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3章

水之氣也。一得五而為六。水之質始成。洛書所陳九疇。皆帝王治天下之大經大法。每疇之首。不過以數起之。倪仲宣曰。土位中央。其數五。合天之生數五。得五而成十。天地之數。在五之中。)帝曰。其發也何如。岐伯曰。土郁之發。

巖谷震驚。雷殷氣交。埃昏黃黑?;癁榘讱狻oh驟高深。擊石飛空。洪水乃從。川流漫衍。田牧土駒?;瘹饽朔蟆I茷闀r雨。始生始長。始化始成。故民病心腹脹。腸鳴而為數后。甚則心痛脅 。嘔吐霍亂。飲發注下。 腫身重。云奔雨府。霞擁朝陽。山澤埃昏。其乃發也。以其四氣。云橫天山。浮游生滅。怫之先兆。(此言五郁之發。有天地山川之變象。

有草木蟲獸之兆征。有民病之災眚。有寒熱之更改。觀其發而知其復也。雷者?;鹬畾?。三之氣主火。四之氣主土。故殷殷然之雷。在土之下?;鹜料嗪稀6l于三氣四氣之交。白乃金之氣。土舒而金化也。高深、高山深谷之間。田牧土駒者。蓋因洪水泛衍。如駒之土塊。散牧于田野之間。始者。謂土受天干之始化。土氣復。而生長化收藏之氣。咸從土化也。民病腹脹腸鳴諸證。皆感土氣而發。其氣四者。發于夏秋之交。四之氣也。太陰所至為云雨。浮游朝生暮死。感濕氣而化生。濕土之氣。上蒸而為云橫天山。下化而浮游生滅。此怫郁欲發之先兆也。怫、郁也。按此五郁之發。與氣交變論之郁復不同。氣交篇之復。即上章之所謂清熱勝復同。其運風清熱。蓋因主歲之運不及。所勝之氣勝之。而子氣為母復仇。乃運氣之自相勝復也。此章之所謂復歲者。即上文之所謂折其郁氣。資其化源。蓋五運之氣居其中。上受司天之勝。下受在泉之制。無分太過不及。咸受其郁而復發也。故其所發者。即所郁之本氣。非子為母復也。是以復氣與民病各有不同。學人俱宜體析。)金郁之發。天潔地明。風清氣切。大涼乃舉。草樹浮煙。燥氣以行。 霧數起。殺氣來至。草木蒼干。金乃有聲。故民病咳逆。心脅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干。面塵。色惡。山澤焦枯。土凝霜鹵。

怫乃發也。其氣五。夜零白露。林莽聲凄。怫之兆也。( 音蒙數葉朔。明潔清切。金之令也。涼燥殺氣。金之氣也。此所郁之金氣復發。而政令復行也。咳逆嗌干。肺之病也。靈樞經曰。足少陽是動。病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有微塵。

體無膏澤。又曰。肝是動。則病腰痛嗌干。面塵脫色。蓋金氣復而肝木病也。土凝霜鹵者。言土凝如霜之鹽。即芒硝火硝是也。其氣五者。發于五之氣也。夜雪白露。言露濃之如雪。林莽聲凄。聲在樹間。此秋聲也。金之郁氣。欲發之先兆也。)水郁之發。陽氣乃辟。陰氣暴舉。大寒乃至。川澤嚴凝。寒 結為霜雪。甚則黃黑昏翳。流行氣交。乃為霜殺。

水乃見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 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堅腹滿。陽光不治??辗e沉陰。白?;桀ā6税l也。其氣二火前后。太虛深玄。氣猶麻散。微見而隱。色黑微黃。怫之先兆也。(辟、避也。氣交、乃夏秋之交。相火之后也。霜殺、寒結為霜而殺物也。祥、怪異也。腰 、腎之府也。關節屈伸。乃筋骨之病。腎主骨而筋屬于節也。

厥逆痞堅腹滿者。陽氣下藏。中氣塞也。君火主二之氣。相火主三之氣。其氣發于二火之前后也。氣猶麻散者。寒凝之氣。感火氣而欲散也。)木郁之發。太虛?;?。云物以擾。大風乃至。屋發折木。木有變。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肢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太虛蒼埃。天山一色?;驓鉂嵘?。黃黑郁若。橫云不起雨而乃發也。其氣無常。長川草偃。柔葉呈陰。松吟高山?;[巖岫。怫之先兆也。(太虛埃昏。木氣發而埃土飛揚。

