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在潮商手里不起眼的小店也能賺大錢
- 潮汕商人賺錢全憑真本事
- 張俊杰
- 9628字
- 2016-01-12 16:20:33
潮商認為,做生意不分大小,只要用心做,也能從不起眼的地方找到金子。當然,最重要的是知道從哪里找機會,從中發現商機。大家都做生意,為什么有的賠,有的賺,關鍵在于思路不同,對商業的理解不一樣。做生意只有和別人不一樣,才能有更大的出路。
如果說企業的本質是執行,那么生意的本質就是周轉。事實上,“執行”和“周轉”都是一種技巧,是技巧就有千變萬化。潮商無論開小店,還是做貿易,都喜歡在提高周轉速度上動腦子。
1.生意無大小,盈利最關鍵
在潮商眼里,把一門生意做起來,還能穩定地盈利,就是成功。
——許銳騰
在今天的商業世界里,有一個錯誤的價值觀迷惑了許多創業者。那就是,剛開始做生意的時候,就強調把生意做大,成為行業內的第一名。
有做大的雄心固然好,立志做到最好也沒有錯,問題是,生意是不是愈大愈好?而且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到的,不經過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積累,誕生不了一個發展穩健的商業帝國。
潮商做生意,非常實在,他們也追求做大做好的目標,但是更強調腳踏實地,強調生意不分大小,都要盈利。
在潮商眼里,把一門生意做起來,還能穩定地盈利,就是成功。要知道,100個人做生意,大部分都會失敗,所以做生意要追求穩健,能經得起風浪。切記不要貪心,否則前功盡棄。還沒有開始第一家店的生意,就不要幻想開分店。
過去,有很多著名的商店,都明確表示:只此一家,別無分號?,F代的商業人卻不固守這一套,商譽還沒建立,就處處開分店,卻忘了每開一家分店,成本幾乎增加一倍,結果,火頭愈燒愈多,卻無法有效應付周轉,市場也容納不下,或者選址錯誤,以致整盤生意都給敗了。
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如果把生意做得好,穩實一點,有利可圖,就可以繼續經營下去,不要急于搞其他擴展。時機成熟時,資金充足,才考慮再開另一家,而開設新一家分店時,也應和開設第一家那樣審慎。事實上,有些生意并不一定要開分店,如果具有特色,也有了商譽,就是別無分號,生意也不會損失,因為別人可能會老遠也跑來光顧。
相反,產品質量差,就是分店到處皆是,一樣開一家關一家,開得愈多,輸得愈慘。潮商的經驗是:做生意不要心急,慢慢來,小生意能夠贏利,就是好買賣。
■ 賺錢才是硬道理
潮商認為,如果不追求效益,投資就沒有意義。做生意,目的是為了賺錢。生意再大,如果是虧本買賣,就是失敗的,因為生意投資、規模越大,虧得也就越多。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創辦公司做生意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是為了盈利。生意無論規模大小,最后都要看盈利水平如何。片面追求大生意而忽略經濟效益,必然潛藏著很大的風險。
2.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人可以不偉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心。
——比爾·蓋茨
廖寶珊(1900年-1961年),原籍廣東潮陽,香港廖氏財團的創始人,地產發展商。20世紀40年代初,他到香港謀生,努力地經營著自己的雜貨店。
在經營上,廖寶珊有一個秘訣。他總是隨身攜帶著一個小本子,每次進出貨的情況,都詳細記錄下來。有時候,遇到合適的商機,他也會記在本子上,然后仔細琢磨,從中找到盈利的技巧。
此外,廖寶珊在雜貨店里也放了一個本子,詳細記錄商品的進出情況,對往來客戶的情況也有細致的記錄。這兩個本子使廖寶珊對商場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通常,每得到一批貨,他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買主,這樣既縮短了資金周轉時間,也逐漸擴大了關系網。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廖寶珊就是一個用心做生意的商人,他的用心算計帶來了經營手法上的長進,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不久,廖寶珊的小店就發展到中等規模,而他本人則成了富商。
潮商認為,做生意不分大小,只要用心做,就能從不起眼的地方找到金子。當然,最重要的是知道從哪里找機會,從中發現商機。在潮商眼里,市場機會可以按照下面的標準去劃分。
(1)市場機會與商業機會。
