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吏部

  • 六部成語
  • 李鵬年
  • 12684字
  • 2015-12-16 15:22:35

銓衡

選缺的次序(訂正:即選用官員法度言其詮選如權衡之平均而無所偏頗也)

大選

平常的選缺班次 各官有候選之名目系由吏部將名字記于冊籍遇有應得之缺按次序先后選補此為平常選班另外有再得保舉起出平常選班之外而另有名目者甚多逐句詳注于后

挨選

在本班中依著前后的次序選用

頂選

選缺次序到了第一了

候選

等候選缺的官此乃總名

候缺

同上而等候補缺亦可云候缺

候補

在京城各衙門或外省專候補用本地應得之缺

間補

候補的官有許多的班名每有缺出先補此班一人再有缺出則補彼班一人如第一次出缺補正途班二次出缺補捐班之頪

朝推

由皇上自行推用(訂正:由朝臣公推用之)

正途班

舉人進士出身

保舉班

得了功勞保為候補者

議敘班

國史等館辦完了書奉旨交部議敘得了候補的官者

捐班

用銀子捐候補者

盡先補用班

得了功勞或是捐了銀子保舉在別的候補之先補用的

升用

升了官職

調補

此處的實任官改作彼處的同等官任官

題補

有缺出時上官在應補此缺或應升此缺之人員內揀選奏請補用

員缺

此官之缺

內升

外省之員升補京城之官

外轉

京城之官調補外省之職

裁缺

將原設之官裁去不用

改補

不用原官另補別職

考選

考其才干選授官職

揀選

于應升此缺之人中揀擇最好者帶領引見候旨定奪

借補

原系候補大臣而暫以小官之缺補用

銜缺

原任之官職與現在之缺分相同曰銜缺相當

職銜

官職之品級(訂正:官員之實職虛銜也)

大銜

大官之職銜

加銜

在本任官以上另加虛銜

職名

此員官職姓名

保題

奏請保舉

保舉

此人有功上官奏請酌加

議敘

由吏部酌議功之大小賜以奬勵

優敘

加倍議賜奬勵

加級

在本來之品級上加賜一等

紀錄

將其勞績錄寫于冊以紀之

紀錄五次

凡加級紀錄每官所得不止一次各視其功績之多寡故有四五六七次之不同

雙月班[滿漢本無班字]

吏部選官之班次不同有遇雙月所出之缺始得選補者有遇單月所出之缺始得選補者所謂雙月乃二四六八十十二月也單月乃正三五七九十一月也

職揭

赴部投供之員皆先寫本身官銜姓名一紙呈于文選司謂之職揭文選司吏部司名專管通政

投供

此員將得選缺則吏部召之來令其書寫履歷單一紙呈交以憑查校

親供

此官親筆所書之履歷單曰親供

驗到

各省來京引見之員到京后即赴吏部報知而部官驗其年貌曰驗到

過堂

六部各衙門官員每屆三年吏部堂官親按名查驗一次謂之過堂

點卯

各部書吏官役人等每月一次或二三次由司官按名查驗曰點卯

演禮

應行引見之[員]于引見前一日赴吏部學習禮儀

掣簽

分發各省及分派各衙門候補學習之員皆吏部掣薟而定

簽筒

形如筆筒內置竹簽寫各省之名有分發之員則吏部堂官隨手掣簽以定之

領憑

外官由京赴任必先往吏部領取文牒到省后呈驗上官

給由

凡有應升之員則上官先咨行吏部查考此員履歷及有無處分由部查明緣由給咨回復

當堂

凡領憑掣簽等事皆在堂官面前辦理

對月領憑

凡吏部發給外官之文憑某月發某省均有定章領憑之員必俟應發之月始得領取

到任

官員己到本任接印任事

入境

官員己到本任管轄之境

任所

本任之處

受事

接任辦事

回署

官員因公事外出事竣仍回本署

責任

本任應管辦一切分所應為之事

現任

現在所居之任

優任

優加任用給以高等之職

原任

辭職退閑之人當初所做之官曰原任

新任

初到此處做官

前任

從前在此處做官

接任

由前任官將責任交付新官接辦

生手

從前未做過此官未辦過此事而初為之者曰生手

署事

本任官另有公事外出所遺之缺派人署理

交代

前任官將一切未完事件并倉庫錢糧交付新任官

交盤

交代之時將庫中存項盤運抨兌[疑字有誤]無差新任乃接受

管理

管轄辦理某處事務

經管

經手管理某事

署理

署缺辦事

接署

接任署理

護理

凡上官公出不久回者則由屬員暫護其印代為辦事(訂正:凡各官以下理上以小理大護其印務皆曰護理曰銜職相當者則為護理)

贊理

幫助辦理

督理

督率屬員辦理

暫理

暫時辦理

一等稱職

京外文官皆三年考驗一次察其勤惰分列三等各級考語名列一等者考語曰稱職列得升遷

二等勤職

二等人員考語曰勤職

三等平職

三等人員考語曰平職 凡名列二三等之員皆得留任

奉裁改調[調注本作補]

