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3章

  • 郘亭知見傳本書目
  • 莫友芝
  • 2797字
  • 2015-12-16 16:37:19

集部八

總集類

《文選注》六十卷

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編。 唐李善注。 宋尤本、元張本并十行,行二十一字或多少不等。明唐藩本亦十行,行改二十二字,皆均齊如一而古色減矣。明唐藩成化丁未重刊。元張伯顏本者,莊王芝址其玄孫端王碩熿襲封,又以隆慶辛亥重刊于養(yǎng)正書院。 汲古閣本字小。 翻汲古閣本字稍大,且字句不同,亦不止一本。以錢士謐校為差勝。 明唐府本。 晉藩養(yǎng)正書院本。 嘉靖癸未金臺汪諒刊元本 。 萬歷辛丑閩鄧元岳刊。 乾隆三十七年,葉樹藩刊朱墨本,用何義門評點,注多不完,復數(shù)有翻刊。 宋淳熙本有二,一胡果泉本,一阮相國本。阮云與晉府及汲古本多異。 胡果泉仿宋重刊,顧千里為《考異》十卷附之,即依淳熙辛丑尤延之貴池刊本。近世通行,以此本為最善。刊以嘉慶十四年。近萬氏翻刊胡本。 元張伯顏貴池重刊,即翻元本,然遠不及明晉藩及汪諒并翻刊張本。

《六臣注文選》六十卷

明嘉靖己酉袁褧仿宋蜀大字本。 嘉靖二十八年洪楩仿宋茶陵本,半頁十行,行十八字。注行二十三字。前有《諸儒議論》一卷,則陳仁子舊輯也。 萬歷二年新都汪氏仿宋,半頁九行,行十八字。 宋刊五臣本三十卷,錢曾有之。 又潘維時本三十卷。 明王象乾刪注十二卷,摘六臣注列上方行左右,音釋列下方,不間本文,以便記誦,寫刊極精。 宋六臣本有四,一題《六家文選》,見《天祿書目》。 明嘉靖間袁褧精摹重刊,始甲午,迄己酉,凡十六年乃成。其初印、中印皆工善,藏家寶之。如宋本《序》后,稱此集精加校正,統(tǒng)無舛誤。見在廣都縣北門裴宅印賣,則宋本舊標題也。廣都,晉蜀中舊縣。袁本依之,即世所稱蜀大字本也。 一茶陵陳仁子校刊本。曾見于許滇生先生所。嘉靖二十八年,錢塘洪楩氏仿刊。 萬歷三年新都崔氏仿刊,皆依陳本。蜀本五臣居前,善注在后。茶陵、崔、徐本均善注在前。 一紹興二十八年修北宋本。見昭文張氏《志》。有明州司法參軍盧欽《跋》云,直閣趙公來鎮(zhèn)是邦,首加修正。 一《天祿目》載趙子昂藏者,不著刊書年月。字用顏體,于整齊之中,寓流動之致。紙質(zhì)如玉,墨光如漆。不知與張同板否?

《文選顏鮑謝詩評》四卷

元方回撰。 有明刊本。

《玉臺新詠》十卷

陳徐陵編。 明天啟中翻宋本。每頁三十行,行三十字。最佳。他刊皆不足道。 汲古閣刊本。 蘭雪堂活字本,亦佳。 又五云溪館活字本。 馮舒校刊本。 許滇生師徐星伯家宋本,有翁覃溪《跋》。 張金吾有影宋刊本。 康熙丁亥,孟璟以萬歷丁丑張嗣修手錄袖珍本上板,嗣修《跋》云,一以其家藏宋本為正,諸本有互見處,間為考注。 萬歷中華亭楊鑰刊本。 歸安茅氏重刊本。 吳江吳兆宜注、長洲程琰刪補刊本。

《高氏三宴詩集》三卷附《香山九老詩》一卷

唐高正臣編。 有宋刊。 丁禹生有舊抄本。

《文館詞林》四卷

唐許敬宗等奉敕撰。宋王溥《唐會要》云:“顯慶三年十月二日,許敬宗《文館詞林》一千卷上之。”《唐藝文志》總集類卷數(shù)同。《志》又云:“崔元暐注《文館詞林·策》二十卷。”又雜纂類載《文館詞林·文人傳》一百卷。《宋志》載此書《詩》一卷。《崇文總目》載《彈事》四卷。皆全書中之一類。是編僅存六百六十二及六十四、六十八、九十五四卷,皆漢魏以來之詔令,日本人以活字排印者。《會要》又云:“垂拱二年二月十四日,新羅王金政明遣使請?zhí)贫Y并雜文章。令所司寫吉兇要禮,并于《文館詞林》內(nèi)采其詞涉規(guī)戒者,勒成五十卷賜之。時當時頒賜本,非足冊。此雖殘斷,而詔令皆甚古多佚篇,且全書體例,儀可見其一斑。阮氏以進呈。 粵雅堂刊本。 近黎氏刊一卷子本,十三卷半。

