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務員錄用考試沖刺提分系列:申論高分技巧手冊(2016最新版)
- 華圖教育
- 1253字
- 2018-12-29 20:46:14
第二章 多方法閱讀
學前導引
從申論實戰角度出發,為了幫助廣大考生在閱讀能力不是很強的情況下提高成績,這里重點介紹三種閱讀材料的針對性、有效性方法——“語段閱讀法”、“主體閱讀法”和“角度閱讀法”,既著眼于把握宏觀知識點,又注重細節閱讀,全方位、多層次、無縫隙閱讀申論給定資料,實現申論題目的完美作答。
第一節 語段閱讀法
研究歷年申論真題會發現,申論給定資料的特點就是以語段為主要形式組合的文本形式。解答好申論題目,必須把語段作為閱讀理解的突破口,必須把對整篇文章的閱讀轉化為對各語段的閱讀,方能在材料解讀中取得成功。
一、首段
首段有兩個基本含義,一是指整個申論材料的給定資料1,二是指每個語段的第1小段。首段中往往會提示考生申論問題中有關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話題”等社會生活現象和相應的看法、評價與解說等,對于申論材料信息梳理、題目解答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廣大考生一定要把首段這個可能體現材料要旨所在的內容深入理解分析和把握。
二、段旨
段旨指的是一個段落或一個語段所包含的中心意思、主要觀點,有的時候也稱之為主旨、主題或論點。而整個段落或語段都是為這個段旨服務或者是闡述這個段旨的。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出來,可稱之為段中主句或主題句。廣大考生在閱讀材料時必須注意尋找段中主句,這是申論材料閱讀、把握有效信息點的最有效方式。
段中主句從材料的組織形式看,分為有主旨句的和沒有主旨句、需要考生通過閱讀和分析去提煉主旨句的。主旨句的表達要極具概括性,要以短句的形式十分鮮明地把段旨揭示出來。但是在實戰操作中,如果沒有主旨句,還需要一句話去準確概括的話難度較大,可以先以一句話概括全段或語段的要點,然后再寫一個補充句,對全段的中心意思進行詳細的解釋說明,把中心意思闡釋清楚即可。
(一)首句
首句是個非常醒目的位置,在實戰中也是最能引起廣大考生關注的一個位置,如果把段中主句放在首句,以領句的形式呈現,領起下文,基本上就限定了“段旨”,全段也就是圍繞這個主旨展開了。因此,廣大考生在考試閱讀過程中,一定要有強烈的“首句”意識,在閱讀之始,處理把握好首句,從而了解把握全段中心,最終才能全面清晰地把握全段的主要內容。
(二)尾句
相較于首句,尾句不是那么引人關注,但是考生絕對不能主觀上忽視。申論材料有的時候會以這種形式出現,即先列舉案例型材料,然后概括、歸納得出結論,這種段落的組成方式尤其需要注意尾句。
(三)“腰句”
這點考生最容易忽視,當段中主句是上半段的結論,又是下半段的前提時,就出現了段中主句的“腰句”,這種情況較為少見,但是也應當引起廣大考生的注意。
(四)兼置于段首和段尾
這種情況經常出現于申論材料的長段落中,段首出現主旨句,段尾再次呈現,首尾前后照應,反復申說該段的中心意思。
三、“段聯”
“段聯”指的是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系、合并同類等。尋求“段聯”是解答申論的關鍵之舉,也是考生在整合分類信息時感覺難度最大的一個環節,必須實現突破,否則無法做到對整篇材料內在邏輯性和結構性的整體把握,難以實現申論答題的高分突破。
尋求“段聯”的主要方法和技巧應該是以“作答要求”中的幾個題目為線索,分類整合給定資料中的各段信息,實現內在邏輯性的把握。
通過語段閱讀法,考生基本上可以把握申論給定資料的宏觀信息,但是僅僅把握宏觀信息可能還不能有效實現申論題目的作答,我們還需要再運用主體閱讀法和角度閱讀法,有效實現宏觀信息和微觀信息的整合。
第二節 主體閱讀法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同樣在申論材料中,“人”也是閱讀、理解、整合材料有效信息的關鍵線索。不了解“人”的意識與行為,就無法從根本上了解材料中出現的各類事情以及“人”與“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所以廣大考生在申論閱讀答題中必須重點關注各類“人”的意識與行為。
申論給定資料中出現的“人”按照類別來劃分的話,大致可以分為黨政機關、企業、社會組織、民眾與個人四類主體,每類主體的地位和作用各有不同,考生應當從理論和實戰雙向去掌握運用。
一、黨政機關:主導者
黨政機關在材料中一般會以三種形式出現:領導干部、職能部門、職能部門普通工作人員。
(一)領導干部
領導干部的觀點言論在材料中出現時,一般會當作“材料主題”、“中心思想”、“中心觀點”、“中心對策”使用,但有時領導干部觀點言論也暗含著材料中需要考生發現并解決的問題或者強調的影響(積極性或消極性),這點最應該引起考生們的注意。
(二)職能部門=領導干部
“=”說明:職能部門、領導干部的地位和作用是一樣的。
