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女人較男人脆弱

1.女人多悲憫

女人最易感慨、悲傷

一位從事電影事業的人說:“除了真正笨拙的人以外,幾乎所有的女演員在演出悲劇時,都無需借助眼藥水。”這句話充分證明了女性的特點。當她們模仿悲傷情緒時,多能收放自如地表現出來,內心戲的發揮和眼淚的制造,可以說是女性的拿手本領。

為什么?因為女人最易感慨、悲傷,而且這種情緒說來就來,隨叫隨到。

這就是女人與男人的區別之一。而男性是不那么容易流淚的,即使遇到困難,也會不假思索地迎難而上,很少去想“我的命好苦呀”、“我怎么這么倒霉呀”!這也許正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原因所在。

哭泣是女人產生悲傷時的發泄方式,靠哭泣來排解心中的苦悶,哭過了,心中就好過多了。一般的男人,在走投無路之際,通常會靜下心來冷靜思考如何去面對現實,解決問題的癥結。女人則不然,她們不必經過大腦的思考,“嗚”地一下,眼淚就會流下來,把不如意用淚水表達出來。比如說工作上有過失,遭了上司的一頓臭罵,或者與男友鬧意見,女人都會突然像山洪暴發,可以像水壩決堤似地哭得死去活來。

女人不僅遇事善哭,還能長期記住她哭泣的原因,所以她們很容易回想往事,心頭一緊,眼淚自然而然地流了下來。這也是她們易陷入悲傷的一種體現。

能讓女人產生悲傷情緒的事情很多,比如說,青春逝去、美貌不再等等,都足以能夠挑起女人的悲傷。

有一部分女人曾把青春和美麗當作人生的一種資本,把美麗的面容、健美的身材和漂亮的時裝當做最好的招牌,可一旦歲月流逝、年華老去、青春不再,這些就會漸漸離她遠去了,吸引不起艷慕的眼光了、聽不到稱贊的話了,好心情就難以維持,并沉重起來、復雜起來,既有淡淡的悲哀和傷感,又有留戀過去、不服現實的好勝心理,這是一種自卑感在作祟,也是感慨、悲傷的體現。

愛哭泣可以說是女人的專利。女人愛哭泣,是因為心中多感嘆、遇事多悲傷。

歲月無情、青春易逝

女人生來便多愁善感,最令女人敏感的,怕是歲月無情、青春易逝了。

二十五歲,是最好的年齡,集成熟、青春、韻味、活力于一體,然而,可能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一下生命的恩惠,就向中年、老年滑去。二十五歲的女人,匆匆忙忙走進了家庭,開始了新的人生之旅。二十五歲的女人開始學會了承擔,承擔婚姻和家庭的責任。還有的女人在二十五歲的時候已經做了媽媽。二十五歲的女人,來不及展露風情便發現自己慢慢在變老,也越來越怕老。

于是,剛剛過了二十五歲的女人便開始用羨慕的眼神去看那些滿頰紅暈的女孩;有意無意柔聲刺探丈夫有沒有秘密;有意無意坐進柔和如夢的燈光里,翻看自己從前的照片,回味過去的美好回憶。

剛剛過了二十五歲,女人使迫不及待地懂得了感傷,開始把飛揚的長發挽成端莊的發髻,衣服的色彩不再是紅的熱烈、黃的明快、白的單純,而是多了黑的凝重、藍的寧靜、灰的穩健、紫的嫻雅……剛剛過了二十五歲的女人便不得不揮手向曾經美麗的歲月告別,無奈在臉上,感慨悲傷在心中。

年齡告訴她,過了二十五歲,就要克制浮漂與躁動,放棄空幻與癡想而面對現實,要學會愛護寶貝、護理家人、孝敬雙親,把二十五歲女人的溫柔化為責任和愛心。

只是一晃間,三十歲便到了,三十歲的女人只剩下青春的尾巴,家庭瑣事卻繁重了。三十歲的女人心里滿是委屈,偶然停下忙碌,竟發現生活全被家庭瑣事給侵占了,自己被生活壓榨得越來越憔悴,一時間壓力、委屈齊聚心頭,忍不住想大哭一場。但是,身邊有丈夫,膝下有子女,只得把眼淚流在心里,臉上依然是微笑,是生活教會了她們如何流著眼淚去微笑??蓱z三十歲的女人,就連哭的權利也被剝奪了。

