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務員錄用考試華圖名家講義系列教材:申論范文寶典(第10版)(2016)
- 鐘君
- 4473字
- 2018-12-29 19:42:51
導論
第一節 《申論范文寶典》為什么值得你學?
一、基于命題規律、系統清晰的申論熱點導引
申論命題的基本規律是主題先行,即命題專家首先確定申論要考查的抽象主題,再根據特定事實具體的表現、原因和對策設計材料,完成命題。命題是一個先入為主的過程,即先確定主題再來找材料,并把主題鑲嵌到材料中的過程。因此,準備申論考試、突破申論考試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對申論命題主題(命題點)進行系統而清晰的梳理。
申論命題點的特征和命題規律
(一)申論命題點往往以點帶面,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呈現,猜題押題害死人。
申論命題專家都是公共管理專家,思考能力過人,尤其擅長辯證思維,因此,正規申論考試命題必定是以點帶面,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呈現的。命題專家絕不會像我們很多考生那樣,只是一根筋的線性教條式思維。命題往往會給人“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感覺。意料之中的是宏觀維度和個別微觀素材,但意料之外的是中觀立意。例如,2015年國考副省級考查的經濟維度的轉方式、調結構的宏觀問題,落腳于創新驅動戰略的中觀立意,從新技術、技術創新等微觀素材切入,從不同層次上考查考生對國家大事的理解和把握。2015年國考地市級試題視角稍有不同,但同樣也從新技術、物聯網及信息化切入,考查考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例如,2008年、2010年、2011年國考分別考查了怒江水電開發、海洋的開發和保護、黃河精神及其治理。這三個命題點從宏觀上說,都是對生態文明的考查,但中觀切入的點是各不相同的,因此,答案就迥異了。再如2012年國考副省級、2012年國考地市級、2013年國考副省級、2013年國考地市級、2014年國考副省級和地市級、2012年的4月聯考和9月聯考分別考了市場經濟背景下的道德問題、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文化遺產保護問題、文化發展和保護問題、社會心態問題、動物倫理問題和文化交流問題,這八套題的宏觀主題都是文化問題,這是意料之中的,但切入的中觀維度和題目的具體設計是各不相同的,這是意料之外的。另外,同一個社會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命題角度。例如,垃圾治理問題可以從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國民素質、信息公開、社會矛盾等角度命題。因此,準備申論考試,最忌諱的就是猜題押題,因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永遠高不過專門從事命題的專家們。
可以說,宏觀立意、中觀考查、微觀切入是申論命題的基本思路。公務員考試的目的在于選拔優秀人才,申論測試只是考查和測評人才素質的手段。由于國家行政工作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各行各業的“行家里手”參與其中,因此,公務員招錄必然要吸納方方面面的社會精英。由于應試者具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從文史哲到數理化,沒有一定之規。因此申論考試的命題者必須考慮應試者相差較大的專業素養,不能設置過于宏觀或微觀的考題。過于宏觀,容易使應試者夸夸其談,空喊口號,無法拉開檔次,不易找到切入點,只能在表面上做文章,看起來四平八穩,實際上無法體現應試者的真實水平以及創新能力,不能達到公務員考試選拔人才的目的;過于微觀,選拔到的人才可能只是某個領域的優秀者,其他專業的精英有可能成為“漏網之魚”,這樣將使得公務員考試既有失公平,又無法實現廣納賢才的初衷。因此,申論題目必定是中觀的,出題者往往選擇兼具廣泛性、現實性與緊迫性的熱點問題,將應試者的視野鎖定在統攬全局的角度上,思考空間置放在廣闊的現實社會背景下,跳出一件簡單的具體事件或一個單純的具體問題的牢籠,以期解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觀層面的問題。盡管是中觀考查,但不能脫離宏觀理論。脫離了國家的宏觀理論和政策會導致兩個嚴重后果:一方面容易離題萬里,無的放矢,其結果必定是“敗走麥城”;另一方面容易淺嘗輒止,沒有深度,也難獲命題人的青睞。應試者不能脫離微觀分析,不能泛泛而談,也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抓一點,不及其余”。也就是說,應試者必須用宏觀政策,分析中觀問題,解決諸多具體的微觀事件,將三者有機結合。
