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菱FX2N系列PLC入門與應用實例
- 初航 師忠秀 田洪剛編著
- 7573字
- 2018-12-30 19:11:29
1.2 FX2 N系列PLC的硬件結構
FX系列PLC的系統配置靈活,用戶除了可以選用不同型號的FX系列PLC外,還可以選用各種擴展單元和擴展模塊,組成不同I/O點和不同功能的控制系統。FX2N系列PLC為現在市場上的主流產品,能完成絕大多數工業控制要求。上市多年之后,價格有所下降,性價比較高。
1. 主機面板結構
FX2N系列小型PLC外形如圖1-1所示。

圖1-1 FX2N系列小型PLC外形圖
1)電源輸入端子 AC電源型的主機,其電源電壓為AC 100~240 V;DC電源型的主機,其電源電壓為DC 24 V。
2)功能接地端子(僅AC電源型) 在有嚴重噪聲干擾時,功能接地端子必須接地,它和保護接地端子可連在一起接地。
3)保護接地端子 為了防止觸電,保護接地端子必須接地。
4)輸入端子 輸入端子用于連接輸入設備,輸入電壓為DC 24 V。
5)輸入LED 輸入端子觸點ON時,LED燈亮;輸入端子觸點0FF時,LED燈滅。
6)工作狀態顯示LED 主機面板的中部有4個工作狀態顯示LED,其作用如下。
POWER(綠):電源的接通或斷開指示,電源接通時亮,斷開時滅。
RUN(綠):工作狀態指示,PLC處于運行或監控狀態時亮,處于編程狀態或運行異常時滅。
BATTV:內部電池電量指示燈。點亮時需更換電池,否則可能會造成程序丟失。
PROG-E/CPU-E(紅):程序錯誤或CPU錯誤指示,這兩種顯示共用一個LED。PLC出現錯誤時LED常亮,此時PLC停止工作且不執行程序,運行正常時LED滅。
7)輸出LED 輸出端子觸點ON時,LED燈亮;輸出端子觸點OFF時,LED燈滅。
8)輸出端子 輸出端子用于連接輸出電路,電壓可為DC 24 V或AC 220 V,視負載而定。PLC的I/O點數不同,輸入、輸出端子數量也不同。
9)輸出DC 24 V電源端子 DC 24 V電源端子 (僅AC電源型) 對外部提供DC 24 V電源 (電流200 mA),可作為輸入設備或現場傳感器的電源。
10)外設端口 外設端口用于連接編程工具或RS-232、RS-422通信適配器,根據需要而定。
2. FX2N系列PLC的技術特點、技術指標
FX2N系列PLC有以下技術特點。
FX2N系列PLC采用一體化箱體結構,其基本單元將CPU、存儲器、輸入/輸出接口及電源等都集成在一個模塊內,結構緊湊,體積小巧,成本低,安裝方便。
FX2N是FX系列中功能最強、運行速度最快的PLC。FX2N基本指令執行時間高達0.08μs,超過了許多大中型PLC。
FX2N的用戶存儲器容量可擴展到16KB,其I/O點數最大可擴展到256點。
FX2N有多種特殊功能模塊,如模擬量輸入/輸出模塊、高速計數器模塊、脈沖輸出模塊、位置控制模塊、RS-232C/RS-422/RS-485串行通信模塊或功能擴展板、模擬定時器擴展板等。
FX2N有3000多點輔助繼電器、1000點狀態繼電器、200多點定時器、200點16位加計數器、35點32位加/減計數器、8000多點16位數據寄存器、128點跳步指針、15點中斷指針。
FX2N有128種功能指令,具有中斷輸入處理、修改輸入濾波器常數、數學運算、浮點數運算、數據檢索、數據排序、PID運算、開平方、三角函數運算、脈沖輸出、脈寬調制、串行數據傳送、校驗碼、比較觸點等功能指令。
FX2N還有矩陣輸入、10鍵輸入、16鍵輸入、數字開關、方向開關、7段顯示器掃描顯示等方便指令。
FX2N的技術指標包括一般技術指標、電源技術指標、輸出技術指標和性能技術指標等。下面以表格的形式介紹,各項性能指標如表1-4~表1-6所示。
表1-4 FX2N一般技術指標

