者。除第九以前八。行修與第九。不同故別明也 未來修八。除俗.無生

論。四第九解脫至未來修九 四第九者。謂前四種性。第九解脫。同盡智初唯緣非想故。所以苦.集.類.盡隨應現修 隨應現修者。謂苦.集智隨一起不定。類.盡決定非隨應也 未來修九者。加世俗智。同得應果故

論。最后解脫至未來修十 后解脫者。謂第五種姓練根第九解脫。行修同前。已利根故未來修十

論。諸加行道至未來亦十。明加行.勝進行得修異。如文可知

論。學位雜修至未來皆八。明學位雜修也。無間道無漏.有漏二念心故。行修兼俗。解脫道中唯無漏一念心故。行修唯四.法.類 加行增俗者。加行心中多無漏心。相間雜故 諸勝進道又加他心者。先得他心容現起故 未來唯八是有學故。依根本故

論。無學雜修至與練根同。明無學雜修也 無間道未來鈍八利九者。不修他心智故 解脫道中鈍九利十者。修他心故

論。學位修通至皆修八智。明學修通也 五無間道非理觀故。現修俗智。互相引故未來修七。除他心.盡.無生也。五解脫道二是無記不名修也 宿住.神境二解脫道。五加行道。皆非理觀故唯世俗 他心解脫道無漏故。法.類.道.俗。及他心智。隨應現起 一切勝進如他心智。更加苦.集.滅隨應現修故言并也 學修通中除五無間。自余未來皆修八智。除盡無生以未得故

論。無學修通至與練根同。明無學修通也 無間現修如學者。同緣事故。未來修異。鈍加盡智。利兼無生故 解脫加行現修如學者。若有學。若無學。皆不以盡.無生為解脫.加行故。未來有異。鈍加盡智。利兼無生故。勝進與無學練根同

論。天眼天耳至不名為修。此二解脫是無記故。學.無學皆非修也

論。圣起所余至唯修俗故。明一切圣修有漏功德。既是有漏皆行修俗。未來有學未離欲七。已離欲修八。準前可知。無學鈍九。利十。亦如前說 除微微心此于未來唯修俗故者。正理亦同。婆沙一百七云。已得善法現在前時。不能修未來 準知。所言修者。皆起未曾得。婆沙一百五十五云。若起微微心時。若起聞.思惠等時。于無漏根非舍非得 準婆沙微微心與聞.思惠同說不修無漏不言此三未來修有漏。此論及正理。皆言微微心未來唯修有漏。聞.思惠心非定心故。有他力修。無自力修 準上論文微微心唯修有漏。不修無漏。聞.思惠二總不修也

論。若起所余至同前有漏。明圣修無漏功德。如文可解

論。異生離染至唯修世俗。明異生離染修智多少。斷欲第九解脫。得初定他心。乃至。離第三染第九解脫。得第四定他心智。離第四定第九解脫。得空處定。無他心故不得言修。行修亦唯世俗。總言離染通四道故。準此論文。離染四道皆唯共相作意。圣道.世俗.及他心者是共相非別相也。無漏他心雖緣一法是共相故。異生無有無漏他心。由此離染四道行修。唯世俗智不修他心。緣有漏心必唯自相。異生修道勝進即有他心行修。如文可知 有人更為兩解。一云或異生位。離欲勝進容起他心。此文但言俗智者。據加行.無間.解脫道。從多分說。二云或應說。而不說者略而不論。此不應理。諸論皆同故。異生唯得四根本靜慮兼修他心。自余諸位唯修世俗

論。修五通時至現未唯俗。明異生修通。依根本四禪故。諸勝進道他心.俗智隨應現修。無間道起非容預故現.未俱俗。五加行道.及神境.宿住二解脫。不唯緣心故唯世俗。一解脫道即他心智故。所以通二