在社會環境的變化中,需求也隨著變化,客觀上存在著許多未完全滿足的需求,也就是存在許多市場機會。比如說,能源危機引起對新能源的需求;優生優育、獨生子女增多,引起對兒童營養品的需求;生活水平提高,人民保健意識增強,引起對保健品的需求等等。而在眾多機會中,那些符合商人目標能力,有利于發展優勢的市場機會就是商業機會。
(2)行業市場機會與邊緣市場機會。
每個行業都有它特定的經營領域。對于出現在自己經營領域內的市場機會,稱之為“行業市場機會”;與自己經營領域有關系,但是無關緊要的市場機會,稱之為“邊緣市場機會”。
潮商認為,做生意要重視行業市場機會,因為它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經驗,發現、尋找和識別的難度比較小,更有操作性。當然,有時候行業與行業之間出現“夾縫”,形成無人涉足的真空地帶,也會帶來巨大商機,但這需要當事人善于判斷,準確拿捏。
(3)目前市場機會與未來市場機會。
“目前市場機會”是指在目前環境變化中出現的市場機會;“未來市場機會”是指在目前市場上并未表現為大量需求,僅僅表現為一部分人的消費意向或極少需求,但通過市場研究和預測分析它將在未來某一時期內實現的市場機會。
潮商認為,做生意要把握現在,著眼未來,把商業活動當作一個連續的過程,從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制定對策。有了這種視野,才能準確抓住商業機會,大有作為。
■ 經商要用心
做生意很難,很累,也很苦。特別是那些小本買賣,辛苦半天又賺不了多少錢,實在讓人沒有經營的動力。但是,潮商以自己的親身實踐告訴我們,財富是等不來的,無論做什么生意,都要用心去做,去觀察,去研究,這樣就能發現意想不到的市場機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用了心,就能增加對市場的理解,增強對客戶心理的把握能力,在歷練中培養賺大錢的本事。
3.打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牌
人棄我取,人取我予。
——俗語
潮商認為,做生意只有和別人不一樣,才能有更大的出路。
作為商人應該懂得,所謂的市場良機,其實是無處不在的,但關鍵看你是否能打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牌!
捕捉市場機會,打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牌,要快速獲得經濟信息,盡早捕捉市場機會;要善于運籌,巧用捕捉市場機會的高招;要創造條件,把市場機會轉化為商業機會。
概括起來,潮商獨辟蹊徑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人有我優。
有一位潮商,以制領帶聞名。然而他的公司曾經一度陷入困境。當時,高速生產領帶的廠家太多了,競爭激烈。是倒閉,還是轉業?這位潮商開始了痛苦的思索。后來,他想到了在品質上提升競爭力。于是,他聘請高級設計師,采購高級布料,引進先進工藝,生產出了一批符合上層人士需求的高質量領帶。結果,產品投放市場以后,大受歡迎,帶來了大量的訂單?!叭擞形覂灐?,是潮商眼光長遠帶來的收益。
(2)人優我轉。
香港的“地產大王”李嘉誠原先是“塑膠大王”。李嘉誠早年投資做塑料花生意取得了成功,并且在歐亞占領了大量的市場。然而處于喜悅中的他并沒有被沖昏頭腦,他冷靜地進行了分析:第一,歐洲方面發現塑料花市場有利可圖時,必定會全力介入,那么歐洲地區生意就很可能被中斷;第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出現鮮花將取代塑料花的勢頭。
于是李嘉誠毅然決定戰略轉移,逐步退出塑料花市場,做起了前景看好的地產生意。果然,當鮮花占領市場時,李嘉誠已在地產界穩穩地站住了腳。人優我轉,進入新的市場,讓李嘉誠贏得了新的發展機會。
(3)人棄我撿。
市場風云變幻,常常讓人捉摸不定。近年來,黃豆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健康食品,吃豆制品形成了一股風氣,對豆制品加工機械的需求也相應日益增長。然而,許多機械制造商早已專注于尖端產品,沒有廠家搞這類簡單的加工機械。有一位潮商瞄準這塊“荒地”,迅速開發生產出豆制品加工機械,結果抓住了市場機會,取得了不俗的經濟效益。人棄我撿,從別人放棄的領域中淘金,也能撿到寶貝。
■ 要和別人想的不一樣
“人棄我取,人取我予”,自古以來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生意手段。那些喜歡跟著別人亦步亦趨的涉外企業,與其在“人爭”之處“遲人一手”,不如在“人棄”之處“領先一步”。做生意,本身就是資本、智慧的較量,只有對市場的理解和把握更深刻一些,善于在別人沒有看到、做到的時候出奇招,才能從中勝出。潮汕商人即使經營不起眼的小店,也能賺到很多錢,原因就在于他們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4.以進貨價賣貨,也有賺頭
