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 俱舍論疏
  • 法寶
  • 3938字
  • 2015-12-16 17:45:54

將釋此論五門分別。第一會初轉(zhuǎn)法輪時。二學(xué)行次第。三教起因緣。四部執(zhí)先后。五依文解釋 一會初轉(zhuǎn)法輪時者。于中有四。一定成道日。二定轉(zhuǎn)法輪日。三述中間事別。四會說不同 一定成道日者。依長阿含經(jīng)第四云。八日如來生。八日佛出家。八日成菩提。八日取滅度 次文云。二月如來生。二月佛出家。二月成菩提。二月取涅槃 又灌佛經(jīng)云。佛告諸天人。十方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生。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出家。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成道。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而般涅槃。諸經(jīng)八日皆同。說月有異。唯二.四別。不言余月 準上二說。說雖有異。成道月日即是同也。所以得知。略有二理。一以立正異故。婆羅門國以建子立正。此方先時以建寅立正。建子四月。即建寅二月。故存梵本者而言四月。依此方者。即云二月。根本一也 二準智論.及婆沙計。梵王請前五十七日。四月調(diào)根.兼觀機等總有六月。即是二月八日成道。至八月八日轉(zhuǎn)法輪定。如下引文。以此故知。二月八日成道為定。去八月八日有六月故。若是四月八日。即無六月。去轉(zhuǎn)法輪四月。無文證故 又釋律論云。佛與五比丘。四月十六日結(jié)前安居。安居去四月八日。唯有九日。即與法華.智論.毗婆沙等眾多經(jīng)論。日月相違。準此故知。二月八日成道為定 問若爾何故。菩薩處胎經(jīng)。云二月八日成道。二月八日轉(zhuǎn)法輪。二月八日降魔。二月八日般涅槃 答此有二釋。一處胎經(jīng)說。菩薩處胎亦轉(zhuǎn)法輪。此為蜜眾。非為顯眾也。成道之日即轉(zhuǎn)法輪。義亦準此。今言為五比丘轉(zhuǎn)法輪日諸說不同。非是蜜眾 二諸經(jīng)中錯二月為四月者。由建正不同。已如前釋。錯八月為二月.四月者。以迦栗底迦是八月卯星之名。二月又是建卯地之月。星.地詮別。卯名同也。若知迦粟底迦是酉地之卯翻為八月。若謂迦栗.底迦是震地之卯。翻為二月.四月。由此轉(zhuǎn)法輪等日。有二.四.八不同。般涅槃日。八.四.二月之異。詳多教.理。度五比丘八月為定。會涅槃日如別章釋 二定轉(zhuǎn)法輪日者。諸經(jīng).論中皆云。波羅奈國鹿野苑中。為五比丘轉(zhuǎn)四諦法輪。說中間事日數(shù)不同。然不指陳說法月日名者。不可憑唯。準有婆沙及釋律論。分明指陳說法月日。應(yīng)依此文。婆沙一百八十三云。佛于迦栗底迦月白半第八日。度阿若憍陳那。迦栗底迦。當(dāng)此方八月也。婆沙一百三十六云。羯栗底迦月白半第八日晝夜停至九日夜增一獵縛故。羯.迦雖異語是同也。故知。定是八月八日。又釋律論云。佛與五比丘。四月十六日結(jié)前安居。一夏中不得圣果。過夏于八月八日。憍陳那忽然見法。此二論文極理分明余文既不分明不可依準。故知八月八日轉(zhuǎn)法輪定。佛成道日雖有二說不同?;蚨掳巳??;蛩脑掳巳?。無經(jīng)論說二月.四月轉(zhuǎn)法輪。故知非是三七日后。亦無文說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故知非是六七.八七.五十七日后轉(zhuǎn)法輪也 三述中間事別者。經(jīng)律論中。述從成道至轉(zhuǎn)法輪中間時節(jié)。廣略不同。前后有異。今且觀機已前。依四分律敘。觀機已后。依婆沙述。余文同異次便錄附 四分律三十一云。初夜得宿命明。中夜得死生智證明。后夜獲得漏盡明。得此三明。即往菩提樹下。結(jié)跏趺坐。七日不動受解脫樂。過七日已從其定起。受二賈客兄弟糗蜜。為授二歸。云從此優(yōu)婆塞最初也。四王奉缽用受糗蜜。第一七日也。因果經(jīng)于觀機后說受賈人糗蜜 四分云。食糗蜜已即于樹下。結(jié)跏趺坐七日不動。游解脫三昧 過七日已從三昧起。去彼不遠。有呵梨勒果樹。即于彼樹神奉世尊呵梨勒果。受已為授二歸。第二七日也 食此果已如前入定。出定入郁鞞羅村乞食。受婆羅門食已為授二歸。第三七日也 已上三七在菩提樹下 食已更詣一離婆那樹下。準前入定。從定出已入郁鞞羅村乞食。受婆羅門婦食。為授二歸。云此優(yōu)婆夷之初也 準此律文。人受三歸得近事戒。神畜非也。第四七日也 食已還詣離婆那樹下。準前入定。從定起已入郁鞞羅村。乞食。受婆羅門男.女食。為授三歸。第五七日也。已上二七日在離婆那樹下 食已詣文麟龍宮。到已同前入定。天雨七日。乃至龍王以身繞佛頭蔭佛上等第六七日也。因果經(jīng)在觀機后 已上六七受解脫三昧樂又四分云。從定起已詣阿輸婆羅尼呴律樹下。敷坐具結(jié)跏趺坐 五分律云。入三昧七日 又云。受酪如人食。食已入定