表1-6 FX2N輸出技術指標

①注:響應時間0.2ms是在條件為24V/200mA時,實際所需時間為電路切斷負載電流到電流為0的時間,可用并接續流二極管的方法改善響應時間。
表1-5 FX2N電源技術指標

3. FX2N系列PLC的結構模塊
目前,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產品很多,不同廠家生產的PLC以及同一廠家生產的不同型號的PLC,其結構各不相同,但就其基本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而言,是大致相同的。它們都是以微處理器為核心的結構,其功能的實現不僅基于硬件的作用,更要靠軟件的支持。實際上可編程序控制器就是一種新型的工業控制計算機。
PLC硬件系統的基本結構框圖如圖1-2所示。

圖1-2 PLC硬件系統的基本結構框圖
在圖1-2中,PLC的主機由微處理器(CPU)、存儲器(EPROM、RAM)、輸入/輸出單元、外設I/O接口、通信接口及電源組成。對于整體式的PLC,這些部件都在同一個機殼內;而對于模塊式結構的PLC,各部件獨立封裝,稱為模塊,各模塊通過機架和電纜連接在一起。主機內的各個部分均通過電源總線、控制總線、地址總線和數據總線連接。根據實際控制對象的需要配備一定的外部設備,可構成不同的PLC控制系統。常用的外部設備有編程器、打印機、EPROM寫入器等。PLC可以配置通信模塊與上位機及其他的PLC進行通信,構成PLC的分布式控制系統。
下面分別介紹PLC各組成部分及其作用,以便用戶進一步了解PLC的控制原理和工作過程。
1)中央處理單元(CPU) PLC中所采用的CPU隨機型不同而不同,通常有3種:通用微處理器 (如8086、80286、80386等)、單片機、位片式微處理器。小型PLC大多采用8位、16位微處理器或單片機作為CPU,如Z80 A、8031、M6800等,這些芯片具有價格低、通用性好等優點。對于中型的PLC,大多采用16位、32位微處理器或單片機作為CPU,如8086、96系列單片機,具有集成度高、運算速度快、可靠性高等優點。對于大型PLC,大多數采用高速位片芯片式微處理器,具有靈活性強、速度快、效率高等優點。
CPU是PLC的控制中樞,PLC在CPU的控制下有條不紊地協調工作,從而實現對現場各個設備的控制。CPU由微處理器和控制器組成,它可以實現邏輯運算和數學運算,協調控制系統內部各部分的工作。
控制器的作用是控制整個微處理器的各個部件有條不紊地進行工作,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從內存中讀取指令和執行指令。
CPU的具體作用如下。
采集由現場輸入裝置送來的狀態或數據,通過輸入接口存入輸入映像寄存器或數據寄存器中,用掃描方式接收輸入設備的狀態信號,并存入相應的數據區(輸入映像寄存器)。
按用戶程序存儲器中存放的先后次序逐條讀取指令,完成各種數據的運算、傳遞和存儲等功能,進行編譯解釋后,按指令規定的任務完成各種運算和操作。
把各種運算結果向外界輸出。
監測和診斷電源以及PLC內部電路工作狀態和用戶程序編程過程中出現的語法錯誤。
根據數據處理的結果,刷新有關標志位的狀態和輸出狀態寄存器表的內容,響應各種外部設備(如編程器、打印機、上位計算機、圖形監控系統、條碼判讀器等)的工作請求,以實現輸出控制、制表打印或數據通信等功能。
這里要說明的一點,一些專業生產PLC的品牌廠家均采用自己開發的CPU芯片。
2)存儲器 可編程序控制器配有兩種存儲器,即系統存儲器 (EPROM) 和用戶存儲器(RAM)。系統存儲器用來存放系統管理程序,用戶不能訪問和修改這部分存儲器的內容。用戶存儲器用來存放編制的應用程序和工作數據狀態。存放工作數據狀態的用戶存儲器部分也稱為數據存儲區。它包括輸入、輸出數據映像區,定時器/計數器預置數和當前值的數據區,存放中間結果的緩沖區。
PLC的存儲器主要包括:
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ROM)。
可編程只讀存儲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
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
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
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3)輸入/輸出模塊 PLC的控制對象是工業生產過程,實際生產過程中的信號電平是多種多樣的,外部執行機構所需的電平也是各不相同的,而可編程序控制器的CPU所處理的信號只能是標準電平,這樣就需要有相應的I/O模塊作為CPU與工業生產現場的橋梁,進行信號電平的轉換。目前,生產廠家已開發出各種型號的輸入、輸出模塊供用戶選擇。且這些模塊在設計時采取了光電隔離、濾波等抗干擾措施,提高了PLC的可靠性,對各種型號的輸入、輸出模塊,可以把它們以不同形式進行歸類。按照信號的種類歸類,有直流信號輸入/輸出、交流信號輸入/輸出;按照信號的輸入、輸出形式分,有數字量輸入/輸出、開關量輸入/輸出及模擬量輸入/輸出。
下面通過開關量輸入/輸出模塊來說明I/O模塊與CPU的連接方式。
(1) 開關量輸入模塊:開關量輸入設備是各種開關、按鈕、傳感器等,通常,PLC的輸入類型可以是直流、交流和交直流。輸入電路的電源可由外部供給,有的也可由PLC內部提供。圖1-3和圖1-4所示分別為PLC的直流和交流輸入接口電路的電路圖,采用的是外接電源。