此處之官奉旨裁去缺分則將現任此官者改補他所之缺

借品調補

如此員本系五品而暫以六品之缺調補后日仍以五品補用

對品調用

品級同等之官互易地方

對品調閑散用

如此員才力稍有不及則以同品事少之缺調補

照級調別項雜職用

如正印官才力不足則以同品之佐雜缺調補

以相當員缺略加升用

將此員擇其相宜之地而小遷其職

考成

上官考查屬員辦事有無成效

考滿

考成各有限期或三年為滿

引見

應升補之員由吏部引見皇帝

陛見

外省大臣到京朝見皇帝

請陛見

外省大臣例應三年一次奏請來京朝見

京察

京城之文官三年考察一次謂之京察

大計

外省之官三年考察一次謂之大計

計典

大計之事

屆期

已到所定之日

履歷

作官之出身及作官之地方及如何保舉均謂之履歷

四柱[滿漢本作四柱清冊]

凡京察之時皆有四柱冊上官考其優劣演注字樣

舉劾

京察后高等者保舉之下等者參劾之

勸懲

舉劾之事所以勸勤懲惰

事實

平生所為之實事如節婦名儒孝子之類

事跡

所做過之事

劣跡

此人所做不好之事

計參

大計之后據實參奏

參革

奏參革職

參罰

被參后定其如何罪罰

前參

凡州縣官往往因事屢受參劾其最先者為前參

參后

官員被參之后行事如何上官亦當查考

露章

參劾官員之奏疏曰露章

糾參

查其過失而參劾

檢舉

自己查出本身過失自折自參

摘參

指出其過失而參劾之

處分

應得之罪

議處

官員被參奉旨將其所犯之罪狀下部議罰

會議

幾處衙門聚會共商事件

議官

應行會議之員

酌定

斟酌其情然后議定

駁行

交部參奏之件或有不合例者則由部行文駁之

改正駁回

部議不合之事皆駁回原處令其改正

逐斥

不要此人做此官退而去之

革職

將其官職革退

拿問

官員所犯之罪重大則于革職后拿來審問定擬

摘印

此官已經奉旨革職則上官派委員向其索取印信(訂正:凡官員犯事急須撤去其任不能更待公文往返稽遲派員代替者即由督撫委員速往索摘該官之印使之離任)

離任

官員或丁憂或被參離開本位曰離任

解任

官員犯罪應行傳訊則暫停其職守

降級

官員有罪則由其[現]任官上酌降一二三級不等

卸事

將自己應辦之事交付別人辦理

罰俸

官員有小罪則部議罰其應得之俸銀一年二年三年不等

留任

官員有小罪則所得降級或革職皆準留本任

住俸

官員或丁憂或別項處分則核計其開缺之日為止停給俸銀

行俸

官員或出外差則應得之俸仍由京城支領而本人在外另得薪水謂之行俸(又名住俸)

降俸

降級之官其俸亦隨級而降

停俸

官員或因病或丁憂開缺則將其所得之俸停止

除俸

此官已因事革職則除其應得之俸

停升

此官若犯小罪則記過停其升轉三個月

降俸二級

此官有罪將其俸按二級已下降之

常川帶俸

西城鎮守諸大臣各有本任雖授外職卻常食其京城應得之俸

附過還職

如此官例應革職而上官念平素勤謹則記其過而還其職

還職

如此官例應革職而上官念平素勤謹無記過而還其職

回避

同省為官者如系父子叔侄兄弟親戚皆令官小者回避他省

平行

品級同等彼此皆無管轄之責謂之平行

休致

官員年老無用則上官奏請將其休官致仕而仍留其原來品級

歸農

辭退職任歸家務農

終養

凡作外官者家有父母年老準其呈請開缺回籍侍養俟父母終后再行補官

原官致仕

凡京外各官有年老多病者準其自行具呈告病乞請休官上官察其情實而且平素勤慎即為之代奏請旨仍留原官品級而罷其所任之事最有功者或賜半俸終身

告病乞休

凡京外各官有年老多病者準其自行具呈告病乞請休官上官察其情實而且平素勤慎即為之代奏請旨仍留原官品級而罷其所任之事最有功者或賜半俸終身

加一級降二級今降一級戴罪圖功

比如此官因功得加一級后又因罪應降二級則部議以其所加之一級抵銷所降二級之一仍降一級責令戴其罪過再作立功之事

停其升轉戴罪圖功

如此官犯罪其輕則不必降級只暫記過停其升轉三個月責令戴其罪過再作立功之事

雖任內有參罰亦有紀錄

比如知縣在任滿期上官總核其在任時之功過如一任之限內雖有參奏罰俸等項處分亦有加級紀錄等功績則為功過相同準其互相抵銷(紀錄紀功一次比加級稍次)

于新任內罰俸一年

比如此官在前任時得有罰俸二年處分罰過一年之后升轉新任則在其新任應領之俸內仍罰一年以合二年之數

因公出境

地方官因奉上官委派到任處有差遣離開自己所轄之境界

緣事出境

地方官因奉上官委派到任處有差遣離開自己所轄之境界或己身之事而出境

奉委公出

地方官因奉上官委派到任處有差遣離開自己所轄之境界

聞訃

在外做官聴見家中父母的死信

丁憂

穿考服又曰丁艱

守制

亦與丁憂同

丁內艱

母死丁憂曰丁內艱(父死丁憂曰丁外艱)