不知不覺中,女人的哭少了,甚至很少哭了,雖然她們常常感慨與悲傷,嘆息自己被歲月奪走了青春,嘆息自己被生活所累,但是她明白一點——眼淚已經不再是她的砝碼了,她的眼淚除了丈夫不解的眼光外,什么也換不來了。所以,還是把眼淚流在心里才是明智的選擇。

但是,有時她的眼淚還是忍不住流下來,上有老下有小,要職場拼殺,要操持家務。每天的日子總是在忙碌與辛勞中匆匆滑過,連同那些光榮與夢想,壓力與委屈一起滑過女人單薄的肩膀,滑過女人纖細的指頭。感慨和悲傷就積聚在心頭,一觸即發。

當視為知己和依靠的丈夫在你情緒低落時不經意說出-句不中聽的話,女人的眼淚便如決堤的河水奔涌而出,勢不可擋、一瀉千里。要是“年輕”那會兒男人對自己哄還怕還不及,哪里會這樣冷言冷語、不管不顧,都是年齡惹的禍!

三十歲的女人就這樣少了別人的呵護,卻多了自身的責任,沒人照顧她是理應的,她照顧別人卻是應該的。她得輔導孩子功課,料理丈夫的生活,孝敬父母、公婆……梳妝打扮被視為“做作”,責任擔不好卻有“失職”之嫌。

唉!三十歲的女人。

一旦跨入四十歲的門檻,就到了中年,即使風韻猶存,也是半老徐娘矣!她們的吸引力越來越少了,“藍顏知己”越來越難求了。香港作家董橋說:“中年最是尷尬、天沒亮就睡不著的年齡。只會感慨不會感動的年齡。只有哀愁沒有憤怒的年齡。”他雖是站在男人的角度上說的,但也同樣適用于女人。

中年是女人的傷心年代,向往過,愛過,痛苦過,幸福過,但一切都已成為過去,如今聽的是別人的故事,看的是別人的眼淚和歡笑。

被男人包圍的事情只有在夢里和回憶里才會出現,一旦回到現實里,看到的只有眼袋和皺紋,男人們已在不知不覺中退卻了,心中的沉重感和自憐卻越來越清晰、加深了。

女人到了中年,意味著退出男人的世界,這個年齡已經沒有足夠的底氣吸引男人的目光了,已把握不了男人了,偶有艷遇也改變不了大局。而且,到了這個年齡,經過歲月的打磨后,基本上已經刀槍不入,對偶爾來自男人的溫柔目光和情意不再輕易相信。

所以,她們的生活單調乏味,相夫教子是唯一能夠體現出她們重要性的事情。

女人就是這樣被歲月給打敗的,經歷了種種的坎坷,沖破重重的阻隔,一路拼搏廝殺出一番天地后,驀然回首,發現自己已是歷盡滄桑,身心憔悴,人已日薄西度。即使生活富足、美譽環繞,卻全然不抵內心那一聲蒼涼、沉重的呼喚來得現實,人被精神和心靈上的“自我憐惜”常常壓迫得喘不過氣來,放眼望去,只有落日余輝,無盡感傷不請自來。

十歲的女孩會在人前裝老,二十五歲的女孩開始怕老,開始衰老的女人則時時被年輪所欺,感傷在心中積聚。女人的一生都和歲月搏斗,哭著喊著搏斗。在這一過程中,她們是多么地需要有人幫助、有人關懷、有人愛護、有人甘苦與共呀。只有男人能給她最大的幫助和最有力的撫慰。

對于年齡問題,女人比男人敏感得多,男人越老越自信,女人越老越不自信。

2.女人最易陷入孤獨無助

在工作、生活中女人常感無助

女人天生敏感、脆弱的特性注定了她們最陷入孤獨無助。女人的孤獨無助感來自方方面面,既可以是工作方面的,又可以是家庭方面的,還可以是個人感情方面的。

聽聽兩個女人的聊天就知道了:

甲女是一個項目經理,薪水很高,乙女是一個有錢人的太太,她們在別人眼中是兩個較幸福的女人,但她們卻互相訴苦。甲說,她的老板是一個脾氣暴躁的美國人,經常劈頭蓋腦把她罵一頓,把她氣得忍無可忍。這還不算,那些可惡的客戶,也經常把她氣得七竅生煙。在工作中她感到非常孤立無助,擔心自己會撐不下去。

有錢人的太太卻表示羨慕女友的本事,起碼可以不依靠丈夫生存,自己卻不然,每花一個子兒都得從丈夫手中要,丈夫高興的時候還好,不高興的時候,不給不說還埋怨她是個白吃飯的。

結果,甲女說想找個人嫁了,好有個依靠,乙女則說想找份工作干,可以不再依靠男人生存。無一例外,她們都感到了孤獨與無助,一個想要通過嫁人找到安全感與依賴,一個想要自食其力以免離開了丈夫生存不下去。

當女人喪失了相依為命的配偶后,也會陷入孤獨無助之中。無論與她相伴的那個男人是多么的優秀或是多么的糟糕,都曾是她的整個世界,一旦丈夫去了另一個世界,那么她就會陷入絕望之中,倍受孤獨無助的侵擾。于是,內心緊閉,過著一種自憐自艾的生活。不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適應,是走不出失去親人的陰影的。

有一位女人,丈夫已經去世六七年了,她仍沉浸在悲痛欲絕中,幸福再也沒出現在她的生活中。最后不得不去求助心理醫生:“我該怎么辦?我的生活中還會有幸福嗎?”

醫生說:“你的悲傷是因為自己身處不幸的遭遇之中,但時間長了,那些因不幸而造成的傷痛便會慢慢減緩、消失,你也會開始新的生活。”可她卻對醫生的話充滿了懷疑,認為自己已經沒有希望了。

女人是最怕陷入孤獨無助之中的,但孤獨無助偏偏最易侵擾女人。

孤獨、無助感常常像揮不去的陰影,如影隨形地攪擾著女人、欺凌著女人。

女人需要心理慰藉

女人需要心靈的寄托與依靠,一旦內心空虛,她們就會用各種辦法來彌補空虛。寂寞的女人會在現實中尋求依托。心怡的男人不是容易遇到的,就用其他方式代替。

都知道有空閑的女人喜愛養寵物,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是為什么。原因很簡單,因為女人會因心理較脆弱而常常感到孤單,有寵物相伴,彼此惺惺相惜,精神就會有所寄托。

居住在城市里的人都不難發現,飼養小動物的多為獨身女性。女人養寵物,不僅僅是為了體驗一種與動物之間的親和關系,也是為了體驗一種歸屬感,以及一種歸屬之后的富足感和得到寵愛之后朦朧的幸福感、被擁有感。

當女人在現實中沒有戀愛對象的時候,作為“代償行為”的對象,寵物便理所當然受到女性的青睞,以寵物來代替丈夫或愛人。

女人這種潛意識里的“寵物心理”其實是一種現實的生活態度:她們在潛意識里覺得自己是男人的一種“寵物”,雖然現在是施愛者,但也同時享受著“被寵”的快樂,以此來寄托自己遭受冷落與忽視的情感?,F在許多日本的單身職業女性,為了得到情感的依托,會在自己的公寓里養一些鳥、龜甚至是蛇。

可以說,飼養小動物近年來似乎已成了女性的專屬特權。據說,某些女大學生就在宿舍里飼養了不少貓、狗之類的小動物,她們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這些小動物吃好吃飽。這種現象正在引起社會學家們的重視。雖然有許多充滿愛心的男性,也喜歡飼養各種小動物,但與女性的心理卻截然不同。

女性一方面是出于本能的愛心,對弱者表現出憐惜之情。另一方面,這也是轉移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一般寡婦或者是超過了適當婚齡而尚未成婚的女性,常以飼養小動物來寄托自己遭受的冷落與被忽視的情感。

