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 嘉定赤城志
- 陳耆卿
- 4907字
- 2015-12-12 16:34:57
秩官門一
自罷侯置守更累世之承襲而為三年之遷易事大異矣然得其人則治否則亂亦無以異也臺自漢置回浦厥后或郡或縣廢置不等長民之吏雖零落千載而其磊磊落落以治行著聞者光芒注射亦曷嘗有古今哉按曾守會刱壁記起唐武德趙逵前此弗著而后此亦多遺誤乃隨本年序次而博采傳記補其逸者五十有三人其歲月異同則各附見于其末蓋郡之司命在守當(言芊)實不可遺也事難備載摘其要以列于下方云
歷代郡守
郡守
秦始皇既并天下乃平百粵以其地為閩中郡【今州以南皆為閩中郡地見元和郡縣志寰宇記】
吳屈惠坦【按聽壁記序云正觀六年改溫臺二州隸栝州都督府故臺州置在大固山上屈光公故宅以其地勝故立屈氏次子惠坦為太守改家為州或者因之以為屈惠坦為刺史在正觀時也審如此言則壁記當于本年之下直書屈惠坦名氏今于五年下書嚴德八年下書畢操而惠坦初無名焉豈偶忘之耶及安寧海玉溪碑則云吳尚書屈晃生子曰坦唐武德置臺州始以屈氏故居為州治以是考之則置州治自在唐初而惠坦為守乃在吳時所謂光公者必晃之字而坦即惠坦壁記序文則自為漫漶以滋后學之惑也今定屈坦為吳人而冠于郡守之首焉】
范平【錢塘人該覽百籍嘗舉茂才有異政見吳志】
晉 王述【太原人司徒王導所辟蒞政清肅盡日無事】郄愔【以黃門侍郎來守高平人在郡優游頗稱簡默后以疾去職乃筑宅章安有終焉之志子超除為守不拜】李成【有人望卒于郡今有墓存】陶浚【丹陽人璜之弟見璜傳】賀隰【會稽人循之子見循傳】羅彥【耒陽人含之曾祖見含傳】羊固【過江時來守見晉書】陸劭【吳郡人澄之祖見澄傳】王崇【隆安三年來守時孫恩陷會稽棄官而遁見晉紀】辛景【隆安四年孫恩寇臨海景擊斬之】陸萬載【終秘書郎見宰相世系表】顧相【和之祖見和傳】蔣秀【請任【神廟御諱】為功曹見任傳】仇馥【永寧初來守薦任神廟御諱見本傳】
義熙囗年 周【 失其名以廷尉來守見韋羌山舊記】
永興元年 朱泛【義烏人安帝永興元年以太守歸所居號赤岸見義烏縣圖經】
元興元年 【大饑富姓多衣紈懷玉閉門相守死】 王穆【臨沂人導之曾孫見王劭傳】辛德遠【有集五卷見隋經籍志】
宋 李式【有平素之譽】江秉之【濟陽人以簡約稱所得廩散之親故而妻子常饑寒人有勸其營田者正色對曰食祿之家可與農人競利耶】 臧喜【東莞人善綏輯散而歸者千余家】 王筠【七歲能屬文嘗為司徒左長史尋為守自次其文以一官為一集自洗馬中書中庶吏部至臨海各十卷右見宋書】 王琇【按謝靈運傳靈運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至臨海從者數百琇駭為冠至已乃知為靈運也靈運要之游不可贈詩有邦君難地險旅客易山行之句】阮長之【元嘉中來守陳留人常擁敗絮有風績所至人思之】 錢道戢【元嘉中來守吳興人時陳侯安都討留異道戢帥軍士出松陽以斷其后異平以功拜都督右見南史】朱夔【歷中書郎轉州剌史后居四明且葬焉見宋書及四明圖經】阮錄【元嘉中來守】蔡撙【見本傳】張略【種之父見種傳】阮裕【景平中來守以德業知名】伏曼容【見宋書】
齊 孔琇之【會稽山陰人有吏能自奉清約罷郡獻干姜二千斤武帝以為薄后知其清】范述【號稱廉平見梁書蕭景傳】沈昭略
梁 劉潛【時憲令疏闊百姓多不遵業潛綏御有術俗為之變簡文帝有詩餞其行】蕭洽【下邳人清政不猛民安之】傅昭【靈平人郡有蜜巖前后守皆自封固專其利昭戒不封右見本傳】程文季【靈洗之子靈洗為王琳所執武帝召陷賊諸將子弟厚遇之文季以禮容見賞文帝立遷太守見梁書】
隋
開皇盡二十年 柳大隱【肅之子見唐世系表】【右自屈惠坦以下總四十政壁記皆不載】
唐
武德元年 【戊寅】
二年
三年
四年 【李子通反州陷】
五年
六年 【輔公祏反州及越衢婺皆陷】
七年 趙逵【壁記始此】
八年
正觀元年 【丁亥】
二年 元修義
三年
四年
五年 嚴德
六年
七年
八年 畢操
九年
