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4章

汗乃陰液。汗之則陰液升而陽氣自降。故瘡者愈此精氣出入于肌腠之間。上下升降。一闔一開。乃自然之常理。人生于天地氣交之中。有四方寒熱之異當從其氣而調之。自然苛疾不起。按精氣上下環轉。包乎地之外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濕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此精氣之貫乎中也。以上二節。當與五營運大論合參。)帝曰。其于壽夭何如。岐伯曰。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陰精所奉之處。則元氣固藏。故人多壽。陽精所降之方。則元陽外泄。故人多夭。曰陰精。曰陽精。當知地有精而天有精。蓋在地為陰。在天則為陽也。)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

岐伯曰。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異治也。(西北氣寒。寒固于外。則熱郁于內。故宜散其外寒。涼其內熱。東南氣熱。則陽氣外泄。里氣虛寒。故宜收其元陽。溫其中冷。所謂為病雖同。而治法則異也。)故曰。

氣寒氣涼。治以寒涼。行水漬之。氣溫氣熱。治以溫熱。強其內守。必同其氣。可使平也。假者反之。(西北之氣寒涼。

則人之陽熱遏郁于內。故當治以寒涼。行水漬之者。用湯液浸漬以取汗開其腠理。以使陽氣通暢。東南之氣溫熱。則人之腠理開而陽氣外弛。故當治以溫熱。強其元陽固守于內。是閉者開之。開者閉之。氣之升長者。收而藏之。氣之收藏者。成而散之。必使其氣之和同而始平也。如西北之人。病寒邪而假熱者。又當治以溫熱。如東南之人。病熱邪而假寒者。又當治以寒涼。所謂假者反之。張玉師曰。上節論四方之正氣。末句言四方之邪氣。)帝曰。善。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崇高則陰氣治之。污下則陽氣治之。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后天。

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此復論一方之氣。而亦有陰陽寒熱之不同也。如山陵高阜之地。則多陰寒。污下卑濕之地。

則多陽熱。陽勝者。四時之氣先天時而至。陰勝者。四時之氣后天時而至。蓋寒暑往來。皆從地之出也。此地理高下后薄之分。陰陽出入之常也。生化之道者。謂生長化收藏之氣。陽氣治之。氣多生長。陰氣治之。氣多收藏。徐振公曰。

此節論中土而兼于四方。)帝曰其有壽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小大異也。小者小異大者大異高者其氣收藏。故多壽。下者其氣發越。故多夭。一州之氣。有大小之異也。高下之小者小異。大者大異。異謂壽夭之異。

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陰陽更勝。氣之先后。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氣矣。天道者。天之化運也。地理者。

地之四方也。陰陽更勝者。五運六氣之有太過不及。有淫勝郁復也。氣之先后者。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污下者先天。高濃者后天也。明人之壽夭。氣之生化。乃可以知人之形氣矣。靈樞經曰。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皮與肉相果則壽。不相果則夭。血氣經絡。勝形則壽。不勝形則夭。形充而皮膚緩者則壽。形充而皮膚急者則夭。平人而氣勝形者壽。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帝曰。善。其歲有不病。而臟氣不應不用者何也。岐伯曰。天氣制之。氣有所從也。(此下三節。論天有五運。地有五方。而又有司天在泉之六氣。交相承制者也。歲有不病者。不因天之五運。地之五方而為病也。臟氣者。五臟之氣。應合五運五行。不應不用者。不應五運之用也。此因司天之氣制之。而人之臟氣從之也。按司天在上。在泉在下。五運之氣。運化于中。此節論五運主歲。有司天之氣以制之。而反上從天化。

下節論司天在泉之氣。主生育蟲類。而五運有相勝制。以致不育不成。后節論五運之氣。主生化蕃育。而少陽在泉。則寒毒不生。陽明在泉。則濕毒不生。太陰在泉。則燥毒不生。乃上中下之交相貫通。五六之互為承制。理數之自然也。)帝曰。愿卒聞之。岐伯曰。少陽司天。火氣下臨。肺氣上從。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見燔 。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口瘍。寒熱 腫。(按金平之紀。其臟肺。其色白。其類金。皆五運五行之用也。上從者。因司天之氣下臨。畏其勝制而從之也。蓋五運之氣。根于中而運于外。司天之氣。位于上而臨于下。肺氣上從。白起金用。皆上從司天之氣。而不為五運之所用。金用于上。則草木眚于下。金從火化。則變革而且耗。咳嚏鼽衄鼻窒。皆肺病也。尸瘍寒熱腫。火熱證也。此金之運氣。而反從火化者也。此論運氣上從天化與天刑歲運。少有分別。)風行于地。塵沙飛揚。

心痛。胃脘痛。厥逆。膈不通。其主暴速。(少陽司天。則厥陰在泉。故風行于地。風勝則動。故塵沙飛揚。靈樞經曰。

厥陰心包絡所生病者。心痛煩心。胃脘痛者。木克土也。土位中央。中膈不通。則上下厥逆也。風氣迅速。故其主暴速。

按此章重在天氣制之。臟氣上從。有司天則有在泉。故兼論其在泉之氣。)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蒼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滄數至。木伐草萎。脅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立者。木之體也。蓋言五行之體在地。而其用上從于天。木從天化。故下為土眚。金氣下臨。故木伐草萎。脅痛目赤。振掉筋痿。皆肝木之病。)暴熱至。土乃暑。