《篋中集》一卷

唐元結撰。 汲古閣本。

《河岳英靈集》三卷

唐殷璠撰。 汲古閣刊本。 郘亭有南宋本二卷,缺筆至廓字,字句與毛本小有異同。光緒中,遼陽賴氏仿刊之。

《國秀集》三卷

唐芮挺章編。 汲古閣刊本。 陳解元刊本。

《御覽詩》一卷

唐令狐楚編。 汲古閣本。

《中興間氣集》二卷

唐高仲武編。 汲古閣刊本。 述古堂影宋抄本。 近人仿宋刊本。

《極玄集》二卷

唐姚合編。 汲古閣刊本。 張氏《志》有秦友巖手抄本,題云《唐詩極玄》、《間氣極玄》二種。義門評本從述古影抄宋本精校。 張本實元本出,頃收元刊本。

《松陵集》十卷

唐陸龜蒙編。 汲古閣刊。 崇禎丙寅刊。 弘治中劉濟民刊。 都元敬為之校,古色可愛,惜非宋本行次耳。

《二皇甫集》七卷

明劉潤之編。 正德中刊。

《唐四僧詩》六卷

不著編輯人名氏。 《薛濤詩》新翻明刊本,與《魚玄機集》合行。

《竇氏聯(lián)珠集》五卷

唐禇藏言編。 汲古閣刊。 淳熙五年本作一卷,義門云,以汲古校宋本,毛脫詩一首,誤五十余字。

《才調(diào)集》十卷

蜀韋縠編。 汲古閣刊本。 陳起刊本,隆慶間沈若雨刊本。 萬歷刊本最劣。遵王有宋本一、影宋一、舊抄一。 明人批汲古本。

《搜玉小集》一卷

不著編輯人名氏。 汲古刊本。

《古文苑》二十一卷

不著編輯人名氏。 成化壬寅局刊、惜陰軒、墨海、守山諸刊均有注。孫伯淵得宋淳熙本,無注。以為勝章樵本,仿刊之。佳。 成化壬寅張世用按閩刊。 近有覆本。

《文苑英華》一千卷

宋李昉等奉敕編。 明隆慶中刊本。 明會通館活字本。 平津館有影宋嘉泰間刊本。 勞平甫有影宋本,謂明刊不足道。 編《全唐文》時,亦據(jù)一影宋全本。 此書中有宋白《目錄》五十卷,已亡佚。顧千里有編本。 張氏《志》亦有舊抄,據(jù)嘉泰本千卷。每卷末俱有“登仕郎胡柯鄉(xiāng)貢進士彭叔夏校正”一條,末有“成忠郎新差充筠州臨江巡轄馬遞鋪王思恭點對兼督工”一條。

《文苑英華纂要》八十四卷

分甲、乙、丙、丁四集。宋諱不缺筆,定為元刊。見張氏《志》。天一閣亦有此書。 郘亭曾于滬上見舊刊,蓋即張氏所謂元板者。據(jù)高似孫《序》,則似孫所摘錄,嘉定十六年刊之矣。張《志》謂不著撰人者,疏也。

《文苑英華辨證》十卷

宋彭叔夏撰。 明嘉靖間活字本。 知不足齋據(jù)宋刊本刊。 學海本。 節(jié)本,才九十六頁。 聚珍本。 閩覆本。

《西漢文類》殘本五卷

宋陶叔獻撰。 昭文張氏藏宋紹興本。《志》云,唐柳宗直有《西漢文類》二十卷,宋時已失傳,叔獻重加編纂。見《郡齋志》。源四十卷,今存三十六至末五卷。后有“紹興十年四月臨安府雕印”一條,每頁紙面俱有清遠堂印記,字朗紙瑩,蓋宋刊宋印本。

《唐文粹》一百卷

宋姚鉉編。 嘉靖十三年甲申,吳門徐焴刊。每頁二十八行,行二十四字。頗佳,亦宋本之次也。萬歷重修不足觀矣。 嘉靖八年晉藩刊本。 黃《目》有紹興九年刊本,何義門以校明本,朱墨爛然。胡克家亦有之,欲刊而未果。 《天祿書目》有宋仁宗寶元二年刊本,為《文粹》第一刊。刊者臨安孟琪,施昌言為《后序》。昭文張氏有元刊本,俱題《文粹》。 宋刊《唐文粹》五十卷本,每頁二十六行,行二十五字。前有《目錄》上下兩卷,卷末題識有古本之稱。其分卷編次,與百卷本不同,詩文則有少無多。《崇文總目》載姚鉉《文粹》五十卷,《郡齋志》亦謂鉉編《唐文》,初為五十卷。此或為姚氏初本歟?張氏《志》云,囗李囗堂亦有寶元刊本 ,經(jīng)藏趙子昂、邵二泉、季振宜諸家。

《西崑酬唱集》二卷

宋楊億編。 康熙中刊注本。 徐乾學刊本。 《浦城遺書》本。 《天祿后目》有宋寶元二年刊本二部,元本二部。《天祿目》無此書,亦無元本,恐是后目。且寶元恐是《文粹》也。 粵雅堂刊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水县| 曲阳县| 满洲里市| 翁牛特旗| 富民县| 临海市| 福建省| 夹江县| 江门市| 绥化市| 沭阳县| 凤台县| 蚌埠市| 嘉鱼县| 云浮市| 河西区| 论坛| 潞城市| 澳门| 信宜市| 巢湖市| 新龙县| 武川县| 平阳县| 阳高县| 吉水县| 恭城| 巴南区| 三都| 雷波县| 和平县| 怀仁县| 卢龙县| 克东县| 北票市| 沭阳县| 新兴县| 云梦县| 仙桃市| 沙雅县| 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