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一。嘯亭續錄:公敬文宅、貝子綿德宅,俱在石虎胡同。謹案:綿德高宗孫定安親王諱永璜子,今為毓公宅。嘯亭續錄:裘文達曰修賜第在石虎胡同。宸垣識略:二等敦惠伯第在石虎胡同。洪亮吉更生齋集:裘文達賜宅構一軒,名好春,退直所憩,賓客門下士往來者,于閽人率不關白,徑入此軒,若已退直,則公必坐軒左右若待客矣。一日,值歲小除,諸人咸詣軒與公餞歲,忽司閽者至公側耳語,公大笑曰:戶部堂官歲盡分飯食銀,亦不可告人耶!即命挈一囊至瀉出之,皆庫貯大定五十兩。公數座中客若干,令各懷其一,曰:諸君年事大窘,聊以分潤耳。數不足,復命入取之,遍給乃止。紀昀如是我聞:裘文達之前為右翼宗學,宗學之前為吳額附府,吳額附之前為前明大學士周延儒第,閱年既久又〈穴上呌下〉窱閎深,故不免時有變怪,然不為人害也。廳事西小屋兩楹,曰好春軒,為文達燕見賓客處。案:吳三桂子應熊,尚太宗幼女純恪長公主,即吳額附也。后三桂叛,應熊及其子世霖皆伏誅。花村看行侍者談往:董心葵名廷獻,武進人,偶過石虎胡同,有延陵會館,門欹墻缺,心葵私計曰:此奇貨可居也。乃罄其三千金,飾除整飭焉。時周宜興將介枚卜,敦請而奉為主室,始而駭,繼而感,后則安焉。敬之愛之尊之信之,千金萬金之托,一言九鼎之信,內外事委任而授教焉,此真奇賈哉。案:如談往所言,則延儒居第,其初本常州會館也。錢大昕潛研堂集:題裘漫士少宰苑東寓直圖:趯臺西畔有新廬,履道坊南宅不如。應為城居少花竹,天教銷夏此閑居。自注:公賜第在長安右門西。弇山畢公年譜:甲申公寓石虎街裘文達公第。案:康熙時大學士馬齊封敦惠伯。
大、小秤鉤胡同 八旗通志作正溝。
堂子胡同
馓子胡同 嘯亭續錄:公巴圖堪宅在馓子胡同。
狗尾胡同
茶葉胡同
興隆街 井一。嘯亭續錄:公德普宅在興隆街。
太仆寺街
井二。鑲藍旗蒙古都統署在北,詳衙署。西有衍圣公第。明史衍圣公傳:英宗復辟,孔宏緒入賀,朝見便殿,帝握其手置膝上語良久。宏緒才十歲,進止有儀,帝甚悅。每歲入賀圣壽,帝聞其賜第湫隘,以大第易之。案:衍圣公第,舊在東安門外。今第在太仆寺街者,即明英宗所賜。〈研上手下〉經室四集:己未借寓京師衍圣公邸,曾栽竹三叢,藤花兩本。庚午再寓,添栽槐、柳、桃、海棠、欒枝、丁香,并舊有古槐、榆、椿、棗共三十余株,記以一律,授之館人。陳文述頤道堂詩集:重至太仆寺街舊寓:飛鴻蹤跡又重來,疲馬沖泥太仆街。澹墨尚留曾畫壁,苦吟猶認舊書齋。明一統志:太仆寺在萬寶坊,主簿廳附焉。春明夢余錄:太仆寺乃元兵部舊署。楊士聰玉堂薈記:太仆寺石刻畫馬二。一史道碩畫,一趙孟頫畫,皆王世貞官太仆時摹勒。道碩五代時人。舊聞考:兵部夾道,今仍稱太仆寺胡同。即舊署址也。案:萬寶坊元舊名,據元一統志,在大內前右千步廊,坊門在西。明五軍都督府所屬彭城衛在萬寶坊,見明一統志。今太仆署,雍正三年移建正陽門東城根,詳衙署。
背陰胡同
嘯亭續錄:貝子傅喇塔宅,在背陰胡同。謹案:傅喇塔顯祖曾孫貝勒芬古四子,以功封,謚惠獻。乾隆間,孫德霈襲簡親王,贈如其爵,今為奎公宅。