云物以擾。風之動也。屋發折木。郁怒之大發也。民病胃脘咽膈。食飲不下。木勝而土傷也。上肢兩脅。耳鳴眩轉仆不識人。風氣之為病也。天山一色。皆蒼色也。濁色、埃土昏翳也。按土郁曰黃黑埃郁。水郁曰黃黑昏翳。木郁曰黃黑郁若。蓋言天元地黃。天地之氣色。交相拂郁也。橫云不起雨者。風行天上。密云不雨也。風乃天地四方之氣。故所發無常。松吟高山。風之聲也?;[巖岫。虎嘯則風生。風從虎也。此木郁將發之先兆也。)火郁之發。太虛曛翳。大明不彰。

炎火行。大暑至。山澤燔燎。材木流津。廣廈騰煙。土浮霜鹵。止水乃減。蔓草焦黃。風行惑言。濕化乃后。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面目四肢。 憤臚脹。瘍 嘔逆。螈 骨痛。節乃有動。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

精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 。善暴死??探K大溫。汗濡玄府。其乃發也。其氣四。動復則靜。陽極反陰。濕令乃化。乃成。華發水凝。山川冰雪。焰陽午澤。怫之先兆也。(大明、日月之光明也?;鹩舭l而曛翳于上。則日月之明不彰。土浮霜鹵者。水濕之氣。受郁熱上蒸而成。如霜之鹵也。惑言者。嘻嘻 。形容其風自火出也。風火相合。是以陰濕之氣。在后乃化。民病癰腫諸證。皆火熱盛而精血傷也。少氣者。火為氣之賊也。瞀悶、肺氣病也?;鹕蹙珎?。故善暴死。刻終者。謂一氣分主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如三氣之終。而大溫將發于四之氣也。元府、汗空也。動復則靜。

陽極反陰者。少陰所至為熱生。終為寒。少陰之從本從標也。濕令乃化乃成者。少陽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也。水凝冰雪。寒之勝也。光華之氣。發于水凝。焰陽之熱。生于午澤。山澤通氣也。此二火之氣。受寒氣之郁極而復將發也。按五行之中有二火。陽火以明而在天。陰火以位而在地。華發水凝者。陽火之將發也。焰陽午澤者。陰火之欲復也。陽火由水中而生。陰火從地澤而發。)有怫之應。而后報也。皆觀其極。而乃發也。木發無時。水隨火也。(報、復也。如華發水凝。焰陽午澤。怫之應也。陽極反陰。山川冰雪。郁之極也。風氣行于四時。是以木發無時。水發于二火前后。故水隨火也。按戊癸化火?;鹕谒疂芍?。水火之相合也。是以華發水凝。水隨火發。)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歲。

五氣不行。生化收藏。政無恒也。(謹候其時。則病可期而知。亦可以先期而調之。失時。失五音六氣所主之時。反歲、逆司天在泉之歲氣。不能使之上下合德。無相奪倫。五氣不行者。不能使五運宣行。致乖其生化收藏之常政矣。)帝曰。

水發而雹雪。土發而飄驟。木發而毀折。金發而清明?;鸢l而曛昧。何氣使然。岐伯曰。氣有多少。發有微甚。微者當其氣。甚者兼其下。征其下氣。而見可知也。(此申明五運之郁。受六氣之勝制也。按六微旨大論曰。愿聞地理之應六節氣位何如。岐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木氣治之。復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氣治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

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此言六氣之有定位。各有承制之在下。故曰。征其下氣。而見可知。言征其六氣在下之承制。則所見水發之雹雪。土發之飄驟可知矣。氣有多少者。

五運之氣。有太過不及也。發有征甚者。有徐有暴也。當其氣者。當其本氣而自發也。兼其下者。水發而兼土之雹雪。

土發而兼木之飄驟。木發而兼金之毀折。金發而兼火之清明。火發而兼水之曛昧。蓋分別此章之復。乃受六氣之郁。非五運之自相勝復也。)帝曰。善。五氣之發。不當位者。何也。岐伯曰。命其差。帝曰。差有數乎。岐伯曰。后皆三十度而有奇也。(差音雌。位、謂五運所主之時。命、令也。差、參差也。言五運之發。不當其本位而發者。乃所行之政令有差也。如水位于冬。而所發在于二火前之正月二月。土位于長夏。而所發在于四氣之七月八月。金位于秋。而所發在于五氣之九月十月。火位于夏。而所發在于四氣之七月八月。皆后發三十日而有奇。蓋郁極而后乃發。是以去本位之少遲。)帝曰。氣至而先后者何。岐伯曰。運太過則其至先。運不及則其至后。此候之常也。帝曰。當時而至者何也。岐伯曰。非太過。非不及。則至當時。非是者眚也。(此論五運主時之有太過不及也。氣、謂四時之氣。運、謂五運之化。五運各主七十二日有奇。運太過則其氣至先。運不及則其氣至后。此時候之常也。非太過。非不及。則氣至當時。非是者。