圖1-3 直流開關量輸入模塊

圖1-4 交流開關量輸入模塊
圖1-3描述了一個輸入點的接口電路。其輸入電路的一次電路與二次電路用光耦合器相連,當行程開關閉合時,輸入電路和一次電路接通,上面的發光管用于對外顯示,同時光耦合器中的發光管使三極管導通,信號進入內部電路,此輸入點對應的位由0變為1,即輸入映像寄存器的對應位由0變為1。
圖1-4所示為交流開關量輸入模塊原理圖,與上述的直流開關量模塊原理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2) 開關量輸出模塊:輸出模塊的作用是將CPU執行用戶程序所輸出的TTL電平的控制信號轉化為生產現場所需的、能驅動特定設備的信號,以驅動執行機構動作。
通常開關量輸出模塊有三種形式,即繼電器輸出、晶體管輸出和雙向晶閘管輸出。繼電器輸出可接直流或交流負載,晶體管輸出屬直流輸出,只能接直流負載。當開關量輸出的頻率低于1000 Hz時,一般選用繼電器輸出模塊;當開關量輸出的頻率大于1000 Hz時,一般選用晶體管輸出;而雙向晶閘管輸出屬交流輸出。下面,著重介紹繼電器輸出模塊的工作過程,其原理圖如圖1-5所示。輸出信號經I/O總線由輸出鎖存器輸出,驅動繼電器線圈使繼電器觸點吸合,驅動外部負載工作。

圖1-5 繼電器輸出原理圖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對于繼電器輸出型,CPU輸出時接通或斷開繼電器的線圈,繼電器的觸點閉合或斷開從而控制外電路的通斷。PLC繼電器輸出電路形式允許負載一般是AC 250 V/50 V以下,負載電流可達2A,容量可達80~100VA (電壓 ×電流),因此,PLC的輸出一般不宜直接驅動大電流負載 (一般通過一個小負載來驅動大負載,如PLC的輸出可以接一個電流比較小的中間繼電器,再由中間繼電器觸點驅動大負載,如接觸器線圈等)。
PLC繼電器輸出電路的形式繼電器觸點的使用壽命也有限制 (一般數十萬次左右,根據負載而定,如連接感性負載時的壽命要小于阻性負載)。此外,繼電器輸出的響應時間也比較慢 (10ms左右),因此,在要求快速響應的場合不適合使用此種類型的電路輸出形式。
當連接感性負載時,為了延長繼電器觸點的使用壽命,對于外接直流電源時的情況,通常應在負載兩端加過電壓抑制二極管(如圖1-5中并在外接繼電器線圈上的二極管);對于交流負載,應在負載兩端加RC抑制器。
晶體管輸出原理圖如圖1-6所示,通過光電耦合使開關晶體管截止或飽和導通以控制外部電路。晶體管輸出型電路的外接電源只能是直流電源,這是其應用局限性的一方面。另外,晶體管輸出驅動能力要小于繼電器輸出,允許負載電壓一般為DC 5~30 V,允許負載電流為0.2~0.5A。和繼電器輸出形式電路一樣,在驅動感性負載時也要在負載兩端反向并聯二極管 (二極管的陰極接電源的正極) 防止過電壓,保護PLC的輸出電路。

