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行政法及行政訴訟法

題型認知

本部分以單選或多選兩種題型的方式進行考查,偏難。重點考查考生對行政行為和行政監督的認知和理解。

破題密鑰1——行政行為

一、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指調整行政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二、行政行為含義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所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三、行政行為分類

以行政行為的對象是否特定為標準,可以劃分為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

抽象行政行為是指特定的行政機關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制定和發布普遍行為準則的行為。

具體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在行使職權的過程中,針對特定的對象,就特定的事項作出處理決定與措施的行為。

區別:調整的對象不同;能否反復適用不同。

(一)行政處罰

1.行政處罰的定義。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2.行政處罰的種類。

(1)申誡罰(精神罰、聲譽罰):警告。

(2)財產罰: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3)行為罰(能力罰):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執照。

(4)人身自由罰:行政拘留。

3.行政處罰的設定。

(1)法律:均可設定。

(2)行政法規:不可設置行政拘留。

(3)地方性法規:不可設置行政拘留、吊銷企業營業執照。

(4)規章:僅可設置警告、一定數量的罰款。

4.行政處罰的原則。

(1)不再罰: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2)不處罰:不滿14周歲不予處罰;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時違法不予處罰。追究時效: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或連續繼續行為終了之日起2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不重罰: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從輕或減輕處罰。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

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5.行政處罰的實施程序。

(1)簡易程序。違法事實確鑿并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50元以下、對單位處1000元以下罰款或警告。簡易程序中,一人執法、當場決定、當場送達。

(2)一般程序。調查檢查至少2人執法;行政機關負責人(集體)作出決定。

(3)聽證程序。

適用: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執照、較大數額罰款。

啟動:當事人要求。

規則:應告知聽證權利;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

6.行政處罰的執行。

(1)罰繳分離:罰繳機關分離、罰繳人員分離。當事人應自收到處罰決定書15日內到指定銀行繳納罰款。

(2)當場收繳:適用簡易程序處20元以下罰款或適用簡易程序但不當場收繳事后難以執行的可當場收繳。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收繳罰款之日起2日內交至行政機關。

(二)行政強制

行政強制包括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

1.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1)種類: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場所、設施或財物;扣押財物;凍結存款、匯款;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2)設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查封場所、設施或財物;扣押財物)。

2.行政強制執行。

行政強制執行是指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申請法院,對不履行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履行義務的行為。

(1)方式:加處罰款或滯納金;劃撥存款、匯款;拍賣或依法處理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財物;排除妨礙、恢復原狀;代履行;其他強制執行方式。

(2)設定:法律設定,法律沒有規定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作出行政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三)行政許可

1.定義。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準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在法律基于正當理由確定的范圍之內,行政許可實際上是一種禁止的解除。

2.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的事項和種類。

(1)普通許可:凡是直接關系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活動,基于高度社會信用的行業的市場準入和法定經營活動,直接關系到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產品、物品的生產及銷售活動,都適用于普遍許可。如游行示威的許可,煙花爆竹的生產與銷售的許可等。

(2)特許:主要適用于有限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有限公共資源的配置、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壟斷性企業的市場準入。如出租車經營許可、排污許可等。

(3)認可:認可是對相對人是否具有某種資格、資質的認定,通常采取向取得資格的人員頒發資格、資質證書的方式。如會計師、醫師的資質。

(4)核準:主要適用于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的設計、建造、安裝和使用,以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特定產品、物品的檢驗、檢疫。如電梯安裝的核準,食用油的檢驗等。

(5)登記:登記是行政機關對個人、企業是否具有特定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主體資格和特定身份的確定。如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變更、終止;工商企業注冊登記、社團登記等。

3.行政許可的設定權限與形式。

(1)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2)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必要時,國務院可以采用發布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實施后,除臨時性行政許可事項外,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

(3)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4)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注:部門規章不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4.期限。

(1)單機關決定:20日內決定,經本機關負責人批準可延長10日。

(2)平級多機關決定:統一、聯合、集中辦理的45日內辦結,經本級政府負責人批準可延長15日。

(3)法律、法規另有規定依規定。

真題精粹與剖析1

經典真題1 (單選)某區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對某飯館作出吊銷衛生許可證的決定。這一行為屬于行政( )。

A.處罰

B.監督

C.強制執行

D.強制措施

名師解析 A。《行政處罰法》第8條的規定:“行政處罰的種類:(一)警告:(二)罰款:(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四)責令停產停業:(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因此,吊銷衛生許可證屬于行政處罰,故本題答案為A選項。