陽氣郁發。小便變。寒熱如瘧。甚則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蟄蟲乃見。(陽明司天。則少陰君火在泉。故暴熱至而土乃暑也。郁、長也。陽熱甚。故小便變而寒熱如瘧。所謂夏傷于暑。秋必 瘧也。心痛者。火淫于內也。槁、草木枯槁也。謂火行于草木枯槁之時。故流水不冰。而蟄蟲不藏也。張玉師曰。在泉之氣。主歲半以后。故先言長夏之土。

土而秋。秋而冬也。)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時舉。勝則水冰。火氣高明。心熱煩。嗌干善渴。鼽嚏。喜悲數欠。熱氣妄行。寒乃復。霜不時降。善忘。甚則心痛。(火者。火之體。明者。火之用也。

寒氣下臨。臟氣上從。火性炎上。水性潤下。是以火性高明于上。而水寒冰凝于下也。夫在地為水。在天為寒。火氣妄行于上。故霜寒以復之。心熱煩嗌干善渴。火炎于上也。肺者心之蓋。鼽嚏善悲。火熱爍金也。火為陽。水為陰。數欠者。陽引而上。陰引而下也。善忘者。寒復而神氣傷也。)土乃潤。水豐衍。寒客至。沉陰化。濕氣變物。水飲內 。中滿不食。皮 肉苛。筋脈不利。甚則 腫。身后癰。( 音頑。太陽司天。則太陰濕土在泉。故土乃潤。水豐衍者。土能制水也。按辰戌之歲。太陽司天。則寒水之客氣。加臨于三之氣。濕土之主氣。主于四之氣。故曰寒客至。沉陰化。謂長夏之交。水濕相合。無火土之長化。是以濕氣變物也。 、積蓄。 、痹也。水飲中滿。皮痹肉苛。皆水濕之為病也。

身后癰者。癰發于背也。本經曰。諸癰腫者。寒氣之變也。太陽寒水主氣。而經脈循于背。故為身后腫。)厥陰司天。風氣下臨。脾氣上從。而土且隆。黃起。水乃眚。土用革。體重肌肉萎。食減口爽。風行太虛。云物搖動。目轉耳鳴。(土平之紀。其類土。其臟脾。其色黃。土且隆者。土體豐濃于下也。黃起者。土用上從于天也。土從水化。則受其勝制。

故土用變革。而為體重食減之脾病也。目轉耳鳴。風淫于上也。張玉師曰。風行太虛。土用革者。謂風斯在上。而土格于下也。勝則水冰。火氣高明者。謂火氣上炎。而水凝于下也。蓋五行之體在地。而五行之氣在天。故雖司天下臨。臟氣上從。而五行又各有從上從下之性。故有下臨上從之太過者。有風下黃起之氣交者。)火縱其暴。地乃暑。大暑消鑠。

赤沃下。蟄蟲數見。流水不冰。其發機速。(厥陰風木司天。則少陽相火在泉。木火相生。故火縱其暴。地乃暑者。太陰濕土。亦暑熱也。赤沃下者。雖沃若之木葉。亦焦赤而下落矣。至冬令嚴藏之時。而蟄蟲不見。流水不冰。火性速而少陽主樞。故其發機速。玉師曰。火從其暴。地乃暑。長夏之時也。赤沃下。秋令也。蓋亦從夏而秋。秋而冬也。)少陰司天。熱氣下臨。肺氣上從。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嘔寒熱。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則瘡瘍燔灼。金爍石流。(草木眚。大暑流行。熱甚于春夏也。金爍石流。熱淫于秋冬也。意言司天之氣。雖主歲半以前。而又統司一歲。在泉之氣。

止司歲半以后。故曰風行于地。曰土乃暑。曰濕氣變物。皆從長夏而起運也。)地乃燥。凄滄數至。脅痛。善太息。肅殺行。草木變。(少陰司天。則陽明燥金在泉。故地乃燥。凄滄數至。清肅之氣也。脅痛、善太息。肝膽之病也。肅殺行。

則草木變。)太陰司天。濕氣下臨。腎氣上從。黑起水變。埃冒云雨。胸中不利。陰痿。氣大衰而不起不用。當其時。反腰痛。動轉不便也。厥逆。(黑起水變。用行而體變也。埃冒云雨。濕土之氣化也。胸中不利。水氣上乘也。陰痿者。

腎氣衰于下也。夫陽氣生于腎陰。而運用于膚表。腎氣大衰。故陽氣不起不用。陽氣不起。則手足為之厥逆。當其冬令之時。腎臟主氣。而反腰 痛。動轉不便。因腎氣上從。而大衰于下也。)地乃藏陰。大寒且至。蟄蟲早附。心下痞痛。

