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韜光養晦是制勝的玄機(1)

在中國的歷史上,韜晦是一門學問,很多胸懷大志之人都是靠此招玲瓏于人世,游刃于官場的。因為在權力的明爭暗斗中,任何不小心的鋒芒錯漏,都可能招來殺身之禍。制勝之術,下者以力奪取,中者徐后圖之,上者韜光養晦,匿壯顯弱,一俟時機成熟,便果斷出手,此術很少有失手之時。

1.以“聰明的糊涂”摸清手下人的想法

韓非子曾經告誡君主說:“人君防備臣下,要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尤其是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以韜晦之策,暗中觀察群臣的行為,以發現真正的人才。

在中國歷史上,以韜光養晦而成大事的人物很多,楚莊王可算其一。他“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先隱忍不發,甚至采取了自污以掩人耳目的做法,通過數年的暗中觀察,弄清了朝中大臣的真實心理和才干,也鍛煉了自己,增長了才干,為以后成就霸業奠定了基礎。

在楚莊王繼位之前,楚國的內政可謂經歷了長期的混亂。楚莊王的爺爺楚成王企圖爭霸中原,被晉國在城濮之戰打敗,不久又禍起蕭墻,起初,原定商臣為太子,但后來楚成王發現商臣眼如黃蜂,聲如豹狼,認為這樣的人生性殘忍,想改立太子,商臣是個十分有心計的人,他聽到風聲,就積極行動起來,為了把事情弄清楚,他故意設宴招待姑母,在宴上輕侮姑母,商臣的姑母果然憤怒地說:“怪不得你父親要殺了你另立太子!”因為楚成王遇事總與妹妹商量,所以,商臣認為姑母的話證實了傳言。他連忙向老師潘崇問計,潘崇問:“你愿意奉事公子職嗎?”商臣說:“不愿。”又問:“你能逃出楚國嗎?”回答說:“不能。”潘崇最后問道:“你能成大事嗎?”商臣堅決地說:“能!”

公元前262年,商臣率人沖進宮廷,要殺掉父親自立。成王喜歡吃熊掌,這時紅燒的熊掌尚未燒熟,成王請求等吃了熊掌再殺他,商臣說:“熊掌難熟。”他怕夜長夢多,外援到來,就催促成王上吊自殺,自己即位為楚穆王。

穆王在位12年,死后由子侶即位,是為楚莊王。

楚莊王當時很年輕,即位之始,他并未像其他新君那樣雷厲風行地干一些事情,而是不問國政,只顧縱情享樂。他有時帶著衛士姬妾去云夢大澤游獵,有時在宮中縱酒觀舞,渾渾噩噩,無日無夜地沉浸在聲色犬馬之中。每逢大臣進宮匯報國事,他總是不耐煩地回絕,任憑大臣們自己辦理。他根本不像個國君,朝廷上下也都拿他當昏君看待。

看到這種情況,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都感到十分著急,許多人都進宮去勸諫,可楚莊王不僅不聽勸告,反覺得妨礙了他的興趣,對這些不著邊際的勸告十分反感。后來干脆發了一道命令:誰再來勸諫,殺無赦。

三年過去了,朝中的政事亂成一團,但楚莊王仍無悔改之意。在這期間,他的兩位老師斗克和公子燮攫取了很大的權力,斗克因為在秦、楚結盟中有功,楚成王沒給他足夠的報償,就心懷怨憤,公子燮要當令尹未能實現,也心懷不忿,二人因此串通作亂。他倆派子孔、潘崇二人去征討舒人,又把二人的家財分掉,并派人刺殺二人。刺殺未成功,潘崇和子孔就回師討伐,斗克和公子燮竟挾持莊王逃跑。在到廬地時,當地守將戢黎殺掉了他們,莊王才得以回郢都親政。就是經歷了這樣的混亂,楚莊王仍不見有甚起色。

大夫伍參憂心如焚,再也忍不下去,冒死去晉見莊王。來到宮殿一看,只見紙醉金迷,鐘鼓齊鳴,莊王左手抱著鄭國的姬妾,右手摟著越國的美女,案前陳列美酒珍饈,觀賞輕歌曼舞。莊王看到伍參進來,當頭喝道:“你難道不知道我的命令嗎?是不是來找死呢?”