(三)職能部門普通工作人員
這個群體有其特殊性,可能代表職能部門的立場在講話,也可能是作為一個普通工作人員在講話,對考生來講需要注意的是,他們的觀點一般表示問題所在或者是能夠解決問題的對策。
二、企業:微觀主體
企業一般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經濟組織。它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微觀主體,在申論材料中出現時必須高度重視,是高效精準發現有效信息點的關鍵線索。
三、社會組織:配合者、協調者
社會組織的內涵,從廣義看,是指人們為了實現特定目標而建立的共同活動的群體,在國外主要涉及非營利性組織、非政府組織、第三部門等。從狹義看,在我國有特定的界定,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健全社會組織”中明確提出:“發展和規范律師、公正、會計、資產評估等機構,鼓勵社會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等領域興辦民辦非企業單位。發揮行業協會、學會、商會等社會團體的社會功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發展和規范各類基金會,促進公益事業發展。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律性和誠信度。”
從申論閱讀材料的實戰出發,材料中只要出現某一社會組織,考生就應該有個“目標”意識,這里一定是重要信息點或有后面某個題目所需要的答案要點。
【例】2012年國考(省部級)“給定資料2”第2段:
2010年6月召開的第二屆中國食品安全高層論壇上,某市食品添加劑行業協會的名譽會長P先生認為:食品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如果不講良心,任何環節都可能出問題。該市食品研究所技術總監M先生認為,食品企業應當將自律提到很高的位置,但在中國的現實環境中,不能把食品安全的“寶”,全部押在從業者的良心上,還應該強調“他律”,以真正實現食品安全。
該文本資料中提到的“食品添加劑行業協會”、“食品研究所”都是社會組織,他們共同指出了維護食品安全要自律和他律相結合,那這就是有效治理食品安全問題的有效對策點,考生可以“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為原點,對此進行拓展,寫出一條有效對策。
四、民眾與個人:利益訴求者
民眾與個人的材料內容在給定資料中多以“案例式”材料出現,反映了民眾或個人的利益訴求,一般是材料中出現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所在,必須對這種“案例式”材料進行分析解讀,而不能略讀、粗讀,甚至不讀,那樣的話就會導致問題點概括嚴重不全面,甚至還會影響對策提出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對考生來講,最簡單的操作方法就是,只要看到有關民眾或個人的申論材料,就立即判定此處有需要發現解決的“問題”,對其進行分析總結,這個方法廣大考生一定要記住并學會使用。
第三節 角度閱讀法
語段閱讀法能夠有效把握各語段的宏觀信息(總說),主體閱讀法既能夠發現材料微觀信息(分說),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宏觀信息(總說),具有雙重性。本節要重點講解的角度閱讀法,能在最大限度上對材料所涉及的有效信息點(微觀信息)進行充分挖掘,豐富、充實答案內容,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完成相關題目。
一、意識與觀點
意識是行為的先導,認知實踐活動應當意識先行。從申論理論體系看,科學發展觀是當前最大的“意識”和指導思想,從申論作答的實戰來看,意識又具體可分為“觀點、觀念、理念、思路”四個小角度,當材料中出現這四個小角度時,廣大考生應當注意,這里恰恰就是申論給定資料的有效信息點所在,也恰恰是后面某些題目所需要的答案要點所在,必須重視。下面我們就其中一個角度“觀點”做一下重點分析。
1.權威性觀點:領導干部、職能部門——“材料主題”、“中心思想”、“中心觀點”、“中心對策”,前面已有分析,不再贅述。
2.專家、學者觀點:專家、學者的觀點、建議是最復雜的一類觀點,它們既可以表示問題所在,也可能是在闡述問題的具體表現,也可能是在就問題產生的原因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能是在就問題的影響(積極性或消極性)作出分析,還有可能是解決材料中問題的對策(注意:把專家、學者的建議作為對策使用時,要考量它的可行性,不能盲目使用)。
專家、學者的觀點、建議,對考生作答申論試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考生務必對此進行辯證分析,不要盲從、不要迷信,要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行有效判斷,得出結論,方為上策。