十年 韋慶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房環
十五年
十六年 閭邱(太祖御諱下一字)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二十年
二十一年 鄭神舉
二十二年
二十三年
永徽元年 【庚戌】
二年 來濟【先為同中書門下三品高宗將以武氏為后濟諫曰立后以承宗廟宜擇禮義名家以副四海之望上怒移臺州刺史見本傳】
三年 宋神膺
四年
五年
六年 席義恭
顯慶元年 【丙辰】
二年 高擇言
三年
四年
五年
龍朔元年 【辛酉】
二年 李元【壁記作李元真按臨海黃巖二舊志皆無真字但一云正觀八年一云上元元年皆不可曉今姑從其舊云】
三年
麟德元年 【甲子】
二年 孔仁廟嫌諱
干封元年 【丙寅】
二年 趙瑰【干封盡二年壁記作三年】
總章元年 【戊辰】
二年
咸亨元年 【庚午】
二年 墨貽知退
三年
四年 李璠【壁記作李播今按唐宰相世系表云李璠歷房郢臺三州刺史是壁記偽為播也又咸亨盡四年壁記作五年】
元年元年
二年
儀鳳元年
二年 梁仁昭
三年
調露元年 吐突知節【調露盡元年壁記作二年】
永隆元年
開耀元年
永淳元年 竇儀說【永淳盡元年壁記作二年】
宏道元年
光宅元年
垂拱元年
二年 裴琎
三年
四年 沈福
永昌元年
天授元年 【本載初元年】
二年 韋思義
長壽元年
二年
延載元年 成琰【延載盡元年壁記作二年】
天冊萬歲元年
萬歲通天元年 張元瞿神功元年
圣歷元年
二年
久視元年 韋銳
長安元年
二年 張思義
三年
四年
神龍元年
二年 廉璉
景龍元年
二年 卓【太祖御諱下一字】
景云元年 【庚戌】
二年 張詵【景云盡二年壁記作三年】
先天元年 【壬子】
開元元年 【癸丑】
二年
三年 李英
四年
五年
六年 楊翌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鄭儔
十一年 康希銑【以銀青光祿大夫來守會稽人有集二十卷見唐藝文志及越州香巖寺碑壁記不載】
十二年
十三年 邵升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馬襲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康神慶
二十年
二十一年
二十二年 崔叔度
二十三年
二十四年
二十五年 韋坦
二十六年 敬誠【自州授會稽守見會稽志壁記不載】
二十七年
二十八年 吳沅
二十九年 裴光庭【按唐史以開元中貶守姑附此壁記不載】
天寶元年 【壬午】 賈長源【有道化人有德養物見桐柏觀碑】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高繼之
六年
七年
八年 李競
九年
十年
十一年 孫踐由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袁光孚【按沈佺期集有餞臺州袁刺史入計序其略云公四代衣冠一門忠鯁大才沉毅雅度溫良又云憑熊下囗建隼之臺甘雨隨傳于往還仁風交扇于期月觀此可為良吏矣】
至德元年 【丙申】
二年 李仲宜【至德盡二年壁記作三年】
干元元年 【戊戌】
二年
上元元年 【庚子】
二年 李嘉佑【有詩名所謂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者是也詩一卷刊郡齋然按栝蒼志作上元二年】
寶應元年 【州賊袁晁反僭號改元寶勝】 郭英翰【見國清寺記壁記不載】
廣德元年 【晁伏誅給復一歲】
二年 李景宣【壁記作陳景宣今按唐世系表載李景宣為臺州刺史栝蒼志亦然則壁記以為陳恐誤然栝蒼志言景宣以上元二年自臺州為處州刺史壁記乃云廣德二年又不可曉也】
大歷元年 【丙午】