服闋

丁父母憂已滿三年服制已終例應起復

起復

丁憂之員服滿后稟知本籍上司請給咨文赴部補官

歸葬

此官父母早卒因不得葬地故未入土后來此官宦于別省忽得家信知地已置妥則按例告假歸葬

省親

在距本籍較近省分為官或主考學政等官差滿回京之便皆得告假二三月回籍望看雙親

奪情起復

督撫司道及帶兵大員忽然丁憂則皇上命其在官守制不開缺或已開缺回籍皇上欲用之則降旨命其不待服滿即行補官謂之奪情起復奪情言奪其孝思也

印結

凡外省之人來京考試及捐官等項皆須同鄉京官為之具保結上蓋以印其印乃六部之印也

甘結

凡官府斷案既定或將財物令事主領回者皆命本人作一情甘遵命之據上寫花押謂之甘結

有司

凡官有管轄民人之責任者皆謂之有司

執事

辦理何項事務之官謂之何項執事

上司

有管轄此官之權者皆謂之上司

同僚

同官品級相等者謂之同僚又稱同寅

屬員

上官所轄之小官曰屬員

近侍官

在內廷辦事之官無論大小皆曰近侍官如軍機處內閣等衙門是也

親臨上司

管轄最為親切之上司如知府之管知縣是也

挨資俸

凡官員升遷時必先考其食俸年數之多寡以食俸年多者為資深依其年資之深淺而定其升遷之次序先后

全俸官半俸官

在京城六部學習之司員如三年期滿奏留本部補用者于未補缺以前先給半俸迨補缺后始給全俸

歷腹俸歷邊俸

外任官之在邊界者與在腹地不同如在邊界歷任已滿三年其升遷之次序比在腹地者加優十倍

流官[干本作流內官嘉本脫內字]

有品級之官流乃等次之意

風憲官

風聞奏事執掌法度之官即御史也

冠帶官

欽賜冠帶之官如新進士授職必賜衣冠

正印官

府州縣等正任掌印之官

方面官

道臺知府皆稱為方面大員

幕員

有官職之幕友曰幕員

么麻囗么小吏

卑小之官用稟帖遞上官時往往自稱么么小吏么么細微也(訂正:么么微物二字出漢班叔皮王命論么么小吏小官對于大官謙卑之稱也)

所在官員

在遠處說此處地方官曰所在官員

同城官員

同在一城中為官者曰同城官員

提塘

各省皆在京城設立往來遞送文報之官曰提塘

經制

有經理管轄之權者曰經制

設流

在邊地添設有品級治民之官

改土歸流

云貴兩廣等省蠻夷之區皆以本地頭目作為知州等官以治其民子孫世襲謂之土官往往任意為虐故常有將土官革去改用流官者

土職承襲

云貴兩廣等省土官病故其子例應承襲世職此事由吏部辦理

遵旨逐件事(以下皆咨詳吏部公文之起句也)

從前有旨命吏部轉飭各衙門詳查某某事其后其各衙門查明咨覆其文之起句則云為遵旨逐件事

服官之流品等事

如吏部命某省查某人歷任何官某省查明咨覆則云為查明某人服官之流品等事服官作官也

懇恩詳題升補等事

如各衙門有應行升補之員例應由本衙門酌定詳報吏部由吏部奏請升補在本衙門辦稿呈堂時起句用此語

懇恩詳請題復姓氏以敦本源事

行取

外省州縣官有才能出眾聲名大著者例由吏部行文調取來京以御史或部員用此例在康熙年有之今無

賢能(以下皆考語也)

有德行曰賢有才干曰能

循吏

為官清廉良善者曰循吏

卓異

才能極高曰卓與眾不同曰異(訂正:外官三年大考察一次謂之大計其中才能尤為出眾者即保舉卓異候旨送部帶領引見擢用)

精敏強干

明白曰精辦事快曰敏有力量曰強有才能曰干

四應之才

言其才能周全可以應答四面之事

材勘盤錯

古語云木不遇盤根錯節不足以見斧之利曲折不直曰盤紋理不順曰錯此等之木最堅而[難]破比如難辦之事(此句總而言之)是此人之能可以[堪]難辦之事

清慎勤謹

不貪曰清不妄言妄行曰慎不懶惰曰勤修品性曰謹

治政有方允堪保舉

言其治民辦事都有方法實在可以保舉

實心任事

用誠實之心辦理一切事務

宣講圣諭十六條

州縣等官應于每月朔望日聚集士民把圣諭廣訓十六條高聲宣讀詳細講解以使人人知所效法

誠二千石之良者

實系知府中最好之員古稱大守又曰二千石因每歲祿米二千石即今之知府也

應軍需而供億克勤

凡有軍營中應用之物多件都能供給齊全可謂勤矣

自新異圖尚可以束勵

若能改了從前的不好從新用善法辦理仍可約束勉勵眾官役輩使之不敢擾民

督墾荒地

率領民眾開墾荒曠之地以種五谷

增出人丁獲解逃人實績

州縣官本管境內民數加增拿獲八旗的逃人解送至京此二事皆為實在之勞績

有薦一次紀錄十次

此官從前得有保舉一次因功紀綠十次

隨至隨結

公事隨手辦結毫不身耽延

參酌情法

將人情律法二者酌中參核務得其平而后已

責成之法

將此事之任責之于此人必使辦理有成效

貪酷

收受賄賂曰貪虐害百姓曰酷為八法之一

貪戾

收受賄賂曰貪不順人情曰戾為八法之一

貪劣

收受賄賂曰貪卑鄙不才曰劣為八法之一

貪殘

收受賄賂曰貪兇暴不仁曰殘為八法之一

浮躁

性情不定曰浮性急曰躁為八法之一

輕浮

舉止不端方曰輕性情不定曰浮為八法之一

暴戾

性情兇曰暴不順人倩曰戾為八法之一

贓官

不廉之官

清官

贓官之對面即清廉之官

受財

受人之錢財

苞苴

因受財而不肯認真秉公辦事以致諸多含混苞苴即包容之意(訂正:賄賂也昔人行賄賂恐為人所知以苴具裹之以掩飾人之耳目因即以苞苴名賄賂)

