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論
此復申明上編之義。上編論升降遷正退位,及剛柔干支失守,民病疫癘,三虛暴亡,十二官相失,各有刺法。帝更欲宣暢其旨,故又探諸岐伯以明之,名《本病論》者,蓋本上編刺法之病,以為論也。
黃帝問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聞氣交,何名失守?上編論升降不前,乃九星窒抑。帝承上編之義,故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更欲詳明氣交失守之義。
岐伯曰∶謂其上下升降,遷正退位,各有經論,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氣交失易位,氣交乃變,變易非常,即四時失序,萬化不安,變民病也。帝云天元九窒,余已知之者,謂其上下升降遷正退位之理,各有經以論之也。問氣交何名失守者,亦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氣交則易位,是故氣交失易位,則氣交乃變,變易非常,實時序乃失,致萬化不安,變民病也。
帝曰∶升降不前,愿聞其故。氣交有變,何以明之?氣交,即升降之義,故合升降以問氣交。
岐伯曰∶昭乎問哉!明乎道矣。氣交有變,是謂天地機,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又有五運太過,而先天而至者,即交不前,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運抑之。但欲降而不得其降,中運抑之。于是有升之不前,降之不下者,有降之不下,升而至天者,有升降俱不前,作如此之分別,即氣交之變,變之有異常,各各不同,災有微甚者也。氣交有變,是謂天地之機。天地機,旋轉者也。今但欲降而不得降者,乃地司窒刑之,有如前篇所云也。
又有五運之氣太過,先天而至者,夫五運太過則上下受制,即氣交亦不前矣。有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乃中運制抑之,有但欲降而不得其降,亦中運制抑之。于是有升之不前,降之不下者矣,有降之不下,升而至天者矣。由此推之,有升之不前,降而至地者矣。不言者省文也。又有升降俱不前者矣。作如此之分別,即氣交之變,變之有異常,各各不同,而災因有微甚者也。
帝曰∶愿聞氣交遇會勝抑之由,變成民病,輕重何如?承五運太過,中運抑之,及災有微甚之言而復問也。
岐伯曰∶勝相會,抑伏使然。是有故辰戌之歲,木氣升之,主逢天柱,勝而不前。又遇庚戌,金運先天,中運勝之,忽然不前。木運升天,金乃抑之,升而不前,即清生風少,肅殺于春,露霜復降,草本乃萎。民病瘟疫早發,咽嗌乃干,四肢滿,肢節皆痛。久而化郁,即大風摧拉,折隕鳴紊。民病卒中偏痹,手足不仁。支,肢同,卒,音促,下俱同,中,去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