送你燈,讓你買我油。
——俗語
許多潮汕人經營著小店,投資不多,占地不大,但是盈利卻很好。其他開店的人就沒有這種境遇了,他們總是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深圳老東門有一家大名鼎鼎的電器商場,老板是汕頭人黃金炳。在這家店里,所有的整機電器都按進貨價出貨,但是生意從不虧本。不用說,黃金炳賺夠了人氣,生意興隆,財源滾滾來。
以進貨價賣貨,還有賺頭,黃金炳的生意經是怎么念的呢?原來,他在長期經營過程中,摸到了賺錢的門道。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兩點。
(1)送你燈,讓你買我油。
在黃金炳的電器商場里,雖然電視機、洗衣機等大件電器不賺錢,但贏得了人氣。再靠人氣賣小電器和配件,就有了機會。而且,這些小電器的利潤都很高,銷量一大,利潤自然可觀。這是典型的“送你燈,讓你買我油”的經營策略,黃金炳的算盤打得實在高明。
(2)讓廠家給自己做廣告。
黃金炳的電器商場銷量可觀,廠家于是為這家店無償打廣告,熱熱鬧鬧的燈箱、霓虹燈等全不花錢。而且,為了提升市場占有率,許多電器廠家按銷量返利。這樣一來,黃金炳不但賺下了人氣,贏得了物美價廉的好口碑,更賺得盆滿缽滿。
■ 經商重在一個“活”字
潮汕商人善于經商,是因為他們頭腦靈活,手法靈活,以達到目標為指針,千方百計把事情做好,做到位。做生意沒有固定的方法和套路,采用這種方式不行,就應該主動想想問題出在哪里,然后再采取新的手段大膽嘗試。思路活了,辦法就有了,再大的困難和挑戰也不成問題,自然能夠把生意做好,甚至采用常人難以理解的經營套路,也能有賺頭。
5.店鋪轉軌,生意照樣長久
我的成功之道是:肯用心思去思考未來,當然成功幾率較失敗的多,且能抓到重大趨勢,賺得巨利,便成大贏家。
——李嘉誠
按中國的傳統經營觀念,一間商店做開了某種生意,考慮的就是怎樣把生意做大做長久,一般不輕易改變經營內容和經營定位。
但是,喜歡開店的潮汕人卻打破了這一戒律。他們總是不斷轉軌,在市場最高點獲取紅利,并且生意始終保持了長久發展的態勢。
潮汕商人贏利的奧秘在于,他們的轉軌不是心血來潮,更不是舉棋不定,而是采取靈活的定位,讓經營內容跟隨當地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變化。
做生意要跟趨勢,這是潮汕商人的生意經。做趨勢如同雨前建塘,掌握將來的發展,做短時間內沒有競爭的產品或服務,滿足特定市場需求,就能在特定時刻沒有競爭對手,讓自己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
看形勢能及時地把握時事的動向,可以搶占先機。盡管生意的內容不斷在變,但是并不影響潮商持續獲利。
在深圳,當年的怡景花園小區剛剛建起,潮汕人看準新居家裝的空當,立即潮水般地在周圍開起了系列店鋪。各種裝飾材料店、五金店、窗簾店等滿街都是,新居民立刻成了他們的財神爺。過了一兩年后,等小區已經住滿居民了,潮汕商人們又及時改頭換面,所有的裝飾店全變為餐廳、藥店、日雜店、服務店、發廊等,照樣賺大錢。
不過,潮商也提醒人們,開小店固然有“船小好掉頭”的一大優勢,但老是盲目不切實際地“掉頭”,產品不定型,顧客不配套,服務跟不上,銷路打不開,那么,“船”就會在商品經濟的汪洋大海中迷失方向,甚至有撞上礁石或卷進漩渦而沉沒的危險。
因此,店鋪轉軌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市場調查和研究,科學決策,牢固把握市場發展趨勢,從而避免盲目地趕時髦,隨大流。
■ 跟著市場轉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也適合于市場競爭中的商業經營。任何一家店鋪,不管曾取得多么驕人的業績,也不管曾有過多少輝煌的成就,如果不能繼續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那么它仍然會遭遇失敗和困境,最終被市場淘汰。跟著市場轉,主動適應變化的市場,這樣才能主動掌握商業機會,并獲得持續盈利的機會。
6.沒有不賺錢的行業
再容易做的生意也有虧本的,再難做的生意也有賺錢的!我是做小超市的,有的朋友跟我抱怨說不好做,但是我這里每個月都有盈余,做得很穩定。
——佚名
許多人看不起小店生意,但是潮商認為,小店最有生命力。因為,那里賣的都是人們最需要的東西,比如食品、飲料、香煙、洗衣粉、衛生紙等日常用品。只要周圍有人居住,小店就不愁銷路。
還有一些小店專做某一行業,提供特定的產品或服務,滿足了特定人群的需要,也有其存在的價值。用潮商的話來說,就是沒有不賺錢的行業。
人們常說這一行不好干,那一行不好干,總是感覺這個行業飽和,那個行業飽和。為什么自己做的時候感覺力不從心,別人做的時候卻有聲有色?