申論試題不可能把所有的熱點問題或者相關的理論知識都包括進去,它只能選取代表性強的,同時也能夠反映較為廣闊社會背景的問題為切入點來命題,這樣一來既能夠考查應試者的真實水平,也能夠滿足考試條件的限制。易考的熱點問題,傾向于能夠體現宏觀性、突出現實性、體現可操作性的社會熱點問題,應試者關注的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具體事件,解決的也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具體問題,而是對普遍社會焦點問題的把握。比如,2010年全國十一個省市錄用公務員考試中所共同使用的試題緊跟中央國家機關命題的思路,選取經濟領域中的微觀案例——山西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從這個微觀案例出發,涉及政府對于經濟活動的宏觀調控、參與和監督(政治層面),煤礦周邊環境的修復(生態層面),礦難事故(社會層面)。更為重要的是,它同樣涉及我們國家的宏觀政策——科學發展觀,材料中提到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這是一個以點帶面的全方位考查。在2010年,北京市通過“環境污染”和“全民健身”兩個主題考查環境與健康問題,追問其背后隱含的科學發展問題;上海市通過“信息公開”“網絡泄密”等考查新形勢下的保密工作;浙江省則通過“低碳經濟”這一最熱門話題進行了“后天的拷問”,涉及“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和節能減排問責等熱點事件。在2009年,北京市通過新加坡、韓國、美國等提升文明意識、強化文明行為的做法和杭州“紅領巾瞭望哨”的做法,考查應試者對國民素質、公民道德與國家軟實力知識點的理解。浙江省以金融危機為背景,談浙江經濟發展如何走出困境。江西省以返鄉農民工問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中小企業發展受困等為話題,考查在轉“危”為“機”的過程中,如何解決好民生問題,等等。
(二)申論命題點往往是與公共管理相關的社會焦點問題,但一定不會涉及政治敏感問題,政治敏感問題可不必看。
申論考試不是單純地為考試而考試,也不僅僅是為了要得出某個問題的結論而考試,它試圖通過考題的形式,通過審閱應試者的答案,了解應試者的思維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應試者是否能夠盡職盡責依法行政。因此,考題往往是大家在社會生活中比較熟悉的與公共管理相關的社會焦點問題,而絕不可能是涉及意識形態或政治體制的,如憲政、三權分立、議會制、普世價值等政治敏感問題,這類問題可不必看。
在公共管理方面的爭議問題考查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以2008年國家公務員申論試題為例,試題圍繞怒江開發探討人與自然的問題,其背景資料是怒江于2003年7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自然遺產,同年8月,國家發改委通過了在怒江中下游修建十三級水電站的方案。汪永晨和其他環保人士展開了反對建壩的“怒江保衛戰”。2003年9月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召開的怒江項目聽證會上,來自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學、生態學等不同領域的30多位學者發表了他們的觀點。同時,越來越多的關心怒江命運的民眾也加入到了對怒江大壩的爭議中來。2004年2月18日,溫家寶總理作出批示:“對這類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且有環保方面不同意見的大型水電工程,應慎重研究,科學決策。”怒江建壩工程被擱置。2005年,水電專家對《提請依法公示怒江水電環評報告》公開信予以澄清。這一問題,在經過充分討論后,雙方觀點已經定型,國家也有了明確的政策,而且延伸出的人與自然關系問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思考,故而能在2008年成為命題點。再如2012年4月聯考考查的活熊取膽的爭論,也屬此類。
(三)申論命題點并不一定是即時熱點,多是現實普遍問題。關注社會現實,注重日常積累才是王道。
公務員考試考查的是思維,是能力,而不是簡單的照搬照抄。申論的性質類似于古代的策論,以社會問題為依托,綜合考查應試者的邏輯思辨能力和知識積累水平。自2000年開考申論以來,無論是中央國家機關的申論試卷,還是各省市的申論試卷,選取的命題點都是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普遍關注的社會焦點類問題,而非一時的熱點。為什么說不一定是最熱的問題呢?這根源于命題的反押題、反培訓。近年來,命題的反押題、反培訓趨勢越來越明顯。之所以反押題,道理也很簡單。從考試的區分度來講,最熱的問題應試者通過種種途徑都能感受到,而且很可能所有的應試者都能對該問題侃侃而談,大家考得都不錯,應試者之間的分數也就難以拉開,就失去了通過公務員考試選拔人才的目的。這就要求考生關注普遍性的社會焦點問題,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所謂普遍關注的社會焦點問題都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啟迪意義。現實針對性是指申論材料涉及的都是十分現實的社會問題,都是發生在人民群眾身邊實實在在的事情,都是需要國家予以解決或應對的問題。啟迪意義是指通過考試喚起應試者和社會公眾對某一社會問題的思考和反省。2014年國考申論考查社會心態就是典型的例子。
