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綜合應用能力》備考方法和復習策略

一 備考方法

(一)選擇合適的備考資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適的備考資料,會使備考工作事半功倍。《綜合應用能力》的考試材料一般為時事政治、社會熱點問題,所以考生應關注以下資料:(1)近幾年黨和政府的理論文獻;(2)重點報刊的評論,如《半月談》《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3)《理論熱點問題面對面》;(4)重點網站的新聞報道,如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等。

(二)心理準備

成功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它不僅需要超群的智力,還要求人們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從事任何一項工作,為了使其達到預期的效果,首先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狀態,使自己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否則就難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在備考過程中,除了學會控制情緒和做好準備工作以外,調節好心理狀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1.強化意志,堅定信念

在職考生大都面臨時間短、任務重、壓力大的困難,以及學習與工作、家庭事務等諸方面的矛盾,往往在備考計劃實施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新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將以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時間擺到考生面前。如果考生意志薄弱、信念動搖,就容易使備考計劃得不到很好的貫徹,甚至全部落空,導致整個備考工作半途而廢。

人的意志力是可以培養的,它首先來源于一個明確的目標。對于參加浙江省公務員考試的考生來說,其目標就是贏得考試的勝利。在備考過程中,嚴格遵循自己制訂的備考計劃,就是對自己意志力的一種培養和鍛煉。培養意志力的另一方面就是樹立正確的苦樂觀,把備考的過程作為提高自身素質、增知長才的過程,以此對待其中的枯燥和焦慮,這樣就會苦中有樂,從而在客觀上堅定自己的信念。

2.克服恐懼心理,樹立必勝信心

沉悶壓抑的競爭氣氛是對考生心理負荷能力的一種檢驗,它往往會使部分考生產生恐懼心理,特別是隨著考試日益臨近,考生承受考試負荷的心理和生理都將日漸疲憊,在解答試題時,會感到思維紊亂、無從下手,從而大大影響自身真實能力與水平的發揮。要擺脫這種困境,考生首先必須戰勝自己,在思想上和習慣上同自己的惰性和畏怯等弱點進行斗爭。恐懼并不等于軟弱,更不意味著無能,要相信自己,用自信讓自己從高度的焦慮和恐懼中擺脫出來。考生應該明白,有考試就會有競爭,有競爭就會有成敗。對于眾多考生來說,樹立必勝信念,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就一定能減輕或消除恐懼心理,使備考工作真正卓有成效。

3.克服自負、自卑心理

有的考生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認識,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與知識水平,看不到自己的弱點以及與他人之間存在的差距,容易產生麻痹和輕視的心理。這時,考生應對自身進行冷靜、理智的剖析,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和努力的方向。否則,盲目樂觀只會使自己失去學習的動力,最終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

誠然,自負是不可取的,自卑同樣是備考的大忌。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和潛能,或過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行動起來畏首畏尾,缺乏獲勝的勇氣和信心等,都是自卑的表現。

自負和自卑的共同之處就是自我懷疑,都想回避某種自己不愿接受的現實。它們會妨礙一個人作出建設性的努力,甚至會導致自我認同的崩潰。因此,每一個考生都必須注意防止自負和自卑心理的影響和侵蝕,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除了對自身進行多方面的比較總結外,還要多傾聽別人的意見,對自己的知識水平、學習狀況真正做到心中有數。

4.克服工作、學習的矛盾和不良動機

參加公務員考試的社會在職人員,在備考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碰到工作和學習、時間和精力不能兩全的問題。要克服和處理好二者之間的矛盾,就要提高認識,擺正位置,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

扎實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本身就是對考生知識、能力的一種檢驗。通過實際工作看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就是對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知識的培養、積累。同樣,考生備考時學習的知識,都對工作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實用性。考生將學習的重點、難點,通過一定的方式在工作中進行印證,加深記憶和理解,也是對備考的一種補充。

克服工作、學習矛盾,還要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耐力。難以保證備考計劃的時間,或因工作的勞累、疲倦而不想學習,或因家務瑣事而耽誤學習時間等,都是考生備考中常常遇到的問題,這就需要考生適時地作出調整和修正。

投機心理同僥幸心理的共同特征是考生自身投入不足,對待學習馬馬虎虎,敷衍了事,缺乏腳踏實地的精神,復習過程中主要的精力不是用于掌握、鞏固和深化已學的知識內容,而是專注于各種各樣的舞弊技巧。備考過程中的僥幸心理表現為盲目地猜題、押題,復習中遇到難題就簡單跳過而不進行思考,指望其不會在考試中出現。實際上,只要是大綱或教材明確規定需要掌握的內容,雖然考查的難易程度有差別,但都有可能考到。因此,備考應從全面掌握知識、系統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發,切勿投機取巧,自欺欺人。

(三)不同階段的學習方法

我們將復習階段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為計劃準備階段,即初始階段;第二階段為具體的復習準備階段;第三階段為考前準備階段。