其實,只要你去干,肯吃苦,肯動腦子,都能干出來,哪一個行業里都有賺錢的,也有賠錢的。再飽和的市場都有人賺錢,也有人不賺錢。
所以,千萬不要輕易判斷一個市場喪失了生命力,更不能因為店面小就不好好經營,因為任何市場都是多層次的,可能那些撥云見日的商業機會正從看似黯淡的行業里探出頭來。
■ 做生意贏在觀念
一個行業,無論發展到什么階段,也不管它的從業人員有多少,行業總體是否盈利,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商業機會。也就是說,無論什么樣的行業,市場上都存在尚未滿足或尚未完全滿足的需求。如果一個商人能走出市場定位的誤區,率先發現這個領域,抓住機會并大膽投入,必將財源滾滾。潮商會做生意,首先在于他們不以店面、生意大小論短長,而是瞄準機會、努力行動,所以他們贏在觀念上。
7.個性營銷抓住客戶
我們的產品有大、快、純三大特點,用很少的清水就能噴出很多蒸汽,細菌被殺死后變成蛋白質,流入土地江河后能作為植物魚類的養料,所以這種節水、無毒、無污染、無廢水的環保殺菌清潔機是不會沒有市場的。
——陳煥強
任何東西到了潮汕人手里,都能變成賺錢的機器。因為他們擅長個性化營銷,賦予產品獨特的價值,無論這種優勢是來自于技術、品牌,還是概念。
汕頭市亞強有限公司總裁陳煥強,開發了一種環保殺菌清潔機。
2001年,陳煥強帶著亞強蒸汽殺菌清潔機參加了一個商品交易會。盡管沒有豪華的展位,但是陳煥強仍然信心十足地登場了。當許多客戶圍攏過來后,他即興發揮,用一臺蒸汽殺菌清潔機往垃圾桶上一噴,白色水霧頓時四起,引來了許多人的目光。
最后一天,一位西班牙客戶以每臺30元美金的價格,當場定了1760臺。后來,陳煥強又以低成本贏得了更多訂單,業務越來越廣。
潮汕商人善于把一個新產品推銷給別人,這種敏銳的市場感覺是他們制勝的關鍵。對市場理解深刻,能夠把握消費者的心理,就容易有針對性地制定營銷策略,有的放矢。這是一種做生意的本領。
那些開小店的潮商,之所以從小生意中賺到了大錢,也在于他們善于個性化營銷。比如,他們能夠根據周圍消費群體的特點,推出有特色的產品和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目標群體的需求。這樣一來,在別人手里不賺錢的小店,經過潮商的運作,就成了搖錢樹。
由此不難看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特色,你的產品和服務更有針對性,就能在同行中技勝一籌,這一切都可以歸結為個性化營銷策略的巧妙運用。
具體來說,個性營銷在商業上的價值主要體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在傳統的目標市場營銷中,消費者所需的商品只能從現有商品中選購,消費者的需要可能得到滿足,也可能得不到滿足。通過個性化營銷,消費者可以真正實現以自我為中心,選購自己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甚至向經營者提出具體要求。而商家在服務消費者的特定需求時,也實現了交易,獲取了利潤。
(2)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潮商的商業實踐表明,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上,誰的產品最能滿足顧客需要,誰就能最終贏得市場。只要善于理解特定市場的需求,并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商家就能適應市場發展趨勢,獲得更強大的競爭力,牢牢占據市場的優勢地位。
(3)充分體現現代市場營銷觀念。
現代市場營銷觀念就是“顧客至上”,而個性化營銷正是要求一切從顧客需要出發,通過與每一位顧客建立良好關系。對商家來說,開展差異性服務,正是現代市場營銷觀念的具體表現。潮商的成功,其實是抓住了現代市場營銷核心的結果。
(4)帶來經濟效益,實現盈利目標。
潮商通過個性營銷展現了自己的財技,證明了他們對市場的深刻理解能力。個性化營銷牢固地把握住了市場機會,所以商家始終能夠動態把握市場需求,不會造成產品積壓,縮短了再生產周期,降低了流通費用,這一切都提升了經濟效益。
■ 把握市場競爭的關鍵