心尖胡同
口袋胡同 井一。
牛角胡同
擔杖胡同
細米胡同 嘯亭續錄:公門度宅在細米胡同。
西安門外南夾道 井一。
馬尾胡同
靈清宮
井一。明成祖實錄:永樂十五年三月,建洪恩靈濟宮,祀徐知證及其弟知諤。明陳鳴鶴晉安逸志:男子曾甲,世居閩縣金鰲峰下灌園,園中有破祠,其神嘗棲箕,自稱兄弟二人,南唐徐知誥之弟知證、知諤也。晉開運二年,率師入閩,秋毫無犯,閩人祀我于此。自是書符療病驗若影響。永樂間,成祖北征不豫,詔曾甲入侍,運箕有驗,遂封知證清微洞元真人,知諤宏靖高明真人,敕有司建廟。帝京景物略:文皇有疾,夢二真人授藥,疾頓瘳,乃敕建靈濟宮祀之。封玉闕金闕真人,配曰仙妃。十六年改封真君,成化二十二年改封上帝。歲元旦日短至,及真人誕辰,遣太常寺堂上官行禮。萬歷二十二年,大學士王錫爵病,上特發帑五十兩,命道官白昭忻建醮三日夜,病尋愈。明史方技傳:禮部郎周訥自福建還,言閩人祀南唐徐知證知誨,其神最靈,帝命往迎其像及廟祀以來,遂建靈濟宮祀之。帝每遘疾,輒遣使問神,廟祝詭為仙方以進,藥性多熱,服之輒痰壅氣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諫。明史禮志:洪恩靈濟宮,祀徐知證、知諤,永樂十五年立廟皇城之西。正旦冬至至廟內閣禮部及內官各一員祭,生辰禮部官祭。弘治中,大學士劉健等請毋遣閣臣,嘉靖中改遣太常寺官。春明夢余錄:崇禎十五年給事中左懋第言,二真人乃叛臣之子,不宜受朝臣拜跪,請以帳幕隔之,報可。案靈清宮即靈濟宮,呼為清,聲之轉也。明代凡大朝會,百官習儀于此。宣德間,移朝天宮,詳西城。據懋第疏言,則明季猶有在此習儀者。又崇禎十四年,正一真人張應京應召至都,賜宴靈濟宮,見明史方技傳。明徐學謨世廟識余錄;靈濟宮講學,莫盛于癸丑甲寅間,是時大學士徐階、禮部尚書歐陽德、兵部尚書聶豹、吏部侍郎程文德主會,皆有氣勢,搢紳可攀附得顯官,故學徒云集至千人。丙辰而后,諸公或歿或去,惟階尚在,而講壇一空矣。戊午歲,太仆少卿何遷自南京來,復推階為主盟,仍為靈濟宮之會,然遷名位未可恃,號召諸少年,多無應者。燕都游覽志:宣城第園,在靈濟宮前,府第中園也。眾木參天,夾竹桃二大樹。層臺高館,不下數十。張席者日無虛地。案:園久廢。
井兒胡同 井一。
八寶坑 井一。
干石橋東斜街
舊有鑲藍旗官學,今移西斜街紅廟,見后。嘯亭續錄:恒親王府在東斜街,今為惇親王府。謹案:惇王諱允祺,圣祖五子,謚曰溫。惇王諱綿愷,仁宗三子,謚曰恪。
南、中、北醬房胡同
井一。宛平王志:有崇寧庵觀音寺。嘯亭續錄:貝勒尚善宅在醬家胡同,今廢為木廠。采訪冊:禮親王府在東斜街醬房胡同口,普恩寺東。謹案:王諱代善,太祖次子,時稱大貝勒,追謚烈,世襲。萬歷沈志:普恩寺在安富坊。
宴樂胡同
八寶胡同
板廠胡同 井一。北小胡同曰小草廠。
背陰胡同
廊房胡同
西安門外大街