則生長化收藏之氣不應。而為四時之災眚矣。)帝曰。善。氣有非時而化者。何也。岐伯曰。太過者當其時。不及者歸其己勝也。(此論六氣主時之有太過不及也。六氣各主六十日有奇。如清肅之氣行于春。炎熱之氣行于秋。凝寒之氣行于夏。

溽蒸之氣行于冬。是謂非時而化。蓋太過者。當其時而各司寒熱溫涼之氣。不及者。歸其已勝。己勝者。謂歸于勝己之氣。即非時之化也。前章論五運六氣之主歲而有盛衰。此復論五運六氣之主時。而亦有太過不及。)帝曰。四時之氣。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岐伯曰。行有逆順。至有遲速。故太過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后天。帝曰。愿聞其行。何謂也。岐伯曰。春氣西行。夏氣北行。秋氣東行。冬氣南行。故春氣始于下。秋氣始于上。夏氣始于中。冬氣始于標。春氣始于左。秋氣始于右。冬氣始于后。夏氣始于前。此四時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氣常在。至下之地。春氣常在。

必謹察之。帝曰。善。(此論四時之氣。而有太過不及也。早晏者。先天而至。后天而至也。順者。春氣西行。夏氣北行。

秋氣東行。冬氣南行。逆者。反順為逆也。春氣生于東。故從東而西行。夏氣發于南。故從南而北行。秋氣始于西。故從西而東行。冬氣本于北。故從北而南行。此四時之應四方也。故春氣至下而升。秋氣從上而降。夏火之氣。由中而布于四旁。冬藏之氣。從表而歸于內腑。左東右西。前離后坎。此四時之有高下左右。乃正化之常也。故至高之地。冬氣常在。謂收藏之氣。從高而下。自外而內也。至下之地。春氣常在。謂生長之氣。自下而升。從內而外也。上節論五運六氣之太過不及。以應四時之早晏。此論四時氣之遲速。以應五運六氣之盛衰。)黃帝問曰。五運六氣之應。見六化之正。

六變之紀。何如。岐伯對曰。夫六氣正紀。有化有變。有勝有復。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乎。帝曰。愿盡聞之。

(此論五運六氣之主時。而各有德化政令。勝復變病之常。夫前章之所謂初之氣二之氣者。論加臨之客氣。乃六期環轉。

各有不同。此復論四時之主氣。有春之木。夏之火。秋之金。冬之水。各主七十二日有奇。又有初氣之厥陰。二氣之少陰。三氣之少陽。四氣之太陰。五氣之陽明。六氣之太陽。各主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此四時不易之氣。有寒熱溫涼生長收藏之政令。故曰常。)岐伯曰。請遂言之。夫氣之所至也。厥陰所至為和平。少陰所至為暄。太陰所至為埃溽。少陽所至為炎暑。陽明所至為清勁。太陽所至為寒 。時化之常也。(氣之所至。謂四時有五運六氣之所至也。春氣舒遲。故為和平。暄、春晚也。又溫暖也。蓋少陰雖主君火而本寒。故主于寒熱之交。以司溫和之氣。此節蓋以厥陰風木主春。

少陽炎暑主夏。陽明清涼主秋。太陽寒水主冬。此四時氣化之常也。故以太陰轉列于少陽之前者。謂土氣分旺于四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昌市| 文水县| 汾阳市| 二手房| 富阳市| 沅江市| 灵台县| 尚志市| 慈溪市| 太保市| 吴忠市| 新邵县| 汾西县| 通江县| 菏泽市| 乌拉特中旗| 仪征市| 尼勒克县| 金溪县| 海林市| 株洲市| 涿鹿县| 海口市| 长子县| 西华县| 青海省| 滦平县| 金坛市| 平顶山市| 天等县| 仪陇县| 临洮县| 西乌| 抚松县| 石狮市| 南投县| 富蕴县| 临江市| 怀仁县| 鹤山市| 社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