個性營銷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進一步細分化和個性化的必然要求,它強調商家必須滿足顧客個性化的需求,代表著當今商業營銷的理論和實踐發展的新趨勢。潮汕商人做生意夠厲害,從本質上說是因為抓到了問題的核心,把握了市場競爭的關鍵。這樣一來,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小店在他們手里可以變成盈利的武器,而不起眼的產品也能夠成為吸錢的法寶。
8.找財源不如找人緣
如果能賺十分利,就只取九分,讓一分利給對方,使買賣雙方都眉開眼笑。
——李嘉誠
做生意,要處理方方面面的關系。潮商認為,商家與顧客的關系是最直接的和最經常的,不把這個最重要的關系處理好,其他的一切就都顯得無意義。
人們常說,顧客就是上帝。潮商不僅把這句話放在嘴邊,更落實到生意的各個環節,時時想著顧客的利益,而不僅僅是想著如何將錢從顧客的口袋里掏出來。
與顧客修好緣分,是潮商的生意經。人緣就是財源,大家都對你信任,喜歡你的商品和服務,那么你就抓住了客源,贏得了商機。
潮商認為,與顧客修好緣分有以下兩點需要注意。
(1)提供顧客滿意的產品。
許多潮商做生意,無論是開店鋪,還是生產產品,都會在操作中征詢許多顧客的意見,然后改進自己的產品、服務,沒有絲毫的不情愿和拖拉。
親自登門拜訪客戶,更是潮商的一門基本功課。他們根據客戶的建議,作出了多項改進措施,結果公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總是能保持著高增長,自己的店鋪總是能成為別人眼里的搖錢樹。
(2)為顧客負責。
潮商在做生意的時候,習慣給自己設定一個核心價值觀:首先把顧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們認為,對顧客負責,對方認同你,自然會購買你的商品,愿意和你做買賣,至于盈利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人緣就是財源
中國有句古話:“小才不知有緣,不懂用緣;中才知有緣,但不善用緣;只有大才,知緣而且善用緣。”這句話正是“人緣就是財源”的生動寫照。潮商也認為,做生意的秘訣就是用“心”和別人交朋友。
然而,粗俗的拉關系或者利益交換,只能是短暫的利益共生。不能把人際關系當做生意來做,但是當你用心地呵護這些關系的時候,回報是自然的。每個人都是很精明的,你必須用真誠對待別人,關心別人,對方才能接受你,信任你,對你的產品和服務買賬,永遠都要牢記:人緣就是財源。
9.注重效率,喜歡掙快錢
資金周轉快的生意最賺錢。
——倪少杰
潮汕人喜歡掙快錢,其實是他們的一種商業傳統。與其他商人囤積居奇的經營方式不同,早年的潮商隨“紅頭船”輾轉各地,必須根據風信定期起航,所以要求必須在短期內完成交易。
在帆船時代,一切航行均由信風做主。5月至9月吹西北風,11月至3月吹東南風,潮商每到一地必須在季風轉換之前做完生意,以便季風轉換時乘船返回。因此,如果不能在三個月內完成交易,就要等到第二年才能啟程返回。于是,他們往往采取低價拋售等手法,快速出貨。
這樣一來,潮商便養成了視時間如金錢,注意效率,喜掙快錢的商業性格。而低廉的價格使得潮商在東南亞市場更有競爭力,反而讓他們的生意做得更大。
今天,許多經商的人會問同一個問題:什么樣的生意最賺錢?然而,我們更應該思考的問題是:怎樣才能在同一個行業中賺到比別人更多的錢?因為,這才是每個生意人終生追求的生意經。
潮商給我們的啟示是:資金周轉快的生意最賺錢。或者說,在同行業中你的資金周轉比別人更快,你就最賺錢。
天下的任何生意,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一旦從事了某個行業,目標客戶群就固定了,此時你日思夜想的事就是盡快把東西賣掉。因為只有周轉,你才能達到經商的根本目的——賺錢。而周轉得越快,賺的錢才越多。
■ 做生意要追求“速度”
提高周轉速度,是新時代商業世界的基本要求。商品短缺時代,“囤積居奇”就能發大財;然而在商品過剩、現金為王的今天,最重要的發財手段就是在產品更新換代之前快速出手,多多出手,低價格已經成為了最有效的競爭武器。
10.生意的本質是周轉