1.第一階段

考生最開始應了解關于考試的整體情況,包括考試概況、特點、形勢等,首先在心里有個底,然后著手制訂一個詳細的計劃,并在實施階段堅持按照計劃去完成內容。

2.第二階段

這一階段是整體復習階段中最重要的階段,對待這一階段的認真程度直接決定考生應考能力的高低。考生要想最終取得優異成績,就必須在這一階段堅持不懈,認真打好基礎。

具體來說,這一階段應主要完成的任務有三點:第一,對每一種題型都要全面、細致地掌握,尤其對試題特點、答題規律和方法要認真地學習,這是一個重要步驟;第二,通過做練習熟悉已掌握的答題規律和方法,通過不斷的練習、實踐總結出自己的答題經驗;第三,有意識地對各科知識進行積累,在生活中多思考問題,多關注社會熱點、國際國內大事、政策方針等,久而久之,對最終的考試必然會大有益處。

3.第三階段

這一階段是復習準備的最后階段,也是關鍵階段,從時間上看基本上位于考前一個月。在本階段主要應做的準備包括:

第一,認真研讀考試公告。公告會明確告訴考生考試的具體情況,對于考試題型尤其要認真分析和掌握,因為這是關于考試內容最準確的信息。

第二,在臨近考試的幾天不用再做大量練習。

另外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考試的現場會有嚴格的考試要求和程序安排,大家在考前應對以上內容認真閱讀,考試中應嚴格按照要求來操作。

二 復習策略

《綜合應用能力》主要測查應考人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其涉及的知識內容十分廣泛,而且有很強的現實性。但是,題目并不直接涉及某一具體的專業知識,一般來說,每一個考生都可以憑借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答題。然而,僅僅能夠做到下筆答題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答得快、答得好。因為公務員考試是一門擇優的測試,它對考生的答題速度和答題質量都有明確的要求。因此,考生的復習策略就是通過反復做題,形成自己的答題思路與方法,做到答題又準又快。具體來說要做好如下幾點:

(一)總結命題規律及答題套路

案例分析題的考查內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法律基礎、公共行政、時政熱點。這些知識的考查難度不高,都是最基礎的。但是,考生在復習時應注意將理論知識與案例相結合,這樣才能使知識的記憶更加牢固,考試做題時也會更得心應手。此外,時政熱點的復習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積累。

材料作文題雖然命題比較靈活,但也有規律可循,不同的題目也有不同的技巧和套路。所以,考生要在大量做題的基礎上總結出這些規律和套路,從而提高自己的答題速度和應試能力。例如,提出策略之類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由于“人”的原因引發的問題,我們可以具體分析是由哪類人引發的,然后再針對不同的人制定相應的對策。由于政府的原因,我們就要追究相關領導者和當事人的責任;由于群眾的原因,我們就要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由于個別人的原因,我們就要對個別人進行勸導或懲罰。

2.由于“政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原因,我們就可以考慮修改政策,完善法律法規,撤銷或修訂相應的規章制度。

3.由于“經濟利益”的原因,我們就可以考慮以下方面:當某些企業或個人為了私利而危害公共安全或損害大部分人民群眾的利益時,我們可以責成企業或個人限期改正,如果拒不改正或不可能改正的,則強制關閉企業或追究個人的相關責任;而對于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不得已損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的情況,我們則可以視情況而定,采取各種措施盡可能將損害降到最低點,并給予受損害群眾一定的補償。

4.由于“科學技術”的原因,我們則可以考慮增加資金投入,提高科研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周期;可以引進人才、實行先進的管理方法;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努力培養科技人才;等等。

5.由于“宣傳、教育”的原因,我們就可以通過新聞媒體及各職能部門加大宣傳力度,鞏固相應宣傳成果等。

(二)形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綜合應用能力》的案例分析題和材料作文題都給定了材料,材料字數較多。因此,考生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分秒必爭地讀完材料并掌握材料大意,除了需要很強的閱讀能力外,還要具有良好的解題習慣。以下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1.讀題。先讀問題部分,再讀材料,這種讀法針對性強,答題內容往往可以緊扣題目要求。

2.理解材料大意。對一些涉及問題較多的材料,可以把它們一條條地寫在紙上,并加以歸類,然后再答題。

3.合理安排答題時間。每次給自己規定好相應題型的答題時間,注意提高效率。當然,效率的突破,歸根到底還是來源于熟練程度。

4.對于自己的弱項題型要高度重視,平時一定要多練習、多總結。

(三)考前集中訓練做題,把握關鍵

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必須以大量做題為基礎,考前30天是綜合應用能力提高最有效的階段,每天必須花3個小時來精練和總結。這樣一來,進入考場后,《綜合應用能力》科目就會自然而然成為大家的高分科目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南县| 林州市| 汉寿县| 永春县| 常熟市| 确山县| 卢龙县| 湘乡市| 西林县| 英吉沙县| 博野县| 徐州市| 梨树县| 交口县| 额济纳旗| 庐江县| 永济市| 冀州市| 昭苏县| 兴宁市| 开化县| 怀来县| 陆丰市| 保定市| 乃东县| 义乌市| 紫云| 合水县| 阿拉善盟| 兖州市| 德惠市| 阿拉善盟| 泽库县| 全南县| 裕民县| 瓦房店市| 泸溪县| 马鞍山市| 富源县| 赤城县| 铁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