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寶寶的基本生理需求和本能反應

新生兒在出生前,就已在母親的子宮里度過了10個月的幸福時光,養成了吃喝拉撒都不愁的生活習慣,胎兒每天在羊水中游泳,生活得舒服又自在。可是,一旦走出恒定的子宮環境,來到這個變化多端的世界,他就面臨如何適應環境的問題。
簡單地說,嬰兒的語言是由聲音和動作組成的,父母可以從中了解到寶寶的生理需求和本能反應,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如何幫助寶寶更快且更好地適應這個新環境。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寶寶都有哪些生理需求和本能反應。
【吃奶:嬰兒的基本生理需求】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吃奶則是嬰兒與生俱來的本領。新生兒從一出生就知道吸吮。即使發現寶寶一時半會兒還不會吸吮,那也絕不能說寶寶沒有吸吮能力,他可能是受到什么外界因素的影響。
給新生寶寶喂奶的原則應該是按需喂哺。因為寶寶吃奶的時間是沒有什么規律可循的,有可能是隔2小時,也有可能是隔3小時或4小時。所以,建議年輕的媽媽不要刻意去制訂時間,例如每隔3小時喂一次,這樣不僅喂不好寶寶,反而會破壞寶寶已經養成的自由進食的規律,并使乳汁的分泌大大降低。所以,只要寶寶餓了或哭了,就可以給他吃奶。當寶寶長到2個月以后,媽媽可以從“按需喂哺”逐漸過渡到“按時喂哺”,中間的間隔時間一般為3小時左右。
【睡覺與尿尿:嬰兒的基本生理需求】
寶寶在媽媽子宮里自由自在地睡習慣了,不知道自己一天要睡多久,白天睡,晚上也睡,有時是白天睡得香,而晚上卻經常哭鬧。由于寶寶的生活規律與媽媽的起居不合拍,往往使年輕的媽媽忙得團團轉,經常精疲力竭。
其實,只要寶寶吃飽了、舒坦了,自然就會睡得香,而只要寶寶吃得好、睡得香,生長發育都正常,媽媽就不用太在意寶寶會睡多久。
新生兒的睡眠時間較長,每天可達到20小時以上,并且是不分晝夜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寶的睡眠時間會逐漸減少,到了5個月后,每天只睡16個小時左右。同時,隨著白天的睡眠時間在減少,寶寶晚上的睡眠時間相應會延長。
尿尿也是嬰兒的基本生理需求,剛出生的嬰兒一般會在48小時內,首次排出綠色、黏稠狀的大便,這是嬰兒在母親子宮里就已形成的排泄物,稱為胎糞。胎糞一般要2~3天才能排盡。所以,如果寶寶出生兩天后胎糞還沒有完全排出,媽媽就該找醫生了。新生兒在出生的1~2天內,因為吃奶少,所以尿量也少。嬰兒排尿和排便屬于人體的一種反射行為,而剛出生的嬰兒因為不知道控制,所以有尿就排,這也是嬰兒的基本生理需求。
【了解寶寶的本能反應和無條件反射】
小寶寶一出生就會游泳嗎?其實這只是對新生兒身上的某些現象的誤解,因為正常的新生兒,一出世就帶有一些先天反射,而這些先天反射,可以反映出寶寶的機體是否健全、神經系統功能是否正常。所以,做父母的平時要多了解一些寶寶的本能反應和條件反射。下面是幾種常見的嬰兒本能反應和無條件反射的普通案例分析。
嬰兒的吸吮反射,是指每當奶頭、手指或其他物體碰到新生兒的嘴唇時,新生兒就會立即做出吃奶的動作。這是一種食物性無條件反射,即新生兒吃奶的本能反應。而嬰兒的覓食反射,是指每當奶頭、手指或其他物體并未直接碰到新生兒的嘴唇,而只是碰到了臉頰,新生兒也會馬上把頭轉過來,做出吃奶的動作。這種條件反射,促使新生兒能夠找到食物。
嬰兒的游泳反射,是指如果你讓新生兒俯臥在床上,并托住他的肚子,新生兒便會自行抬頭、伸腿,很自然地做出游泳的姿勢。而如果你讓新生兒俯伏在水里,他同樣會本能地抬起頭來,并相應做出自然和協調的游泳動作。嬰兒的蜷縮反射,是指如果你讓新生兒的腳背碰到平面邊緣時,新生兒會立刻本能地做出像小貓那樣的蜷縮動作,因為胎兒在母親子宮里就是這樣進行防御、自衛的。
嬰兒還有懷抱反射、抓握反射和眨眼反射,例如,當新生兒被抱起時,他會本能地緊緊貼靠著成人,尋求保護,這叫懷抱反射。而當某種物件觸及掌心的時候,新生兒會馬上把它緊緊握住,如果大人想把它拿走,他反而會抓得更緊,這叫抓握反射。而嬰兒的眨眼反射,是指當某種物體或氣流刺激眼皮、睫毛或眼角時,新生兒會即刻做出眨眼動作,這是嬰兒的防御性本能,可以有效保護自己的眼睛免受外界的傷害。
此外,嬰兒還有諸如驚跳反射、邁步反射、擊劍反射等本能反應或無條件反射,主要是出于本能的自我保護或防御自衛的意識。
【專家提示】
新生兒脫離母體降臨到這個世界,需要一段時間進行調整,逐步適應外部環境。嬰兒的本能反應或無條件反射是嬰兒自我保護意識的體現。當嬰兒長大以后,這些無條件反射就會逐漸消失。年輕的父母平時要多了解寶寶的生理需求和本能反應,這既能增進親子關系,又能幫助寶寶更快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