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務員錄用考試華圖名家講義系列教材:申論命題熱點與高分攻略(第10版)(2016)
- 劉為
- 4570字
- 2018-12-29 19:44:38
第二節 關于歷年申論命題材料的重大發現
中央國家機關以及各省、市、自治區公務員申論考試,一般每年的命題選題都圍繞著當時的社會熱點、改革難點、政策重點進行。以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申論考試為例:
2000年——印刷公司為發展生產、提高效益,更新了設備,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噪音污染影響了周邊居民,并致一人患病,引發法律訴訟。引出如何協調經濟發展與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的社會問題。
2001年——美國聯邦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一個顧問委員會緊急建議:應把含苯丙醇胺(PPA)的藥物列為禁藥。這以后的一段時間,PPA問題成為一個全球性熱點問題。材料中涉及了政府、百姓、藥品生產廠家、新聞媒體等有關方面對此事的反應。
2002年——網絡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給定材料從正反兩個方面列舉了這些影響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從而揭示出要正確對待網絡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003年——材料列舉了近年來發生在我國境內的一些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問題,反映了安全生產問題關系到人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是一個需要關注并亟須解決的問題。
2004年——材料分析了我國汽車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并指出了困擾我國一些大城市發展的交通擁堵問題。這是當年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
2005年——材料羅列了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的多種意見,反映了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的兩種不同思路。農村農民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社會發展、經濟建設中的重中之重,其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也是社會普遍關注和需要解決的熱點問題。
2006年——2003年到2005年,我國發生了一系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就此,新華網邀請某官員做客“新華訪談”,就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的話題與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提出了政府如何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命題。
2007年——材料介紹了河北北焦村和西營村由于地處城市近郊,大量土地被侵占的情況,以及無錫、首鋼等對土地進行再開發再利用的成功經驗,討論了如何對土地進行可持續開發、利用、管理的問題。
2008年——怒江流域既是生態保護區又是經濟貧困地區,因而怒江水電開發引發了一系列爭議,主張者和反對者各執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凸現了當前中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009年——材料圍繞兩個大的主題來命題,一個是金融危機背景下產業結構的轉型,另一個是三農——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特別是糧食安全問題,國際國內縱深感很強,緊扣時政熱點,核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背景下的結構改革問題。
2010年——材料主要圍繞當前中國海洋污染和保護的現狀來命題,主題是海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問題,屬于環境保護類的命題,核心仍然是這兩年比較熱的科學發展觀問題。
2011年——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申論材料主要介紹了黃河景觀與文化、作用與危害、治理開發的歷史、思路和做法、古今中外治水的事例,圍繞黃河的自然與人文屬性做文章;市(地)以下申論材料主要介紹了進城務工子女的教育問題、鄉村教育改革、農村失學率攀升和鄉村文化的缺失與危機,圍繞農村教育和文化發展命題。
2012年——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申論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新形勢下社會誠信、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公民社會的道德建設等問題;市(地)以下申論材料主要圍繞當代社會公民文化教育和素質建設問題。兩份試卷均緊扣當年的社會熱點,即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問題。
2013年——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申論材料主要涉及的是非物質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弘揚發展問題;市(地)以下申論材料主要圍繞基層文化建設、漢語使用推廣以及民族文化建設展開。綜合起來看,考的仍然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問題。
2014年——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申論材料主要從當前社會轉型期部分國民心理疾患所引發的社會問題入手,列舉了當前一系列跟風和浮躁的問題,探討如何養成健康的國民心態問題;市(地)以下申論材料關注的也是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問題。
2015年——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申論材料主要從技術的創新發展帶給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入手,論述中國自主創新的積極發展,探討技術與人類、科技與生命的深刻關系;市(地)以下申論材料涉及的也是科技發展問題,但更側重新技術的發明和使用。
上述命題點都是當時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持續存在、不斷發酵的重大問題,都是影響很大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這一點可以在當年新華社評出的國內十大新聞中得到證實,這也是筆者在研究申論命題過程中發現的一個規律,充分證實了申論命題選題的特點和趨勢。
比如,新華社評出的2002年國內十大新聞之十是:空難引發安全生產大檢查。一個月內連續發生“4·15”空難和“5·7”空難,安全生產大檢查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而2002年底進行的2003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申論考的就是安全生產問題。
2004年新華社評出的國內十大新聞之一是:中央下發一號文件促進農民增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作為中央一號文件下發。《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五年內取消農業稅。在政策的帶動下,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耕地總量保持穩定。2004年底進行的2005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申論考的就是農村農民問題。
2005年新華社評出的國內十大新聞之七是:松花江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類污染物進入松花江水體,引發重大水環境污染事件。這一事件給松花江沿岸特別是大中城市人民群眾生活和經濟發展帶來嚴重影響。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辭職。而2006年進行的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申論考的就是如何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問題。
2006年新華社評出的國內十大新聞之二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十一五”規劃綱要。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3月14日表決通過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十一五”規劃綱要是今后五年(2006—201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十一五”規劃綱要中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部分放在突出位置,指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定推進新農村建設。而當年進行的2007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申論考題就涉及農村土地被侵占、農民上訪、農業持續發展問題。