伍參抑制住慌張,連忙陪笑說:“我哪敢來進諫,只是有一個謎語,猜了許久也猜不出,知道大王天生聰慧,想請大王猜一猜,也好給大王助興。”楚莊王這才放下臉,說道:“那你就說說看。”伍參說:

高高山上有只奇怪的鳥,

身披鮮艷的五彩,

美麗而又榮耀,

只是一停三年,

三年不飛也不叫,

人人猜不透,

實在不知是只什么鳥!

當時的人喜歡說各種各樣的謎語,稱作“隱語”,這些“隱語”往往有一定的寓意,不像今天的謎語這樣單純,因此,人們多用這些“隱語”來諷諫或勸諫。楚莊王聽完了這段話,思考了一會說:“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此非凡鳥,凡人莫知。”

伍參聽后,知道莊王心中有數,非常高興,就趁機進言道:“還是大王的見識高,一猜就中,只是此鳥不飛不鳴,恐怕獵人會射暗箭哪!”楚莊子聽后身子一震,隨即就叫他下去了。

楚莊王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一般的韜晦之策最多不過是迷惑對方,使其對自己放松警惕,而楚莊王的韜晦不僅是迷惑對方,更多的還是要忍耐別人的誤解。

伍參回去后就跟大夫蘇從商量,認為莊王不久即可覺悟,沒想到幾個月過去后,楚莊王仍一如既往,不僅沒有改過,還越發不成體統了,蘇從見狀不能忍耐,就闖進宮去對莊王說:“大王身為楚國國君,即位三年,不問朝政,如此下去,恐怕會像桀、紂一樣招致亡國滅身之禍啊!”莊王一聽,立刻豎起濃眉,露出一副暴君的形象,抽出長劍指著蘇從的心窩說:“你難道沒聽到我的命令,竟敢辱罵我,是不是想死?”蘇從沉著從容地說:“我死了還能落個忠臣的美名,大王卻落個暴君之名。如果我死能使大王振作起來,能使楚國強盛,我甘愿就死!”說完,面不改色,請求莊王處死他。

楚莊王等待多年,竟無一個冒死諍諫之臣,他的心都快涼了。這時,他凝視了幾分鐘,突然扔下長劍,抱住蘇從激動地說:“好哇,蘇大夫,你正是我多年尋找的社稷棟梁之臣!”莊王說完,立刻斥退那些驚恐莫名的舞姬妃子,拉著蘇從的手談起來。兩人竟是越談越投機,竟至廢寢忘食。

蘇從驚異地發現,莊王雖三年不理朝政,但對朝中大事及諸侯國的情勢都了如指掌,對于各種情況也都想好了對策。這一發現使蘇從激動萬分。

楚莊王這只不鳴鳥,在忍耐了三年之后,終于發出了嘹亮的聲音!

第二天,他就召集百官開會,任命了蘇從、伍參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大臣,公布了一系列的法令,還采取了削弱若敖氏的措施,并殺了一批罪大惡極的犯人以安定人心。從此,這只“三年不鳴”的“大鳥”開始勵精圖治,爭霸中原。

應當說,楚莊王確實是一個有智謀的人。

這只“大鳥”真的“一鳴驚人”,在他開始著手治理楚國之時,楚國正遇上了大災荒,四周邊境又遭進攻。他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擊敗了他國的進攻,爭取了巴、蜀等小國部族的歸附。然后整頓內政,國家開始富強,他善于納諫,重視用人的一技之長,改革政令制度,尤其是改革兵役制,使楚國逐漸成為一個軍事強國。