井二。宸垣識略:固山恒愍貝子府在西安門外南街西。嘯亭續錄:公巴布泰宅在西安門大街。謹案:巴布泰,太祖九子,以功封鎮國公,謚恪僖。明史外戚傳:陳萬言,肅皇后父也。嘉靖二年,詔營第西安門外,費帑數十萬,工部尚書趙璜,以西安門近大內,治第毋過高,帝怒,逮營繕郎翟璘下獄。又鄭自璧傳:陳萬言辭黃華坊賜第,請西安門外新宅,詔予之。自璧以所請宅已鬻之民不當奪,與安磐力爭不聽。嘉隆兩朝聞見錄:詔賜戚畹陳萬言宅,命工部亟修葺,尚書趙璜奏論諭制,萬言訴于帝,謂為營繕郎中葉寬所主,上怒系寬,璜惶懼輪罪,乞恩以免,言官申救不報。
西馬市街
馬市街元舊名,亦稱東大街,井一。羊市井一。右翼稅署在北,詳衙署。析津志:安富坊在順承門羊角市,鳴玉坊在羊市北。又羊市、馬市、牛市、駱駝市,俱在羊角市一帶。人市在羊角市,至今樓子尚存。此是至元后有司禁約,姑存此以為鑒戒。坊巷胡同集:安富坊六鋪。有燕山左衛。案:衛久廢。
西安門外北夾道 迤北井一。
大、小拐棒胡同 大胡同井一。
公儀胡同
井兒胡同 井一。
大、小塘坊胡同
西拐棒胡同
小栴檀寺胡同 栴檀寺,明嘉靖時建,有萬歷間御史蘇惟霖碑。
大、小紅羅廠
井二。宛平王志:有真武廟。坊巷胡同集:積慶坊四鋪。有紅羅廠、戰車廠、太平倉、惜薪司、嘉興寺、半藏寺、興化寺。案:戰車廠、惜薪司無考,余俱見后。
口袋胡同
太平倉
井一。明太平倉遺址,互詳西城。嘯亭續錄:承澤親王府,在太平倉。謹案:王諱碩塞,太宗五子,以功封,世襲,追謚裕,子博果鐸襲封,后改號莊,薨無嗣。圣祖以十六子莊恪親王允祿為后。宸垣識略:三等誠毅伯第在太平倉胡同。案:乾隆時,大學士伍彌泰襲誠毅伯。宛平王志:崇善寺在太平倉大街。明史佞幸傳:延綏總兵官馬昂罷免,有女弟進于帝,召入豹房大寵,傳升昂右都督,弟炅、昶并賜蟒衣,大珰皆呼為舅,賜第太平倉。
前毛家灣 井一。
中毛家灣
后毛家灣 井一,橋一。
槍廠 井一。
鐵匠營 井一。
地安門外西城根
井一。西步糧橋,俗稱西壓橋,以皇城跨其上也。玉河水由此入西苑,宛平縣署在北,迤東有白馬關帝廟,隋舊基也。藥王廟東瀕十剎海,俗稱南藥王廟。井一。旌勇祠祀將軍明瑞等,賢良祠祀怡賢親王等,俱詳祠祀。嘉興寺、半藏寺,俱詳寺觀。明史禮志:漢壽亭侯關公廟,永樂間建,成化十三年又奉敕建廟宛平縣之東,祭以五月十三日。宸垣識略:一等忠達公第,在地安門外西城根。一等恭誠侯第,在地安門外西北。案:康熙時,大學士定西將軍撫遠大將軍圖海,追封忠達公,謚文襄。順治時二等伯烏拉忒貝勒明安,追封恭誠侯,謚忠順,今侯啟泰官散秩大臣。黃富民禮部遺稿:先勤敏公賜第在地安門外。案:黃富民,黃左田鉞之子。萬歷沈志:宛平縣在積慶坊。
護國寺街
寺創元至元間,名崇國。元有南北二崇國寺,南寺為金遺剎,今無考;此為元丞相托克托故宅,今為蒙古喇嘛所居。月之七八日有廟市,詳寺觀。嘯亭續錄:張文和廷玉賜第護國寺街。藤陰雜記:寺西先為張文和第,后改西華門內,賜史文靖貽直,文靖薨,賜王文莊際華。文莊出文靖門下,師生接住,亦是佳話。沈初西清筆記:王文莊際華住護國寺,有二十四福堂。坊巷胡同集:發祥坊七鋪。有大興左衛、崇國寺、正覺寺、宏善寺、白米寺。案:正覺寺、宏善寺見后,余無考。
馬狀元胡同
