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忙家庭還要拼事業
掙扎在家庭與事業的夾縫中
如今,女人們可以說擺脫了“家庭婦女”這一有輕視成分的稱謂,并曾經創造了好幾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代:曾有過告別三寸金蓮做大腳女人的時代、曾有過告別家庭婦女參加社會工作的時代,而現在又進入了做現代女人的時代。
什么是“現代女人”呢?就是工作業績不輸人,家庭生活又不誤,如此追求“事業、家庭兩不誤”是現代絕大多數已婚女人的真實寫照。女人在社會和家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來是件好事,可同時也加重了自身的負擔,要做好家里家外的一把手,可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事情,做好哪一樣,都需付出血和汗的代價。
現代女人都是很要強的,她們既想在社會上拼得一席之地,又想有完整的家庭生活。她們明知道女人的事業和家庭是相互沖突的,倘若將精力集中在事業上,便感到有愧于家庭,反之,一心撲在丈夫或孩子的身上,也許會丟掉在事業上進取的機會。在進退維谷中,她只能咬著牙選擇“家庭事業兩不誤”,一個人扮演著“職業女性”與“家庭主婦”的雙重角色。
有人說,家庭和事業是壓在現代婦女頭上的“兩座大山”,這話一點也不夸張,家庭和事業確實是女人肩上的沉重負擔,不知道男人們在看到婦女的解放與社會地位提高的同時,是否注意到了婦女們的壓力。如果男人們為婦女的自由、解放和社會地位的提高而心理失衡,那么,當他們明白了婦女們的苦楚后,一定會改變看法,替女人們捏一把汗的。
一個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可能是男人,一個家庭的中堅力量卻可能是女人。家庭不是有著充實的經濟基礎就能夠正常運轉的,它還需要有人花費心血去經營。日常生活中,能夠為家庭鞠躬盡瘁的多是女人,而在家庭中受到輕視的也是女人。
雖然女人可以同男人一樣有事業,一樣干得出類撥萃,頂著“巾幗英雄”、“女強人”等響當當的光環四處招搖,但是當事業與家庭發生沖突時,多數女人還是會忍痛放棄或大有發展前途或如日中天的事業,一心理家的。有調查顯示,在高中畢業生中,女性占50%以上,在大學生中,女性占近50%,但是在高職人員中,女性所占的比例卻遠遠低于50%。這個數字說明了什么?顯而易見,女性的競爭力與男性旗鼓相當,但是卻有很多女性為了家庭而輕視或放棄了事業,也就是說她們為了家庭犧牲了自己的事業,把事業高升的機會讓給了丈夫,自己則甘心理家。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定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這話句一點也沒錯,是女人用自己的犧牲和奉獻給了男人追求成功的自由,她們把成功的機會讓給了男人,她們把這種犧牲與奉獻當成了女人的美德,雖然男人在頂著成功光環的時候,心里可能會蔑視上不了臺面的“黃臉婆”。
雖然明知道沒有經濟上的高收入,便難免受到男人的輕視、降低在家庭中的地位,但女人們還是甘愿做出這樣的選擇。女人為了家庭不僅會放棄經濟上的獨立性與高收入,還會放棄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并把這當成是自己該做的,甘愿成為家庭的奴隸。
既爭強好勝,為了家庭和那個他還要忍辱負重,苦與痛無人知曉。
體力和精力雙雙透支
社會地位提高了的女人不僅沒有生活得更輕松,反而更累了,她們的肩頭上擔負著太多的名頭:公司職員、妻子、母親、女兒、兒媳婦……她們得面面俱到,她們得比男人想得更周全,得努力扮演好每一個角色,需要付出盡可能多的精力和體力。如不是在此一一道來,是男人們無法想象的。
女人們在職場上奮斗、拼搏,早就不單單是為了有錢賺、能生活得更好些,而是要通過工作業績來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能看得見現在有很多高層崗位都是女人占據著,她們是像男人一樣打拼才得到領導位子的,她們做出了讓男人遜色的工作業績。在社會發展迅猛的今天,女人們對工作態度的執著和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真有“巾幗不讓須眉”的勁頭。在取得相當的工作業績或得到好的職位同時,她們也付出了等價的辛勞。
