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安舊未有刻志,后得草志書一冊,率出于臆見之私,而各立門戶者也。子(予)奪罔公,文亦鄙俚。余雖不敏,惟以剛直至公為主,稽諸載籍,采諸輿論,而后敢纂入。其取咎于人否,不暇計也。然一時草創甚難,中間未免忽略失次,其不可考及考之未精者,姑闕焉。
一、天文志略而地里〔理〕志則獨詳者,蓋天文難明,有地理而后建置、官師人物之類興,此詳略所由殊也。
一、公署、學校、城垣等類,續有興創者備書。
一、官師歷年既遠,莫可稽索,姑得其十之一二以書。
一、名宦鄉賢本諸大明一統志、彰德郡志所載,其去任名宦,增入一二,則本諸縉紳士庶輿論,余無所私。
一、節孝尚義曾經褒旌,及有司核實以表揚之者,皆足以為世勸也,備書。
一、藝文采輯甚難,而志且出于一時,倉卒以成,不及盡載,后之同志君子,博訪備錄以垂不朽可也。
修志名氏
教諭陳瑋
生員韓永淳郭可久張光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