這無非是孤獨情緒所致。心理學上將女性這種行為稱之為“代償行為”。女性將各種飼養的小動物,在潛意識中有可能看作自己的丈夫或情人,給以百般的關懷與愛護,以求得心靈上的滿足與寄托。

女人比男人更喜歡呵護小動物,這是因為她們想得到同樣的呵護。

女人最需得到男人的照應

女人為什么會迫不及待地走進婚姻呢?可以理解為想擁有一個心靈上的依托。即使經濟獨立,她們也會認為自己是不完整、不成形的,缺乏獨立生存的心理,所以要找一個男人作看護、恩人、情人及偶像,即一個對她們來說“意味著一切”的人。

因此,當女人認為自己不完整時,為了尋找更強大的另一半,她們就要結婚,男人是她們完善自我的最佳選擇。有些時候,戀情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女人就被男人的假相給蒙蔽了,迫不及待地嫁給了他。從此她會放棄自己的目標,以此幫助男人實現他的抱負,為他的利益、需求和目標而生存,而她只希望得到忠誠、尊重、關心與美滿姻緣。

但是事情常常不盡如人意。盡管她盡其所能地做了賢妻良母,但是丈夫卻往往無視她的存在和貢獻,完全不能滿足她“有一個依托”的心愿。人沒有形單影只,而心卻孤獨依舊。這并不是她們當初想要的生活。

婚后的女人常扮演照顧他人的角色,而自身卻缺少關愛。老的和小的都想得到她的付出,連男人也是一樣,卻幾乎沒有人想到去關照她,連男人也躲得遠遠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女人們(包括新潮女性)對于自己愛的需求從來都處于被動的、保守的地位。女人們需要愛的滋潤與充實,但永遠不敢公開宣布她們的這種強烈欲望。因此,她們在生活中常常得不到足夠的關愛,心靈空虛,無所寄托。

海倫的母親自小就教她如何去關心愛護他人,告訴她這是女人必需會的。哥哥卻沒有被母親要求這樣做,因為母親知道他日后會有妻子照應。母親一再告訴海倫,別指望別人會照顧你,你得自己照顧自己。雖然你以后會有一個丈夫,但是,別對他指望太多,你得照顧他,還得照顧自己。母親是以“過來人”的經驗來教導海倫的。

是的,現實中的男人常常讓女人失望。國外尚如此,在傳統禮教影響深重的中國,女人更是容易遭受到男人的忽視。

女性渴望在感情上得到依托不是因為軟弱,而是一種內心的需求。當一個女人得不到足夠的愛撫時,或者說沒有感到真正有人在她的身邊,她就不可能有自我安全感,就會迫不及待地去尋找某個人、或某種關系,能夠使她感到安全并能夠填補她的空白。異性伴侶在感情上相互結合的方式,從女人的眼光看好像是補救女人內心空虛的一劑良藥,當丈夫并不能滿足她這種需求時,她就會孤獨、痛苦,深深地失望。

在這種長期的心理失衡下,缺乏關愛的女人就會變得偏執、瘋狂,這是因為內心空虛所致。但是我們知道,許多女人對不滿意的夫妻關系仍纏著不放,希望這種關系有所改變:期望著有一天會得到想要的一切;有一天丈夫會有所改變;有一天會真正被愛;有一天會……

女人最怕心靈無所依托,希望男人認識到這一點,并給她們足夠的關愛,讓她們的心靈有所依托。

女人最渴求得到照顧和關愛,事實上她們常常得不到關愛,還要付出自己的關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县| 台东县| 六盘水市| 甘泉县| 八宿县| 明溪县| 修武县| 广饶县| 海宁市| 西峡县| 慈利县| 青神县| 武胜县| 民县| 通化县| 安义县| 马山县| 玉溪市| 习水县| 探索| 宁明县| 江都市| 区。| 寿光市| 勃利县| 巴青县| 临城县| 宜兴市| 金寨县| 亳州市| 浏阳市| 阿城市| 沙田区| 凉城县| 英山县| 深圳市| 绥宁县| 汕尾市| 四会市| 遂川县|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