二年 李岵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郭敘
八年
九年 英瑜
十年 韋卿紹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王光冑
十四年
建中元年
二年 崔鼎
三年
四年 邢招濟【按唐僧清晝有送邢濟牧臺州詩即無招字恐壁記誤又建中盡四年壁記乃作五年】
興元元年
正元元年 【乙丑】
二年
三年 郭符
四年
五年
六年 獨孤汜【及之弟見大唐說纂】
七年
八年
九年 陳偕
十年 陸滂
十一年 第五峰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廬國因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韋(口十)
十九年
二十年
永正元年 【乙酉】 徐裕【永正盡元年壁記作二年劉禹錫贈衢州徐史君詩云聞道天臺有遺愛人將琪木比甘棠注云徐自臺還衢】
元和元年
二年 李逢
三年
四年
五年 陳岵
六年 徐放【以朝散大夫來守見佛隴智者碑壁記不載】
七年 焦悱
八年
九年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 王建侯
十三年 柳泌【自復州石門山詔授至則不入州便止山下領務修藥唐史及徐靈府山記皆作十三年壁記乃作九年】
十四年 王仲漣
十五年 陸質【吳人明春秋傳啖趙之學嘗歷信臺二州刺史終給事中太子侍讀所著書甚眾門人謚曰文通先生見唐書本傳壁記不載】
長慶元年
二年 苗藏位 王仲周【按舊唐書長慶二年仲周以奉使緩命貶州刺史壁記不載而載苗藏位于本年之下殊不可曉】
三年
四年
寶歷元年 【乙巳】
二年 韋衡
大和元年 【丁未】
二年 顏颙【真卿之侄見大慈寺智顗畫像贊】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鄭仁弼【見唐佛窟禪師塔銘壁記不載】
七年 鄭申
八年
九年 周魯賓
開成元年 【丙辰】
二年 李文舉
三年
四年 滕邁
五年 顏從賢【開成盡五年壁記作六年】
會昌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郭詮
六年 喬庶 鄭熏【擢進士第會昌九年為刺史后遷吏部侍郎既老號所居為隱巖蒔松于庭號七松處士見本傳嘗挈家游桐柏觀有詩見天臺集】【 右二政會昌盡六年壁記乃載喬庶七年鄭熏九年恐誤】
大中元年 【丁卯】
二年 羅昭權【見會稽志壁記不載】
三年 韓賓
四年
五年 竇【宣祖御諱上一字】余
六年
七年 李肇【有國史補三卷翰林志一卷經史釋題三卷見唐藝文志】
八年
九年 裴謨【按元稹桐柏碑棱云謨以此年五月十五日宿此之郡壁記作十一年誤】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李師望【按元稹桐柏觀碑棱師望十四年以刺史至州討賊戰于天臺觀前收復唐興縣】
咸通元年
二年 奚【失其名見僧懷玉傳碑云咸通二年太守奚公重送寺額壁記不載】
三年 李虔
四年
五年 吳敬章
六年
七年 董賡
八年
九年 袁從
十年
十一年 姚鵠【擢進士第有詩集行于世見唐藝文志亦有尋趙尊師詩見天臺集】
十二年 譚洙【見隋陳司徒碑壁記不載】
十三年
十四年 封彥卿【咸通盡十四年壁記作十五年】
干符元年 【甲午】
二年
三年 裴璉
四年
五年 崔葆
六年 羅虬【干符盡六年壁記作七年】
廣明元年 【庚子】
中和元年 【辛丑臨海賊杜雄反州陷】
二年 劉文【壁記作劉文宗今按九國志云郡人劉文與杜雄同攻越為劉漢宏所敗故降之漢宏以文知明州而杜雄墓碑亦云與劉文起事劉改刺四明如此則劉但名文壁記誤增宗字耳】
三年 杜雄
四年
光啟元年
二年
三年
文德元年
龍紀元年
大順元年
二年
景福元年 【壬子】
二年
干寧元年 【甲寅】
二年 沈仁綰【見惠濟院記是年知州沈仁綰舍基為寺壁記不載】
