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融資與并購戰略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等
- 16字
- 2018-12-30 17:40:37
第三章 戰略性新興產業私募股權融資
第一節 戰略性新興產業私募股權融資現狀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私募股權發展概況
2009年11月3日,溫家寶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向首都科技界發表了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深入闡述了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的背景和意義、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學依據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等問題。這標志著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國家戰略正式提上日程。2010年9月8日,期盼已久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終于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并原則通過,正式明確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并為其發展做出了規劃。
隨著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定位的確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該領域的投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09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信息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案例數量達到64個,投資金額18.8億美元。
2010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繼續快速增長,投資案例總數量達到147個,投資金額40.77億美元。而從各季節的投資進度來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布局逐日加速,以2009年9月概念提出為起點,到2010年年底,私募股權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投資超過其總投資金額比例的35%(見圖3-1和圖3-2)。

圖3-1 2010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案例總數量及金額變化
資料來源:賽迪投資顧問,2012-04.

圖3-2 2010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數量分布
資料來源:賽迪投資顧問,2012-04.
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政策背景下,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關注焦點,除了對互聯網的投資仍然遙遙領先外,私募股權基金對于清潔技術、生物醫藥等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意向正在向積極方向發展。目前,互聯網行業投資開始出現平穩態勢,而對于新興的熱點行業——節能及環保產業的投資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在整個2011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表現出對節能、高端制造等新興產業的極大熱情。私募股權基金對具體產業的關注各自有所不同,但是目前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額都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而且,幾只影響力較大的私募股權所關注的行業排名靠前的均出現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身影,占據最高投資份額的高新技術產業,包括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都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重點滲透的領域,另外還包括循環經濟型現代農業、新型能源和環保(見表3-1)。
表3-1 2010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金額分布

資料來源:賽迪投資顧問,2012-04.
證監會明確創業板定位,歡迎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2010年3月19日,證監會發布公告,正式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創業板推薦工作的指引》,《指引》明確指出,保薦機構應重點推薦符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特別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與新醫藥、節能環保、航空航天、海洋、先進制造、高技術服務等領域的企業,以及其他領域中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成長性強的企業。
從創業板產業結構來看,創業板戰略性上市公司占據了絕對重要地位。截至2011年5月31日,在已上市的221家創業板公司中,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共64家,所占比重高達82.1%。其中,信息產業、高端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等行業的創業板上市公司較多(見圖3-3)。

圖3-3 已上市的221家創業板公司的行業分布
資料來源:深交所,賽迪投資顧問整理,2012-04.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私募股權融資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隨著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的興起和發展壯大,許多企業開始關注和嘗試引進私募股權投資,但是,不少企業家對于這方面仍然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缺乏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實際運作的真正了解,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我有充足的現金流,不需要風險投資”
一些經營狀況不錯的企業逐步進入了成長期,獲得了穩定的現金流,自認為手中有錢,不需要引進風險投資。實際上,如果企業不能快速發展壯大,那么這些企業今天的地位很可能遭到重新洗牌,特別是中小規模的民營企業,在銀行融資渠道不暢、上市融資成本過高的情況下,引進風險投資似乎已成為較好的出路。況且私募股權融資是一種權益投資,風險投資人的著眼點,不在于短期利潤,而在于長期的所有者權益的增值,這無疑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有利條件。因此,以現在的資金狀況的良好來否定風投的作用,是一種短視的表現。
(二)過度包裝或不包裝
有些企業為了融資,不惜一切代價粉飾財務報表甚至造假,財務數據脫離了企業的基本經營狀況。另一些企業認為自己經營效益好,應該很容易取得融資,不愿意花時間及精力去包裝企業,不知道資金方看重的不僅是企業短期的利潤,企業的長期發展前景及企業面臨的風險是資金方更為重視的方面。
(三)缺乏長期規劃,忽視企業內部管理
多數企業都是在企業面臨資金困難時才想到去融資,不了解資本的本性是逐利而不是救急,更不是慈善。企業在正常經營時就應該考慮融資策略,和資金方建立廣泛聯系。還有些企業融資時只想到要錢,一些基礎工作也不及時去做。企業融資前,應該先將企業梳理一遍,理清企業的產權關系、資產權屬關系、關聯企業間的關系,把企業及公司業務清晰地展示在投資者面前,讓投資者和債權人放心。
(四)只認錢,不認人;只想融資,不想規范化
民營企業急于融資,沒有考慮融資后對企業經營發展的影響。民營企業融資時除了資金,還應考慮投資方在企業經營、企業發展方面對企業是否有幫助,是否能提升企業的價值。企業融資是企業成長的過程,也是企業走向規范化的過程。民營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應不斷促進企業走向規范化,通過企業規范化來提升企業融資能力。
(五)只顧擴張,不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
很多民營企業通過融資不斷擴張,但企業管理卻依然粗放、松散,投資方面更是隨意和沖動。隨著企業擴張,企業應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使公司決策走向規范、科學的道路,通過規范化的決策和管理來規避企業擴張過程中的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