案:明初廷對第一者,有馬麒、馬愉。國朝順治壬辰科,分滿漢兩榜,滿榜則麻勒吉首選也。嘯亭續錄謂其宅尚存,人呼狀元街,疑即在此。麻勒吉后改名馬中驥,見水曹清暇錄、簪云樓雜說。
興化寺街
井一。興化寺,詳寺觀。嘯亭續錄:公永〈口敬〉宅,在興化寺街。藤陰雜記:興化寺街于文襄敏中第,雨梧書屋后賃蔡小霞廷衡。韋約軒謙恒重過見藤花有感詩:東閣當年未敢窺,年來頻見紫云垂。不知醉涴車茵者,誰向花前酹一卮。
鬼門關
箭桿胡同
馬神廟斜街
大、小羊角燈胡同
白米斜街 井一。
觀音堂,井一。內務府所屬三旗參領署在北,詳衙署。案:坊巷胡同集有白米寺,今無考,豈地以寺名歟。
右在大市街東,地安門街西,長安街北,與南城、西城、北城界。隸中東坊。
內城東城
城冊:內城地址隸東城者,東南俱至城根,西至崇文門街與南城界。又西至王府街迤北至交道口與中城界。北至東直門街與北城界。
崇文門大街
崇文門,俗沿元稱曰哈達門,或訛海岱。迤北有坊,曰就日。井一。化成寺在西,詳寺觀,又有關帝廟。析津志:文明門即哈達門,哈達大王府在門內,因名。人海記:康熙甲子秋九月,海岱門內地中忽作聲,有光如電,初以為地震也。已知其地舊埋火藥,覆大石板,上土厚尺余。不知何故忽廢,飛石所中凡傷二百余人。萬歷沈志:般若庵有敕建碑,在明時坊。案:庵今無考。周筼析津日記:吳匏庵園居有海月庵、玉延亭、春草池、醉眠橋、冷譫泉、養鶴闌,今訪其遺跡,已不可得。舊聞考:河南彭氏所藏張見陽補畫玉延亭圖,有趙寬賦序云,春坊先生所居崇文街第,有園一區,名亦樂,中有亭曰玉延。賦首又云,并東郭之青陽,則斯亭應在東城。又毛澄重建玉延亭記云:園中別有庵,曰海月,玉延為庵之輔。則海月庵與玉延亭毗連也。案:海月庵,夢余錄云在皇墻西,誤也。今從舊聞考。吳寬匏翁家藏集,有海月庵冬日賞菊圖序。明史宦官傳:魏忠賢生祠,戶部主事張化愚建之崇文門。
崇文門內東城根 井二。迤東有大石橋。
神仙祠 井一。
孝順胡同
船板胡同 井一。
真武廟
小報房胡同
八寶胡同
三元庵
茄子胡同
丁香胡同
鎮江胡同
后坑
范子平胡同
建昌胡同
鮮魚巷 井一。有云澄試館。
觀音堂
釣兒胡同 井一。
江擦胡同 井一。
官帽司 井一。
五老胡同
火神廟
箭桿白胡同
四眼井 井一。
柳罐胡同 井一。
銀絲胡同
井兒胡同 井一。
溝沿頭 南有小石橋,西小胡同井一。
后井兒胡同 井一。
毛家灣
林檀胡同
二眼井 井一。
臊達子胡同
紗帽翅胡同
馬匹廠 匹或作皮。北小胡同曰馬尾胡同。
果公府馬圈 井一。
制鈔局 舊有工部寶源局新廠。
錢局后
銅廠 井一。
金鉤胡同 井一。
炮廠 廟前井一。
快子胡同
盔甲廠
井一。會典事例:盔甲廠在崇文門內之東,今貯廢炮。蕪史:盔甲廠即鞍轡局,在于都城內東南隅,掌廠太監一員,營造盔甲、銃炮、弓矢、火藥之類。萬歷年間,火藥忽燃者再,崇禎甲戌九月初七日,又震損房屋甚多,將制火藥石碾遠拋于泡子河城墻下。
東褲子胡同
大、小羊毛胡同
靈官廟
泡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