過付

傳送賄賂

才力不及

才情力量俱短

老病

年老多病不能任事

罷軟

同疲軟無力曰軟遲延曰罷

罷玩

遲延曰罷公事懈怠曰玩

怠玩

性情怠惰玩視公務

阘茸

性情昏亂懦弱遇事不知振作曰阘茸

迂緩

固執曰迂性慢曰緩

偷安

只求安閑不理公事曰偷安

冒名代替

假冒他人名姓代行考試或替人當差

規避

打算躲避罪過曰規避(訂正:凡官員處事居心欲避難就易避苦就樂避害就利避過就功皆曰規避)

言語傲慢

出言狂傲失于謙和有輕慢人之意

盡先前補用班

盡先補用班其補缺當在各班之先盡先前補用班即在盡先本班中又當在前也

花樣

即各班名目如即補候補盡先盡先前等類是也

委署委差

外省凡補實缺官必經奏明若署理即各項差事則可由督撫徑行委派

輪委到班

外省委署委差各班人員俱有次第依次輪委到班者言已輪及該員名次即將委之也

指分

內外各官或分發何省或分發何衙門向由吏部摯簽而定自捐納行而捐銀者遂可任意指定何省何衙門而分發之

兼署

以此官而兼署他官也

兼差

以一員而兼任何差也

督辦總辦

督者督率于上以辦理公事也總者總其成也二者之中督辦尤大(訂正:督辦者督率于上以辦理公務也總辦者總持其成以辦理公務也二者之中督辦尤大)

幫辦襄辦

幫辦幫助辦理公事也襄猶幫也

先期公出

地方官或遇該管地方出有事故而本官已于事未發之先時因公他出也

嚴加議處

尋常小過交部議處以罰若為大過則議處加嚴也

降級準抵銷不準抵銷

凡官員獲咎部議或應降級如該員平日嘗立功得有加級者準其以所加者抵銷所降若遇大過則必加實降不準抵銷

主政

六部之主事也

開缺

凡實缺官員或有過失而罪尚小不至于降級革職即飭其開去本缺小官則另候補委大官則另候簡用

開缺來京

凡大官如獲咎而皇上尚欲察看其人可否仍用者則飭其開缺來京另候簡用如已決意不用者僅飭開缺下無來京另候簡用等語

革職永不敘用

官員如犯大罪必不可復用者則上諭革職永遠不復敘錄任用

驅逐回籍

官員或有在服官省分犯法為非者朝廷既革其職仍驅逐之令回原籍不準在該省逗留生事

欽差

凡皇上特命差往外省辦事者皆曰欽差

欽案

凡奉諭旨交付辦理之案皆曰欽案

加級隨帶不隨帶

官員有功績得有加級獎賞其中有隨帶不隨帶之分隨帶者無論移任何官皆準帶往不隨帶者則惟得于本任時有之若調移他官其加級即歸消滅

不法

官員所為不依法則也

主稿

乃奏事主撰折稿者也凡外省大員如有一事經數官員銜議奏者折尾必行聲明此折由何人主稿又六部司員中經承撰擬本部公文折件者亦謂之主稿

結黨營私

言官員結交黨羽經營私事也

罔上行私情同市儈

言為官者欺罔其上而自行其私情卑鄙之情與市中牙儈無異也

公爾忘私

言臣民因公事而忘其私事也

國爾忘家

言臣民必在于國而自忘其家也

君爾忘身

言臣民忠于君上而自忘其身也

忠愛性成

言臣子忠君愛國之心本于其性質所生成也

急公奉上

言臣民急于為公以奉事其君上也

毀家紓難

自毀其家出眥財以紓濟國家之難也此春秋楚令尹子文事后人于捐財以助國者輒引以為言

尋常勞績異常勞績

官員立功者有尋常異常之分尋常者小功勞異常者大功勞功勞小者獎賞亦小功勞大者獎賞亦大

瞻徇回護

瞻者瞻顧徇回者迂回護者庇護言大吏于屬下之官員雖有過失而瞻徇而為之回護不行舉劾懲罰也

暫行署理

暫時署理之也

白囗囗比

虎皮比讀若皮古之人師講學皆以虎皮為坐今因借以稱學校學師之職

密勿

慎密也言辦理公務慎密也

彈奏

參劾也言如以手彈擊之也古人或謂之抨擊

監臨知貢舉

凡外省鄉試巡撫為監臨若在京城會試則順天府尹為之名曰知貢舉

肆應之才

言其才猷充裕可以縱肆隨意以應各事也

圣諭廣訓

各府州縣學官照例于每月朔望應擇地聚集士庶宣講圣諭廣訓諭十六條乃圣祖所制其每條注釋之廣訓乃世宗所制也

失于覺察

無論何事應預先察知者若失于預察皆有罪

失察冒開

書吏等開寫賑目以少冒多意圖侵吞而上官不加詳查迨日后發覺該官應得處分

避難就易

辦事畏難偷安比如有二事在此一易一難則擇其易者自為之將其難者諉之于他人是也

非法行事

居官辦事當守律法若任意為之于法度不合則為有罪

不行開報

州縣官于本管境內人民或遭水旱之災則應查明受傷失所之民開單報知上官請加賑恤如有遲延則上官例得奏參其罪狀云某地被災民數該管官不行開報

彈事不實

御史職司參劾中外大小官員如有實在罪過皆準據實參奏若所參不真則為彈事不實(御史參人之折曰彈章言如彈天秤一般能平其不平也)