地裂冰堅。少腹痛。時害于食。乘金則止。水增味乃咸。行水減也。(太陰司天。則太陽寒水在泉。故地乃藏陰。而蟄蟲早附也。心下痞者。上下水火之氣不交也。地裂冰堅者。寒水之變易也。少腹病者。腎病于下也。時害于食者。水上乘土也。夫腎為本。肺為末。皆積水也。乘金則止者。水氣上乘于肺則止耳。夫心氣通于舌。心和則知五味。水增味乃咸者。水盛而上乘于心也。此水氣太過之為病。故行水則病減也。以上論五運之氣。因天氣制之。而五臟五行之氣。反從之而上同天化也。張介賓曰。五行各有所制。制氣相加。則受制者。不得不應。應則反從其化而為用矣。如熱甚者。

燥必隨之。此金之從火也。燥甚者。風必隨之。此木之從金也。風甚者。塵霾隨之。此土之從木也。濕蒸甚者。霖注隨之。此水之從土也。陰凝甚者。雷電隨之。此火之從水也。故易曰云從龍。風從虎。夫龍得東方木氣。故云從之。云者。

土氣也。虎得西方金氣。故風從之。風者。木氣也。此承制相從之理。不可不知。)帝曰。歲有胎運不育。治之不全。

何氣使然。岐伯曰。六氣五類。有相勝制也。同者盛之。異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此論司天在泉之六氣。

主胎育蟲類。而五運有相勝制。是以所主之不全也。五類者。五運之氣。與五行生物之同類也。如五運六氣之相同者。

則所主之生物蕃盛。如五運六氣之相異者。則所主之生物衰微。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玉師曰。異則有勝制。故主衰微。)故厥陰司天。毛蟲靜。羽蟲育。介蟲不成。(厥陰司天。則少陽在泉。故主毛蟲靜而羽蟲育。靜、謂安靜而能長成。育、生育也。介蟲不成。謂癸巳癸亥歲。受火運之勝制。而金類之蟲不成也。按毛蟲三百六十。而麟為之長。羽蟲三百六十。而鳳為之長。 蟲三百六十。而人為之長。鱗蟲三百六十。而龍為之長。介蟲三百六十。而龜為之長。五類之蟲。于天地之生物備矣。玉師曰。司天之氣。主歲半以前。故主靜而長成。在泉之氣。主歲半以后。故始生育也。)在泉。毛蟲育。 蟲耗。羽蟲不育。(厥陰在泉。故主毛蟲育。

木勝土。故主 蟲耗。下文曰。地氣制已勝是也。羽蟲不成。謂丙寅丙申歲。受水運之勝制。故火類之蟲不育。)少陰司天。羽蟲靜。介蟲育。毛蟲不成。(少陰司天。則陽明在泉。故主羽蟲靜而介蟲育。毛蟲不成。謂庚子庚午歲。受金運之勝制。是以木類之蟲不成。)在泉。羽蟲育。介蟲耗不育。(少陰在泉。故主羽蟲育地氣制己勝。故主介蟲耗。少陰在泉。乃陽明司天之歲。如癸卯癸酉歲。受火運之勝制。當至介蟲不育。故曰介蟲耗不育。蓋謂耗則所勝微。不育則勝制甚。故下文曰。諸乘所不成之運則甚。謂受五運之所乘制。以致不育不成。乃勝制之甚者也。)太陰司天。 蟲靜。鱗蟲育。羽蟲不成。(太陰司天。則太陽在泉。故主 蟲靜。而鱗蟲育。如辛丑辛未歲。

受水運之勝制。則火類之蟲不成。)在泉。 蟲育。鱗蟲不成。(太陰在泉。故主 蟲育。制己所勝。當主鱗蟲耗。如甲辰甲戌歲。受土運之勝制。當主鱗蟲不成。按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寒濕相合。而無生長之氣。故不曰耗。而總曰不成。金西銘曰。鱗蟲生育于歲半以前。不能長成于歲半以后。)少陽司天。羽蟲靜。毛蟲育。 蟲不成。(少陽司天。則厥陰在泉。故主羽蟲靜而毛蟲育。 蟲不成者。謂壬寅壬申歲。受木運之勝制。而土類不成也。)在泉。羽蟲育。

介蟲耗。毛蟲不育。(少陽在泉。故主羽蟲育。制己所勝。故主介蟲耗。如乙巳乙亥歲。受金運之勝制。則木類之蟲不育。)陽明司天。介蟲靜。羽蟲育。介蟲不成。(陽明司天。則少陰在泉。故主介蟲靜而羽蟲育。如癸卯癸酉歲。受火運之勝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南县| 万山特区| 磐石市| 堆龙德庆县| 邹城市| 开阳县| 化隆| 宁蒗| 宜君县| 玉溪市| 石城县| 太康县| 溆浦县| 莱西市| 进贤县| 靖宇县| 宽甸| 浪卡子县| 美姑县| 桐乡市| 永年县| 株洲市| 磐石市| 麦盖提县| 中江县| 青冈县| 清苑县| 电白县| 宁化县| 盐池县| 镇坪县| 满洲里市| 玉树县| 徐汇区| 巴塘县| 东港市| 嘉祥县| 黔江区| 桐乡市| 安龙县| 广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