經典真題2 (多選)某私營企業違法經營,主管行政機關準備對其作出行為罰,具體措施可能是( )。

A.治安拘留

B.責令停產停業

C.罰款

D.吊銷營業執照

名師解析 BD。主管行政機關不具備治安拘留的權力,罰款屬于財產罰,排除A、C兩項。故本題答案為BD選項。

破題密鑰2——行政監督

一、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該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行政機關對原具體行政行為進行重新審查并作出裁決的活動及其制度。

(一)受理范圍

1.具體行政行為。

2.排除:(1)行政法規和規章;(2)行政機關的行政處分或其他人事處理決定;(3)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其他處理。

3.附帶審查。

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并向復議機關提出對該具體行政行為依據的下列規定的審查申請:國務院部門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不包括國務院各部委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附帶審查不能單獨提起。

(二)復議機關

(三)復議期限

(1)申請期限: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60日的除外。

(2)復議決定期限: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準,可以適當延長,并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30日。

二、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以及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一種訴訟活動。2014年11月1日,行政訴訟法修改決定公布。新法規定,對限制人身自由、房屋土地征收補償、濫用行政權力、行政機關侵犯公民人身財產權利等12種情形法院應受理。“民告官”案件,行政機關“一把手”應出庭應訴。

(一)受案范圍

1.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1)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2)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3)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4)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于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5)對征收、征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6)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7)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8)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9)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10)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11)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征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12)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2.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1)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2)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3)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4)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5)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6)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7)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8)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9)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二)基本原則

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則。

2.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3.訴訟期間不停止行政行為執行原則。

4.不適用調解原則但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5.被告負舉證責任原則。

6.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

(三)管轄

1.級別管轄。

(1)原則上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2)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2.地域管轄。

(1)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一般案件。

(2)復議機關與原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都可以管轄:經復議的案件。

(3)原告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限制人身自由案件(原告所在地包括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被限制人身自由地)。

(4)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案件。

(四)被告的確定

1.一般情況。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報告。

2.特殊情況。

(1)經復議后起訴的:

復議維持——原機關與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

復議改變——復議機關為被告;

復議不作為——原告對誰不服誰就是被告。

(2)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3)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托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4)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五)行政訴訟審理依據

(1)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2)參照規章。

(六)行政訴訟的執行

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行政機關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由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款額,通知銀行從該行政機關的賬戶內劃撥;

(2)在規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負責人按日處50元至100元的罰款;

(3)將行政機關拒絕履行的情況予以公告;

(4)向監察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并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

(5)拒不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真題精粹與剖析2

經典真題3 (單選)王某不服工商所對其依法作出的300元罰款的決定,應向( )提出復議。

A.該工商所

B.派出該工商所的工商局的上級機關

C.該工商所所在地的鄉政府

D.派出該工商所的工商局

名師解析 D。根據《行政復議法》第15條的相關規定,對政府工作部門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構的部門或者該部門的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本題中,該工商所是工商局的派出機構,所以應向派出該工商所的工商局或該工商局所在的區縣政府提出復議。故本題答案為D選項。

經典真題4 (單選)甲、乙兩鎮分別位于某市的兩個區,因一塊林地的權屬糾紛向市政府申請解決,市政府裁定林地屬于甲鎮,乙鎮不服裁定,向省政府申請復議。復議機關確認爭議的林地歸屬于乙鎮。甲鎮不服復議決定,于是提起行政訴訟。本案中,有管轄權的法院是( )。

A.甲鎮所在的區人民法院

B.乙鎮所在的區人民法院

C.市中級人民法院

D.省高級人民法院

名師解析 C。本題考查法律常識。《行政訴訟法》第17條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甲鎮不服省政府的復議決定,被告為省政府,是省部級單位,依據行政訴訟法級別管轄原則,對省部級單位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故本題答案為C。

[提示]最新修改的《行政訴訟法》相關內容變更為: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核心提示

本節內容涉及依法行政熱點以及修改后的《行政訴訟法》,復習時要予以重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峡县| 嘉善县| 柘荣县| 泸西县| 浦北县| 峨眉山市| 大厂| 神木县| 湖口县| 商丘市| 关岭| 夹江县| 顺平县| 钟祥市| 滨州市| 青龙| 南召县| 东宁县| 安泽县| 玉山县| 曲麻莱县| 奎屯市| 舞钢市| 图木舒克市| 宁强县| 阿城市| 额尔古纳市| 娄烦县| 松溪县| 台北县| 华蓥市| 谷城县| 海盐县| 修水县| 无极县| 昭平县| 隆子县| 城市| 徐汇区| 扬州市| 资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