已上五分文 四分又云。作是思念言。我今已獲此法甚深。難解難知。欲寂休息。微妙最上智者能知。乃至思惟已說二頌。說二頌已默然 已上思惟深法時。不言日數(shù) 法華云。觀樹亦經(jīng)行。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諸根鈍。著樂癡所盲。如斯之等類。云何而可度 與律意同 準上。六七日受解脫樂。三七日思惟法??偩牌呷?。前出定日即是后七日初。除重六日。余有五十七日。是梵王請前。與智論.及毗婆沙。日數(shù)同也。智論第八云。釋迦牟尼佛得道后。五十七日寧不說法。言我法甚深難解難知。一切眾生縛著世法無能解者。不如默然入涅槃樂。是時梵天王等請佛為諸眾生初轉(zhuǎn)法輪。佛。時默然受請。后到波羅奈林轉(zhuǎn)正法輪 與律.法華意同也 四分又云。梵王請佛轉(zhuǎn)法輪。佛許已梵王歸宮 已上觀機。律與婆沙等大意同也。中間少異略而不述 已上依婆沙一百八十二述.論云。菩薩。菩提樹下。三十四心得阿耨菩提。以佛眼遍觀一切世界。誰應(yīng)最初聞我正法。我當(dāng)為說。觀已便知。唱連摩子應(yīng)先聞我法。是時有天即白佛言。唱連摩子昨夜命終。有說七日 四分律云。郁頭藍子命過七日 又曰。爾時世尊。亦起智見知彼命終。便傷嘆言。彼失大利。若彼聞我所說法者。當(dāng)?shù)谜?。世尊?fù)觀除彼。誰應(yīng)初聞我正法。我當(dāng)為說。觀已便知。頞迦羅摩子 四分云。阿藍迦蘭應(yīng)先聞法。天復(fù)白佛。命終已經(jīng)七日 有說昨日 四分律中亦云昨日 爾時世尊。亦起智見。知彼過。如前傷嘆 問初得阿耨菩提。何故不為二人說法。而待命過不得聞法將非如來教化失時耶 又說。彼時二人善根未熟。未堪聞法。所以者何。佛成道已。彼初一人。若更經(jīng)五十七日有余命者。應(yīng)堪聞法。彼第二人。若更有五十一日有余命者。應(yīng)堪聞法。由此非佛教化失時 準此論文。婆沙雖不廣說梵王請前日數(shù)。而除佛成道日。至許請前五十七日與律.及智論等同也 又云。世尊或時留自壽行。如待蘇拔達羅等。若然留他壽行。無有是處 準此論文。無留他壽行。世尊復(fù)觀除彼二人。誰最初應(yīng)聞我說法。我當(dāng)為說。觀已即知。憍陳那等五人應(yīng)先聞法。即作是念。彼皆是我父母親族。先來恭敬供養(yǎng)于我。今欲酬報為何所在。天即白言。今在波羅底斯國仙人鹿野苑。爾時世尊。亦起知見知在彼處。便舍菩提樹下步涉而往。問佛具最勝神力何故步涉往耶。答敬重法故不以神足。又佛行時足常去地如四指量。一一足跡皆有喜旋吉祥可愛千輻輪相分明如畫。身影所觸乃至七日。能令有情至其處者諸根安快。漸次行至婆羅底斯。爾時。五人忽逢見佛。遂共立制。彼喬答摩。懈慢多求??駚y失念。空無所獲。而今復(fù)來欲相呼誘。我等宜各忽與言談.恭敬.問訊。但敷一常座。其坐不。爾時世尊漸次近彼。威德所逼。令舍本期。不覺一時從座而起。趨走迎逆合掌歸命。于中?;蛴懈姆髢糇??;蛉》鹨??;蛉》鹄彙;蛴泄?。或有洗足。俱白佛言。唯愿就座。佛便作念。如是癡人。自立制約須臾還破。時佛就座安祥而坐。威光奇特。如妙高山 乃至 世尊于是。漸漸誘化令其調(diào)伏。于日初分。為二人。說法。教誡。教授。令余三人入村乞食。彼所乞食充足六人。于日后分。為三人說法。教誡。教授。令余二人入村乞食。所乞飲食充足五人。世尊性離非時食故。如是教化經(jīng)于三月。有說四月。令彼五人善根熟已。于迦栗底迦月白半第八日。如來為彼轉(zhuǎn)正法輪。時憍陳那最初見法 四會說不同者。問若佛成道后。經(jīng)于六月轉(zhuǎn)正法輪者。何故出曜.方等大莊嚴經(jīng)云七七日因果.法華經(jīng)云三七日。智度論五十七日佛不說法。方等大莊嚴經(jīng)二七日觀。二七日經(jīng)行。因果經(jīng)觀樹一七日。法華經(jīng)觀樹行不言日也。四分律六七日。五分律八七日。毗婆沙四月。復(fù)有經(jīng)說半年。十二由延經(jīng)一年耶 答自古經(jīng)律論師皆云見聞異也。意說。佛在世時隨眾生機威德不同?;蛞姸嗳蘸筠D(zhuǎn)法輪?;蛞娚偃蘸筠D(zhuǎn)法輪 今詳不爾釋如來。八相成道示有父.母.妻.子.生日.出家.成道。為五比丘轉(zhuǎn)法輪日。大小乘說理合皆同。如說經(jīng)行.遠近.觀樹等事。容有異也。佛神境力入定之相事難知故 問所以得知。答略有五例。一舉時別故。二異本前后廣略不同。三生等日月同故。四同本前后說有異故。