不過,再“工作狂”的女人,通常也是顧家的,男人的心可以完全維系在事業上,女人卻很少會這樣,一旦離開了家庭,女人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原因是女人比男人更注重家庭。一個有了充足經濟基礎的男人可以認為自己已經成功了,女人則沒這么灑脫,一個有充足經濟基礎的女人卻必須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家,才能說人生是成功的。這就造成了女人即要全力打拼事業、又要全心理家的局面,所以一個既要事業又要家庭的婦女就像諺語中的兩頭燃燒的蠟燭,雙倍地消耗著體力和精力,明知生活是一個陷阱,仍甘愿奉獻和犧牲,義無反顧超負荷地付出著,家庭事業兩不誤,表演著活生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故事。
女人花在理家上的心思,往往是傾盡所能的。她們會毫不抱怨地為哪怕在男人眼里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而絞盡腦汁,只為家庭更溫馨、生活更美好。為了家庭生活盡善盡美,她們的耐心和細心令人驚嘆。她們得為丈夫的衣、食、住、行操心,得為兒女的升學考試擔憂,家里缺了什么用品多數都是她們先知道并且買回家的。她們不是在為自己而活,而是在為家庭、為丈夫、為兒女而活。
女人們忙碌的身影是每個家庭中的一景,她們耐心地做永遠也做不完的家務,即使閑下來的時候,腦子里也在思索著家里怎樣布置更漂亮、怎樣做菜會更合丈夫的胃口、兒女是不是該請個家教等等,即使是正牌的職業女性,也會在工作之外的時間里一門心思理家,甚至為家庭、為丈夫失去自己。
有人說世界上最可憐的便是結了婚的婦女,她們不僅可以為家庭放棄事業,更可以放棄友誼、放棄娛樂,用很多本該屬于自己的東西來換取家庭的溫馨,把家庭當成生活中絕對的重心,她們把曾經享受生活的時間都用來理家、等丈夫了。
甚至曾經崇尚個性生活、生性喜歡自由的女人,在婚后也甘心被家庭俘虜,放棄了自由支配生活的特權而將時間全部給了家庭,否則便覺得有愧于家庭。
莎麗本來是一個很會享受生活的女人,自從有了兩個孩子后,就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她會陪著呀呀學語的孩子度過無聊的時光而放下喜歡的小說,她會帶著孩子去見爺爺奶奶而錯過看電視劇的時間,她會為了照顧孩子而衣冠不整……
女人就是這樣,婚前是自由快樂的女孩,結婚后就成了妻子、媽媽、兒媳婦,再也做不成自己了。她們不再擁有自由的時間,而是把時間都饋贈給了家庭成員。她們沒有享受到美好的生活,卻忙得不可開交,經常精疲力竭,她們體現了中國婦女無私奉獻和犧牲的精神。
女人心里裝的都是家人,能夠做出無私奉獻往往是女人自己。
2.被視為家庭的奴隸
勤儉持家用心良苦
女人天生具有樂于奉獻和甘于犧牲的精神,她們放棄自己、折磨自己,甘做他人的墊腳石。她們像是生來為別人而活,積極主動地為他人貢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即使她們做得無可挑剔,也很少有人會對她們有一顆感恩的心,沒人說謝謝,更別提回報。
女人們在付出時往往不求回報,在這一點上,女人的胸襟可是比男人大得多。
中國社會傳統的家庭,自古以來就崇尚節儉,在家庭收支方面采用“量入為出”的原則,即盡量增加收入而減少開支。一般家庭的財富,都是這樣由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節省而積累起來的。這一點在現代女人的身上依然存在。女人常被批評“小氣”、“不大方”,這正是她們勤儉持家的體現。女人也能夠像男人一樣大把花錢,在人前顯勝,但為了家庭生活,她們卻寧可一省再省,好讓家庭慢慢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
節約是好妻子的美德,她們為家庭的前途著想,做到“有備無患”。也許女人強制性地要求丈夫把整月的薪水加獎金如數上交,好像很霸道,但女人卻不會亂花一分錢,在為丈夫、兒女花錢時或許會慷慨大方,自己花錢時卻思忖再三,能省則省:出門乘出租車當然享受,丈夫花得起,妻子也花得起,但是女人卻要把錢省下來,去乘公共汽車、電車和地鐵;去餐廳吃飯當然省事,男人能圖省事,女人也能圖省事,但女人卻要自己回家動手煮飯做菜吃,把錢省下來;上街購物男人撿稱心的買,女人則撿便宜的買,女人也懂得貴的舒心,可是還是把省錢放在了第一位……即使是富有的女人,也可能會不抽煙、不喝酒、擠公共汽車、買便宜貨……
男人對女人的行為多會很不以為然,覺得太小家子氣了。孰不知,節約是女人特有的美德,一旦家庭出現變故,需要一大筆錢時,女人會毫不費力地拿出儲蓄,解掉燃眉之急。一般到此時,丈夫才會明白妻子的好。無數個日月的苦心積累,女人為的就是這一刻的解脫與輕松。女人的這種美德難道還不值得男人們稱贊嗎?
女人一旦閑賦在家,無論何種原因,都會被批為“安于現狀”、“靠男人養活”,這種結論是不對的。如果沒有女人的持家,男人何以能夠安心地去拼事業?男人們在外面花天酒地、大把花錢享樂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妻子在家里忙碌的身影呢?在踏進一個溫馨整潔的家時,有沒有想到這有妻子的一份功勞呢?