7天一次的超高速庫存周轉,使其大賺鈔票;庫存超過7天,產品立即處理掉。許多產品永遠在跌價,如果貨物3個月沒賣掉,那就是損失;如果7天賣掉,就能賣到最好的價格、最好的利潤。
——佚名
如果說企業的本質是執行,那么生意的本質就是周轉。事實上,“執行”和“周轉”都是一種技巧,是技巧就有千變萬化。潮商無論開小店,還是做大宗貿易,都喜歡在提高周轉速度上動腦子。
{1}“轉=賺”,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商業特征。
{2}“賺=轉”,是這個時代越來越多暴富者遵循的商業準則。
過去,最有效的賺錢手段是賣高價——提高利潤率。今天,最顯著的賺錢手段已變成賣低價——提高周轉率。過去利潤高但是最終賺錢少,因為賣得少;今天利潤低但是最終賺錢多,因為賣得多。
潮商做生意不分大小,最看重的是周轉速度。在他們眼里,資金周轉快的生意最賺錢。這恰恰說明了一個道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意,往往蘊含著商業世界最大的真理。
許多潮汕人最開始都做小本生意,但是他們能迅速積累起資金。其秘密也可以歸結為周轉速度快帶來的高利潤率。
一位潮商說:“賣鴨蛋遠比賣文具賺得多。鴨蛋雖然利潤薄,但最多兩天就能周轉一次;文具雖然利潤高,但有時半年甚至一年都賣不掉,不但積壓成本,利潤更早被利息腐蝕一空。鴨蛋利薄多銷,所以利潤遠遠大于周轉慢的文具?!?
潮汕人即使做不起眼的小生意,也能賺錢,超過同行競爭者,道理就在于薄利多銷。即產品售價定得比同行低,雖然利潤低,但客戶量增加,資金周轉快,庫存少,經營成本大為降低,實際獲利就會大于同行。
商業世界里有一個普遍定理:資產收益率=利潤率×周轉率。潮商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對這一商業規律的出色把握。
庫存一多,資金周轉就會減慢。庫存再多,資金周轉就是做夢。潮商認為,不同的生意本質其實都是一樣的,都可以歸結為“周轉”。
今天,資金周轉率的競爭已經成為現代商業競爭的核心,所以每個商人必須時刻清醒地知道:第一,你有多少錢每天躺在倉庫里睡大覺?庫存資金的有效利用率是多少?第二,你的資金每年周轉多少次?每周轉一次,你的收益有多大?一句話:怎樣才能讓你的資金周轉得更快?
■ 瞄準周轉率
潮商認為,把眼睛盯在利潤率上而忽視周轉率,是一種偏差。許多商人喜歡做大買賣,把投資集中在利潤空間大的項目和行業上。但是,利潤率大的項目,往往會因價高而周轉較慢,此時資金一旦不能良性地、快速地周轉起來,終端零售商自己不但會被庫存壓死,而且整個產業鏈也會發生危機。瞄準周轉率,薄利多銷,從整體上看,最終帶來的就是高利潤。
11.渠道為王,小店做成大產業
坐賈行商,貴在知市。
——《陶氏商經》
潮商認為,做生意的第一步就是市場布局。市場布局要有雄心壯志,要放眼全國,要打大市場,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渠道和市場,要全面撒網。
有了市場布局,再抓好“渠道”這個核心,就能把小店做成大產業。為什么有的潮汕商人從來沒有做過廣告,但是卻在消費者中贏得了很好的知名度?歸根結底就是渠道功夫做得好。
在中國市場做營銷,有一個訣竅,那就是渠道的數量,或者說經銷商的數量,甚至是終端的數量多少,往往決定一個公司銷量的多少。分銷的密度和廣度,就代表了公司的銷售良好度。
在初級市場,渠道數量特別是終端數量,比質量更重要,怎樣快速擴張渠道和終端的數量,在全國范圍內密集布點,廣種薄收,打好渠道數量戰,是決定勝敗的關鍵。
精明的潮商從小店做起,站穩腳跟后就瞄準大市場,通過抓渠道把自己的生意做大,顯示了他們對市場的深刻領悟能力和駕馭能力。
■ 做渠道就是做市場
心有多大,市場就有多大。中國市場處處都是機會,潮汕人不會總是守在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里打轉轉。他們放眼全國,從小地方開始,把一家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發展成了一個個大企業,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發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