后來,莊王平定了國內的若敖氏叛亂,對外進行了長期的戰爭,終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原來,這僅是莊王利用韜光養晦之策導演的一場戲。他即位時十分年輕,不明世事,朝中諸事尚不明白,也不知如何處置,況且人心復雜,尤其是若敖氏專權,不明所以,他更不敢輕舉妄動。無奈之中,想出了這么一個自污以掩人耳目的方法,靜觀其變。在這三年中,他默默地考察了群臣的忠奸賢愚,也測試了人心。他頒布勸諫者死的命令,也是為了鑒別哪些是甘冒殺身之險而正直敢言的耿介之士,哪些是只會阿諛奉承,只圖升官發財的小人。如今,他年齡已長,經歷已豐,才干已成,人心已明,他也就露出廬山真面目了。

感悟:

楚莊王的韜光養晦并非在受到失敗與挫折時才被迫進行的,而是為了更好的掌握未來而主動進行的,這尤其需要耐心、修養、智謀和膽識。在中國歷史上,像楚莊王這樣的人還不算太多,但這足以給我們提供一個有益的啟示:即使在一帆風順的時候,也要注意使用各種方法增長自己的見識,砥礪自己的才能。

韜光養晦是一種大智慧,中國立國久遠,如果翻開歷史仔細看看,也許就會吃驚的發現,歷史上的許多帝王和有作為的人物都是非常善于韜光養晦的,他們審時度勢,講究策略,忍住爾虞我詐的官場傾軋,而后一舉出奇計、建奇功,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2.匿壯顯弱,迷惑對方

顯弱者并非真弱,目的在于迷惑對方,使其放松警惕,以達自己之目的。康熙正是利用這一道理,以自己年少為掩護,故意裝出好玩、政事無主見、膽怯等弱點,消除鰲拜戒心,鏟除了鰲拜一伙。

隋朝大將賀若弼,準備攻取京口,先以老馬,多不好使喚為借口,購買新船然后藏起來,又買破船50艘,放在港中。陳國人窺見到這些破船,就認為中原沒有好船。賀若弼又命令沿江巡防的軍隊交接班時,都必須集中到廣陵,并在廣陵大列旗幟,曠野支帳。陳國人以為隋國的大軍開來了,立即派出軍隊,做好戰斗準備。過后知道并沒有此事,原來是江防人員交接班,就不再戒備了。這時,賀若弼又沿江漁獵,人馬喧噪,聲勢不小,陳國人以為對方是在打漁,仍然無動于衷。等到賀若弼的軍隊渡過了長江,陳國人始終沒有察覺,最后被打敗。

正是賀若弼不露聲色,展示了自己的短處,而使陳國人放松了警惕,一則保護了自己,二則在不防備的時候予以攻擊,最后取得了勝利。

唐高宗調露元年(公元679年),大總管裴行儉討伐突厥。起初幾次,朝廷派人送的餉糧都被敵人半路劫走,行儉大怒,心生一計,就偽裝300輛糧車,每輛車內埋伏壯士5人,各帶長刀和勁弩。300輛車都用老弱的兵駕著,又暗中派精兵跟蹤在后,車行不久,突厥兵果然前來搶糧,老弱的士兵假裝逃生。于是突厥兵就把車趕到水草邊,解鞍牧馬。當他們正要從車中取糧食,壯士們突然從車中躍起,向敵兵沖去,跟蹤在后的精兵也沖殺了上去,突厥兵幾乎全被消滅。

裴行儉用的正是匿壯顯弱之計。官場處事中,不妨用用匿壯顯弱的方法。

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是順治帝的第三個兒子,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3月18日生于景仁宮。

鰲拜,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于清太宗天聰八年(公元1634年)就任牛章京,因屢立戰功,被贈予“巴魯圖”(勇士之意)的榮譽稱號。后又當上了議政大臣,領侍內大臣,官職顯赫。