現代社會,雖然大喊“女性解放”、“提高婦女社會地位”,可是,女人所受到的關注仍是不足,她們缺少男人的關愛,常常身心疲憊,但是她們不會像男人一樣瀟灑地大把花錢去游泳、滑冰、旅游來慰勞自己,伴著她們的可能永遠只是做不完的家務活,日復一日地埋頭苦干,還未必能得到他人的承認,為家庭鞠躬盡瘁卻受到輕視。
女人勤儉持家用心良苦,卻因此被批“小氣”,而無人關注其小氣所蘊涵的無私和奉獻。
丈夫、子女的“忠實保姆”
說女人是丈夫、子女的“忠實保姆”,一點也不夸張。女人不僅對丈夫要無微不至地照顧,在對子女的養育上,也同樣不含糊。
在生兒育女中,女人的付出遠遠多于男人。女人必須要經過一個令人精疲力竭的、馬拉松式的痛苦分娩過程,才能使幼小的生命降臨到這個世界上來。此后,要細致入微地照顧好孩子,讓他健康、活潑地成長。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直到孩子懂事,其間女人傾注的心血,是十分巨大的,足以令一個充滿活力的女人精疲力竭,迅速衰老。
在家庭生活中,女人會毫無私心地把付出當作本分,把丈夫和孩子放在首位,盡可能地讓他們過得舒服,卻不在意虧了自己。即使是一個在工作中頗顯精干的女人,在家庭生活中也會表現出女人特有的賢淑來。
幾乎每個女人都會幾樣拿手好菜,不過卻是丈夫和孩子喜歡吃的,而非對自己的胃口。女人經過油熏火燎的辛苦后,丈夫與孩子或者會只顧自己大飽口福,或者無視她的辛苦加以挑剔,女人則只有微笑著接納。
當丈夫的朋友來做客時,女人無論多忙也要親自下廚房,使出渾身解數讓客人吃得滿意,只為丈夫臉上光彩。當孩子生病或考試時,女人會精心調制出既營養又美味的湯菜來,為孩子“加油”。而對自己,女人則會“退而求其次”,能將就則將就。
為了給丈夫買一件稱心的外套或給兒子買一雙漂亮的運動鞋,女人可能會咬咬牙下血本;當給自己置辦衣物時,則專奔著“大拍賣、大降價”的招牌去。女人總是這樣,她們放棄自己去成全丈夫和孩子,放棄自己所喜歡的東西去換丈夫或孩子的驚喜。她們勤儉持家,默默奉獻,全力維持著家庭的和美,做丈夫和孩子堅實的后盾。丈夫臉上的幸福和孩子的健康成長,就是對女人辛苦付出的最好慰勞,卻無人在意她是否過得舒服。
她們愿意為丈夫和孩子而活,丈夫和孩子卻未必領情。丈夫可能忘了她的生日與結婚紀念日而毫無愧疚,孩子可能不在母親節里向母親道聲“謝謝”任女人的內心充滿惆悵。更有甚者,丈夫會忘恩負義地在外面沾花惹草、到家里欺負老婆,孩子翅膀硬了便學會了同母親頂嘴、與母親做對。
有一個女人為丈夫買了一輛價格昂貴的摩托車,自己卻天天騎自行車上班,距離不僅很遠,而且道路還很難走;有一個女人認為丈夫工作太辛苦了,于是就讓他單獨一人去度假,理由是如果兩人去,錢就不夠了;有一個女人為了照顧丈夫,竟然忍著心痛把丈夫的電動刮胡刀送到丈夫情人那里;有一位老媽媽,她定期把自己退休金的1/3劃撥給自己的兒子和女兒,為了能負擔得起這種慷慨的奉送,她自己住在一間沒有暖氣的屋子里,而子女幾乎不來看望她……
我們是不是覺得對女人虧欠得太多了呢?
如果仔細想想,我們就會幡然醒悟——原來,女人并不欠我們的,而是我們欠女人的。
該為女人“減減壓”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女人就像上足了發條停不下來的時針,奔波忙碌著,苦苦掙扎著,透支著精力、體力,不惜葬送了轉瞬即逝的青春,忽視了健康、放棄了一次次享受生活的時機,乖乖地做著生活的奴隸。可是,生活卻可能并不憐惜她,隨著年齡的增加,她會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工作是永遠都奮斗不到頂端的,家務是永遠都做不完的……她開始體會到了生活的無情。
好強的女人就這樣被生活壓得透不過氣來,最終精疲力竭,甚至付出了健康這一昂貴的代價。由于終日為各種壓力所迫,她們患上了這樣那樣的疾病,受到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積蓄已久的怨氣可能一下子迸發出來,徹底將一個神采弈弈的女人變成一個風姿不再的怨婦。
這是女人的錯嗎?當然不是,樂于奉獻和甘于犧牲的女人是應該受到尊重,是應該得到男人的關心和愛護的。她們是男人的妻子,是家庭的頂梁柱,是社會經濟的半邊天,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她們的付出該得到承認,她們的生活該受到關心,她們有權力享受美好的人生。
現在又出現了讓女人“從社會回到家庭中”的主張,不久前一家大型公司的女副總裁就從高職位上走下來回到了家庭婦女的位子上。其實,這不是婦女的又一進步,而是不得已做出的取舍,她們是該減減壓了。這并不是說女人該退出社會回到家中相夫教子,那樣又可能因為靠男人養活而受到男人的輕視。在這里提醒所有的男士們,無論你的妻子在家庭與事業中奔波還是只選擇其一,都該多關心、幫助她們,減輕她們的身體負擔和心理負擔,因為她們可能比男人們更辛苦。
關心和愛護女人——我們的母親、妻子、姐妹、親朋,人人都有這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