圖1-6 晶體管輸出原理圖
晶閘管輸出原理圖如圖1-7所示,采用光觸發型雙向晶閘管。雙向晶閘管輸出的驅動能力要比繼電器輸出的小,允許負載電壓一般為AC 85~242 V,單點輸出電流為0.2~0.5A,當多點共用公共端時,每點的輸出電流應減小 (如單點驅動能力為0.3A的雙向晶閘管輸出,在4點共用公共端時,最大允許輸出為0.8A/4點)。

圖1-7 晶閘管輸出原理圖
為了保護晶閘管,通常在PLC內部電路晶閘管的兩端并接RC阻容吸收元件(一般為0.015μF/22Ω左右)和壓敏電阻,因此在晶閘管關斷時,PLC的輸出仍然有1~2mA的開路漏電流,這就可能導致一些小型繼電器在PLC輸出OFF時無法關斷的情況。
4)編程器 編程器用于用戶程序的編制、編輯、調試及監控、顯示PLC的一些系統參數和內部狀態,是開發、維護、設計PLC控制系統的必要工具。主機內存中的用戶程序就是由編程器通過通信接口輸入的。對于已設計、安裝好的PLC控制系統,一般都不帶編程器而直接運行。不同系列的PLC的編程器互不通用。
編程器一般具有下列5種功能。
編輯功能:實現用戶程序的修改、插入、刪除等。
編程功能:用戶程序的全部清除、寫入/讀出、檢索等。
監視功能:對I/O點通/斷的監視,對內部線圈、計數器、定時器通/斷狀態的監視,以及跟蹤程序運行過程等。
檢查功能:對語法、輸入步驟、I/O序號進行檢查。
命令功能:向PLC發出運行、暫停等命令。
此外,編程器還具有與EPROM寫入器、打印機、盒式錄音機等外圍設備通信的功能。編程器可分為簡易編程器和圖形編程器,以及通用計算機編程。
(1) 簡易編程器:它可以直接與PLC的專用插座相連,或通過電纜與PLC相連,它與主機共用一個CPU,一般只能用助記符或功能指令代號編程。其優點是攜帶方便,價格便宜,多用于微型、小型PLC;缺點是因編程器與主機共用一個CPU,只能聯機編程,對PLC的控制能力較小。
(2) 圖形編程器:圖形編程器有兩種顯示屏,一種是液晶顯示 (LCD),另一種是陰極射線管 (CRT) 顯示。顯示屏可以用來顯示編程的情況,還可以顯示I/O、各繼電器的工作狀況、信號狀態和出錯信息等。工作方式既可以是聯機編程又可以是脫機編程;可以是梯形圖編程,也可以用助記符指令編程,同時還可以與打印機、繪圖儀等設備相連,并有較強的監控功能,但價格高,通常用于大中型PLC。
(3) 通用計算機編程:它采用通用計算機,通過硬件接口和專用軟件包,使用戶可以直接在計算機上以聯機或脫機方式編程;可以運用梯形圖編程,也可以用助記符指令編程,并有較強的監控能力。
4. FX2N系列PLC常用單元
1)主機單元 FX2N系列PLC的主機單元如表1-7所示。
表1-7 FX2N的主機單元