2007年,新華社評出的國內十大新聞之二是:太湖藍藻暴發敲響生態警鐘事件。太湖無錫流域5月底大面積藍藻暴發,近百萬市民家中的自來水無法飲用。這一事件成為促使我國東部地區轉變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的標志性事件。十大新聞之三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頒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6月4日正式頒布,全面闡述了2010年前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這是我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領域的第一部國家方案。兩大新聞均涉及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問題,而當年進行的2008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申論考題正是這一問題。
2008年新華社評出的國內十大新聞之八是:國家出臺擴大內需十大措施保持經濟增長。下半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國際經濟環境急轉直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為應對挑戰、保持增長,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出臺擴大內需的十大措施。12月上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2009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十大新聞之十是: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胡錦濤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1978年12月18日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30年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人民大踏步趕上了時代潮流,穩步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兩大新聞都涉及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問題,而2009年考試的產業結構升級和糧食安全問題正是經濟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申論第一題也正是要求概述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面臨的問題。
2009年新華社評出的國內十大新聞之九是: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11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國際社會對此高度贊賞。“十一五”以來,我國已降低能耗13%以上,到明年末將完成20%的目標。這意味著我國5年節約標準煤6.2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億噸。而當年進行的2010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申論命題是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涉及的環境保護有著直接的關系。
2010年新華社評出的國內十大新聞之三是: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實施。新華社7月29日受權發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綱要明確了“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提出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目標。而當年進行的2011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地市級申論命題就是農村教育發展問題。
2011年新華社評出的國內十大新聞之九是: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文化強國新部署,舉國上下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十七屆六中全會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當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省級以上和地市級申論命題均圍繞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展開。
2012年由于全年發生的政治、軍事、科技熱點較多,如南海東海權益保護、神九天宮對接、蛟龍號載人深潛、首艘航模母交付海軍、十八大召開等,文化方面沒有再出現足夠的熱點進入十大新聞。但是,文化發展問題在去年仍然是一個持續的熱點問題,如《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莫言獲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舌尖上的中國”引熱議、“好聲音”與“甄嬛傳”風行、中國文化走出去成果顯著等。因而,2013年申論再考文化問題也在情理之中。
2013年是換屆年,大事多、要事多,如神十天宮對接嫦娥玉兔奔月、薄熙來案終審、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等,因此2013年并沒有和國民心理相關的重大的新聞事件。但是國民心態問題已經是存在很多年的社會問題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期的到來,社會各階層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情緒和心理問題,復旦大學投毒事件、李天一事件、北京大興摔嬰案、廈門公交車爆炸案等等,都充分反映了部分國民心態的失衡狀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任重道遠。
2014年新華社評出的國內十大新聞之九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全面闡述了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而2015年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考查技術創新問題,恰恰切合經濟新常態的新要求,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必須依靠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激發經濟發展內生活力。
雖然這個規律不是絕對的,但這足以說明每一年申論的命題選題都是圍繞著影響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改革難點、政策重點、社會熱點進行的。因此,關注、梳理當前我們國家發生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對我們進行申論備考有著特殊的意義。
- 2020年海南省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安徽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判斷推理【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廣東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上海市“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綜合知識和能力》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江蘇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判斷推理【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黑龍江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綜合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16彩印版)浙江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
- 2020年四川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湖北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綜合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陜西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省(市、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事業單位綜合應用能力(A類)(2016-2017移動互聯版)
- 2020年山東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考公人成長手冊
- 2020年山東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陜西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數量關系【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