妄捏摭拾

本無此事而任意編造者曰妄捏把眾人傳說的謠言拿了來湊在一處謂之摭拾此皆謂舞弊害人者

鉤索羅織

用話引誘人曰鉤從無罪之中要搜求過失曰索設下圈套陷人于罪曰羅織此皆設法害人之弊

動事曲法

凡官府定人的罪都當按照律例不偏不錯若是該得重罪的定他輕罪該得輕罪的定他重罪皆為曲法言其動不動兒的就用曲法很不公道

洗改文卷[改字嘉本脫注本作換]

把文書按卷中原來的字洗了去另換別的字此乃書吏舞弊之法也

妄生異議

眾人議論皆同獨有一二人與眾不同而且所說的也不合理謂之妄生異議

朦朧保舉

比如屬員立了[功勞]而懇請上官保奏而上官并不明查其功之大小事之真偽即行保奏謂之朦朧保舉

功僅補過

比如此官先有過犯而后立功勞其功與罪之大小亦相等則此功只可抵此過而已不能再得賞賜也

偏任喜怒

為上官者當一秉大公毫無偏私方為正道若我喜者賞之我怒者罪之則為偏用其喜怒而不合公義矣

知而不舉

上官察知屬員滋弊即應參奏州縣察知吏役滋弊則應稟告否則為知而不舉事發同罪

交結朋黨

為官之道只應以公事為重不徇情而若素日同官之人皆結為朋黨則未免彼此護庇所以禁止此舉

暗邀人心

為官之道辦事只求公正而已不避嫌怨若不顧國法只求民人心中喜歡我謂之暗邀人心(邀結也)

以求進取

為官者只應以公事為重若一味奉承上官以求進身之階取名利之計皆非好官

有干法紀

為官之人若任意妄為犯了國家的律法違了朝廷的紀綱焉能無罪

干名犯義

為官之人辦事若得罪于名教干犯于公義皆國法所不容

中途逗遛

上官差遣屬員往他處辦事奉差之人當速去速回若半途中有意耽悞工夫則曰中途逗遛逗遛遲延也

遺錯過失

辦理公事或有遺漏或有錯誤以致得了過失

違限展限

凡交部辦理之事俱有一定限期逾限不能完結即為違限例有處分若其事太繁在限內不能辦完者以奏請展限展寬也

遲延疎防

上司令屬員辦事日久并未稟復即為遲延州縣官所罪犯越獄逃走該州縣即有疎防之咎

欽部案件

欽命交部議奏之案

逾限不及一月

辦事違限例有處分然若違限不及一月者亦可寬免

擅勾屬官

上司所屬之官若被人控告應行審問則上司當奏請解任歸案若未奏請而私自遣役拿之則為擅勾屬官例有處分(勾拿也)

公事稽程

辦理公事耽延時日

撫馭無方

地方官于安撫治理百姓之事沒有方法

失于撫義

地方官失了安撫百姓之義理

激變良民

地方官暴虐不仁將良民激怒致生變亂之事

立碑建祠

地方官令百姓為自己立德政碑造生祭祠均屬大干例禁

交通出入

外省官員與京城大臣交好書信往來囑托情面謂之交通出入

奔走其門

屬員常往來上官之家

另開便門

外省官在其衙署旁邊另作小門放其私人出入作弊

貽書薦送

寫信于同官之人信中或保舉私人贈送禮物等事

游客優伶

為官之人最宜慎重凡閑游之客及唱戲之人皆不得容留在衙署居住違者例當嚴加議處

扣減月糧

各官于其所屬胥吏人等每月應領口糧不得絲毫克扣減少

低價買物

凡為官之人若倚仗勢力欺壓商民買上等貨物而以低價給之者皆干例禁

虧短價值

凡買辦官物之人若與商民言定價值若干則后來必須如數給之不得故意短少付之

饋送禮物

凡小官不得以禮物饋送上司若犯之即為違例

禮節往來

即平等之官亦不得于年節之時互送禮物

承順逢迎

凡為屬員者不可奉承順從上官而不顧事之可否亦不得預先揣度上官之意以迎合之

拜壽行賀

屬員若遇上官生日前往叩拜或上司有喜事前往慶賀均干例禁

行賄害民

州縣官常行賄于上官而恃其庇護任意害民則曰行賄害民

夤緣通賄

為官者不可于無人看見之時藉上官之親友家人以獻賄賂于上官(朝夕無人看見之時曰夤)

通賄起滅

屬員不得行賄求上官舉行不可辦之事或將應辦之事停而不辦(起生事也滅息事也)

貪贓壞法

為官者若貪圖賄賂敗壞國家律法定有罪

夤緣作弊

為屬員者若藉人通賂于上官求其不察而遂任意作弊則為重罪

以財營求

屬員用賄賂謀求升官者曰以財營求

央浼營干

屬員若囑托上官親信之人求其傳達上官為自己謀求得派美差或補缺以及一切有利之事者皆曰央浼營干

賄賂公行

凡屬員行賄上官受賄大低皆隱密為之而日久膽大則不畏人知公然為之御史等訪聞參奏稱其罪曰賄賂公行

需索常例

凡吏部辦理補缺等事書吏皆向應補之人需索費用各缺皆有一定之數(常例一定之規費也)