2)擴展單元 FX2N系列PLC的擴展單元如表1-8所示。
表1-8 FX2N的擴展單元

3)擴展模塊 基本擴展模塊按地域遠近可分為近程擴展方式和遠程擴展方式兩種。
在CPU主機上I/O點數不能滿足需要時,或組合式PLC選用的模塊較多,在主機上安裝不開時,可通過擴展口進行近程擴展。
當有部分現場信號相對集中,而又與其他現場信號相距較遠時,可采用遠程擴展方式。在遠程擴展方式下,遠程I/O模塊作為遠程從站可安裝在主機及其近程擴展機上,遠程擴展機作為遠程從站安裝在現場。
遠程主站用于遠程從站與主機間的信息交換,每個遠程控制系統中可以有多個遠程主站,一個遠程主站可以有多個遠程擴展機從站,每個遠程擴展機又可以帶多個近程擴展機,但遠程部分的擴展機數量有一定的限制。遠程主站和從站 (遠程擴展機) 之間利用雙絞線連接,同一個主站下面的不同從站用雙絞線并聯在一起。遠程擴展機與遠程擴展機的近程擴展機之間的連接,與主機和近程擴展機之間的連接方式相同。
遠程部分的每個擴展機上都有一個編號,遠程擴展機的編號由用戶在遠程擴展機上設定,具體編號按不用型號的規定而設置。
FX2N系列PLC的擴展模塊如表1-9所示,通過擴展,可以增加輸入/輸出點數,以彌補點數不足的問題。
表1-9 FX2N的擴展模塊

