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理財專刊(第44期)
- 她理財網
- 1494字
- 2019-01-09 15:36:09
看電影學理財 Day 2 《百萬英鎊》
//@班主任來了
推薦影片:《百萬英鎊》
關鍵詞:馬太效應
名詞解釋: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來自圣經《新約·馬太福音》:“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經濟學上,馬太效應常被用來解釋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兩極分化現象。但從投資學看,“馬太效應”反映了資本的復利效應和規模效應,即財富資源會自動向資本更多、投資能力更強的企業和個人傾斜。
劇情梗概:
影片講的是兩兄弟,英國人,都是富翁,無聊中決定用一張面值百萬英鎊的現鈔打賭,看這張鈔票究竟會給人帶來無盡財富還是只是一張一文不值的小紙片。恰巧剛到英國、窮困潦倒的美國人亨利·亞當斯進入了富豪兄弟的視野,他們把一張無法兌現的百萬大鈔借給亨利,看他在一個月內如何收場。
沒想到這段時間內,人們竟拼命拉攏討好這位突然暴富的罕見富翁,從免費吃飯、買衣服,到免費住宿,亨利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一個月后,亨利不但沒有餓死或被捕,反而通過成功的資本運作,賺了20萬英鎊,成為真正的富翁,還抱得美人歸。電影以略帶夸張和諷刺的手法,揭露了20世紀初彌漫在資本主義世界的拜金主義思潮。
老班點評:
影片根據馬克·吐溫同名小說改編。有人說,該作品本意在鞭撻拜金主義,無意中也揭示了企業經營和投資理財的經典法則:馬太效應。但老班認為,其實還不僅于此。
我們常說的富二代,還有“寒門再難出貴子”體現的都是馬太效應。那我們天生不是富二代官二代的,就沒活路了么?當然不是。從正面積極的角度來理解,馬太效應告訴我們應加強對自己的投資,包括外表、修養、學識、財富等等多個方面。
老班之前一直強調,理財要趁早,因為啥呢?復利效應。如果你不明白什么叫復利效應,滾雪球你總明白吧。別人的雪球都跟西瓜那么大了,你才從櫻桃那么大開始滾,咋追啊?雖然不是不能,但費點勁兒。所以理財投資這事兒,越早開始往后面越輕松。
同樣道理,用在增長學識,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上面也適用。你綜合實力越強,就越有機會進到好的公司,周圍的同事水平也更高,于是你自己也就進一步得到提升。反之,就會越來越差。所以同學們哪,理財投資知識趕緊學起來吧,等你的雪球越滾越大,你將體會到無窮的樂趣和好處。
小作業:
理論聯系實際,活學活用,有助于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思考下生活中有哪些體現馬太效應的例子,好好琢磨,一定能想到很多!
網友討論:
@沐晴伊
不知道說得準不準確,在心情方面體現為一種連鎖反應。如果心情不好又沒有及時調節,導致下次再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心情越來越差。教育方面就是,如果一個人的學習成績很好,她就可以得到很多方面的關注,可以擁有比學習成績差的人的更多的資源。
@淼淼媽咪
復利的威力早就體會到了。記得上高中的時候,爸爸就告訴我,咱家的錢放在你表哥的廠里了,年利10%,大概6年到7年左右翻一番。從那時開始,爸爸的工資就沒動過了,全都攢起來,每年存一次,靠著工資收入爸爸買了別墅,我結婚時買了一套房子。
@TSS
窮者越窮,富者越富。其實不只錢財,人才也一樣。為什么那些很厲害的人,IT界或者搞科研的都去美國,為什么美國那么多高校總是全世界排名在前。美國已經擁有世界上大部分最厲害的人才了,人才資源如此豐富,可是美國還是不斷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才,使之向往。
@嘉怡-Joycee
一直相信優秀是一種習慣,也就是說如無意外的話,優秀的人會更加優秀。正如我一個自控力很強的朋友,他每天堅持5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除了工作,就是健身和閱讀。他的身材越來越勻稱,也越來越有精力去處理工作上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因為健身,他認識了一個互聯網初創團隊的創始人,并成功入股,5月份的時候成功融資50W。只能說,越優秀,越幸運。
- 她理財專刊(第45期)
- 雪球/島ISLAND13:一呎圍欄——刻骨銘心的中集投資故事
- 雪球專刊第196期:2018美股投資必讀
- 當代縣域經濟(2020年第10期)
- 商業評論(2022年2/3月號)
- 案例(第29輯):互聯網大佬的創業忠告
- 雪球專刊227期:“十年如一”2019雪球嘉年華精選合集
- 哈佛商業評論(2020全年合集全12冊)
- 農村財務會計(2020年第6期)
- 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送你一份年度管理大餐——2018年度最受歡迎TOP10
- 程序員大本營(2019年6月)
- 哈佛商業評論(增刊):經濟學泰斗的管理思路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21年第2期)
- 雪球專刊第160期:2017年中特輯:必須要賺
- 對話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經理徐荔蓉(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