3.個人、民眾觀點:利益訴求,問題所在(可推導對策)。前有分析,不再贅述。
二、法律法規
當材料中出現明確的法律法規文件及其內容時,考生一定要給予關注,并在作答時準確使用,如材料中出現《土地管理法》、《村委會組織法》、《旅游法》等,考生在分析解決問題時一定要使用法律法規的全稱,不要省略,更不要以“相關/有關法律法規”等字眼代替,切記!但是如果材料中使用的就是“相關/有關法律法規”,考生在作答時就既可以用材料中的這些模糊詞匯去分析作答,也可以把模糊詞匯具體化(前提是你必須對這個模糊詞匯的指代內容了解得非常準確)。
三、制度與機制
“制度”的內涵和外延非常豐富和廣泛,一般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和行動準則,也指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范。“機制”一般是指組織內部的運行和變化的規律。
在申論實戰中,廣大考生不必糾結于制度和機制的內涵,關鍵是要掌握清楚,材料中一旦出現任何與“制度”、“機制”相關的字眼,如社會保障制度、激勵機制、決策機制等,考生應當迅速鎖定該內容,它們就是有效信息點,就可能是我們回答申論試題的答案要點。
四、投入
“投入”也稱“生產要素”,簡單來講主要是指企業用于生產過程的商品和勞務,一般分為土地、勞動、資本三大范疇,在實戰操作中又可具體劃分為資金、政策、技術、人才、管理、競爭6個微觀角度,但不管材料中出現土地、勞動、資本范疇的具體內容,還是涉及資金、政策、技術、人才、管理和競爭的信息點,對考生而言,都意味著此處有重要信息點存在,有我們分析解決問題的答案要點所在。
五、監督
“監督”的本意是指察看并加以管理,即對現場或某一特定環節、過程進行監視、督促和管理,使其結果能夠達到預定的目標。
從申論實戰操作層面來看,行政問責制度、政府績效管理、政績觀、行政監督、政府審計、法律監督、金融監管等內容出現的地方,通常會涉及關鍵信息點,需仔細閱讀。
六、教育宣傳
“教育宣傳”是普及知識、思想、制度、法律等的一種方式,是達成共識、集中行動的必要步驟,是申論實戰中考生不能忽略的一個尋找有效信息點的重要角度。
七、國內外經驗、教訓
“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內容幾乎在每年的申論命題中都會出現,它們的用途只有一個:在考生分析解答材料中出現的問題時,一般當作對策或者啟示來使用。考生掌握這一作答的基本原則即可。
- 2020年北京市“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13公務員錄用考試隨身練系列:法律常識記憶通
- 2020年河北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申論》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甘肅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傾向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海南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湖南省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廣東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判斷推理【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綜合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專用教材:社區工作者招錄考試一本通(2016最新版)
- 省(市、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綜合應用能力·D類(2017-2018視頻版)
- 2014公務員錄用考試隨身練系列:法律常識記憶通
- 2020年新疆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言語理解與表達【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16最新版)江蘇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 2020年政法干警招錄考試專業綜合Ⅱ《中國憲法學》(碩士類)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公務員錄用考試快速提分系列:面試精彩作答101例(2016移動互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