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個人來說,求助于他人也許有助于成就大事,但如果沒有獨立自主的個性,即使面對再好的機遇也不可能獲得成功。所以,求人不如求己,這是自古以來辦事的恒定規律。
馬克思曾說:“任何一個存在物,只有當它用自己的雙腳站立的時候,才認為自己是獨立的,而且只有當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時候,它才是用自己的雙腳站立的。靠別人恩典為生的人,把自己看成一個從屬的存在物。”
魯迅認為,對于子女也應該“交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
一個人不得志時應該怎么辦呢?古人曾借一個失意之人的經歷告訴人們一個真理:君子當自強,而不甘自棄。生活中有許多人,特別是讀書人常埋怨自己時運不濟,他們嘆道:“我有智慧,卻為什么生在這個時候?是時運呢,還是命運呢,讓我獨自受苦難。”這樣嘆息不能改變現實,對這些人來說,自信是成功的關鍵。
舉例說,赤城山上有座石梁高四丈,小路狹窄并且光滑得像龜背,下面是千丈深谷,懸泉從上面流下來,四周被潮濕的苔蘚覆蓋,也沒有藤蘿用來攀緣。有個打柴人背著柴就能越過它,而且到達對面不留足跡,看見的人都不住地贊嘆。有人讓他回去再越過一次,那個人站立那里望著石梁,搖動雙足卻怎么也抬不起來,眼睛不敢往遠處看。
過瞿塘峽而不恐懼的人,是因為他未曾見到過江水的驚險;見了牢獄而不心慌的人,是因為他未曾有過犯法的經歷。許多人是因為事先恐懼而失去了勇氣和自主,而不是他們自己的能力達不到,所以君子當自強,而不能自甘自棄。
西尼16歲來到了紐約。當時他僅上過一年半學,他到美國黑人劇團應試,因念不下臺詞,主考官打斷了他:“別再浪費我的時間了。”
回去后他買了臺收音機,幾小時幾小時地收聽廣播,模仿播音員的發音。后來,西尼再次來到美國黑人劇團,最終他成為了世界上最好的演員。這就是強者面對挫折的態度。
美國加州的一位大學生,急于找一份工作,他幾乎是沖進一家報館,對經理說:“你們需要一個好編輯嗎?”對方答:“不需要。”“記者呢?”“不需要。”“排字工人呢?”“不,我們現在什么空缺也沒有!”“那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大學生從公事包中拿出一塊精致的牌子,上面寫著“額滿暫不雇用”。經理看了牌子,笑了,立刻打了個電話,把這件事說給老板聽。隨后經理笑著說:“如果你愿意,請到我們廣告發行部來工作。”后來這個年輕人成了這家報館出色的經理,事實證明,只要努力自強,真正有用的人是會自己找到位置的。
亨利曾寫過這樣的詩句:“我是命運的主人,我主宰自己的心靈。”命運如同掌紋,彎彎曲曲,卻把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只要不失去自立、自信、自強的支點,再困難艱險的條件下我們都可以寫就一個大大的“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