五傳者誤故。由上五緣說有差別。根本事同 一舉時別者。四分律六七日者受解脫樂時。法華經(jīng)三七日者。思惟法時。出曜經(jīng).莊嚴經(jīng)七七日。五分律八七日等。通思惟法時。智論五十七日者。梵王請前。婆沙四月者。調(diào)五比丘根時。有經(jīng)半年者。以六月故。十二由經(jīng)一歲者。以經(jīng)一夏。律.及受歲經(jīng)。以夏為歲故 二異本前后廣略不同者。律前廣后略。前別說受解脫樂思惟法時。后略不說四月調(diào)機。婆沙前略不說梵王請前。后即廣說四月調(diào)機。以此二文互證。即知日數(shù)經(jīng)于六月方始說法 三生等日月同者。以八相成道父.母.妻.子.生.及出家.成道等日說皆是同。如何為五比丘轉(zhuǎn)法輪日有斯懸隔。故知。根本是同。傳有廣略及有誤耳 四同本前后說有異故者。婆沙一百八十二云。佛于菩提樹下三十四心得阿耨菩提。以佛眼遍觀一切世界。誰應(yīng)最初聞我正法。如前引文。準此。佛成道已即觀根機。中間略其受解脫樂.及思惟法.梵王請等。豈即無耶。故知。諸本闕者亦是略也。若謂婆沙見聞不同。成道之后即觀機根。因何婆沙次下文云。彼初一人。佛成道后。若更五十七日。有余命者應(yīng)堪聞法 此即佛成道后。至觀根時五十七日。與智論同。又智論第一云。爾時菩薩舍苦行處。到菩提樹下。坐金剛座降魔眾已。即得阿耨菩提。時梵天王等皆詣佛所。勸請世尊初轉(zhuǎn)法輪 準此論文。即無食乳糜。即受解脫樂。思惟法時。佛成道后即梵王請。若獨智論見聞異故即說無者。何故第八卷云釋迦牟尼佛得道后。五十七日寧不說法。是時梵王等請。諸文闕略如第一卷略故。非見聞異也 五傳譯誤者如宋本藥師云善信菩薩二十四戒。唐.隋本菩薩四百戒。正法華六根各千二百功德。妙法華三根。千二百。三根八百等。自余不同不可和會。皆如此類。根本是一。傳不同故

為你推薦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jīng)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劉慈欣 213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guān)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chǔ),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fēng)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quán)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shù)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dāng)時政治經(jīng)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wǎng)絡(luò)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睹鞒切┦聝骸窞槲覀兘庾x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dāng)年明月 275萬讀過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guān)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tài)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tǒng)。

三弦 29.5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fēng)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鉚釘 6.5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陵县| 昭通市| 舒兰市| 鄱阳县| 平谷区| 阳泉市| 永顺县| 图片| 大城县| 景德镇市| 昆明市| 永昌县| 东丽区| 古交市| 洛隆县| 赞皇县| 文成县| 襄城县| 九江县| 许昌市| 抚顺市| 锡林郭勒盟| 荣成市| 烟台市| 阳高县| 赫章县| 冕宁县| 尉犁县| 射洪县| 项城市| 淮北市| 平谷区| 红安县| 徐汇区| 潞西市| 鄂托克前旗| 阿拉善右旗| 浪卡子县| 仙游县| 县级市| 宣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