同惡相濟

兩個不好官彼此互相幫助作惡害民

巧立名色

用巧妙之法立出用項之名向民人索錢如作州縣之官因征收地丁錢糧托詞筆墨紙等費或稱吏胥飯食之費種種名色在正項之外多收銀錢之類

打點使費

如應行補缺之官以銀錢送給吏部書辦求其照應指望補一好缺之類(打點行賄之別名)

賣放人匠

如作官用工程其匠人因甚受苦累不愿為之即送給管工胥吏銀錢該吏得賄即放其逃走

通同脫放

如緊要工程匠人行賄求放胥吏不敢專主必以所得賄賂之半獻與管工官通同商議而放之

假公濟私

藉辦公事為名用官錢以助己之私費

阿徇不公

上官辦理事務不按公道專意偏向護庇其私人則曰阿徇不公(阿保護也)

說事過錢

胥吏人等暗中向本官代他人說合情面并通送賄賂曰說事過錢

聽許財物

胥吏以財物送上官求托情面上官聴其言而許之

嚇詐求索

胥役人等以危言恐嚇犯罪之人以便詐索其財物

需索勒掯

官吏辦事必常速快有時因需索使費而故意遲延迫人行賄曰需索勒掯(勒掯強迫也)

侵盜錢糧

州縣官于應交藩庫之地丁錢糧內私自侵吞偷用

抑勒恐嚇

胥役用言恐嚇罪犯強迫其銀錢

因公科斂

州縣因為辦理公事定出章程令民捐資湊辦

侵欺挪移[欺嘉本作挨注本作捱并誤也]

州縣官所管之倉庫錢糧皆有一定之用處不得擅自隨便使用之如在用項之中自己私留銀兩曰侵如應辦之事而吝惜錢財故意遲延不辦者曰捱如此項應作某項使用而擅自改為別項之用則曰挪移此三事皆有處

指稱修理

州縣官如指稱修理衙署為名而擅用庫款亦有應得之罪

加耗橫征[征注本作征]

在正項錢糧之外加收火耗之費以及暴虐之法于額數之外加增(火耗將碎銀镕成整錠必有損耗之分兩)

占郄不發[占嘉本作古注本作克并誤也]

于應發各項用款內扣留分數或惜此銀兩不肯速行發給

隱匿欺朧

屬員本境有命盜之案故意隱藏其事并不報知上官或以重報輕意圖朦朧欺哄上官以掩己罪者曰隱匿欺朧

徇庇捏結

州縣官承緝盜匪委審案件日久不能辦結經督撫嚴催而其本管之道府徇私護庇該員代為捏報已經結案日后發覺則與該員同受參處

阿縱不舉

道府等官于其所屬州縣官有過失者皆據實稟報督撫若明知其有過而護庇縱容不行舉報者事發同受處分

有司提調

管理民間諸務之官皆曰有司言其有司民之責也至于考試鄉會場之時或開館辦理志書等事皆由上司派一委員專管一切雜務名曰提調事畢即行裁撤矣此差在外省則用府道在京城則用郎中員外郎

監臨主守

凡鄉會場期自主考而外另派一大員充當監其所主之事乃防守士子作弊以及保護場闈此監臨官在京城則順天府尹為之在外省則督撫為之

衙蠧積年

衙門官役之不釨者曰衙蠧言其有害于公事如蠧之害物一般又凡久慣詞訟爭辦之人曰積年言其歷年稍久無不能為之事

奸胥猾吏

奸惡之衙役賊猾之書吏

監守常人盜

凡官派看守庫藏或看守各公所地方之平常無職官役并非官員者若私行偷盜己所看守之物則謂之監守盜例應計其所盜之物多少而定其罪之輕重然系平常無職之官役則如此辦理若系職官則非平常官役可比例應加等治罪

萬難一日姑容民上以誤職守

凡為州縣者均當勤慎清廉方稱其職若怠惰貪婪之輩則該督撫亟應參奏萬不可寬容其一日為民之上官以致于耽誤了守土之責

臣不避嫌怨

凡為督撫大員者皆當認真考察屬官有貪污不職者據實參奏其折內每云臣不避嫌怨于屬員之賢否據實舉劾

豈得謂之循良州牧哉

凡為州牧之官皆當循照律例辦事以仁慈良善之心治民則可謂之循良若有反是者則督撫誡之曰爾辦某事不案律例又某事甚不仁慈豈得謂之循良州牧哉(州牧知州之別名)

老病者休致

州縣官若有年老或身弱多病者則該督撫當據實劾奏俾令休官致仕

貪酷者革職提問

州縣官若有貪圖賄賂暴虐民人者則該督撫行參奏將該員革職提拿到省城審問

罷軟無能及素行不謹者俱革職

州縣官若有如此者均應革職遲延曰罷無力曰軟

浮躁淺露才力不及者降級調外用

京城之官若有如此者上司即當奏參或降一二三級以外省小官調用

固不敢阿好而庇一人亦不敢深文而陷一人

凡上官舉劾屬員皆當秉公辦理若護庇其所愛之人固屬不可而若用深文而陷害其所惡之人亦不可也此處用不敢字樣乃上官舉劾屬員奏折中所用之成語也深文乃從無罪之中苛求其罪之謂也如謂某官無實在虐民之跡而察其心地似乎不善