三年
四年 【錢镠陷州】 駱團
光化元年 【戊午】
二年 李振【抱真之孫壁記不載】
三年 駱延訓【十國紀年云駱延訓正明二年因父團卒嗣為太守按正明二年乃梁氏年號今靈鷲院記云光化中郡守駱延訓改為隱然此說與壁記同紀年誤也又按夏英公竦延慶院記開平中刺史駱延訓改為龍潭院開平蓋梁高祖初即位年號果爾則是延訓為守自唐至梁或者光化中滿去而開平正明再守也】
天復元年
二年
三年
天佑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曹(宣祖御諱上一字)達【按九國志曹仲達臨平人錢镠以妹儷焉授臺州刺史意史避宣祖諱故改為仲云】孫琰 張從保錢鎰【镠之弟】【右四政天佑盡三年壁記乃作十年至十九年】
后梁
開平元年 【丁卯】
二年
三年
四年
干化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正明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龍德元年
二年
唐
同光元年
二年
三年
天成元年 【丙戌削錢镠王爵】 吳全義
二年
三年
四年 阮文卿 陳卞【壁記作寶正六年蓋吳越年號也】
長興元年 【庚寅】
二年
三年
四年
清泰元年 錢元映
二年
晉
天福元年 【丙申】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楊晊
七年
八年 沈承禮
開運元年
二年
三年 潘承規錢俶【镠之孫治郡吏不敢欺官至太師鄧王封淮海國王】潘審燔【右二政開運盡三年壁記皆作四年】
漢
天福十二年
干佑元年
二年 錢元(王亢)
三年
周
廣順元年
二年 金訓
三年 錢宏仰【廣順盡三年壁記作五年】
顯德元年 【甲寅】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陸仕弢
六年 錢惟治
封君〔諸使等附〕
秦閩君搖
前漢 高帝三年 立閩粵王無諸惠帝三年別立搖為東海王 閩粵王郢【無諸死郢立】 東粵王余善【建元六年郢弟余善殺郢請所立帝欲虎閩粵弗置立繇君丑為繇王奉無諸祀余善乃自立為閩粵王帝聞之因立為東粵王元封元年朱買臣等擊東粵人之繇王殺余善以其眾降帝以其阻捍遷其民江淮間且于塞上置治縣以處近境之民又以回浦置南部都尉皆隸會稽郡】 南部都尉
后漢 東部都尉【宋志漢末分東南二部都尉東部臨海南部建安未詳自是郡守或為刺史】
吳太平二年以會稽東部為臨海郡立孫奮為齊王徙章安縣尉封章安侯【見吳志本傳】
晉 裴楷封臨海侯惠帝女為臨海公主下嫁曹純武帝第七子(神廟御諱)封臨海王【并見晉史】
宋昭秀封臨海王【見何昌裔傳】
齊高帝女為臨海公主【見梁王彬傳】
陳 宣帝子叔顯為臨海王
隋
開皇盡二十年 【上州有刺史郡置太守尋罷郡置州刺史曰太守】
大業盡十二年 【三年罷州為郡改刺史曰太守】
唐
武德元年 【戊寅】【改郡為州改太守曰刺史】
永徽元年 【庚戌】新羅王仁敏封臨海公【見唐書】
景云二年【 分天下置十四州都督隸越州七月罷都督】
開元元年 【癸丑】 張嘉【仁廟嫌諱壁記作韋嘉正今按唐書張嘉正開元間貶守臺州蓋壁記誤以為韋也又舊唐書作開元十三年】
天寶元年 【改刺史為太守改臺州屬江南東道】
至德二年 【改太守復為刺史置浙江東道節度使領臺越等八州又建靖海軍使統臺及余州】
上元二年浙江東道越福十二州招討海賊使晁唐
大歷五年 【罷本道節度使署都團練守捉及觀察處置等使領州如故】
大歷十四年 【 廢浙江東道以所管州隸浙江西道】
建中元年 【分臺為浙東西二道后隸浙西】
正元三年 【復分臺為浙東西二道】
后梁
開平元年 【丁卯】 封錢镠為吳越王州屬焉
晉
天福元年 【丙申】 王繼恭為臨海王【按十國志在晉高祖時今附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