順治帝在去世時遺詔要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佐大臣。四位輔佐大臣當中,索尼年老,雖列首位卻不能制約他人;遏必隆怯弱依附鰲拜;蘇克薩哈資望淺,雖有心與鰲拜爭權,但又難以限制他。由于輔佐大臣選擇不當,鰲拜專橫跋扈,上欺幼帝康熙,下壓朝中文武大臣,軍事大事獨斷專行,廣植私黨,殘害異己。種種劣跡,難以枚舉。

年僅8歲的康熙十分機靈,對朝中各事看得很清楚,由于長年居于深宮,親眼目睹上層政治斗爭的殘酷性,所以,應如何對付鰲拜,他非常謹慎。他知道,若是自己表現出很高的理政能力,極可能有危險,只有故作軟弱,麻痹鰲拜,使他放松警惕,而自己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才能鏟除鰲拜的勢力。

康熙14歲時,照規定他可以親政了。他曾給鰲拜父子分別加過“一等功”、“二等功”的封號,以后又分別加了“太師”、“少師”的封號。當然,加封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康熙帝玄燁是不甘做傀儡皇帝的。

康熙帝親政,蘇克薩哈請求守先皇陵墓,康熙帝則希望他繼續參政。鰲拜得知,憤恨不已,進行了惡毒的反撲,到議政大臣處活動。當時議政大臣見了鰲拜也很懼怕,唯唯聽命。議政大臣在奏書中要求將蘇克薩哈官職革去,凌遲處死,所有子孫俱要滅除。

康熙帝看了,并不準奏。鰲拜不禁大怒,攘臂向前,欲以老掌相向,康熙“嚇得驚惶失色”,支吾道:“就是要辦他,亦不應凌遲處死。”鰲拜說:“那也應斬首。”康熙帝戰栗不答。

在與鰲拜的周旋中,康熙時刻都在想著,怎樣才能除掉鰲拜。大臣不可用,御林軍不可用,所以,必須慎重。有心計的康熙帝從侍衛中選取身強力壯者,以練習摔跤為名義,組織了一支能為皇帝拼死效忠的少年武士親信衛隊,每日滾打練習,在鰲拜入朝奏事之時,也不回避。鰲拜認為康熙皇帝貪玩,沒有大志,心里自然更加坦然,不加戒備。

康熙的計謀,逐漸奏效,朝中上上下下的大臣卻認為康熙太軟弱,難以與鰲拜抗衡。

到了康熙八年的時候,練習摔跤的侍衛武藝已日漸進步,有足夠的力量擒拿鰲拜。于是有一天,康熙帝單獨召鰲拜入見,事先已將善于摔跤的侍衛埋伏在兩側,由于鰲拜毫無戒備,欣然前往,到了內廷,一班會武功的少年侍衛一擁而上,將鰲拜擒獲,押入大牢。

要做到深藏不露,還要匿壯顯弱,把自己的優勢藏起來,充分展示自己的短處、弱點,而使對方上當,放松警戒。暗箭最易傷人,躲在暗處,以裝糊涂來迷惑對方,從而達到成功的目的。這樣需要很大的忍耐力,爭強好勝者是很難做到的。這需要經過一番痛苦的忍耐后,才能達到最后的成功。

感悟:

自己明明有才能、有見地,卻要深藏不露,還要匿壯顯弱,抑聰示愚,這其中隱含著深刻的人生進身哲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滋市| 黔西县| 息烽县| 昭觉县| 比如县| 扬中市| 大竹县| 墨脱县| 广河县| 定兴县| 阳泉市| 江阴市| 鄄城县| 化州市| 康定县| 资源县| 湛江市| 中牟县| 漳州市| 攀枝花市| 邵东县| 保康县| 定兴县| 称多县| 咸丰县| 左权县| 双桥区| 无棣县| 昌宁县| 滁州市| 罗城| 泗洪县| 龙山县| 壶关县| 同仁县| 庆元县| 伊宁市| 东阳市| 班玛县| 古交市| 成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