文憑

外省官未上任之先皆由吏部發給文憑到省后呈督撫查照

札付

上官派委員辦事皆付札文此文即名札

品級考

吏部所存冊籍內載京外大小官員之品級等次以及加級紀錄等事以備考查者曰品級考

堂札

堂官委派屬員差務所給之札付曰堂札

委牌

督撫委員辦理事務例給札付而將札文之語寫于木牌上懸掛衙署門首俾眾共知曰委牌

邸抄

府第曰邸此處用之指內閣也即由內閣抄出之上諭也

科抄

由六科衙門抄出之上諭

外抄

外面京報房所抄之上諭奏折等項總名曰外抄

塘報

由各省駐京提塘武官官員系由各省派來京城駐札專為傳送公文等事屬兵部統轄抄錄上諭送往本省者曰塘報

公文

公事往來文件之總名

粘單

在公文之后另粘一紙上寫別處公文與此文有關系者以備參考

匯題

凡無關緊要之事不必一事一奏可以俟集有數件匯齊題奏

會題[會滿漢本作匯]

事關兩三省公議者則應兩三省之督撫會同題奏

移咨事

凡平行之移文皆用此語發端

咨文內

即云咨文中所寫之事

伏讀

凡督撫接奉上諭有交辦事件后來覆奏折內必敘云臣伏讀上諭云云

捧讀之下

又如前事覆奏折內或稱臣于某日接奉上諭捧讀之下欽感難名云云

本內粘處有縐文

本章太長者必須接扣務須平正若本內粘處有縐文則為不恭

刮補

奏折內有錯誤之字可以用刀刮去補紙另寫

管見

臣下對君上言己之識見極小如從管中窺物一般

薦舉

陛辭

粘抄一紙

凡有粘單之公文皆在本文尾后注曰計粘抄一紙

降調

降級之后按品級相同之官改補

部郎

六部衙門之員外郎(訂正:六部之郎中員外郎也)

內差

由內廷差遣往各所辦事之官

差官

大官差往各處辦事之小官

外吏

外省州縣又稱為外吏

府佐

幫助知府辦事之官如同知通判是也

佐貳官

府州縣幫辦官之總名

流外官

在品級外之小官如未入流是也

首領

雜職

非正印之官即稱曰雜職即佐貳也

正途出身

凡由考試舉人進士出身者皆曰正途出身

撿選舉人

由舉人之中擇其通達政務者以知縣用

教習貢生

由貢生中擇文理優長者充各學教習之任

中行平博

中書行人評事博士是也行人之官乾隆之時尚存后無

承差

承辦差務之委員

承行書辦

承上官之命辦理行文事件之書吏

親供圖冊

凡土官之子承襲世職時先由地方大員傳其子面加詰問將其親口供詞并所轄之輿圖及民數冊一并送部查核

頂輩宗圖見頂輩宗圖

又命土官之子將前代世襲之祖父依次接續寫一圖謂之頂輩宗圖又將其同族各枝派寫為一圖(謂之宗支圖冊)并族中現存人丁之名冊亦錄一分

族目鄰封公結

又命土官之子請同族頭目井鄰近之土官公同帶出保結連前之圖冊均送吏部詳加查核方許承襲

土人信服親枝土舎承襲

如土官病故后無子孫可以承襲者則于其同族中親近枝派之人而為土人素所信服者報部請承襲苗疆平民謂之土人官族謂之土舎

有司考成無例等事

如各省州縣等官每由該官上司考其辦事之成效然后究竟如何定限用何考法并無定例有時吏部以考查之事咨詢外省外省以此回答

諸務叢脞

叢雜亂也脞廢壞也言辦事不好

處煩劇之任

事多曰煩事重曰劇言此員所在之任如此

無掣肘之患

辦事有所妨礙曰掣肘比如有人欲伸手取物傍人若執其肘則不能取言此人辦事并無如此之患也

理繁治劇之才有余敷政體民之心未細

言此人若論能辦理繁劇事情的才干是有余的但是在地好處分散開給與眾民和體察民人的情形這兩件事情上不能十分細心

修造臺寨嚴查保甲

州縣地方若有軍務就應當把本境的墩臺和民人的寨子或蓋造或修理都預備好了而且各鄉村的保甲嚴嚴的稽察以免賊匪潛藏每十里設一高臺下安煙墩五個有事則于臺上豎旗放炮于煙墩內舉火以便輾轉傳信使各處皆知又有賊之地官或在高山土埠之上造幾處營寨令民人攜帶眷口糧米避入其內以免被賊搶劫又各鄉村或二三村為一甲設一頭目名曰地保令其稽查本甲民人如有賊匪在內則報官懲治

竭力急公積滯以振

在公事上盡力速辦將日久廢弛諸務一時皆振作起來

敏練慈愷允堪保障一方

辦事速快情形熟習而且生性仁慈待下有恩實可為一處地方保護人民之賢員

催賦科而宿弊頗清

照例催征民人應交之地丁錢糧將平素之弊端頗有除去者

才情敏練苦心任事

才情不遲鈍而且公務熟習辦事很用心

但衙役不嚴以致輿謗騰矣

此員雖有以上許多好處但只不能從嚴約束官吏往往有擾民之事以致民間毀謗之話傳揚紛起矣

應征錢糧全完

州縣任內將一年應向民間征收之地丁錢糧全數交完

鹽引無欠

又將本境內應銷之鹽全行銷售無欠少

解餉無疏

解送餉銀赴部交納途中小心并無疏防被劫之事

精詳慎重

辦事明白詳細謹慎不敢忽略

不堪有礙

有妨礙不堪為之事

密勿從事

奮勉用力辦理公務(訂正:密勿慎密也言辦理公務慎密也)