綜觀歷年考題可以發現,申論考題都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啟迪意義,對于應試者今后走向社會有很大的幫助,能夠引導應試者思考,也能引起社會關注,以形成合力,達成共識,解決問題。公務員考試,需要應試者持續不斷地關注國家大事,厚積而薄發,不能為應考而簡單備考。備考會讓你暫時通過考試,但公務員更需要提升綜合能力和素質。考試的目的是通過考試引導應試者具備關心國家命運、關注民生疾苦的習慣和思維,提升個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試者應正確定位,明確自身努力方向,持之以恒,保持關注分析國家大事的敏銳性和辨別力,這對應試者今后走上工作崗位也是非常有利的。認真研讀本書就是注重積累,提高應對社會焦點問題的能力的重要途徑。
(四)申論命題點多有“輪回”,尊重命題的歷史,贏得命題的未來。
縱觀近十年來的申論考試,真題有幾百套,但經過認真梳理,我們發現,申論命題在主題的選擇方面有輪回現象。相關主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真題輪回的現象舉例】
社會心態問題:2012年北京、2012年上海B卷、2014年國家副省級和地市級。
誠信問題:2006年下半年廣州市公務員申論考試考了“專家信用(誠信)危機”,2013年浙江省和天津市也考了誠信問題。
生態文明:2008年、2010年、2011年國考分別考查了怒江水電開發、海洋的開發和保護、黃河精神及其治理。這三個命題點從宏觀上說,都是對生態文明的考查。
公共安全:2006年國考考突發公共事件,2009年北京社招考的是交通安全,2012年國考地市級考城市安全。
社會保障話題:2007年江蘇、2008年湖南、2008年吉林、2011年浙江。
道德問題:2012年國家副省級、2011年上海B卷、2012年河北、2008年山東等。
申論命題的輪回現象,提醒我們在申論備考中要高度重視真題,聯系真題不但要聯系解題技巧,同時也是對熱點的把握。
《申論范文寶典》對命題點進行了系統歸納和清晰梳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申論范文寶典》的精華就在于根據申論命題的規律和命題點的特征,對近年來的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性問題進行了系統歸納和系統梳理,供大家參考,以期給大家提供幫助。
在本書中,我分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對申論命題點進行了系統歸納。以科學發展觀和全面深化改革為主線,分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個宏觀維度。在這五個宏觀維度下面,分出了中觀的核心考查角度,在核心考查角度下面又分出了微觀的命題切入點。對當前的社會熱點進行了分析和歸納,并且在書中用圖表或文字提綱挈領地闡明了命題點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 2020年河北省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河南省(市、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2016彩印版)
- 202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省(市、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綜合應用能力歷年真題及專家命題預測試卷·A類(2017-2018視頻版)
- 2020年黑龍江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海南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測試》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山西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2021升級版)
- 2020年寧夏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題庫:資料分析【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山東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遼寧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申論》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公務員面試必備·素材集錦
- 2020年吉林公務員錄用考試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16)公務員錄用考試華圖名家講義系列教材:數量關系模塊寶典(第10版)
- 安徽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2016彩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