論。根本靜慮至近眷屬故。明依根本地修余功德也。非他心智故現唯俗智。根本地故亦修他心。唯決擇分見道眷屬。同見道故不修他心

論。依余地定至現未來修。明色四未至及無色全皆唯修俗

論。諸未來修為修幾地。此下兩行頌。第五明地通局

論曰至此地有漏。釋修有漏法也 諸道者。謂有漏.無漏加行.無間.解脫.勝進四道 依此者。即上諸道隨依何地現起名為依此 得此者。謂有漏道依上近分離下染時。及無漏道隨依何地離染之時。至第九品解脫道時得于上地 修此地有漏者。如上所說。若依此地。若得此地。即修此地有漏善法。有漏系地堅牢不修余地。故正理論釋此頌言。謂依此地世俗.圣道現在前時。未來唯修此地有漏。以有漏法系地堅牢難修余故(已上論文釋依此也)隨依何地離下地染。第九解脫現在前時。亦修未來所得上地根本.近分有漏功德。離下地縛必得上故

論。圣為離此地至及下無漏。釋頌得修無漏也 圣為離此地者。謂圣人隨依何地離此地染時。修所離地及下無漏。即如依初定離二定等諸地染時。得第二定等。及下無漏 及得此地時者.圣人隨依何地初得二三定等。即修二.三定等。及下無漏 并此地中諸圣道現起者。謂圣人現起二.三定等圣道之時。即修二.三等定。及下無漏

論。為離此言通二四道 謂上為離此地染者。非唯無漏無間.解脫道。二四道也。正理論云。謂隨何地有漏.無漏加行等道。正現在前。為欲斷除此地煩惱。未來修此及下無漏。下于上染同能治故。雖下圣道斷煩惱時。諸上地邊有能同治。然由有漏系地堅牢。未離下時未能修彼。隨依何地離下地染。第九解脫現在前時。能修未來所得上地。及諸下地無漏功德。隨起此地世俗.圣道現在前時。未來皆修。此及下地無漏功德 準此論文。賢圣品頌云。圣二離八修。各二離系得。長行釋云。諸有學圣用有漏道。離下八地修斷染時。能具引生二離系得。用無漏道離彼亦然。由二種道同所作故者。準正理文。圣定用有漏及無漏道離染。雖同修二種得。有漏道斷隨品修二。無漏道斷至第九品解脫道修。顯宗三十二有三釋 一云。由此有學離八修斷。世.出世道隨應現前各未來修世.出世道。此總相。說。以無漏道離上七地前八品時。不修上邊世俗道故。唯有無漏一離系得。離第九品方可具二 第二釋云 或應許得離道而修 第三釋云 或應斷染時許依下修上 已上說修道非見道也。見道現起亦修下俗智故

論。唯初盡智現在前時至皆來朝貢。明盡智修異余位也。正理論云。唯初盡智現在前時。力能遍修九地有漏意地所攝。聞.思.修所成不凈觀等無量勝功德。謂隨何地盡智現前。通修未來自.上.下地。何緣唯此初盡智時。力能遍修諸有漏德。創能殄滅無始時來一切善根煩惱怨故。如有摧伏國所共怨。一切俱來慶賴稱善。又煩惱縛斷無余故。如能縛斷所縛氣通。又彼心王登自在位。一切善法起得來朝

論。然此生上至九解脫道。明生上不修下。及練根同也

論。諸所言修至而證得故。明名修不名修法異

論。若先未得至勢力劣故。明能修.不能修法異

論。為唯約得說名為修。已下一行頌。第六明四修也

論曰至前后二修。明四修相。有為善法名行.得二修。行謂現行。得謂得得。現具二義。未來唯得。一切有漏名除遣修。由此有漏善法具足四修。 無漏善法唯有行.得。諸有漏法加治.遣二

論。外國諸師至乃至廣說。述異計也

論。迦涅彌羅國。已下有部會釋六修。同四修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彝良县| 洪湖市| 东阿县| 双桥区| 涿州市| 于都县| 晴隆县| 台东县| 濉溪县| 金阳县| 五华县| 铁岭县| 建德市| 定结县| 大洼县| 洞头县| 潞城市| 建平县| 长阳| 通榆县| 桂阳县| 潍坊市| 肇东市| 安图县| 沁源县| 南溪县| 建宁县| 林口县| 东山县| 微博| 两当县| 五指山市| 白河县| 黄石市| 招远市| 西乌珠穆沁旗| 新野县| 沐川县| 邳州市| 荔浦县| 额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