八法

考察官員之例有八事最干律法之禁曰八法即貪酷貪戾貪劣貪殘浮躁輕浮暴戾不謹

不謹

居官者作一切不合官體之事皆曰不謹為八法之一

貪婪

貪賄而卑污

不職

其才短不能當任

不稱職

其才短不能當任

不肖

行止不像為官之人即性情卑劣也

不肖

行止不像為官之人即性情卑劣也

溺職

品行卑污有玷官職或才力不足不配作官

曠官

把官員分內應辦之事盡皆荒廢

疏忽

公事不留心致有錯悞遺漏者曰疏忽

懶惰

好安逸曰懶不勤謹曰惰

不覺失囚

解送囚犯之員于途中失于查驗防守不覺該囚犯逃去無蹤

失于檢點防范

解送囚犯之員于途中失于查驗防守檢查也點乃點名驗視罪囚

行止不端

所作所為之事均邪而不正

怠慢誤事

性情懶惰辦公遲慢以致誤事

貪婪敗檢

貪贓的事情很多把平素檢查身心的好處都敗壞了

有玷清班

翰林院衙門為清貴之地在此當差者旁人稱為清班若品性卑污之人亦在其中則有玷清班矣

有辱皐比

皐比虎皮也古之名士講學坐具皆鋪虎皮今以學校之官稱此名言司教之官吏當立品端方否則有辱其職矣(訂正:虎皮比讀若皮古之人師講學皆以虎皮為坐今因借以稱學校學師之職)

偃息自由

為官者只圖安逸任意曠誤公事則曰偃息自由

呼應不靈

上官有事或傳喚屬員不至或吩咐屬員不遵者曰呼應不靈

虛文泛言

文詞多而實意少者曰虛文大略空談而無指定者曰泛言居官之人論事不宜如此

出入不常

凡外省州縣等除有公務稟見上司外尋常不得時相往來此定例也如有違例而行雖無公務亦嘗往來于上司衙門則應參之曰某官于上司衙署出入不常恐有請托等弊

故生枝節

比如一件大事快要完結了而奸詐之人從此事之中故意的又生別事意在牽累別人如同樹木生旁岔來的一樣

虛張聲勢

創稿

公文折奏草稿總曰創稿

急選

在本班中比別人快快的選用

歸旗守制

漢員丁憂例回原籍守制若旗員則歸本旗守制

檢選舉人[檢疑當作揀]

由舉人之中擇其通達政務者以知縣用

不系同城

不在一城中為官者

請省無益之繁文事

比如某衙門公事中有常須行文各衙門而其事無關緊要者或由司官議定稟請堂官將此舉裁撤其稟稿起句用此語

歷練之才

見識多曰歷熟習曰練

材堪盤錯

古語云木不遇盤根錯節不足以見斧之利曲折不直曰盤紋理不順曰錯此等之木最堅而[難]破比如難辦之事(此句總而言之)是此人之能可以[堪]難辦之事

瘝官

有病不辭官者如同將公事病了一樣瘝病也

朦昧執迷

心中昏暗不明固執一己之見作事如入迷途

行止有虧

于品性不能完善虧損甚多

有玷官箴

品性不端有辱為官之道

剛愎性成

性情不和平曰剛不聽人言專好自信曰愎言天生成如此之性情

利欲熏心

心本是好的因被貪財的事情染壞了

形同木偶

為官而不能辦事如木制之偶像然

簽差不慎

上官簽派差役應慎加選擇若誤派奸詐之役致有舞弊者曰差簽不慎

承審舛錯

承上官之委派審訊罪犯而不細心研鞫以致有乖謬錯誤之處例當交部嚴議其罪

為你推薦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天亮了,你就回來了
會員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作者籽月闊別3年全新力作,電子書全文首發。穿越時空元氣少女VS風度翩翩優質大叔。如果愛人突然消失,你會等幾年?江倩兮撞上時空折疊,短短10個小時,外界已過了23年,好不容易追到手的新婚丈夫,轉眼變成陌生大叔?!完美言情男主再添一員猛將:顧池!少年時,他是腹黑學霸,牢牢抓住姐姐的心。新婚時,他是甜美奶狗,撒嬌男人最好命。愛人無故失蹤,他在漫長等待里事業有成,溫潤不油膩的優質大叔誰能拒絕?

籽月 11萬讀過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江南 7.1萬讀過
長安的荔枝(雷佳音、岳云鵬主演影視劇原著小說)
會員

同名實體書新鮮上市,馬伯庸歷史短小說“見微”系列神作!大唐天寶十四年,長安城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個任務:要在貴妃誕日之前,從嶺南運來新鮮荔枝。荔枝保鮮期只有三天,而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了家人,李善德只得放手一搏……古裝版社畜求生記,帝國夾縫中的小人物史詩。

馬伯庸 7.2萬讀過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三弦 29.5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育儿| 开化县| 庆元县| 金乡县| 喀什市| 阜新市| 桃江县| 思茅市| 明溪县| 赤水市| 准格尔旗| 武胜县| 古浪县| 景东| 天津市| 方正县| 自贡市| 彭泽县| 宁波市| 芜湖市| 谢通门县| 同德县| 巴中市| 乾安县| 广昌县| 辽源市| 苗栗县| 扎鲁特旗| 莎车县| 德昌县| 枞阳县| 简阳市| 嘉荫县| 秦安县| 泗洪县| 鄂州市| 安义县| 区。| 蒙城县| 九龙县| 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