4)特殊功能模塊 特殊I/O功能模塊作為智能模塊,有自己的CPU、存儲器和控制邏輯,與I/O接口電路及總線接口電路組成一個完整的微型計算機系統。一方面,它可以在自己的CPU和控制程序的控制下,通過I/O接口完成相應的輸入/輸出和控制功能;另一方面,它又通過總線接口與CPU進行數據交換,接收主CPU發來的命令和參數,并將執行結果和運行狀態返回主CPU。這樣,即實現了特殊I/O單元的獨立運行,減輕了主CPU的負擔,又實現了主CPU模塊對整個系統的控制與協調,從而大幅度增強了系統的處理能力和運行速度。
下面簡單介紹模擬量I/O模塊、高速計數模塊、位置控制模塊、PID控制模塊、溫度傳感器模塊和通信模塊等特殊的擴展模塊。
(1) 模擬量I/O模塊:模擬量輸入模塊將生產現場中連續變化的模擬量信號 (如溫度、流量、壓力),通過變送器轉換成DC 1~5V、DC 0~10V、DC 4~20mA、DC 0~10mA的標準電壓或電流信號。
模擬量輸入單元的作用是把此連續變化的電壓、電流信號,轉化成CPU能處理的若干位數字信號。模擬量輸入電路一般由運放變換、模數轉換 (A/D)、光電隔離等部分組成。A/D模塊常有二到八路模擬量輸入通道,輸入信號可以是1~5V或4~20mA,有些產品輸入信號可達0~10V,-20~+20mA。
模擬量輸出模塊的作用是把CPU處理后的若干位數字信號轉換成相應的模擬量信號輸出,以滿足生產控制過程中需要連續信號的要求。
CPU的控制信號由輸出鎖存器經光電隔離/數模轉換 (D/A) 和運放變換,變換成標準模擬量信號輸出。模擬量電壓輸出為DC 1~5V或DC 0~10V;模擬量電流輸出為4~20mA或0~10mA。
A/D、D/A模塊的主要參數有分辨率、精度、轉換速度、輸入阻抗、輸出阻抗、最大允許輸入范圍、模擬通道數、內部電流消耗等。
(2) 高速計數模塊:高速計數模塊用于脈沖或方波計數器、實時時鐘、脈沖發生器、數字碼盤等輸出信號的檢測和處理,用于快速變化過程中的測量或精確定位控制。高速計數單元常設計為智能型模板,在與主令啟動信號連鎖下,與PLC的CPU之間是互相獨立的。它自行配置計數、控制、檢測功能,占有獨立的I/O地址,與CPU之間以I/O掃描方式進行信息交換。有的計數單元還具有脈沖控制信號輸出,用于驅動或控制機械運動,使機械運動到達要求的位置。
高速計數模塊的主要技術參數有計數脈沖頻率、計數范圍、計數方式、輸入信號規格、獨立計數器個數等。
(3) 位置控制模塊:位置控制模塊是用于位置控制的智能I/O模塊,能改變被控點的位移、速度和位置,適用于步進電動機或脈沖輸入的伺服電動機驅動器。
位置控制單元一般自身帶有CPU、存儲器I/O接口和總線接口。它一方面可以獨立地進行脈沖輸出,控制步進電動機或伺服電動機,帶動被控對象運動;另一方面可以接收主機CPU發來的控制命令和控制參數,完成相應的控制要求,并將結果和狀態信息返回給主機CPU。
位置控制模塊提供的功能有:可以每個軸獨立控制,也可以多軸同時控制;原點可分為機械原點和軟原點,并提供了3種原點復位和停止方法;通過設定運動速度,方便地實現變速控制;采用線性插補和圓弧插補的方法,實現平滑控制;可實現試運行、單步、點動和連續等運行方式;采用數字控制方式輸出脈沖,達到精密控制的要求。
位置控制模塊的主要參數有:占用I/O點數、控制軸數、輸出控制脈沖數、脈沖速率、脈沖速率變化、間隙補償、定位點數、位置控制范圍、最大速度、加/減速時間等。
(4) PID控制模塊:PID控制模塊多用于執行閉環控制的系統中,該模塊自帶CPU、存儲器、模擬量I/O點,并有編程器接口。它既可以聯機使用,也可以脫機使用。在不同的硬件結構和軟件程序中,可實現多種控制功能:PID回路獨立控制、兩種操作方式 (數據設定、程序控制)、參數自整定、先行PID控制和開關控制、數字濾波、定標、提供PID參數供用戶選擇等。
PID控制模塊的技術指標有:PID算法和參數、操作方式、PID回路數、控制速度等。
(5) 溫度傳感器模塊:溫度傳感器模塊實際為變送器和模擬量輸入模塊的組合,其輸入為溫度傳感器的輸出信號,通過模塊內的變送器和A/D轉換器,將溫度值轉換為BCD碼傳送給可編程控制器。溫度傳感器模塊配置的傳感器有熱電偶和熱電阻兩種。
溫度傳感器模塊的主要技術參數有輸入點數、溫度檢測元件、測溫范圍、數據轉化范圍及誤差、數據轉化時間、溫度控制模式、顯示精度和控制周期等。
(6) 通信模塊:上位鏈接模塊用于PLC與計算機的互聯和通信。PLC鏈接模塊用于PLC和PLC之間的互聯和通信。
遠程I/O模塊有主站模塊和從站模塊兩類,分別裝在主站PLC機架和從站PLC機架上,以實現主站PLC與從站PLC的遠程互聯和通信。通信模塊的主要技術參數有數據通信的協議格式、通信接口傳輸距離、數據傳輸長度、數據傳輸速率、傳輸數據校驗等。
常用特殊功能模塊的型號及功能如表1-10所示
表1-10 FX2N的特殊功能模塊

- Intel FPGA/CPLD設計(基礎篇)
- Augmented Reality with Kinect
- 嵌入式系統設計教程
- INSTANT ForgedUI Starter
- 數字邏輯(第3版)
- AMD FPGA設計優化寶典:面向Vivado/SystemVerilog
- Camtasia Studio 8:Advanced Editing and Publishing Techniques
- Learning Game Physics with Bullet Physics and OpenGL
- R Deep Learning Essentials
- SiFive 經典RISC-V FE310微控制器原理與實踐
- Spring Cloud微服務和分布式系統實踐
- Arduino項目案例:游戲開發
-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 The 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orkshop
- Th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Workshop